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
9 l. d7 E2 m, _ r5 G2 R
+ d8 n( S# @5 a+ ]
8 k3 f% f0 Q% x) n2 V1 j) S& ]5 L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26365.html7 }# F& Y) ~7 d* |! ?* M& x. w- [6 F
佛法——心灵之路
8 `8 k: m2 |/ S4 p 圣凯法师 2 |" c# o4 a- p( a& m& ~: X3 Y1 F
! U" c) K1 L4 r( Q; R. D9 x
我们都知道佛法是解脱人类痛苦的方法,它要从哪里下手呢? 是从心下手,就是说佛法的落脚处是心。佛经上说:“一念迷则是众生,一念觉则是佛。”一念迷和一念觉,这一念都是在心上,所以说佛法是以心为下手处。
1 t" S$ E6 h: V7 _& Q" Q 如果我们从现代的心理学来看佛法,佛法可以说是最高的心理学,它从心理的分析到心理的改造都有一系列的方法。比如唯识宗对心理的分析说有八识,有五十一心所,对善的、恶的、无记的种种心理状态的分析非常细致、深刻。现代心理学采取的是一种现象的分析,从现象入手,通过现象的变化来分析你的心理。而佛法对心理的分析主要是采用禅定,由禅定而进行内省的方法,这就有很大的差别。尽管曾有学者对佛教的唯识学和德国胡赛尔的现象学做比较研究。还有西方的心理学家荣格结合西藏的密宗进行心理分析,美国的弗洛姆、马斯洛等精神分析家对禅宗也感兴趣,利用禅宗的方法来加强精神分析的深度,但是佛教的心理学现在应用的还不是很广泛。我今天探讨的题目比较笼统,比较浅显,主要想通过探讨佛法对心的分析,从而对众生心理上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o3 }, }. |; \& ?
一、心的特性; a4 r, u" j2 Z2 [, u9 |) u$ ^
1、心具有秘密性
% [- S2 g* i& F4 P9 r9 T: E0 I" Z& p 我们经常感慨:“相识满天下,知已无几人”。但我们都有一个朝夕相处的朋友,那就是我们的心。它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可是我们对它一点都不了解,从来都没有研究过我的心到底是怎么样的,我现在到底在想什么。我们很少去了解、去关注这颗心。2 C* ]' j6 x7 S/ ~
心为什么这样难以了解呢? 因为心的本身有秘密性,就是说这个心很难找到,很难表达。语言似乎是很丰富的,但在表达人类的感情上,语言有时又是很苍白无力的。这就是心的秘密性,很难表达出来。比如说我现在很痛苦,却无法确切表达我怎么痛苦。再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心事,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 H! s8 @% J# {0 w" \- o: X6 { 二祖慧可大师去见初祖达摩祖师的时候说:我心难安。为什么我心难安呢? 就是我们心中有很多难言之隐,很多秘密,不可说出口,像蚕一样一点一点啃着,让我们很痛苦。有一个小偷, 20年前偷了别人200块钱,20年来小偷一直因此在良心上自责。有一天,他就鼓起勇气到那人家去,结果那人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在主持家务。他就向那儿子说:20年前我偷了你们家200块钱,我现在连利息共1万块钱一起还给你们。那儿子听了很奇怪,说父亲已过世,不再计较了。就这样一个人坚持不要,一个人非给不可。最后小偷急了说:这20年来我都很痛苦,为了这个污点而坐立不安,你要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从心的牢狱里面走出来,给我一个自由的心。这也是心的秘密性。
8 v; v1 f$ Z( U9 L; r* Y2、心具有无常性
/ K3 r+ f2 Y2 v" E 《楞伽经》说:“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就是指我们这个心变化无常。大家这几天坐禅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心很乱,一下想东,一下又想西,要静下来简直是太困难了。5 B# c2 S! j) Q: P
3、心具有缘起性2 n/ u3 P% ]2 J5 R) K. A: M7 h
什么叫缘起呢? 缘起是指每一个事物的生起都由各种条件的因缘汇合而成,比如这朵花很漂亮,但它需要阳光、空气、水分等,所以花是缘起的。佛法有一种很特殊的教法,就是缘起法,这是佛法的核心。那么心同样是缘起法。
7 L1 J+ @! y+ L+ ?6 C 《八识规矩颂》中说“九缘八七好相邻。”九缘就是眼识生起的九种条件。比如这朵花很漂亮,这个认识的生起需要九种条件:第一是光线,天黑了面前有花也看不到;第二是距离,花放在很远的地方就看不到了,可放得太近了也看不到;第三是空间,把花放在隔壁的房间就看不到;第四是眼根,就是指眼睛这个器官;第五是种子,这是唯识法的分析,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能够认识事物的内在因素;第六是作意,就是注意的意思,花放在面前,如果不注意仍然看不到;第七是意识,眼睛认识能力的生起需要意识与它同时生起,在唯识宗里叫“五聚意识”;还有第八末那识,第九阿赖耶识,都是非常微细的认识。耳识需要八个条件,除掉前面九个条件中的光线。鼻识、舌识、身识都需要七个条件,除去光线和空间。所以说认识的生起是一种缘起法。$ q1 U0 Y1 |3 D/ z5 s! v( }8 K
宋代佛印禅师有一首禅诗:“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这首禅诗背后有个故事。苏东坡和秦少游有一天在酒店喝酒,看到一个满身污垢的人从他们窗下走过,苏东坡就说: “此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里都长出了跳蚤。”秦少游反驳说:“是他衣服的棉絮里长出了跳蚤。”两个人争执不下,只好请佛印禅师来评议这件事,跳蚤到底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并约定谁输了就要请对方吃饭。苏东坡马上到佛印禅师那里说:“禅师啊,你一定要帮我,我赢了请你吃饭。”秦少游也偷偷到禅师那里求他帮忙。佛印都答应了,两个人都认为自己会赢。到了判决的时候,禅师就对他们讲:“跳蚤的头部是从污垢里面长出来的,而它的脚部是从棉絮里面长出来的。你们俩都输了,都应该请我吃饭。”禅师对此事很感概,于是写下了这首禅诗。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缘起法,我们心的产生也是缘起法。我们平常总是把心同外界事物分开,不能把心和物合在一起,所以就有很多烦恼。禅师认为,跳蚤的产生是很多因缘的结果,既是污垢的结果,也是棉絮的结果,是种种条件汇合的,不单单因为污垢或是棉絮一种条件。
3 m Y. F: U+ [+ M4 Q4 ^5 x) ~4.从心的比喻来看心的特性
) o! g- ^7 y" z1 J( V, ]' K 现在科技很发达,可我们还是很难概括表示我们的心。佛经对心也没有采取正面的说法,都是运用比喻。有说“心如猿猴”,成语中也有说“心猿意马”,是说我们的心像猿猴一样浮躁,整天在五欲六尘里跳来跳去。也有说“心如电光”,这是比喻我们的心变化很快,一个念头维持不了儿秒钟,有“数息法”大家数一数自己的念头能够维持多久。我曾经问一些人:“什么速度最快”,他们说是光的速度最快。其实是心的速度最快,《阿弥陀经》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国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