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群书治要360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4: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言语作了阶梯。君主言语不慎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语不慎密就会惹祸上身,机密大事不慎泄漏就会造成灾害。所以君子谨慎守密而不随意出言。」 . F/ c# H6 w* e! v: n( B# L* i; D: p1 G: }
145.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卷三十四  老子)
: F  O' c% s) j/ d( E【白话】随便的许诺,必定很少讲求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将遭遇很多困难。因此圣人处事还要抱著艰难之心,所以终究没有难成之事。
1 {0 F. N! `4 L146.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卷九  论语) : A: m- d* S* ?
【白话】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好以礼乐来节制举止,喜好赞扬别人的善行进而引道大家见贤思齐,喜好多交结贤德益友,这都可以使人受益;喜好以尊贵、才能骄人,喜好散漫游荡,喜好沉迷宴会饮酒、寻欢享乐,这都会使人受损。」
% N# p+ l2 _- A147. 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卷一  周易) ; L5 {) P5 y! W' _/ l# b
【白话】君子遭遇困顿险厄时,应以节俭为德来避免灾难,不要以追求利禄为荣。
2 m2 n: _) C( I; u  I; k; }4 l九、交友
! ~2 d" R" x/ k! _5 j( H148. 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卷七  礼记) 1 |$ r" W& b0 k, B/ l6 r2 i& Q1 l# h% |: J
【白话】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清水,小人之间的交情蜜如甜酒;君子之交虽平淡却能互相成就,小人之交虽亲密却易互相败坏。意谓君子以友辅仁,成就道德;小人利己损人,见利忘义。
5 `/ y* ~' Y6 @1 b149.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者焉。(卷十  孔子家语)
( a) C2 y. U/ I" N) a: W; D【白话】所以说: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有香草的屋子里,时间一长就闻不到香气,这表示自己已融于其中,与香气却化了;与不善之人相处,就像进入咸鱼铺子,时间一长就闻不到臭味,也是与臭味却化了。因此君子一定要谨慎地选择朋友与环境。
% i; h% I5 L, @: \" I& T/ y150.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卷九  论语) 5 T; m6 c% ]6 y# L0 `6 H$ @: U
【白话】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跟正直的人交友,跟宽恕的人交友,跟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交这三种朋友,都有益处。跟谄媚逢迎的人交友,跟伪善奉承的人交友,跟巧于言词的人交友,交这三种朋友,都有损害。」
  U7 E3 M: J: }9 p# D5 X十、学问
* k: L5 Z* v1 O; ^& a* }151. 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卷三十六  尸子) , n. P9 @) B! @& p; {' R
【白话】勤学不厌倦,如此才能对治自身习气,提升自身修养;教学不厌倦,如此才能教育感化别人。
2 N- R) M% w. {+ ?152.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卷一  周易)
% V# Z) m) j* o+ V( b2 z2 L【白话】君子勤奋学习以积累学问道德,有疑难则不耻下问的来明辨真谛,用宽恕厚道的存心来待人接物,用仁慈博爱的精神广行于天下。 ) O" D) g% ^7 [: C
15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卷四十四  潛夫论)
  d: p: _3 V" n2 K' c+ O/ j- [【白话】工匠要想做好工作,必顸先使工具精良;士人要想弘扬仁义道德,一定先要深入圣贤典籍。《易经》说:「君子应该多方记取并用心领悟前人的嘉言懿行,来积累、培养自己的德行。」 - q# g1 F( }+ J4 x) q4 @9 k
154. 曾子曰:「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卷三十五  曾子)
4 I) l2 }. e8 b; J7 q  L【白话】曾子说:「君子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习气,检查反省自己的过错,尽力突破自己所不能做的,去除私欲,符合道义的事,当下去做,这样可以称得上是真实学问了。」 % K) c0 w- `7 K
