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399|回复: 28

宣化上人佛遗教经浅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4 0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M1 [8 T) R: D- Y: \
0 w2 S" x% P( C. o. q7 `9 \8 M: x" W
( L; e+ B; P3 v0 y" Q+ }6 }
宣化上人主讲% Q2 r' j- S0 E
  L; n8 h* W+ q4 l5 N6 N

- U( J) K3 z8 [  ~7 Z0 @! e0 a6 h8 o7 K1 H
序分
2 h4 B; _+ F$ a' z0 P( I3 T! f, M# H- x$ h( p1 x4 f! t# y' D7 S7 t
正宗分, a0 |" n) F# V. V

2 [' P" A+ j1 n  b; b6 X流通分
8 d' U- A* G2 p7 U$ |; t  u6 s+ r1 C% t# J( |. U) M4 v0 m

/ e( P7 y: M6 `, K' ^# m5 Y
' U8 j* O) G' J, i4 r甲、序分
4 r: _" {* X3 Y( W, M2 s6 A* P) ?. d
5 m7 V3 @) E8 U+ D, a: {
8 Z. e) J9 I- I8 ]. M1 {+ |
佛之遗教经,也就是佛的遗旨经,佛遗嘱当时的弟子,也遗旨给你、我和他—现在的佛的弟子,告诉我们怎么样修行,怎么样依教奉行。每一部经多数都有三分,这三分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现在讲的是序分,甚么叫序呢?序就是叙述这因由,叙述所说这一部经的因缘。这个序,又叫经前序,又叫经后序,怎么这样矛盾呢?既然叫经前序,就不能叫经后序;既然叫经后序,就不可以叫经前序。那么又称经前序,又叫经后序,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不是的。甚么叫经前序呢?因为序分在经的前面—在正宗分的前面,所以叫做经前序。甚么叫经后序呢?因为最初说这一部经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说这一段序文,这一段序文是结集经藏的人,在结集经藏时,加上这一段来叙述这一部经的经文,所以叫经后序。因为它的位置安在经前面,所以叫经前序;本来说经的时候,没有这一段序文,是后来加上去的,所以叫经后序。这叫做序分,序分是叙述这一部经的缘由。
$ r: X  r, ~; Q. m# ^
( r& t+ P' ~/ o" f5 }& g9 H2 w; |! n. w6 f4 R

; e2 M9 N  }  {; \( n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
4 O" b- D1 h( H$ h+ ^# y
; m% x4 _4 N" G; S+ C# L. h% D( W( Y# Q: \! d- d; ^/ y# u

9 S( s* X% {, J  m1 h& S$ `‘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这时时刻刻都要记著的。释迦牟尼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做‘能仁’、‘寂默’。能仁—他能普度众生;寂默—他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释迦牟尼,这几个字是佛的别名;佛,这一字是所有的佛成佛后所得的名,所以是佛的一个通名。名有通有别,通,就是一切佛都称为佛,这叫通名。别,是释迦牟尼,这是释迦牟尼佛佛号的一个别名,和其他佛的名字不同,所以叫别名。‘初转法轮’:初就是开始,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为最初所度的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甚么叫做三转四谛法轮呢?初转时说‘此是苦,逼迫性。’这苦啊!是逼迫的性。‘此是集,招感性。’集是烦恼,这烦恼就是你自己招来的,你为甚么有烦恼啊?你自己不懂,因无明遮盖著,自己就生了烦恼了。‘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这个道是可修性的。第二转又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三转说‘此是苦,我已知,不须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须更断;此是灭,我已证,不须更证;此是道,我已修,不须更修。’
( G4 A6 j" X$ U- K( x7 M& a( b) H% o: E( ^% ?0 |" s6 h1 h& g% f
2 ~. _) d4 s" ^

. `' o7 @+ U' m4 u7 X4 j1 G‘度阿若憍陈如’:佛一说这四谛法的时候,憍陈如即刻就开悟了,所以他叫最初解—是最初开悟、最先悟道的一个人。这个最初解—最初明白了;又叫解本际—明白本来的本体。解本际又叫空,他先悟到了空理。憍陈如是五比丘之一,为什么他先开悟呢?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帮助他开悟的。那么释迦牟尼佛能帮助他开悟,为什么不能帮助我开悟呢?要帮助你开悟?你现在遇到佛法,跟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佛法去行,教你明白佛法,这就是帮助你了。各位都知道有个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身体的一个王。在《金刚经》上说,佛于往昔做忍辱仙人,修忍辱行,在山里头修行,手指甲长得有一尺那么长,头发长得也不知有几尺长了,总而言之,头发也长得很长的。头上边呢,有小雀鸟在那儿筑窝,到处有小雀鸟。还有,他面上都可以种菜了,为什么面上可以种菜呢?因为面上泥土厚了。面皮厚,种上菜,长得菜又肥又嫩的,比万佛圣城的苋菜还好吃。是这样的,忍辱仙人本来就受不了了,你看,面上那么多泥土,应该洗一洗了,他还忍著,泥土愈多愈好。小雀鸟在头上造小巢,他也不动它,随它在那儿造去,他一动它,就怕小雀鸟吓得掉魂了。若他也会说小雀鸟的话,可以给它收收魂,叫叫魂;若他不会说小雀鸟的话,却把小雀鸟吓死,他觉得这也错因果了,所以啊,他在那儿忍著。那么头上呢?大概头上也长了很多虱子,这虱子就在那儿咬他的肉,吸他的血,他也说,哦!忍人所不能忍。在那里忍著,忍著,忍著...修忍辱行,做忍辱仙人。
, p4 B1 C2 c; {" }$ r2 r
0 ?# A8 ?8 z0 e6 C5 t( i
7 O5 ?8 n. [/ p% B; t8 W* E8 |2 ?* D
偏偏歌利王带了一班宫娥、彩女、嫔妃,到山上去打猎,hunting,gotohunt!歌利王见著獐罴野鹿,就去追打这獐罴野鹿,那时候用箭、用刀、用枪、飞刀,看到那只鹿,用一只镖把鹿钳住了,此时也就什么都不顾,什么都忘了,把他那些宫娥、彩女也都忘了。那些宫娥、彩女也都无所事事,就各处去探险,各处去找东西看,一找就找到忍辱仙人这地方来了,离远远的一看,这些宫娥、彩女都是胆小的,啊!你看那是什么?是不是鬼呀?‘哦!那不是鬼,是妖精吧?你看看,那么得意的,那么奇怪的!’她们就很害怕,虽是怕,但又好奇,又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乎就有这胆子大的往前走去问他:‘喂!你是个什么?’这忍辱仙人说:‘我是个人哪!’他一说话,这些宫娥、彩女就说:‘这不是怪物,不是个妖怪,他还会说话呢!’‘那么你在这里干什么呢?’他说:‘我在这里修忍辱行啊!’‘修忍辱行是干什么呢?’‘就是不论谁骂我,我就忍著;谁打我,我也忍著;什么人欺负我,我也忍著;无论什么事情,我都忍著。’这宫娥、彩女说:‘你忍得了吗?’‘我当然忍得了,你现在把我杀了,我也忍著。’宫娥、彩女一听,这是很少有的一个人啊!于是乎这个也到那儿摸摸他的头,那个也去摸摸他的衣股,就说:‘那你脸上生的这个菜,我可以拿回去吃吗?’他说:‘啊!可以。’正在这儿讲得很热闹的时候,歌利王打猎打完了,就又想起他的宫娥、彩女:‘嘿!她们都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于是乎就各处去找。一找,听这些宫娥、彩女在山洞的那个地方吱吱喳喳的吵得很厉害,歌利王也就找到这个地方来了。到这个地方来一看,这地方坐了一个长头发、长胡子,邋邋遢遢的人。歌利王说:‘喂!你干什么?你在这里干什么的?’忍辱仙人就说:‘我是在这里修忍辱行的。’歌利王说:‘你忍什么?’他说:‘我忍—谁骂我,我也不出声;谁打我,我也不还手;谁把我杀了,也没有关系!’‘哦!这样子呀!我不相信你是这样子,你在这里修忍辱,为什么你要调戏我的宫娥、彩女?你要引诱她们?’忍辱仙人说:‘我没有引诱她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9: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没有调戏你的宫娥、彩女。’歌利王说:‘你真能忍吗?’忍辱仙人说:‘真能忍!’‘真能忍?好!我把你的手割下一只,看你忍不忍?’拿出宝剑把他的手剁下来一只,问他:‘你能忍不能忍?’忍辱仙人说:‘我能忍。’又把另外一只手剁下来,说:‘你还忍不忍?你到底是能忍不能忍?’忍辱仙人说:‘我能忍。’歌利王说:‘我不相信,你专门讲大话,你心里痛得不得了,很痛恨我,你还说能忍。好!你能忍,把你的脚也剁下来。’一剑就把脚也剁下来。说:‘你还能忍不能忍?’他说:‘我还能忍。’歌利王就拿宝剑又把另外一只脚剁下来,把两只手两只脚都剁下来,还问:‘你能忍不能忍?’忍辱仙人说:‘我还能忍。’‘能忍又有什么证明呢?’你看歌利王厉害不厉害!人家说能忍,他还要证明!忍辱仙人说:‘你剁我的四肢,我若生嗔恨心,我这手足就不能恢复如初,不能再长出来;我若能忍的话,没有嗔恨心,我这四肢就能恢复如初,还能长出来。’说完这话,这手脚又都长回来,没有断,也不用接骨的医生就接上了,也长正了。歌利王就讲:‘这真是个妖怪呀!手脚都被剁下来,却又接上了,这真是奇怪得不得了!’又想用宝剑把他乱斩一顿。正在这个时候,护法天龙八部都震怒了,又刮大风,又下大雨,又下雹子打歌利王,歌利王一见到这种情形,也生大忏悔了,‘哎呀!我真是不对呀!我怎么这样欺侮一位修道人!我真是造罪业了。’这么一忏悔,护法天龙八部也就不震怒了。忍辱仙人就说:‘好了!你虽然是剁去我的四肢,但是我不嗔恨你,不但不嗔恨你,等我成佛的时候,我要先度你成佛,如果你不成佛,我也不成佛。’所以,这个忍辱仙人,就是往昔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这歌利王就是憍陈如。因为有这种因缘,释迦牟尼佛一成佛之后,便先到鹿野苑去,履行自己往昔所发的愿力、誓言,先度这五比丘。憍陈如—他就是最先悟道的,正是和释迦牟尼佛预先给他授记的这种预言互相契合,所以就叫憍陈如为最初解。
5 Q- M- a- g/ J9 L- `! |  P. a' m  V& ~3 k
9 f6 K  f0 S4 y9 z) T7 |9 F
- [1 m; I7 X7 ?. J3 E& V
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聱。为诸弟子。略说法要。) t) D: `& }4 U6 e" o

