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31 19: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78、人们不应亲近恶友,亦不应亲近卑劣之人。人们应亲近善友,以及亲近圣者。- D- T5 x! z' x: r9 m7 ~
, F5 `, f. w7 J, [$ T6 O* M# L) S
79、饮法之人,以安宁之心愉快地活着;智者常乐于圣者所说之法。( z0 M' a4 d+ ^0 U
! P4 W5 p$ L: Z+ K4 M- ~ 80、治水者疏导水,矢师矫正箭,木匠修饰木,智者制伏自己。4 _, Y6 {8 {' \! e9 q3 I7 Q
: p% l8 f# P: L# e0 x4 B" c
81、如同岩岳不受狂风动摇,智者亦不受毁誉动摇。
/ m& G8 r. o. U- T, J; C' p: i" g # }, |# J! c6 @% P; U
82、如同既深且清又平静的水池,智者听闻正法后变得安详。9 V$ B/ O1 o- P, _! K! S
1 k+ n6 r% \* f 83、诚然,具德者舍弃了一切(执着不以贪欲之心交谈;当面对快乐或痛苦时,智者不显示出欢喜或悲愁。: d# f e8 T+ g$ A# l& j5 T
6 B. b2 ^6 s8 V, ?& F: j4 \
84、他不会为了自己或他人而造恶,不会造恶以求获得子女、财富或王国,不会以卑劣的手段获取成就。只有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具德、睿智及公正。- M+ w' |4 K9 l7 A5 [6 f; b
# k! D+ w$ C+ A: o$ T3 Z# H2 Q. r& m
85、到达彼岸(涅槃)的人,只有少数几个;其他所有的人,皆在此岸(生死轮回)来去徘徊。: j/ d; o, \ v5 S1 g" L
4 _2 G$ a( u% Z
86、然而,依照善说之法实行的人,能够到达彼岸,越渡了极难越渡的死界。(注:死界是指生死轮回,亦即娑婆世界。)% M! Q, X4 S8 d g
4 [+ N9 H3 M; U& A) n4 }2 n
87-88、离家后走向无家的智者,应舍弃黑暗而培育光明。他应乐于独处、无着与涅槃,这是凡夫俗子难以享受的。他亦应舍弃欲乐,不执着于任何事物,清净自己心中的一切污秽。
/ m1 ? ]6 z, l; P ; z6 k6 [4 g4 B+ N( G
89、心已圆满地培育了七觉支,以及舍弃了一切贪欲的人,乐于自己已舍弃了执着。此人已根除了一切烦恼,拥有阿罗汉道智明亮之光,在此界已证得了涅槃。(注:此界是指五蕴。)6 |9 X; ~' n: M6 g
@0 k9 |0 S1 Y* y) C6 g4 X" `" W
第七:阿罗汉品
+ a9 M2 O+ S4 {1 I, P. a $ u: b. ~6 k, e& [: P
90、旅程已尽,解脱了苦及一切,已消灭了一切束缚的人,不再苦恼。
: o$ \. z5 v2 r5 _8 S& H+ o) A ! E% `4 V9 S+ }5 P0 P3 S
91、有正念的人勤于修行,不乐于家(即欲乐的生活);如同天鹅舍弃泥沼,他们舍弃一切住家生活(即一切贪欲)。
* g+ h7 @5 ~; }+ h' N
7 h9 g0 u9 e. I. I( A) u( {0 y" M 92、他们不储藏,饮食时适当地省察。他们的目标是空与无相的解脱。他们的去处无法追寻,如同鸟在天空中所经之路(无迹)。(注:不储藏是指不再造业或不储藏四资具。省察是指以三遍知省察。空、无相与解脱皆是指涅槃。)7 |( s( N& ~6 U. [
+ K! ]( ~% |6 T) A2 J( b 93、他已解脱烦恼,不执着于饮食。他的目标是空与无相的解脱。他的行道无法追寻,如同鸟在天空中所经之路。
2 ~: V7 a+ h$ O( ^ 4 f4 B, u6 i j' Y: J) H3 ?6 b
94、他诸根平静,如同被马车夫驯服的马,他已脱离我慢及诸烦恼,这平稳的人受到天神喜爱。(注:平稳的人是指不受世间的起落动摇之人。)3 ?) t% [3 H% U8 N7 ^
q# _. p& p7 O4 L 95、阿罗汉如大地般坚忍,不会受到刺激而生气;他有如门柱般稳固,不受生命中的起落所动摇;他有如无淤泥的水池般安宁清净。这样的人是不会再有轮回的了。, l; d' q( F% `8 T* E. ~. X
8 K- Q7 Z" c7 J: X. `
96、完全解脱、寂静与平稳者,他意平静、语平静、身亦平静。
( B& z' ?# o! A . p" `. d5 E# v
97、他不盲信,已证悟无为(涅槃),断除了生死轮回的束缚,不再造善恶业,舍弃了一切渴爱,他的确是至上者(阿罗汉)。
' ?: M# k) j2 S1 {* v 6 b( r7 Z h) f1 E6 F
98、在村子或森林里,在山谷中或山上,无论阿罗汉住在何处,其地都令人感到愉悦。7 |- G. E4 p# S; E
a, o/ t" w% s: f2 O* @- E! U$ \
99、森林是令人感到愉悦之地,然而凡夫俗子却不喜爱它;只有无欲之人才会喜爱森林,因为他们不追求欲乐。
; ^; f$ } e2 P( ]# H5 L3 p
, i/ ^6 B) s! [; A/ _9 t7 l& ?( y 第八:千品
4 |# R( e9 o6 `/ F& Y4 { ; X- Y/ f& s e2 h
100、一句有意义及听后心得平静的话,好过千句无意义、与证悟涅槃无关的话。# D0 M [- N' C; d a