155.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卷九  论语)
  M5 u3 D2 c8 [' m, F: V/ d7 s5 X【白话】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通宵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但毫无获益,不如学习圣贤的经典。」
5 y- n; q% L, P1 B156. 见善,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必以自省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卷三十八  孙卿子) % ?: Q3 h: B) K
【白话】看到善行,一定一丝不苟地自我对照,并加以学习效法;看到不善,一定戒慎恐惧地反省检点,警惕杜绝。所以批评指正我而又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赞却我而又很得当的人,就是我的益友;谄谀奉承我的人,就是祸害我的人。 0 Q' I+ e+ g4 d' L6 q5 u2 m& M
十一、有恒 & ^' q; m7 X5 I
15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卷三十四  老子) 4 E% T9 W# L6 f+ C
【白话】两手围抱的粗壮大树,是由细小帅苗长成的;九层高的楼台,是由泥土堆积筑成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迈开脚下的第一步开始。
6 }" p- R& {6 l8 ]3 A158.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河海。(卷三十八  孙卿子)
1 r6 g) w% `, R  Q【白话】不积累半步前进,无法远行千里;不汇聚滴水细流,无法成为浩瀚江海。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是由小渐大累积而成,没有一步登天的道理。
1 J. s7 T, m  ^( _  x3 Z159.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卷一  周易)
: ^) \& J2 f5 ]( d9 F2 Z【白话】恒卦第三爻象征:不能永恒地保持美德,或许将蒙受羞辱。不能永恒地保持美德,必然丧失操行,无法立足容身于社会。 3 R* ~. e) ?$ g! p9 w$ X3 b. a9 P
% W% @; U4 `" [$ f5 U
肆、为政1 L1 q) C5 p8 B  A6 f) ^
一、务本 5 D7 {  [. C6 {/ s( B6 M
160. 孔子曰:「凡为天下国家者,有九经焉,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人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齐庄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笃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稟称事,所以来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继绝世,举废邦,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治天下国家有九经焉,其所以行之者一也。」(卷十  孔子家语)
- _% a! b1 q# ^3 l【白话】孔子说:「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重要纲领:修正己身,尊重贤人,亲爱亲族,礼敬大臣,体恤众臣,爱民如子,招徕各行工匠,抚慰远方人民,安定各地诸侯。修正己身,则可树立品德,不为外在名利所动搖;尊重贤人,如此小人自然远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4: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家都端正,则天下也就安定了。
. z, b( E: i$ l6 f169. 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三者守本离末,则民富;离本守末,则民贫;贫则厄而忘善,富则乐而可教。教训者,以道义为本,以巧辨为末;辞语者,以信顺为本,以诡丽为末;列士者,以孝悌为本,以交游为末;孝悌以致养为本,以华观为末;人臣者,以忠正为本,以媚爱为末。五者守本离末,则仁义兴;离本守末,则道德崩。(卷四十四  潛夫论) # _1 p6 V4 R' J9 f) v2 _8 ]
【白话】使百姓富裕,以农事生产为本,以流动性职业为末;各种工艺,以实用为本,以雕琢装饰为末;买卖经商,以流通货物为本,以出售珍奇之物谋利为末。这三者若能守本弃末,百姓就会富裕;若弃本守末,百姓就会贫穷;百姓贫穷就会陷入困境而无心行善,百姓富裕就会安乐而可以接受教化。教育训道,以道德仁义为本,以巧言善辩为末;言辞话语,以诚信顺理为本,以奇异华丽为末;读书之人,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为本,以交友应酬为末;落实孝悌,以尽心奉养为本,以图表面讲排场为末;为人臣者,以忠诚正直为本,以谄媚讨好为末。这五者若能守本弃末,仁义之风就会兴盛;弃本守末,道德就会崩溃。 ( H) R/ s: P+ Y" m5 L2 l2 ?