* m( B. e# o, I- l# d" b- Y
, L. \) j6 ]; w+ U9 H  Z# u* [
) ]8 W: M' E2 X% i6 ]" H. [度憍陈如之后,直到‘最后说法’:佛在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之后,‘度须跋陀罗’:就为须跋陀罗说法。须跋陀罗,大概是一个老年人,有一次想要自杀,没有办法了,觉得活著没有味道,要尝尝死的味道,就走到恒河去,要跳恒河。正在要跳恒河的时候,佛就到后边来了,说:‘喂!你干什么?’他说:‘我老得不能动弹了,吃东西也没有味道,牙也都掉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聋了,走路也迈不动步了,活著一点味道也都没有,我想跳恒河死了算了,尝尝死的味道怎么样。’佛说:‘你不要死,你还可以出家修道啊!比你死了好一点。’他说:‘我出家?我这么大年纪了,你会收我吗?八十多岁了!’佛说:‘好!你去出家,我会收你的。’于是乎,这个老人就到祇树给孤独园,去找佛出家。他到祇树给孤独园,对大众比丘说要出家。这时候的比丘多数都是证果的,已证果的阿罗汉可以观察八万大劫。而这些阿罗汉一观察这老年人在八万大劫以内,一点善根也没有种过。没有种善根的人不能出家,想出家也不行,不能成功的。这些阿罗汉都很直心,于是就向他说:‘你不行的,你不能出家。’‘我怎么不能出家?’‘你没有善根,你在八万大劫以内没有种过善根,你想出家呀!这是不行的,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屡世种菩提,若没有善根,你想出家也有障碍,那不行的。’这个老年人—佛叫他来出家,阿罗汉不留他,他又哭起来了。哭起来就要走,正在转头要走的时候,佛从后面来了。这个老年人就说:‘喂!你不是告诉我来出家?一到这儿,那些人都不留我。’佛说:‘他们不留你,我留你,你来吧!跟著我出家。’2 ^/ L; C5 _# ^4 s

4 g8 A7 B1 B! W$ ]9 p  ?  |
8 N6 {5 q% J5 u  B' t6 F
2 m% _9 l' Q- |+ T1 P0 R1 a, {他就跟著佛出家,释迦牟尼佛给他说法,他就证了初果,成了证初果的圣人。这些阿罗汉都生了怀疑,你看这些阿罗汉跟著佛几十年了,但一旦遇到事情又生怀疑了,生什么怀疑?说:‘这个人不应该出家的,他没有种过善根,怎么可以留他出家呢?这样子,岂不是佛法的因果报应都没有了吗?’怀疑了就问佛说:‘释迦牟尼佛,这个人他不应该出家,他在八万大劫以内,没有种过善根,你怎么留他出家呢?并且他何以又能证得初果呢?’释迦牟尼佛说:‘你们只知道八万大劫以内的因果,八万大劫以外的因果,你们就不知道啰!这个老年人呢,在八万大劫以前,他是一个砍柴的樵夫,有一天他在山上砍柴时,遇到一只老虎,这只老虎要咬他,要吃了他,他呀!就爬到树上去了。老虎不会上树的,但是老虎也有它的聪明,它虽然不会上树,但是它会咬树。它就在树底下啃这棵树,它预备把这棵树咬断了,想:‘这样你就会掉下来了,一掉下来,我还是吃你。”它把这树咬得看看要断了,风一刮,就来回地摇动。这时候,这个老年人啊!没有办法了,闲时不烧香,著急了就抱佛脚,就说:“南无佛啊!”这一句“南无佛啊!”把老虎吓得跑了。南无佛救了他一命,但是虎跑了,他又忘了念佛了,所以以后总也不念佛,什么时候也想不起来念佛。但是到现在正是他善根成熟了,在他要自杀的时候,也就好像处在当初他被老虎咬、逼的时候,等于将要死了,所以他这时候想到要出家了。’这是佛最后度的一个老人出家。
& m$ \* p3 X; j! z* K2 z- T. v8 [7 M" c) u" P& [* t
2 p2 O2 f, \" U  h+ h9 N' l
1 y5 {% ]8 @* V7 x4 U
‘所应度者’:所应该度的人,‘皆已度讫’:都度完了。‘于娑罗双树间’:娑罗双树—据说这种树是两棵树同一枝根子,由一枝根子长到上边后,又长出一棵树,就在这中间,是两棵树,底下也是一棵树,上面也是一棵树,中间才是两棵树。所以在一般世俗讲的,就说这是一种连理枝,就是男的、女的相爱,爱得太厉害了,离不开了,做树的时候还要在一起,长到一起去。所以佛在这棵树—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将入无余涅槃了。‘是时中夜’:中夜就是十二黠的时候。‘寂然无声’:什么声音也没有了。‘为诸弟子’:佛为所有的弟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9: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略说法要’:略略说最重要的法,简单地把他一生的志愿,一生的思想,用简单的文字说一说,所以这叫最后的遗嘱—《遗教经》。
. }+ Q, U  B& Q# O# f. T9 F: b. \. F. W9 m( F  n) a) t

7 S6 E3 L% t/ W' `( a; ^& Q* V  c3 T3 C, k: A7 b' H
乙、正宗分* M) C# E, o' }" w; y1 W

6 ]- ^4 u1 |+ N+ G) }1 f% t2 Q( J8 j. ~

5 p4 e+ R) ^' _8 y* L1 h初、名共世间法要& c+ n: _0 V( I1 N/ T; X& B9 ~

# s* N5 G0 f; A& |% O0 a/ z
# h( ^$ \6 Q# ~' a$ V& v7 I+ ]" R
1 z* M) Q7 P. c一、对治邪业法要/ V5 N" Z0 J  P2 l" q% x* W
3 E# c- G) W8 g# K

! y: }5 B0 Y; ]. v
6 [* k' _' g1 s- a) s! C1、明根本清净戒
4 l- L0 _& A6 j* Q$ k& Z
7 I/ V$ \5 J" g. n; n. ?# K0 [- l/ |9 w+ I: B) O
8 p% |- H$ h" A6 A* g! l$ p" `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j2 ]: H  o! z6 ^0 o
$ S" l" C$ S& a! P

& [* L* l: g& ?7 u2 Y9 q$ T+ I9 [! `" Z) M, w3 V
这是正宗分的最初,正宗分的开始。什么叫正宗呢?就是正恰恰地说到这正当的宗旨,说到经典里头的意义,所以叫做正宗。‘汝等比丘’:汝等,不单有比丘(尼),而且还有优婆塞、优婆夷,都包括在内,优婆塞就是近事男,优婆夷就是近事女。汝等比丘,这是佛说的,佛说呀!汝等就是你们大家,大家是谁呢?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不一定是经文写出才有,这虽没有写比丘尼,也就包括比丘尼了。‘于我灭后’:在我入涅槃之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你们应该尊重,看戒律就像佛似的,就像师父似的,要像恭敬师父似的,天天向戒律叩头顶礼。总而言之,你若修戒律,就能得到解脱;你若不守戒律,就得不到解脱。你天天不持守戒律,乱七八糟的,就会散漫,没有定力;没有定力,就没有慧力。所以首先要有戒律,你有持戒这个方量,才能生出定力来。你妥持戒—持戒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若你什么恶事都要去做,是不可以的,你不能做事情时,在善里头夹杂恶的。你以为你要帮助人,那你应该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地位。你帮助人,不要把自己也掉到那泥菩萨过海,自身难保的处境,一到了海里,被海水给化了,不能立得住。如有人掉到海水里头,你说我到海里去救人,结果跑到海里,就被海水把自己的泥都冲散,化为乌有了。所以你啊!要做好事时,也要想一想这里头是不是夹杂了不干净的种子?有没有不善的行为在里头?你看‘尊重’,尊重就是看戒律就像佛似的,就像师父似的。珍敬,又拿它当无上金刚光明宝戒。无上,再没有比它高尚的;金刚,像金刚钻那么值钱,像钻石那么值钱,那么宝贵。要这样恭恭敬敬地面对戒律。7 Q7 d! L: |5 L" X

9 o, h% j; }6 h5 B! K# v- |& M; S+ ^# i9 N4 W
/ Y8 Z4 d5 L, a+ h
波罗提木叉是梵语,翻译中文是敬法,也就是敬解脱,要修善法,对治不善法,而得到解脱。你修戒律,修这个金刚光明宝戒,‘如闇遇明’:就好像是你在黑暗里头,在那没有光明的地方,遇到光明了,你说这应该有多高兴呢!‘贫人得宝’:好像穷的人得到宝藏,得到金矿、钻石矿啦!得到这些宝藏,高兴得不得了,以后就不是穷人了,这些都是譬喻。‘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你应该知道戒律就是你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大师啊!你们都要守戒律、持戒律,这就是你们的师父。‘若我住世,无异此也’:你们比丘能持戒律,就是像我没有入涅槃一样,无异此也,是没有分别的。所以佛入涅槃之后,所有的出家人都应该以戒为师,时时刻刻都保持金刚光明宝戒,这种戒律—不贪、不染,也不贪财,也不贪色,也不贪名,也不图利,什么都放下,也不好好,也无所求。我只要往好的做,我不管人家知道不知道,也不管人家对我好不好,不管他,只要我自己往好的做,这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应该这样,所有的在家人也应该诸恶不作,众善奉行。0 c" ^; f: n/ w! d, z* a