' h r( h, W1 j. u# ^
101、一首有意义及听后心得平静的偈,好过千首无意义、与证悟涅槃无关的偈。
* ^+ y9 C" J" |4 Z# {
" n# a; C) _) M1 {6 y0 ] 102、背诵一首有意义及听后心得平静的偈,好过背诵百首无意义、与证悟涅槃无关的偈。
+ q+ q4 m- T7 r; M2 v
$ K+ f. e }' r2 s: q" q1 i* a 103、即使人们在战场上战胜千人千次,然而,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至上胜利者。3 p* N6 ~& m/ @! O( Z
. r, E+ R# c5 X6 C) w& i
104、战胜自己的确远胜于战胜他人。
- v7 e2 ~# X; {" X * E5 ?( t# W Z6 H# p/ Y0 X
105、天神、干达婆、魔王与梵天,都赢不过已制伏自己者的胜利。
; A6 a& l% X& m8 E; T
- p( r' s/ r- a- H, X( L! O' w 106、虽人月复一月布施千个钱币(给普通人)长达百年,然而,向一位有修行的人顶礼一刹那,却胜过百年的布施(给普通人)。(注:钱在此可以是铜、银或金的。有修行的人是指修习观禅的比丘。)
" z$ ~) D8 }) O: n _$ U
/ s8 ~7 q- V" w* m 107、虽人在林中拜祭圣火百年,然而,向一位有修行的人顶礼一刹那,却胜过拜祭圣火百年。
, u( A$ Z7 ~8 d h ' s5 u% T6 K( D) J0 }
1O8、虽人整年作了许多大小布施,然而这一切布施却比不上向行正道的圣者顶礼的福业的四份之一。* u% \ y1 a* f4 T2 K+ t* a$ B
( ~/ p1 E6 p9 N+ K! D% U1 w: \: }* K
109、时常尊敬长辈及具德者之人的四种利益会增长,即:寿命、美貌、快乐与力量。) w, Q5 p9 n- F, ?, m
& d! }% j8 b) H0 _3 V 11O、有德及有禅修的一天,好过无德与不能自制诸根的百年生命。' F4 S0 Z' P8 x2 W( T A0 d
; U* B; d* u! V; |7 t U 111、禅修智者的一天,好过不能自制诸根之愚人的百年生命。
* s# s. k. B+ H+ o$ r! J6 C. [% S
1 ?$ u/ \7 G& N 112、精进于禅修者的一天,好过怠惰之人的百年生命。
; p+ w# l$ O3 Q% c; b+ L" S & Y% @" v* \3 @" G$ g# l; l5 ?
113、知见五蕴生灭者的一天,好过不能知见五蕴生灭者的百年生命。
# z& q" Q8 e- i. h2 c) X1 L
# b/ U9 @2 v9 m) } 114、知见不死道(涅槃)者的一天,好过不能知见不死道者的百年生命。
* M7 \* ^7 }) k
5 J; k/ {7 a5 X1 ^* P: O 115、知见至上法者的一天,好过不能知见至上法者的百年生命。(注:至上法是指九出世间法,即:四道、四果及涅槃。). W: b2 \' F S7 |
7 F% ?! `1 s2 l5 N3 Z( E
第九:恶品$ A* B6 `% z k. Z1 |: T; b; s
8 ]! D$ Z" `, e" [/ c/ d, G
116、应速于行善及防止心造恶,因为行善缓慢之心乐于邪恶。
2 H3 z1 e6 z. ?2 s3 w0 }: A9 b
5 }8 V R; O: [ n2 K 117、若人造了恶,他不应重犯,不应乐于造恶,累积邪恶将导致痛苦。9 C- m. ?, O% V4 V, [" _, x
. p. u: f$ Y5 r7 q7 q$ W
ll8、若人行了善,他应常常行善,应乐于行善,累积善业将导致快乐。0 x, X( \4 J6 g- j
: _8 M7 q+ z" l' l* u* b 119、只要恶业还未成熟,恶人依然会看到快乐;但当恶业成熟时,他就会遭受恶果。
. ~. `$ a6 ~( P6 v" u! P % h* p4 W5 x; H* k/ V
120、只要善业还未成熟,善人依然会遭受痛苦;但当善业成熟时,他得享善业的福报。
+ d& G" n/ _3 C$ T4 {$ E: H + c1 x- n: I7 V8 W' X# E. \
121、莫轻视恶行,以为‘小恶不会为我带来果报’;如同滴水能注满水瓶,愚人累积小恶至罪恶满盈。0 @6 A& _+ d. H
* v. o% s5 \' ^& ]" ]$ `5 b( A 122、莫轻视善行,以为‘小善不会为我带来果报’;如同滴水能注满水瓶,智者累积小善至福德满盈。
" H/ O6 u8 P- I ! O" j, \1 t1 g/ d, ?
123、如财多而随从少的富商避开危险的路线,如想要生存之人避免毒药,人们亦应避免邪恶。 W( {7 X0 S% E
1 s' J9 H3 q4 }* z3 f0 B j" Q 124、若手无创口则可以手持毒,因毒不入侵无创口之人;不造恶者是不会有罪恶的。
. h: k1 g# z( Y. c- N2 Q
4 a5 ~* m. T# {- b 125、若人冒犯了不应受到冒犯、清净无染者(2),该罪恶返归于愚人,如逆风扬尘。4 V. y# K8 m5 T
* S% B( o$ h. P (注2)即阿罗汉。恼者即是阿罗汉。* `8 C8 `/ X% s) ^) y! b
: X2 D& w* y; L9 @1 N$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