170.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夫礼教之治,先之以仁义,示之以敬让,使民迁善日用而不知也。(卷五十  袁子正书)
4 Y" c5 q4 M8 I【白话】仁义礼制,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令刑罚,是治理国家的枝叶。没有根本就不能立国,没有枝叶就不能有所建树。以礼义教化治国,就要首先践行仁义,并且带头做到恭敬、谦让,带动风气,使人民于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迁善改过。 ( ~! c; _* D% B4 B1 m0 y
171. 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丰末;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反本修迹,君子之道也。」(卷十  孔子家语)
: a0 q. B1 P, Y2 g! P8 U【白话】孔子说:「立身处世具备了六大根本,然后才能成为君子。立身有仁义,孝道是根本;举办丧事有礼节,哀痛是根本;作战布阵有行列,勇敢是根本;治理政事有条理,农业是根本;安定国家有方法,慎选继承人是根本;创造财富有一定的时机,辛勤经营是根本。根本不巩固,就不要追求枝叶小事的完美;亲戚都不能团结和睦,就不要致力于跟外人交往;做事情有始无终,就不要去从事多种事业。回归根本从近处做起,这是君子采取的原则和方法。」所以假如本末倒置,不只徒劳无功,还会产生严重的流弊问题。 2 L& j! S- U6 _7 e! ]
【补充】:《群书治要》选文「反本修迹」,《孔子家语》原文作「反本修迩」,「邇」古字为「迩」。「迹」当为传抄之误。本条白话依据「反本修迩」翻译。
) X) h" s5 B5 M; }2 a5 C" Z2 {" h172.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义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卷二十七  蜀志)
- l/ X' _0 w$ Z5 ^【白话】诸葛亮担任宰相,安抚百姓,明示礼义法规,精简官职,采用应时而变的制度,推诚相待,办事公道。对于竭尽忠心有益国家者,即使是仇人也必定奖赏;触犯法令、怠忽职守者,即使是亲信也必定惩罚;认罪悔改者,即使罪行严重也必定从宽开释;巧言掩饰罪过者,即使罪行轻微也必定从严判刑。善行哪怕再微小也要表彰,恶行哪怕再微细也要惩罚。精通熟习各项政事,对事物从根本上加以治理,依照名位来要求实效,不允许弄虚作假。最终在蜀国境内,人人敬畏和爱戴他。刑罚政仙虽然严厉,人民却毫无怨言,正是因为他处事公平,而勉励、禁戒非常明确。他真可以说是懂得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能与管仲、萧何相媲美了。
% q" I4 }) C( h- e' V7 b6 `8 @, o# a173.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卷九  孝经) ( H. R! k9 J: g; R
【白话】孔子说:「孝道,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 r) M' X1 u0 N% F" Q0 m174.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仁之本与!(卷九 论语)
$ W. U& v! T  M9 v( }; x【白话】君子为人必专心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德就会随之产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就是仁的根本啊! 8 ]2 }: |7 `/ r9 J  ~5 q
175.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卷九  孝经) ! [) j/ z4 }: U; o& `. z
【白话】孔子说:「君子奉事父母能尽孝道,故可将忠诚移于奉事君主;奉事兄长能做到敬顺,故可将顺从移于奉事官长;家居生活治理得当,故可将管理才能移于处理政务。所以,在家中养成了孝悌的品行,才能在外建功立业,美好的名声就会显扬于后世了。」
0 y( t. [" ]" i$ \6 t176. 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卷二十二 后汉书二) & b/ d9 u4 w3 b2 n4 T  q' G4 g, a
【白话】孔子说:「奉事父母能能尽孝道,故可将忠诚移于奉事君主。」因此寻找忠臣,一定要从有孝子的家庭中选拔。
$ _( u* y7 j' O9 \) O177. 夫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卷十 孔子家语)
* J6 t9 g. ~1 S9 m4 I( A  @【白话】懂得如何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可能做一个好父亲;懂得如何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可能做一个好君主;唯有懂得如何事奉人,然后才懂得如何任用人。
$ D* m3 _" e6 f) z& v178.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卷九  论语) % i; ^, r4 V2 u" c: M
【白话】曾子说:「对于父母过世时的丧葬能谨慎守礼,对于已亡故的父母及祖先,都能依礼依时追思怀念,不忘其本,则风俗民情必然趋向淳厚善良。」
, s" [( v6 T+ H" j2 p$ Y4 y1 f8 C179.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归。(卷三十九  吕氏春秋)
! j# B7 X3 N5 S3 Z. t【白话】泉水很深,鱼鳖就会聚来生存;树木茂盛,飞鸟就会群集筑巢;草丛茂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4: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禽兽就会趋附棲息;君主贤明仁德,各方的豪杰自然归顺依附。所以,圣明的君主不求各方归附,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附的条件。