' O8 j' F5 ~# t3 P- D$ N1 }% S! c: ^$ P- A

; G( p' ]' Y& _* A) \5 s2、明方便远离清净戒
* e2 E# L5 W; U, x$ r7 ~1 M8 J2 A1 P' ]2 N
' N8 Y, r, J; R# g; F

! H8 q! `, s8 P3 H  H0 A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
9 H, x% K! a$ f9 q4 [. _( h
  Q5 @) Q6 B8 I0 E( ^1 i  f/ d4 Z  z

. \& g3 `: J2 Z这一部经对学佛的人是很要紧的,丝毫也不可以忽略。所以现在说是‘明方便远离清净戒’,现在再把它说明白了。说明白什么呢?是说明白你不能因为这是方便法,就说我可以做一做,没有关系,要通权达变。不可以的,你不可以就因为说这个是没有问题,没有关系,方便一点,你就什么都要做,不可以的。这个‘明’,是你要明白这个方便法,不是教你去方便,不守规矩了,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远离清净戒’:对于这个清净的戒律,你是不可以远离开的。% Y- C) F1 g" }: q8 g

; a( q% k3 J. x; ]" }( Z% T, C
) H1 v( o* T1 c6 V. P$ H% r+ o. r; O8 M, Y
+ o" m: ?6 e4 T所以经文上说‘持净戒者’:修持净戒的人,对持戒就好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么重要。你不持戒,就等于没有眼睛,眼睛瞎了。甚至你持戒律要像保护自己的头那么重要,你这头如果就要丢了,或有人要偷你的头,你一定会想办法保护自己的头,不叫人偷去,不叫人给割去。如果你说:‘我等著,他要偷就偷吧!偷我的头,我就给他啦!’那你真是不爱惜你的生命,所以保护戒,要像保护自己的头一样。持净戒者—受持净戒的这个人,这是指出家、在家,持戒的人。‘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你看看!不可以做生意的。不得,就是不可以的,你不可以贩卖这个东西,那个东西,做生意。贸易就是做生意。安置,或者你买很多的田宅,若自己想造庙,这可以,就是不可以做生意。‘畜养人民’:若养护一些童男、童女,没有父亲、母亲的孤儿,这是可以的;但养护给自己做奴仆,这是不可以的。奴婢,是用他来做奴婢。畜生,或者养畜生、养猫、养狗。有的人看见狗就像他的生命似的,爱护如命,就那么迷!有的人就欢喜猫;还有好像现在的熊猫,香港要展览熊猫,就从北京借了一对熊猫,又要买保险,这多麻烦!
5 t8 T% u1 v3 r: s+ M0 c+ R+ K! h2 S

7 B. h! g1 ]! }9 [$ k6 O
. T4 L% I. \' Q) R, M& ?‘一切种植’:或者种圣诞树。‘及诸财宝’:或者买一些财宝放在保险箱里。这些事,修道的人都不可以做的。‘皆当远离’:都应该离开的,不要做这些事情。你做这些事情,就会被酒色财气给迷住了。‘如避火坑’:你应该看这些金银珠宝,就像看到火坑一样的,不要接近它。‘不得斩伐草木’:你也不可以去砍树斩草,所谓‘一草一木,不忍折横’,一草一木也不忍无缘无故把它毁坏了。‘一虫一蚁,不忍伤生’,就是一只虫子,一只蚂蚁,也不忍将它伤害了。‘垦土’:或者开垦土地。‘掘地’:用镐把地挖了个坑,伤了许多蚯蚓,和很多在地里的动物。
  e; l  h7 y4 P/ E6 F% R; k' F1 l8 O
: u9 @5 z7 L! n0 l; F/ C
* y/ l5 X: M9 B; ?* o
‘今和汤药’:或者配点汤药,给人扎针,这些都是出家人不应该做的。出家人要乞食自足—要饭吃,吃得饱就得了,不可以有钱的。出家人一有钱,那就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9: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不守戒律的。有人说你还有万佛圣城呢?万佛圣城不是我的,我是两手空空,干而洁净的。万佛圣城是要给所有的佛教徒。你不要说你若不做生意,那万佛圣城怎么来的?没有这个道理的。我们万佛圣城怎么来的?坦白告诉你们,是我们金山圣寺、中美佛教总会(法界佛教总会的前身)、国际译经学院,这么多人流血流汗,流了十多年流出来的。不是怎样想办法做生意来的,你要清楚的。合和汤药,就是‘我给你配副药,你给我五百块钱,你什么病都会好,我这个药是保证万病回春的。’你看厉害不厉害!
4 d. {2 T, J6 J  @6 E% F  M/ q8 ]4 g
) T- I& N! N' M3 ^* `: R0 D8 O

9 `/ [% E: u0 l( N& p  G‘占相吉凶’:占相就好像人家告诉你,‘你小心你丈夫啊!他有桃花运,你若不小心,他就丢了,你就怎么样又怎么样。’本来也没有问题的,他这一说,把这个女人说得天天要看著丈夫,看著他的一举一动,甚至于他眨一眨眼,就问他在想什么呢?是不是还想外边那个情妇啦?本来没有问题的,却想出问题来了。这个太太就天天怀疑丈夫,做丈夫的想,这是怎么搞的?是不是你有了男朋友?哦!那我也得要小心一点啰!这丈夫也看著太太,两个互相监视,监视还不够,还要买私家侦探。买了一个私家侦探,你给我看著他,我给你多少钱。喔!钱太多了,你说若不乱花一花,那怎么办?你看这就是占卜吉凶。占相,‘我给你相相面,喔!你这个印堂发暗,生意有问题了,这一定要损财的,你小心一点。正月小心,二月又要谨慎,三月更要特别注意。’你看!没有好的月,那一个月都是不好的。‘这一九八O年过不去的,这一年啊!真是大难临头啊!’‘怎么搞的?’这都叫占相吉凶。
+ o* k6 ^5 h, s$ }& l+ S" W: o- S6 Y) |& R
  u  m, K% ~2 U1 L! O$ P5 q- i
' S( ~9 `/ i  i& G; v
‘仰观星宿’:仰,抬起头看看。‘你知道吗?我今天看见北斗星发亮,真正天主就要出世了。生在什么地方?生在河南洛阳那个地方,将来到那个地方找皇帝去。’你看看!什么他都知道,但是自己吃几碗饭,多少粒米?你问他,他瞪眼睛,不知道了,这叫仰观星宿。‘推步盈虚’:推步,即是推历。推敲日月盈虚的现象。‘历数算计’:历数,就是搞算术的。推步将天文学、地理,来算呀算的。‘皆所不应’:这都是出家人不应该做的事情。
+ z4 D$ G( a! ^! X9 R, v' n0 B; e( |/ C* S; n, x
! a& H& E- ~' U/ t1 ?6 h4 p
% X: l7 J4 [  [2 |1 i2 b
节身时食。清净自活。! b% [7 z$ l" W# }  V0 G5 T
% ~" R4 {" ^  Z8 t* `" H6 B

% F  ]) |( z6 g2 t4 G4 Y# E3 w4 d% x6 k3 e# f, o% Z
‘节身时食’:节身,对自己这个身体,一定要很小心,天天要做点运动,不要叫它那么懒,懒骨头似的。或者打打太极拳啊,或者做点健身运动啊,不要接近这么多女人啊!这都叫节身。时食,你要按著时候来吃东西。不要今天早,明天晚,后天又不吃东西。要有一定的时候,所以我们万佛圣城吃饭一定要在十一点钟吃饭。因为我们一天只吃一餐,若十一点不吃饭,会把我们所有出家人的肚子,都给饿得哭起来了。‘清净自活’:生活一定要清净,不要那么染污,不要乱吃东西。你乱吃东西,那也是染污。所以要维持自己的生命令之清净,一点染污也没有。% i* X0 d  g& G. [6 m7 o0 N  V

) u. t5 l$ n7 L/ U+ j6 U. Z1 S1 q$ m! ~+ y7 R% I* B

; ?3 ~* y6 n2 a, p  F; L2 e学无止境,时时刻刻都不要放松,不要懈怠,不要懒惰。常常抱著一种虚心,不要自满,不要说我学佛学了几十年,已经够了,我什么都知道了。时时都要有若无、实若虚。本来是学得有一点成就,但是不可以自满,不要说我已经比任何人都明白得多了,不需要学了。要‘有若无’,有好像没有似的;‘实若虚’,实就是自己有所成就,功夫也有了,定力也有了,慧力也差不多了,但是这个时候还不要自满。所以‘实若虚’,就是真真实实,有了道德,有了学问,有了智慧,有了定力,但也不要生出一种骄傲的心。常常要躬行实践,做人所不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做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吃亏。不占便宜、受苦、不单独享福,能这样子,这对佛教有大益,学佛一定会有所成就的。还要忍人所不能忍的,让人所不能让的,好处要给人,不要给自己,要对人有好处,要利益人,不是要利益自己。你真正能利益人,那就是菩萨发心。我们为什么不能成道?就因为由无量劫以来到现在,不肯利益其他人,只是注意自己,所以我们到现在还是修不成功。想要修成功,就要多吃亏,不占便宜;学傻一黠,不要学得那么聪明。这样子,一天比一天,你真正的智慧就会现出来了。* ]% y1 w9 X0 k2 f1 N! [* S

/ L# t$ _6 ^1 a+ C) z/ D
1 u5 N$ T- x( d
/ |! a; X: U" e5 {" o( `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蓄积。
- T8 R, C  O2 x
( N# }5 M0 X5 u3 y* g, x: C
, q3 N5 R% Q+ j, d) B
) f3 }& _$ c+ @% y2 v9 Y  [! f; D佛讲经文,是说得令凡夫不增加他的过错。现在这一段经文,就是令外道不损他的智慧。前面说的是凡夫僧;现在是说外道,一切的旁门外道。所以说‘不得参预世事’:不得,就是不可以。参预,参是参加;预就是参加某一个政党啊,或者某一派,有党有派,去做政治的活动。世事,就是世间、国家,一切政治的事。不得参加国家政事,因为出家人是要修出三界,出世的法门,不可以像世间人那样同流合污,随随便便。‘通致使命’:就是给国家做钦差大人、使臣,在两个国家之间互相通使命,这都是不应该做的。因为这是世间人所做的事情,出家的比丘是不应该做这种事的。做这事情就不合乎波罗提木叉,保解脱这戒法了。- L) e+ S( J1 d! W2 \% Z