" e. P$ Q7 T3 g+ h# J$ Z180. 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卷四十七  刘廙政论)
0 @- @4 |' y7 a# J" w# c- U【白话】治理政事,没有比使官即清廉更好的了。
* f4 U4 F# ~! b181.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不信不立。」(卷九  论语)
. m, q: K  v* z. z# X【白话】子贡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取信于民。」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再去掉一项,在剩下的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免不了死亡,假使人民不信任政府,国家的威信就建立不起来了。」意谓只要人民信赖政府,虽无足食,仍可与国家共患难。若除去民信,纵无外患,也有内乱,则国家不能安立。
/ J* Q/ q9 w  f/ X$ H182.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卷三十四  老子) % t/ a/ J$ p6 T& ~- S; ?$ f
【白话】老子说: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珍惜它们。一是仁慈,二节俭,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5 {: F3 j+ I: M* U
二、知人 " r" t* T9 |/ K- b- j# ?' D
183. 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近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仁,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廊。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以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羨美(羡美作美恶),无所失矣,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卷三十九  吕氏春秋)
1 g  e( m1 v' @6 d【白话】大凡衡量一个人,当他显达时,观察他所礼遇的是哪些人;当他荣贵时,就观察他所荐举的是哪些人;当他富有时,观察他供养的是哪些人;当他的话受到君主听信时,观察他言行是否合一;当他闲居在家时,观察他的嗜好是否与义相合;当他近习于君主时,观察他平时所说是否与道相应;当他困苦时,观察他是否对非分之财有所不受;当他卑贱时,就观察他是否对非义之事有所不为。使他喜悦,以检验他能否保持操守;使他欢乐,以检验他是否走向邪僻;使他发怒,以检验其能否自制其怒;使他恐惧,以检验他能否保持应有的节操;让他见到悲惨之事,检验他是否心存仁慈;使他困苦,以检验他意志是否坚强。以上八项观察、六项检验,是贤主用来衡量人才的方法。衡量和评定人才还必顸凭借于「六戚四隐」。什么是六戚?就是父、母、兄、弟、妻和子。什么是四隐?就是朋友、熟人、乡邻和亲信。在内就用六戚四隐为标准,在外则用八观六验的方法,这样人们的真伪、贪鄙、善恶等品性就能一览无遗了。这就是圣王用以识别人才的方法。
. _2 T& M# S* q【补充】商务印书馆所印《群书治要》,有眉批「羨美作美恶」,而世界书局二○一一年三月出版的《群书治要》则无。
9 f9 M4 M6 |: r# \. Z184. 景公问求贤。晏子对曰:「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而易退也,其下易进而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卷三十三  晏子) 5 G. O$ M! M5 \3 N: R! ^: P4 Y
【白话】齐景公问怎么求取贤人,晏子回答说:「对显达亨通的人,就看他所推荐的人;对窘迫不得志的人,就看他不愿做的是什么事;对富贵的人,就看他是否愿意布施财物;对贫穷的人,就看他是否不取不义之财。最难求得的贤才,是难于出仕而却容易引退的,其次是易于出仕也容易引退的,最下等的是急于出仕而不愿丟官的。用这样的办法考核选拔人才,大概可以了吧!」
) h2 n8 c5 o/ ?7 n: p# e9 l8 n: l& I185.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卷十一  史记上) 3 P7 @; Y7 Q/ d$ ~8 n
【白话】平时看他所亲近的人,富裕时看他所交往或施与的人,显达时看他所推举的人,穷困时看他不愿做的事情,贫贱时看他是否不苟取。这五点足以确定宰相的人选。 , Q# d- U- P. L8 R9 I
186. 一曰,微察(无微察二字)无微察二字问之以言,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贪(贪作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卷三十一  六韬)
, X9 a2 r2 c$ l: z/ L1 ^: m! Z【白话】一是向他提出问题,看他言辞是否清楚周密;二是追问到底,看他是否有应变能力;三是暗中调查,看他是否忠诚不二;四是明确直接地提问,看他的回答是否有隐瞒或夸张之处,以了解他的品德如何;五是让他支配财物,看他是否廉洁;六是用女色试探,看他的节操如何;七是把危难的情形告诉他,看他是否勇敢;八是让他喝醉酒,看他醉态如何。八种检验的方法都用上了,一个人的贤明或不肖就能辨别出来了。 " A6 W7 l, n: c/ p4 S( O4 u, M
187. 故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挍其实,观行必考其跡。参三者而详之,近少失矣。(卷四十九  傅子)
$ B( u% P3 H$ J0 T  s【白话】听取言论不如观察事情,观察事情不如观察行为。听取言论必顸审察言论的本源或动机,观察事情必顸验证事情的实际状况,观察行为必须考察事迹。把这三方面综合起来详细分析,就会较少出错了。
) o8 D, m1 c  o# [) Z& |) c4 O9 c188. 昔人知居上取士之难,故虚心而下听;知在下相接之易,故因人以致人。(卷四十九  傅子) ) k# D; K! R. W8 F2 K2 ?