# ?0 s3 D/ U* k' S: B8 v+ D7 }5 U- j: I1 c3 M% i% r" K
, F3 A7 b- E( R. e6 J3 @& T+ \+ ?
‘咒术仙药’:就是旁门外道念一种咒,好像茅山的法术,或者暹罗、缅甸、南洋一带,叫做‘降头’的咒术。这种咒术不是指佛教里头所有的咒术。佛教的咒术,它是正法;这种咒术是邪法,是旁门外道所用的一种邪法。或者画一个符,或者送你一个什么秘密的咒,或者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字’,这都是仙药。仙药,就是用咒术加持这个药,说什么病都能治,这都是迷人和骗人的一种方法。就算加持的药灵了,这也不是正法,这都是外道的法门。咒术、仙药这些都是种种旁门左道的方法。& i8 d' M$ y, v# j0 h' u

! i8 n0 |% G% g: G, t) g+ I
- R; h9 W1 c/ k  x+ u
& _4 N1 j; b# A" N5 ^# q* B‘结好贵人’:结好也就是讨好;结是结交、讨好贵人。贵人就是做官的;也就是到做官的地方流虚捧盛,或者去巴结,用种种的手段,结交贵人。‘亲厚媟慢’:媟慢也就是一些唱歌、跳舞、饮酒的酒吧,或者是做种种不合法的人,或者男的、女的,乱七八糟的,这不必详细说出来。亲厚就是对他们不知有多好,和他们做朋友,和这些或者做妓女、娼妓这一类的人来往很密切,很有感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9: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亲厚媟慢这些骄傲的人。‘皆不应作’,这些事情,真正修道的人都不应该去做。
) O5 f+ d0 U( i. r: I& I, ?' u) n7 G

) h" b+ w! H7 K6 O. Y8 l5 E" x- H7 p$ V+ K: @, N; [) H
要怎样呢?应该‘当自端心,正念求度’:应该自己端心,心没有邪念,没有邪知邪见,没有不正当的思想。正念,念也要正。端心正念就是叫你不要打其他的妄想。求度,就是要求得度。得度就是了脱生死,从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到涅槃彼岸,这就得度了。
: V4 U7 q) ]: _1 L5 b. T
7 {/ N$ G, L& ^. C9 l) y# E! t- v# O) i' |) j3 M  r2 L3 a
: b7 L) U! {( Z3 L9 w& q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说你尽是吹毛求疵,好像马的身上,你若是不吹它的毛,它的身上看来很好、很光滑的;你若是一吹马毛,就会看见马的皮上有很多小小的毛病,或者小小的疙瘩,小的疮,这叫吹毛求疵。瑕,就好像美玉有一道裂痕,这叫瑕疵,这种就是毛病。也就是自己邪知邪见的这种习气,不应包藏著,都应该坦白,不应该覆藏起来,不应该把自己的短处收起来,叫人看不见,只表示自己的长处。5 O6 S" o4 p$ l% G- a! K
# V5 W+ N; a3 C9 _/ l2 D' }

. @1 O% }1 f0 K' m" R/ ~* K! x1 J8 ]0 W* N& Q' I
‘显异惑众’:显,是显露出来。异,是奇怪的事情。好像催眠术,这很见功的,你一催眠,这个人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这都是异端。还有好像扶鸾、鸾盘,或者鬼上身,或者用种种方法来骗人、迷惑人,令人不认识,不清楚了,这都叫显异惑众,标异现奇。令一般没有知识的人就都迷惑了,不知道,不懂了,这都是一种骗人的方法。1 E0 x& h! g2 i/ O% R" p* R6 h
' d+ H# w, B  F7 I

, a9 Q& f9 b7 V9 Q( y& q9 W/ R* D1 [, B# N0 O* Z
‘于四供养’:好像在家人—优婆塞、优婆夷,应该供给出家人饮食、衣服、卧具(卧具就是睡觉用的东西)、汤药(有病的时候要供养汤药),这叫四事供养。对四事供养,你不应该贪而无餍,不应该自己有了,还要去攀缘,还要叫人供养,要得少为足,要知足。所以‘知量’:知道自己应该用的数量—三衣钵具,要有一个节量。‘知足’:就是没有的话也要知足,知足常乐、能忍自安。‘趣得供事’:对供养这种的方法,要很如法次第的,不要生出一种贪心来。‘不应蓄积’:就是不应该多多益善,不怕多,有人供养什么就接受;接受了,用不了就存起来。好像人家供养钱,你不需要用到这么多钱,把它存到银行去,这就叫蓄积。蓄是储蓄,积就是积存起来。修道的人‘身边无爱物,自无烦恼生’,在你的身上没有什么可爱的东西,没有什么可放不下的东西,自然就没有烦恼生出来了。
: }/ c& ^* ?: l- G! A$ X1 A  Y
2 o. h0 L  D; O8 O- h# t( z) ~' a! o& T! b. d' S

( L: y) t3 w0 Y( ]' P9 _. A2 |# Y3、明戒能生诸功德/ Q* b* z" T% E

5 n: h, R1 t: P: h/ p5 q' j& C3 P- L8 U3 K) y4 T* I

$ N% |3 f" i: C9 [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4 z$ W* V$ M& P3 e% L; Z7 W5 f* y- \) r8 ]2 O  M, o
8 |' j/ w# g6 H) a6 {
& p# s" P+ c: g$ q; D3 i
这是说戒能生长一切的功德。出家修道的人,想要立功立德,怎样去立呢?就是持戒。你时时都依照戒律去修行,持戒而不犯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做一些犯戒的事情,这就能生一切的功德,什么功德都会生出来。你持戒不贪,不贪就是布施,能持戒也就有布施的功德;你持戒不犯戒,不犯戒也就是持戒的功德;你持戒能忍辱,这是忍辱的功德;你持戒也就是精进,这是精进的功德;你持戒也就会得禅定,这是禅定的功德;你持戒能生出种种的智慧来,这就是智慧的功德。你持戒就能生出种种的功德,所以戒是最要紧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持戒成就的。以持戒的功德才能成佛;以持戒的功德才能做菩萨;以持戒的功德才能证阿罗汉果,所以‘戒’是最要紧的。因为这个,所以出家人一定要受戒,受了戒之后要守戒,不犯戒。0 U: }/ Y% C: x
1 ~# }( ^; J3 z' J

$ E; A* Y6 {! r- _; Z, t1 B8 }
: O: ~3 l2 \) v2 e戒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所有一切的善事,尽量去做;所有一切的恶事,尽量不去做。不要做一些善恶夹杂的事,善恶夹杂是怎么样子呢?你做一点善事,又夹杂著一点恶事;口是心非,口里说的是很好的,心里想的是很坏的。这都是不持戒,这也就是善恶夹杂。做点好事,而有所贪求,这就是恶事。好像来拜佛,到道场里头,或者偷东西,或者来骗骗人,这都是善中有恶,善恶夹杂,将来的果报都是丝毫不爽的。所以我们道场里拜佛,必须以纯洁的清净心来拜佛。不要在道场里拜佛,趁著人家看不见时,自己就偷东西,这样子将来会没有手,甚至于有手也不会用,这都是偷东西的果报。所以你看那个瞎子看不见东西,也就因为跑到道场里头去偷东西;或拽子,手不会用,也是因为偷东西,这都叫善恶夹杂。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明白因果,不要错因果。你‘差之丝毫,谬之千里’这因果是很厉害的。为什么我们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呢?就因为有因果关系,种善因就会结善果,种恶因就会结恶果,所以我们不可以随便做坏事,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0 K& n, G' e9 m1 O9 U$ k, z

( ?  Q4 _8 H3 H; w$ G8 a/ Z0 G4 L; }$ Y6 M  g
- z3 y( f) G; r" s4 A1 k2 e' b" x& h/ \$ P: B' ^- \. W1 s& x
‘此则略说’:戒,能生一切的功德,所以在前边略略说一说这个‘持戒之相’:前边说的这一段经文,这都是应该持戒的一种相状。不贩卖、不持钱财、不贸易、不贩毒、不去畜养奴婢、不去教人民做这种坏事。这一切一切,还有今天所讲的不要作咒术、仙药。这些都是持戒之相,受持戒律的相状。‘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持戒律就是依照解脱的根本去做,顺著解脱的根本去修行。‘故名波罗提木叉’:所以戒又叫保解脱—保证你能解脱,保证你能得到自在。你若持戒,就能得到自在;你若不能持戒,就得不到自在解脱,所以叫保解脱。又叫别解脱—就是特别的能得到一种解脱。又叫别别解脱—各别各别的能得到解脱。这是波
6 s4 }7 ^. d" O  n0 T1 ^* Q) u5 O1 N7 F
罗提木叉的意义。‘因依此戒’:你因为依照戒律去修行。各位要特别注意,不是这样说一说就好了,我们一定要真真实实照戒律来做,严持戒律。因依此戒,能‘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能得到生出一切禅定的功德,能得到灭苦、了苦的这种智慧。得到灭苦的智慧,就没有烦恼了。烦恼就是苦;你没有烦恼,苦就灭了;灭了就生出智慧。有智慧的人,什么时候都没有烦恼,明明了了的。
) T/ ~' H9 k4 T' v3 g. u9 D/ H2 q: X' A5 S2 C+ h7 l* j: ?) |

: |  ?! N: B9 J  Q1 o
" ?- c+ L" g8 S  P* d$ v) J( u我常对你们说:‘善人不怨人,怨人的人就是恶人’,你尽怨人,怨天尤人,这是恶人。‘富人不占便宜’,真正富的人,有钱的人,不会尽想占人家的小便宜,不会一举一动都想要自己得到利益。想要占便宜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穷人。穷人他尽贪图小利,占人家小便宜,无论和谁来往,先打一打算盘:我能得到这个人的什么好处?欢喜占便宜的人都是穷人。你想一想,有钱的人为什么要占便宜?已经有钱了嘛l!为什么要占便宜?总是觉待自己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9: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不够,所以才尽想占小便宜。‘贵人不生气’,出贵的人不会生气的,你看那一个人若是时时刻刻没有气生,这就出贵,是贵人。‘生气是贱人’,常常生气的人是很贱的,没有价值。‘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烦恼的人都是愚人。你看!我对你们说过多少次,人生烦恼是自己给自己上刑,自己打自己嘴巴,打自己耳光,你若是不信,你试试,生了一回气,生了一回烦恼,全身骨头节都痛的,痛得晚上也睡不著觉,吃东西也不香了,就那么厉害。所以你若能持戒,就能灭苦,也能生出大智慧。
& n1 i5 Y7 T* [# y- P/ P+ d% r0 |
( e6 P( r7 Q& X0 o  S' `8 v# q- ?" E, @! v1 |2 Z

& k; z1 |0 X/ v2 |) n4、说劝修戒利益
" {4 f/ ~: b8 O- i8 H* A
, P, o% C8 {3 F  s& k1 B: g
& V: N7 @9 C+ |% E/ q7 L2 D- M  r5 G4 l' c5 q
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 a0 f6 |% n/ K1 v* p  e1 D+ t( n4 P. r

' _: }4 T+ |* e* N2 S  D& Z3 b( h; ^" `0 Z7 I  y
这一段经文是说劝人修行戒律,才能得到利益;你若是不修行戒律,就没有利益。所以说‘是故比丘’:因为这个,所以一切的比丘,‘当持净戒’:应该持这清净的戒律。持戒干干净净的,一点染污法也没有。‘勿令毁缺’:你不要令这个戒律毁坏,或者犯戒了,不可以的。‘若人能持净戒’:假若有人能持清净的戒律,持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染污法,‘是则能有善法’:这样子就能有一切诸善法的功德生出米了;若是不能持清净的戒律呢?就没有善法能生出来。‘若无净戒’:假如你不修持戒律。‘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所有一切的善功德都不会生出来。‘是以’:因为这个。所以‘当知戒为第一’:戒就是第一的‘安隐’:能持戒就能平安,能得到一种快乐。‘功德住处’:这是一切功德所住的境界。
- P9 `% Q$ Q2 H6 w; x
1 \& B( q  o, X/ \# U! ^
' Q1 S# {3 h+ L' h# p% a7 U% r4 K
' r) g# {1 M" K' I+ u二、对治止苦法要
9 d0 P3 a2 @5 a. Z( j: S+ V& D$ R! w4 N. Q- @! S) @4 U

0 N) G: t7 U  K" M. x& X, m" J5 L5 Q
4 a; Z$ @0 D6 W3 ~1、根欲放逸苦对治( R* O$ M5 W+ [; E" {! @' z, z
3 n0 o2 C8 N* v/ c" O) [2 H4 j
% ]! S5 e4 \7 U" `% z

5 q  H- @: S4 Q1 mA、根放逸苦对治. g3 M2 {7 H8 o9 x; m- \) w9 D: h; S4 \

9 v0 j: N& n( O0 `
, e. a9 T& o* {: e4 f2 O  b' O0 a. @0 v$ {& A. f! D4 k+ g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
7 g+ Z4 T! f1 l0 L0 Z7 o/ |( d# f) @# f( X
. S# x+ v# Z. l5 d

% F5 z& {- Z  D5 ?$ S佛说,‘汝等比丘’:你们各位比丘,‘已能住戒’:若已经能住于清净的戒律。‘当制五根’:你应该制止你的五根。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根你应该好好管著它,好好控制著它。‘匆令放逸’:不要让它不守规矩。眼睛不视非色,耳不听闻淫声,舌不尝香味,身不贪触尘。‘入于五欲’:不要随著色、声、香、味、触所转。不要为财、色、名、食、睡所摇动。‘譬如牧牛之人’:好像一个放牛的人。‘执杖视之’:拿著杖或者是鞭子,看著这头牛。‘不令纵逸’:不令这牛跑了。‘犯人苗稼’:去把人家的苗稼给吃了。‘若纵五根’:你若是放纵不守规矩,不能控制这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不单这财、色、名、食、睡,和这色、声、香、味、触都没有边际,不可控制,你就是想控制,也没有法子控制,因为你放纵这五根,不令它守规矩。6 A# q$ l3 x: `# D- v4 S
- y3 E7 n& S" ~! V7 k! ~3 E9 ]

# F1 l# t8 [& g0 y' G
3 U5 ~+ p6 y/ d* [9 |# p7 P2 }# h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陷。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 Q. W+ t3 u8 @9 _7 x" y  i$ n' P! i/ Z) s' Y/ u

! ]- i! s2 }! Y- _& i. a7 g) f: a3 b) j! T6 [
这是就眼、耳、鼻、舌、身这五根,不可以令它放逸,令它随随便便不守规矩。如果你不守规矩的话,这五欲,将无涯畔,没有边际,贪而无餍,你无法控制它。这是说到法,下边说个比喻。譬喻什么呢?‘亦如恶马’:这好像不守规矩的野马一样。这种野马它常常做害群之马。‘不以辔制’,如果不以缰绳来牵制著它。‘将当牵人坠于坑陷’:它就会把人牵到坑里边去,或者堕落到海里边。‘如被劫贼’:也就好像被贼抢了东西一样。可是,被贼来打劫,‘苦止一世’:这种苦只是一生就能受了,不会长远。‘五根贼祸’,这五根—眼、耳、鼻、舌、身,眼被色尘所转,耳被声尘所转,鼻被香尘所转,舌被味尘所转,身披触尘所转,而五根的这种贼害,‘殃及累世’:它连累你生生世世,没有完的时候,这种祸殃,是不知道有多久的。‘为害甚重’:你若是恣情纵欲,被五尘的境界所转,这种害处是非常之远的,累世危害甚重,它危害非常的重。‘不可不慎’:因为这个缘故,我们人不可被这五尘境界所转。‘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要特别谨慎。‘是故’:因为这个,所以‘智者制而不随’:有智慧的人能控制五根、五尘和五欲的境界,不随五根、五欲的境界所转。‘持之如贼’:持守这种功夫就像防备贼人一样。‘不令纵逸’:不令五根和五欲纵逸,放纵起来,不守规矩。‘假令纵之’:假使暂时间放纵它的时候,‘皆亦不久’:也不会令它恣纵太久的。‘见其磨灭’:令这种妄想,这种不守规矩的思想,不久就没有了,磨灭就是灭去了。( N% R. F; W2 H, O* R5 N1 A

- d+ G  V. M1 e, `1 B2 `: O$ ?! N+ F$ S; h7 Y! t& `0 [
+ S) k  E8 t, ^0 @. @, O- j
B、欲放逸苦对治
  O! I% ?! ]8 p- Y% J9 x2 f; C4 P# _
6 Y, o" L8 ^, @5 i" u3 e
* j$ S& n; K' s7 S8 n3 m; ?, A* f9 s, o
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 i1 z, @# K  V; }/ q$ L4 r# b/ i0 Z! F% _8 i" G7 \) D
9 P4 V, H/ S' R
' k* d+ R/ K% A& U8 D; f& {
这段经文是说到五欲放逸苦。我们人有烦恼、有贪心、有嗔心、有痴心,都是因为有这个欲。你若把欲减轻了,一切烦恼也就少了。所以说‘欲放逸苦对治’,要想方法来对治这个欲放逸苦。! Z2 h6 T5 T2 |
! `( U+ u( H6 k3 r; c, {* ]! D
, C% c1 b/ Z8 \
7 h( q' W0 m9 d( U6 ~4 v" |
‘此五根者’: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心为其主’:这五根不能自主,由我们人的心来主持其事,控制五根。所以你们各位比丘,‘当好制心’:应该要好好的降伏其心,要把心制住。‘心之可畏’:我们人造罪业,一切一切可怕的事情发生,都因为心里头没有定力,所以随境界转。‘甚于毒蛇’:心的可怕就好像毒蛇那么可怕,因为你一不小心,就被它咬死了;心的可怕也好像‘恶兽’那么样可怕,随时可以咬死人;心的可怕又像‘怨贼’似的,怨贼,与你有仇怨的这种贼。‘大火越逸’:心的可怕甚于著了大火。‘未足喻也’:就是前边所说这个毒蛇、猛兽、怨贼、大火越逸,都不能完全比喻清楚这个心的厉害。
, y9 o) A% ~" D$ t6 S1 g) Q
- |& w) K% @* ?
" w: f( g5 c, w/ d
0 t( D+ a% x2 V‘譬如有人’:譬如现在有个人‘手执蜜器’:手里拿著倒蜂蜜的器皿,‘动转轻躁’:一举一动都很轻躁的,不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9: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观其蜜’:这个人只知道眼睛看著这个蜜,看著蜜糖,‘不见深坑’:他没看见前边的深坑。‘又譬如狂象’:喝醉酒的象,‘无钩’:没有人有办法用钩子钩著狂象。‘猿猴得树’:又好像猿猴跃一棵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不容易管,不容易控制。‘当急挫之’:要赶快把它降伏了。‘无令放逸’:你不要令心里不守规矩、放逸了。‘纵此心者’:你如果放逸这个心,‘丧人善事’:丧失了人的善事情,丧失功德。‘制之一处’:我们若是能把心控制到一个地方,‘无事不办’:能制心一处,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到了。‘是故比丘’:因为这个,所以你们各位出家的比丘,‘当勤精进’:应该勤修精进的法门。‘折伏汝心’:这种众生的狂心野性,应该把它折伏了。
% ^2 O$ a: H' u; w2 d3 F4 @* t1 i* ?5 O  `" g2 ?$ _( c, D
3 v# w3 d+ y8 p: ]+ F