【白话】过去的君主知道身处高位要选拔人才困难,所以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知道身处下位的人与人相交容易,所以凭借他人来招致人才。 $ S* E% r. S+ Y5 N; ^7 @( }  O; ~/ Z
189. 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卷三十  晋书下)
9 c* f: ^; i" W7 h. Z7 @【白话】听凭自己的猜测,则有不识人才的弊端;听从别人的传言,则有彼此看法不却的偏差。对于了解的人,以自己的爱憎取付了应有的公平;对不了解的人,凭人事关系破坏了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标准。 ; w2 T/ d4 f( R  s+ g
190.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4: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卷九  论语)
3 c3 z6 T% K- t1 o【白话】孔子说:「为君子做事容易,但要使他高兴却很难。因为取悦君子而不合道理,君子是不会高兴的。至于君子用人,总能量才用人,无求完备。为小人做事难,但使他高兴却很容易。因为取悦小人虽不合道理,他也会高兴。至于小人用人,总是求全责备。」 ) L5 ^# V( ^  x  v) O6 D! h/ y
191.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卷九  论语) * A. J  \8 X* n& y
【白话】孔子说:「没有品行、庸俗浅陋的人,可以让他事奉君主吗?当他未得到官位利禄时,总是忧心得不到。得到以后,又忧心失掉。如果他忧心失掉官位利禄,那什么事他都敢做出来。」 . O  v1 {, L9 d2 j, y( H
三、任使 % F3 H" v3 J8 q7 _
192.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卷九  论语) 8 k0 g7 [$ V6 |2 ?% c0 V
【白话】鲁哀公问孔子说:「如何才能使百姓服从?」孔子回答说:「举用正直的人,把他安排在邪曲自私的人上面,百姓就会服从;举用邪曲自私的人,把他放在正直的人上面,百姓就不会服从。」 ) O# C  H  Y( _+ P% c  v0 [+ r
193. 天下枢要①,在于尚书②,尚书之选,岂可不重?而间者多从郎官③,超升此位,虽晓习文法,长于应对,然察察小惠,类无大能。宜简尝历州宰素有名者,虽进退舒迟,时有不逮,然端心向公,奉职周密。(卷二十二  后汉书二) ( o! ~6 O0 u8 O6 z' J& P7 ~
【白话】天下最重要的职位在于尚书,尚书的选拔岂能不重视?然而现任尚书大多是从郎官提升上来的,尽管他们通晓文法,善于应对,但这只是小聪明,大多没有办大事的能力。因此应当选拔那些做过州官且素有名声的人任职,他们应对虽然迟缓,有时比不上别人,但他们一心向著国家,办事周密。
% D& ?* H$ G) a【注解】①枢要:指中央政权中机要的部门或官职。②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③郎官: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 s  P$ {; t: s" X( X5 W194. 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饰言无庸,竭行有成。(卷八  周书) 2 g$ j# H8 ^, C6 |# c
【白话】凭言语选用人才,人们就会巧饰其言语;凭德行选用人才,人们就会竭力完善德行。巧饰的言语毫无用处,竭力完善德行则必有成果。 % @" d" q1 P) U# B2 t7 C7 B: \
195. 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卷三十三  晏子)
! e& r+ ?- [$ x+ j" n6 c% i【白话】因此贤明的君主任用人选,谄媚阿谀的人不放在身边,结党营私的人不得治理政事;用人时发挥他的优点,不强求他的缺点;任用他的专长,不强求他的弱项。这就是用人的主要原则。
0 m4 `7 e' [* x+ P9 c196. 故选不可以不精,任之不可以不信,进不可以不礼,退之不可以权辱。(卷四十八  典语) $ I' m+ Z  a" M, u. c: c
【白话】选拔大臣时不能不精确恰当;任命大臣时不能不信任;任他们为官,不能不待之以礼;免去他们的官职,也不能使他们受辱。 # g1 p* \8 M; w9 T
197. 故知清而不知所以重其禄者,则欺而浊;知重其禄,而不知所以少其吏者,则竭而不足;知少其吏,而不知所以尽其力者,则事繁而职阙。(卷四十七  刘廙政论) 7 _. g- X8 M8 D+ w/ l% P* g& N