4 a9 J$ t- v# H" A6 E  T我在年轻的时候(二十来岁时),欢喜给人治病,谁有什么病,我一定叫他好;如果不好,我甚至于衣服不穿,饭不吃,觉不睡,我也要给他治病的,就这么厉害。无论你是什么妖魔鬼怪,我都要降伏你,都要把你制住。我所遇到的这些个厉害的魔障,多得不得了。有一个家庭里头,茶杯自己会飞起来,在空中飘飘荡荡,装著一杯水也不会洒,家里什么东西都这样子。这一类的事情,我都遇著过。好像这本书这么晃晃,它自己就著火;看你信不信,就这么样厉害。那么以后因为我尽给人治病,就把山妖水怪、邪魔外道,得罪了很多,他们都来和我敌对,但是他们也没有我的办法,因为我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点毛病也没有,所以他们对我没有办法。
% Z; [/ i% Q  K4 w/ x  N( w% l0 c  h7 O4 U% l0 Z2 G
4 m* k* a6 ^$ B( i0 Z( C9 s
8 G  ?0 y: B5 G
等我坐船从天津到上海,让你没有法子不相信,这些水里的怪物都来找我,使我坐的船在海里转呀转的,它不走,在黑海洋里,转了十多天。船上也没有东西吃,什么都没有了,甚至于大家都要饿死了。飓风一来,船往上一扬有五、六丈高,往下一砸又砸下五、六丈深,那时候我在船上真的没有本事,躺在船上就等箸死,胆水什么都呕出来。我那时候就把这性命交给观音菩萨,我说:‘观音菩萨!将来如果佛教不用我,我死了没有关系;如果佛教想要用我,你就赶快把这个魔降伏住了。’这样一祷告以后,这船就平稳,把危险度过去了。从这件事之后,我再也不给人治病了。4 F9 w$ b# p$ B5 S

. i. N2 _- H, L; z& v, G* |* c, o. s2 V2 n0 o6 `) K6 L8 r
" L" q9 `& B/ \5 X7 `
另外,在由上海到汉口的船上,坐船不用花钱,在这船上有一个瘫子,拿著棍子在地上蹲著走路,我一看知道他这个病我可以治好,即刻叫他好,但是我不敢管。为什么不敢管呢?我如果叫这个病好,那船上几百人的病,就治不过来了。直到这一天,我知道下午两点钟船将到汉口,就在上午八点钟时,这个瘫子又从我面前过,我就问他:‘你愿不愿意好啊?’他说:‘愿意好啊!’‘那你怎么病的?你怎么瘫的呢?’他说他因为贩卖煤炭,被政府抓去,囚到监房里受潮湿,就不能站起来,就病了。我问他:‘你愿不愿意好?’他说:‘愿意好。’‘愿意好?那就把你那枝棍子丢到长江里去。’他说:‘丢到长江,我就不会动,那怎么办呢?’我说:‘你不会动?你好了嘛!你怎么还不会动呢?’他说:‘真的吗?’我说:‘我骗你做什么?’所以他就把棍子丢到长江里。我就给他治一治这个瘫病。治了大概有十分钟的样子吧!我叫他站起来,他就站起来了。这腿都可以伸直,以前腿伸不直。我说:‘你走!’他就在我跟前走路;我说:‘你跑!’他就在我跟前跑步。这么跑步,很多人一看见,就说:‘咦!你怎么好的?’他用手一指说:‘这个老修行也不知怎么搞的,用手摸摸就好了。’0 p9 E2 n. ^9 w# g
5 `- [( |  W, e( i" `% A5 c
" V0 u$ t# x: s& ?; W' {
. J+ T7 V; s8 f4 H% b0 `- c
这一来船上几百个人,这个头也痛,那个脚也痛,那个腰痛,那个肚子痛,那个肩背痛,都痛啦!都有病了!我一个人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个时候,我看也没有办法,眼看就要发狂了,好像发神经似的。我说:‘你们这些人啊,你们的病都是短打的病,现在我一人打你们一顿,你们的病就好了。’腿痛的,踢他一脚,不痛了;腰痛,打一拳,不痛了;那个头痛的,拍了一巴掌,也不痛了。我说:‘你怎么这么快就不痛了?吃得什么药?’什么药也没吃,就不痛了,五、六十人有病,都治好了。我治病不像你们这么慢,比抽鸦片烟还来得快。这时有四、五个人说:‘我在汉口有个表亲病五、六年了,怎么治也治不好,你到汉口时,到我家里来给他治一治。’五、六个人都来预约,我说:‘好,到汉口再说吧!’也没说去,也没说不去,因为我不想管闲事,但当时忍不住就给人治病,等到下午两点钟,船到了汉口,人都下船的时候,我乘机就先跑了,那些预约的人,也找不著我了。
1 O6 s  |% Z1 j: T( z/ e( z8 U$ f$ I: w9 C; G

9 \2 x% T2 W# c' D. G+ e) X9 @! g$ i$ E4 v7 J' d: a! F! Y- p$ W. U
所以这治病的事情是很奇怪的,很不可思议的,也要有缘,你若是和这个人有缘,不要说给他治病,说一句话也就好了。我在香港有一个皈依弟子,他的手有毛病,他问我要怎么样才能好?我说:‘你做功德吧!做多一点功德,你就会好了。’那时候庙上开光,他就买了盆、碗、菜啊,都是他买的。买完了,他问我说:‘我这胳臂还没有好呢?’我说:‘你往前提一提’。他说:‘提不上来,还是这样。’我说:‘好啦!’就这么一句话,旁的什么也没有,哎!他即刻就提上来了,好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有的时候事情是这样,很不可思议的。
5 i, N3 }3 }* x1 ]
- m: U' Q1 y8 Q. X5 E: W3 ~+ Z, g# h* L. |

7 k8 i9 ?! G( [9 @/ J* ^+ W5 z2 |2、多食苦对治
- k# g% ?6 p+ l
: {! a( Y$ L, g( H+ I5 |7 b
  H# Q8 }0 `; z; W7 ?. H( l
( d3 K' Q; B/ s: M6 s7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1 _% e* b& L( v' S: Q. W/ G

$ f. t: \5 j: p% y+ @
! u. x4 Z$ i" U  M0 c* r; i1 M
' m3 n& }7 @2 X- y这段经文就是说要我们吃饭会吃,睡觉会睡,穿衣服会穿。吃饭怎么样会吃呢?你若是不会吃,那就生出贪心,好吃的就吃很多,不好吃的就不要吃,这就是不会吃饭。你穿衣服,好的衣服,你穿上一百多件;不好的衣服,你一件也不穿,这也是太过了。睡觉,你若愿意睡的时候,睡个十天、二干天,白天、晚间都睡,入了睡觉三昧;你不愿意睡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的,总看天花板,这也叫不会睡觉。或者像打麻将似的,几宿不睡觉,他也都受得了,他若是不打麻将呢?叫他做一点旁的工作,就说:‘我很疲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9: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睡觉了。’这都是不相当的。, i# T1 A/ Y" h, t. }
( f$ @( g" [6 V/ E9 _& N
0 {2 T$ M! I% R# g

; M1 s/ g; P5 O! X1 N" w现在这是说我们吃东西就好像吃药似的,能把我们饥饿的病治好了,不管它味道好不好。证了初果须陀洹(初果阿罗汉)果位的圣人,就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证初果的圣人,走路脚不著地,脚上没有尘土。为什么他脚不沾尘土?因为他没有色欲,没有食欲,断了八十八品的见惑。见惑—见到就迷惑,这八十八品都断了,所以他走路好像在虚空里一样。他吃东西也不管味道好不好,都是一样的味道。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不被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所转,能把好和不好的味道都变成一个味道,变成一味,吃了就养他的生命,这是证了初果阿罗汉能有这个境界。所以修道的人,你看他吃好东西也吃这么多,吃不好的东西也这么多,没有一点贪味道的思想,没有这种的行为,这个人已经是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转的,这就叫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现在这一段经文是叫我们人对治食欲的贪心。
" U6 J7 G* ]! m$ N. B) F7 Q9 U
) g& @' y, K+ o* ^
, T& W, ~. t5 m6 C1 ^1 f( z, Z& ^) X
所以佛说,‘汝等比丘’:虽然说是比丘,也包括优婆塞、优婆夷都在内。比丘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有三种意思。第一:乞士。上乞法于诸佛,以养慧命;下乞食于众生,以养色身,所以叫乞士。乞士就是托钵乞食,次第去化斋。在暹罗、缅甸、锡兰,比丘都一早就出去,托著钵到每一个家庭去化缘,化斋饭来吃。虽说是化斋饭,可是施主布施什么东西,他们都吃。布施肉,他就吃肉;布施鱼,他们就吃鱼。因为这是旁人布施给他的,不是他自己想要吃这个东西。如果自己想要吃这个东西?就要到有钱的家里化肉啊!鱼啊!这就是贪心。第二:怖魔。魔王见到比丘,听到比丘这个名字就怕。这是在比丘受比丘戒,登比丘坛,三师七证在那儿做羯磨的时候,就问他:‘汝已发菩提心否?’说你已经发菩提心了吗?他说:‘已发菩提心。’说:‘汝是丈夫否?’你是不是一个大丈夫?他说:‘是大丈夫。’就在羯磨师问他的时候,地行夜叉就去报告空行夜叉。夜叉鬼有在地上行的夜叉,也有空行的夜叉。这空行夜叉就又去报告给天魔,天魔听见有人发菩提心了,有人要做大丈夫,他就恐怖了。他恐怖什么呢?他心里就想:‘啊!我魔王的眷属又少了一个,佛的眷属现在又多了一个。’于是乎他就恐惧害怕了。因为这样子,所以比丘有一个名字叫怖魔,令魔王恐惧。第三:破恶。破什么恶?破烦恼的恶。我们人有烦恼在我们自己身上,跟著我们跑,烦恼就是罪恶的源流,我们若是没有烦恼,就没有罪恶。我们造种种的罪,都因为生烦恼,所以如果能把烦恼没有了,罪业也就消除了。因此第三个意思就叫破恶。因为有这三个意思,所以翻译的时候,也就不翻译它,还保留这个梵音:比丘。
/ p1 L+ E1 r) W8 h: i
# ^7 y, K' p% [7 F5 R+ ~; ?8 Q; M; w2 F, y
4 ~7 a' G/ j" V4 P% q! Q5 L
‘受诸饮食’:受诸饮食就是受人供养的时候,这是因为斋主供养,你来吃这个斋菜。‘当如服药’:就应该好像吃药似的。出家人吃饭的时候有三念五观。所谓:‘三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也化。’三心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我们修道的人不要尽打妄想,不打过去的妄想,不打现在的妄想,不打未来的妄想,三心了不可得。你三心若是不了,没有把三心制之一处,前边不是说:‘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把这个心制得什么念头也都没有了,一个妄念也没有了。制到一处,就没有什么事情没有办完的,都办完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什么都做完毕,再不会有来生了。
' ^% ?/ e0 Y0 e$ ^! T, ?! A" B# i! E1 N! i0 o
' j+ F0 J; t1 O3 _" w9 D
0 M( m2 E. @) ?4 s, {- o. ]. I; P
三心也代表三念。三念是什么呢?第一个念‘愿断一切恶’,愿意断了所有一切的恶,我不能在修道里头加了不善的念头,所以愿断一切恶。第二念是‘愿修一切善’。上面两句也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第三念是‘誓度一切众生’,我发誓愿普度一切的众生,把所有的众生都度明白了,令他们都明白佛法,愿意修一切善。这是出家人在吃饭的时候应该观想的三念。你观想这三念,就不打其他妄想,什么妄想也没有了。所以说:‘三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也化。’# q8 N( R) x/ i: C" |- t
$ M% p( a5 ^. C8 J

9 d3 I: b6 b8 ]) U/ m& o
1 e% H4 L/ k" t% o8 ]4 R出一家人吃饭的时候不讲话,而作五种的观想,‘散心杂话,信施难消。’本来说‘佛制比丘,食存五观。’若出家人、在家人很多人在一起吃饭时,可以改成:‘佛制食时’佛制吃饭的时候,‘食存五观’,要观这五观。五观是:
" I4 U- U0 l% k0 ^* N) ]
7 U% E5 U0 w8 h/ N. Y7 c
8 k# g+ h! @* ~! A5 o
& x+ S9 I& f5 @: R(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第一要算一算自己的功德有多少?这粮食用了多少工?自己有多少的功德受人家的供养?这一粒米经过农夫多少的工夫才能有?好像春天种田似的,中国古老的方法,先种下去,然后用锄头把草都铲去,铲完了又用泥巴把它摊上去,这是一遍。过了十多、二十多天,草又长出来了,又用锄头把它铲除一遍,铲完了又摊。每一次种田要铲三遍、摊三遍。你看这费多少人工?所以古来说‘锄禾日当午’。锄禾就是铲地;日当午,太阳正在中午的时候,非常的炎热。‘汗滴禾下土’,出了汗,就滴到禾苗土上。‘谁知盘中飧’,谁知道这一碗饭,‘粒粒皆辛苦’,每一粒、每一粒都来得很辛苦的,由这看来,所以说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1 ?0 U& i) w" d
/ N5 B; A# R# W% q
/ u* Q# G3 W* }# z: ~0 U8 Z  r1 e2 c, _" ~4 b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就是想一想,忖度忖度自己修行有什么德行?是不是整天尽打妄想?是不是天天参禅打坐?是不是天天学习佛法?要‘忖己德行’,要忖度忖度自己修行有没有德行?‘全缺应供’,或者这德行够了,或者是不够。那么我应施主的供养,我够不够德行?这叫‘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 d+ ~4 a3 U! R7 K$ K, a; y

  f; W: p  Y: \# H
* o$ ~( S4 G2 ^5 `" @$ X- D* x; F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第三,你要防备,小心一点。小心甚么呢?小心你这个心,生出一种贪心来。离过,要很小心的,不要教你这个心,见好吃的东西就生出贪心,吃多一点,这也是个过,贪心的过;不好吃的东西就讨厌了,就吃少一黠,这讨厌的心也是过。你贪心是过;不愿意吃,这也是过。等为宗:你要好和不好都平等。好也不吃多一点,不好也不吃少一点,吃饱了就是,不要贪好味。味道一好,就吃多一口,这下子就是贪心,你看就这么厉害。修道是‘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起居饮食上,都要用功修行,找中道,不能在吃的饮食上分别好和不好。所以防心离过,要离开贪的过和不愿意吃的过。贪等为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9: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平等食作为宗旨。
. s# f3 i  M  O3 [. [! ?/ H
$ w1 L0 g6 V* {+ h$ @4 W- E
2 H, o7 J, N5 [
( v1 r1 N* D  c; e( }: j(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第四,我们吃饭要拿它当药来吃,它能治我们的饿病。我们的身体像机器似的,你给它吃点东西,它就做一点工。好像汽车,你给它买一点汽油放在里头,它就可以跑;没有汽油它就不跑了。现在(一九七九年)汽油缺乏,汽车也没有那么多,你看那公路上,汽车比以前少了很多。这也是很好的事情,汽车少了,就没有那么多车祸,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什么事情都有好有坏,往好的地方说就有好处;往不好的地方说,现在听经的人都少了,因为汽油缺乏之故。但你往好的地方说,他们在家里不会有车祸啊!很平安的,那不是很好的吗!所以什么事情都有两面的。这个‘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吃东西就是真正的药,真正治我们饥饿的病。4 O& k  e5 }: H. P! b  n8 P

. f/ a7 g# B$ v$ U2 ?+ f9 L2 _' q- j# q* ], H- y7 x! r- k3 r
  J/ X) W) ^; H2 F! k$ y  w6 R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我们吃饭是为甚么呢?要修行,成就我们的道业因为想要修道、成道,所以要吃食物。因此在受饮食的时候,就要有上列五种的观想。
1 O2 O  n2 X/ q2 q+ ^+ y5 E1 I$ A: @0 f( [
) p' \9 {0 z# R8 H; Q$ t) g9 U9 ?9 q! S* V# v
- ^7 S' A" H6 A- B! F
‘于好于恶,勿生增减’:对于色香味都非常好的、美的食物,看了就生了食欲。一看菜青青、绿绿的,真是好吃,贪心就出来了,好像在喉咙里伸出一只手来,想去抓好吃的东西。这是于好,生了贪心;于恶,恶就是不好吃的,看得也难看,很难看的样子,一看就作呕了,不要说吃,就要吐了,这就是恶。你不生分别心,对好吃和不好吃的都要平等,不分别好、不好,不分别好丑。所以修行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这一点上就不容易修行,你说那一个老修行能在饮食上不分别?能在饮食上不生贪心?不生贪心,这就是如法;你生出贪心,这就没有功夫。所以吃东西时,见到不好吃的,你若是能吃,那就是有点功夫了;好吃的,你能少吃一点,那是有功夫了。不过这要真正有这种境界,而不是说我故意造作,我装出来的。好吃的,我故意在大家面前表示我是老修行,我不吃那么多,等没有人的时候,我就拚命来吃,把肚子都撑得爆开。' g$ D4 c% H. U6 B

/ a! d* \& B! U, s4 S  V( D: Y7 h0 A

0 t9 _) u$ [# ]; L修道的要点就在这个地方,有人、没有人都是一样的。不是说人多,就做出一个假面具来,装模作样给人看。你看,我是老修行,我不愿意吃好东西,好东西留著给你们吃;不好吃的东西,我故意多吃一口,教你们好认识我是个老修行,这都不对了。你故意造作出来的,故意勉强弄出这个样子,那又错了,那和贪是一个样子。所以于好于恶,勿生增减,也不生想要吃多一点,也不生对那不好的想吃少一点,就是吃饱就够了。所以甚么事情不要特别造作,不要故意装出假面具给人家看,修道是给自己修的,不是给人家修的;你给人家看,那不论修到甚么时候,也不会有所成就的。
, y* L) q5 |. a% C+ y' [2 }, W) X$ |8 j  w- T9 H
) S/ R5 T% w4 ]; E- y4 z: Z% Z

, h9 Q& N% V$ V' U9 c" ?" c‘趣得支身’:就是你能得到支持身体活著,就可以了。‘以除饥渴’:能把饥渴的毛病除去。‘如蜂采华’:就好像蜜蜂去采蜜的时候,它采这花上的粉。‘但取其味’:它只取一点点花上那种粉的味道。‘不损色香’,它对花的颜色也不损害,对花的香也没有损害。‘比丘亦尔’:比丘吃东西也应该这样,不贪好的,也不要吃得太多,结果泻肚,拉得一天的时间就去了一百趟厕所,你说这多麻烦?‘受人供养’:你受人供养的时候,‘趣自除恼’:只要是把自己这个饥饿的烦恼除去,就对了。‘无得多求’:不需要贪著好味、好饮食。‘坏其善心’:你贪吃的多,就把你的善心所坏了,生出一种贪心,那就有过。‘譬如智者’:再举一个譬喻,就好像有智慧的人,‘筹量牛力’:看这条牛有多大力量?它能载一吨的东西,你若是给它两吨,它就拉不动,它没有那么大力量。若你的肚皮只能吃一碗饭,而你吃了十碗,把肚皮也撑得不舒服了。所以筹量牛力,是你知道这牛有多大力量,‘所堪多少’:它所能负担的有多少力量?‘不令过分’:不令它太过分了,它负担不了那么重的分量。‘以竭其力’:令牛都给累死了,它拉不动了嘛!拉不动就竭力,力量都没有了。所以修道的人对饮食这方面特别要不执著,不执著饮食的滋味。不但饮食不执著,穿衣服也不要执著,不要贪华美和不华美,不要执著这个。睡觉也不要贪得一天二十四钟头,我要睡二十五个钟头,总要贪多一点。
/ R6 }5 s0 R2 W/ O) C" ?# _- S
' v% h7 i# Y9 D3 Y' v: b0 T; J5 f1 ~4 T& }. }
  y: @# M- w+ g) e! j
最近中国大陆有一个姓唐的小孩,十岁,据报纸上说他会用耳朵来认字,不用眼睛。怎么用法呢?你把一个字写在一张纸上,再把这张纸搓成一团,然后他拿起来放到耳朵一听,就知道这个字是什么字,怎么念,这个字是用毛笔写的,铅笔写的,钢笔写的,还是用原子笔写的,他也一听就听得出来。你们各位想一想,世界上有没有这么奇怪的事情?你若是说有,没人看见,没人听过;你若是说没有,现在就有这样的小孩,他可以这样听,就知道这个字的来源。而中国这些个糊涂虫,就用科学的头脑来研究这问题,你说这样简直是天地悬殊,天和地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可是全中国都是糊涂虫,没有人懂这个道理,所以就用科学来研究他,化验他,又考试他,这一弄啊!把这个小孩就弄糊涂了。因为他不是属于科学所能明白的,所以用科学的脑筋,用科学的方法,用科学的常识来研究他,根本就没有用的,根本就是大错特错。; C3 j- D. ~8 I/ {8 m