【白话】君主知道提倡清廉而不懂得增加官员的俸禄,官员就会形成欺诈和贪污腐败的风气;懂得增加俸禄,而不知道怎样减少官吏,财力就会空虚不足;知道减少官吏,而不懂得如何使他们竭尽全力,事情就繁多而显得职位短缺。 % f9 X, _3 S: r9 _  P. T( c8 E9 M) Q
198. 夫除无事之位,损不急之禄,止浮食之费,并从容之官。使官必有职,职任其事,事必受禄,禄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当今之所宜也。(卷二十五  魏志上) " Z! t& Y: E0 a' O. n$ C- I
【白话】撤除无事可干的职位,减省不急需的俸禄,停发不做事白领俸禄之人的费用,撤并无事可做的官员。让官员一定有职责,有职责均需承担事务,承担事务一定接受俸禄,用俸禄代替耕作,这是古付的常规,也是当今所适宜的原则。
" Z1 B/ |6 f, h, m$ }199. 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无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矣;失于小人,其为祸深矣。(卷三十二  管子)
5 I3 F8 P6 m( q/ ?$ b$ j  u7 e【白话】德行厚实的人反而屈居下位,这是帝王的过错;德行浅薄的人反而地位尊贵,这是帝王的失误。宁可委屈了君子,千万不能误用小人。委屈了君子,君子的怨恨还不深;误用了小人,小人引出的祸患却是深远的。
2 q' K" I* r- v! x$ H200. 人主有六患: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智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奸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卷三十八  孙卿子)
9 h4 i6 w7 G, o/ q2 c【白话】国君有六大隐患:让贤能的人为政,却与不贤的人去限制他;让有智慧的人谋虑政事,却与愚昧的人去评论他;让品德良好的人施行政令,却与奸邪的人怀疑他。虽然想成功,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 o6 G- X6 S/ L3 m( K9 B
" w( J/ U4 N7 ^7 o* j
四、至公
# B9 d/ Y- J4 c* |+ O$ _20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卷七  礼记) 2 s: X& l* Z0 W2 Z# t
【白话】大道实现的时付,是以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贤任能,为天下人服务。因此,人们不仅亲爱自己的双亲,不仅慈爱自己的子女,而使所有老人都能安度晚年,使所有小孩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茁壮成长,使所有鳏夫、寡妇、孤儿、无后嗣的老人,以及身残和有病的人都得到照顾和赡养。这样,人人都能真诚相处,就不会有勾心斗角、损人利己的阴谋出现,盗窃和作乱的事也不会发生。这才是真正的大却世界。 4 d3 ^& |. ~! K2 q
202.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与天下同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卷三十一  六韬) # U9 |# J* p6 O; H8 ~. G2 y3 f
【白话】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能和天下人共享利益的人,可以得到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人,就会失去天下。
% W. I" ~! k* p3 {203. 夫能通天下之志者,莫大乎至公。能行至公者,莫要乎无忌心。(卷四十九  傅子) 9 f/ z% T4 ^! o# S) C) p
【白话】能通达天下人意志的,最重要的是要公正。能做到最公正的人,最重要的是没有嫉妒之心。 ! y7 q$ |6 |; w6 |3 ~; o
204. 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也。明分职,序事业,拔材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则德厚者进,而佞悦者止;贪利者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3 06:11 , Processed in 0.0861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