& `* ?% X3 c, n# w" T, c/ C+ `) m9 b
# ]9 f. {! }* }) `* z' M6 A# M: I6 _0 l8 J2 _' R: V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告诉你们各位!不论那一个小孩子,男孩子、女孩子,十三岁以前都有五眼六通,好像方才这个小孩子,说他看见释迦牟尼佛,这就是一种天眼,可是他还没有怎样去利用它,只能看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他没有开真正的智慧。而四川这个小孩子也是一样,他虽然没污染,但是他也不知道怎么用。( X& a, {6 M7 f( b% q) @

% U2 h% Q+ j$ h3 j! S- S* ?1 l4 d; d+ `' ^

: d/ n# t# H) M4 ?% f4 D7 N那么最初怎么发现这个情形呢?最初是有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孩子,袋里带著一包香烟,而这个唐宇就问这个小孩:‘你干什么去呀?’他说:‘我去买一包香烟。’唐宇说:‘你可不可以给我一支香烟抽?’这个小孩子就说:‘可以的,只要你能猜到我这个袋里是什么香烟,我就给你。’唐宇不知怎么啊!不知不觉就用耳朵碰这个小孩的袋底下,碰上这个袋呢!他的头脑里头就起了一种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9: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变化就知道袋里头是飞燕牌的香烟。唐宇说:‘你这个是飞燕牌的香烟。’这个小孩就很奇怪说:‘你怎么知道我这盒香烟是飞燕的?’那么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两个多月,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 W: ?/ F# r$ F7 R0 m# I
* @2 I& D8 S; K4 x- t+ U! i! Z6 R$ ^6 g$ ]: X) S" {, G
3 Z2 g( T' k" ~. N
又有一次,唐宇碰到一班石匠在那儿打石头,打完石头就休息,在休息的期间,石匠就猜石头来玩。怎么样猜?把小小的石头用手握起来,教你猜这个石头,在那一个手里头。那么这个小孩一猜就猜到了,说:‘你们这个还不算,我们可以猜字来玩。怎样猜字呢?你把字写在纸上,我来猜是什么字。’这些石匠本来也没有什么信心,就这样写了一个字叫他猜。这小孩子就拿到耳朵上这么一听,一听就说这是什么什么字,这些个石匠都非常惊喜,以后,就这个叫他猜这个,那个也叫他猜那个,无论猜什么,他用耳朵一听,就知道这是个什么字,或者是两、三个字,或者是一句什么话。只要写上叫他一听,他就知道是什么字,也知道用什么笔写的,这个字有没有写错,他也知道。那么就这样子,轰动全国,震动各科学院,科学家都用科学的知识来研究这个小孩子,但是研究呢,把这个小孩子就给弄糊涂了。这一糊涂,以后就不准了。. Q2 J: B; k; r4 E
: b# u; S3 G) b5 m6 `) Z% X
  T- {6 r1 o  A' V
# i9 E/ l' C2 S  P) d+ E
中国就说用科学来研究这个是不对的。的确是不对,的确是错了。因为这是小孩子在十三岁以前都有五眼,他开了五眼,所以能看见这个字,并不是听见。虽然他用耳朵来听,但是他的耳朵也可以像眼睛似的,来看见东西。六根互用—我给你们讲过,你们信不信?眼睛可以吃东西,耳朵可以吃东西,又可以说话。不要说六根互用,你就平时眼睛转一转,就讲一句话,再转一转,又讲一句话,有很多人懂得用眼睛说话的。那么鼻子也可以听东西,也可以看东西,口也可以看东西,也可以听东西,六根互用嘛!每一根都具有六种的能力。这是因为这个小孩子前生有善根,或者是个出家人,或者是个老修行,或者他是一个念佛、念经的,可是在前生他还没有开五眼,然后他又托生来到这个世界,而他这种善根还没有完全散失,所以在今生,无论他是童男、是童女,都会有这五眼的。他就是没有睁开,没有会用,没有能看见东西,但是他的五眼都是有的,这是一种宿世的善根发现。
% |) |1 Q1 J0 A9 P9 J# O) d$ u5 ~5 V& \
/ Z& Q' K# |$ x2 f0 R6 ~8 X1 z2 R% u- p4 V/ J
5 d- |( h( v& r( I/ M
所以我才说全中国都没有一个明白的人,没有一个人懂得这是五眼的作用,没有一个人懂得这是一种善根的表现。以全中国十亿的人民,没有人懂这个道理,你说这有多可怜?不但全中国没人懂,就是全世界人类中,懂得这个道理的也很少,所以现在的人,真正的智慧都没有了,只是舍本逐末,来追求世间的智慧,这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痛心的一件事。你看!全世界对五眼、六通这个道理都不认识,而用科学来研究。这是越研究越离这五眼六通越远,所以这是很可怜的一件事。各位!我给你们讲这个道理,你们不要马马虎虎当耳边风,这个耳朵听进去,那个耳朵就跑了,这是在佛教里很重要的一种知识,我们学佛的人,都应该要特别明白这种的道理。
5 ], g" Q9 H% K7 e; Q
* c" c2 h0 X3 K* ^2 ]/ s
% k9 s3 |/ _' r: c
! ]7 L/ G6 k  V/ ~! @3、懈怠睡眠苦对治  w* }: E4 X1 B8 g

1 k7 I; b! O3 q# O$ V
8 g* A( N0 N* u# l' `7 p$ R1 c7 ^; x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P9 `" ?" C4 q+ f  x9 C

& T7 O% [- M. |' p9 @; ^5 \' ]- B% o. a6 O' o; V; T- U4 I: [0 G* l& G. }
7 I( S. I3 O) U3 L  ~1 G+ D+ t- c
第三是懈怠心:懈怠心也就是懒惰的另外一个名词。睡眠苦,一懒惰就想要睡觉,贪图安逸自在。为甚么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也不太过,也无不及,也就是不太饱也不饿,在中道上,睡眠就会少一点。古人说:‘节饮食,驱遣鬼使。’人身体里边有三尸神,所以说:‘你若吃得太多了,这三尸神的力量就大了,就会教你睡觉,教你睁不开眼睛。’节饮食,节就是节约,吃得稍微少一点,这时候睡魔就跑了,就没有那么多的睡眠。所以说:‘节饮食,驱遣鬼使’,驱遣这睡魔。懈怠心、睡眠,这是一种苦,为甚么呢?因为甚么事情也不能做。天天就睡觉,把光阴都空过了,对世界上一点利益也没有,对自己本身也没有什么利益。所以你若想对治睡眠和懒惰,就要精勤,要勇猛精进,不停止的来修行。
* u  [+ R) N* V+ ?- d
) e5 s. e) r+ x: E% o: K" f, G# ^6 R) t7 R4 u8 }

7 M" S0 x  `. o. s, H所以佛才说:‘汝等比丘’:你们这一般的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昼则勤心’:昼就是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勤心就是令你这个心不懒惰。‘修习善法’:要修习种种的善法。‘无令失时’:你不要把时间空过去,正好用功的时候,你却把它空过去了。‘初夜后夜’:初夜就是夜间刚刚开始,后夜就是将要天明的时候。‘亦勿有废’:不但白天要勇猛精进来修行善法,修习一切的善法,不要令时间空过。就是连夜间一开始和最后的夜间,亦勿有废,也不应该把时间都空过了。在中夜的时候,也应该诵经。‘以自消息’:这时候自己修行用功,或者你太累了,可以稍微休息。‘无以睡眠因缘’:不要因为这睡眠的因缘,睡眠的这种情形,‘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使令自己的一生从生到死,都空过了,一点利益世间的事情都没有做,甚至一点利益自己的事情也没做,把时间都空过去了。所以要时时警惕自己,不要任性去睡眠。4 U  l4 q8 r) E* S) N
0 [" Q  a$ e, M" Q; K  K
* n7 R% F9 ?1 S8 d/ w

& V6 w) z# w' T7 ~( ^# v" E常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
" S6 q1 ?( z+ x+ y9 a
; ?# J9 B# a% _+ P$ C) L* C' T% }0 c
4 R7 z) I0 a9 Y; n3 ~/ u9 s7 e9 l1 `
‘常念无常之火’:生死事大,人死时有个无常鬼来请你到阴间去。这无常鬼一来的时候,一点人情也不讲,一定要带著你去见阎罗王。无常之火也就是这种,像火似的。‘烧诸世间’:它把世间所有的功德都给烧了。‘早求自度’:所以我们修道的人、信佛的人,应该早一点想法子令自己离苦得乐,令自己了生脱死,这叫早求自度。‘勿睡眠也’:不要尽贪睡眠,生死也不能了,无常就来了,那时候你想修行,也没时间修行。所以说你不要睡眠,你要求自度。7 R, ]8 h! `/ w

; o# w+ Z( i6 @* g9 Y' @0 G; z, M; W% H9 p# ?; v
; m0 N! J& K0 V; w# ?: u
‘诸烦恼贼’:所有烦恼的这种贼。如发脾气,发脾气就好像有贼来偷你的东西。‘常伺杀人’:这种烦恼的贼,时时都在等著想要杀人。‘甚于怨家’:他在这儿等著你,比甚么怨家、债主、仇家都厉害。‘安可睡眠’:怎么可以以为睡眠是那么好的一件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3 20:14 , Processed in 0.0994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