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0|回复: 5

[法师开示]净公上人:大乘无量寿经大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3 19: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t& B* l* Q1 n/ {  q/ @! [
净空法师:大乘无量寿经大意(第八集)
) @" y" d' ^' s
+ W6 l( l% l' z* y! T
! ?& x/ n+ Q  V/ p
5 y# I3 _# }! u4 X" H2 q 发布:心源 [转载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4/43394.html]   日期:2010-10-26 12:42:00   收藏( U* P9 ], h& e% e# R5 z
 
0 J) R: q/ Y* j大乘无量寿经大意  (第八集)  1992/12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22-08. S3 N  M, h* Q
  诸位同修,请看五十八面,「愿力宏深第二十九」。在这一章里面,给我们解答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近代,因为有一些人对於净宗法门没有深入的去研究,所以误会就在所不免。我们常常听说念佛人没有慈悲心,念佛是小乘,自了汉,逃避责任,苦难的众生这么多都不想去救拔,就自己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乐去了。我们听到很多的责难。这些人实在讲对净宗误会,他完全不了解。这个地方一开端就告诉我们,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c6 ?; b. ?6 ?+ d: i" W8 Y
  【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 k2 ?$ n) a  \( r& Y* G5 }/ I- {  『现在』是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从实报土上上品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这统统都包括了;未来是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现在还没生,将来一定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些人一定都在一生当中证到『究竟一生补处』。诸位要晓得一生补处何必要加上一个究竟?因为在佛法里面讲成佛有四教成佛,藏、通、别、圆。藏、通、别都不究竟,不要说等觉,成佛也不究竟,唯独圆教才是究竟圆满的。这个地方讲补处是圆教的补处菩萨,那就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像弥勒菩萨,他们都是究竟一生补处。西方极乐世界人人在一生当中都可以证得的。这个悲心是对於六道众生是特别有缘分的。下面说:' T5 L# C: a# F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5 S' h( R' f' o9 X' `9 K  这就说明西方世界的这些菩萨,如果看到众生机缘成熟了,立刻就回来度他,他真有能力。有智慧,有神通,有能力,就像观世音菩萨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给众生说法」,这叫真正得大自在。换句话说,如果不生西方,你虽然发这个愿,愿是有,你的能力不足,你还免不了堕落。当你堕落三途,你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众生?像我们看到人掉到水里面去了快要淹死了,我们自己要不会游水,你怎么能够救他?虽然想救他,跳下水不过白送一条命而已,这是愚痴!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学本事!也就是学救度一切众生的本领,是为这个而去的,这哪里能算小乘?由此可知,弥陀宏愿不可思议。每一个往生的菩萨都是不思议的大愿,绝对不是浅学之人能够理解的。
: f9 I3 d3 }1 Z' v4 \( b% I& B+ C  第三十章「菩萨修持」,这一章里面全是讲修学重要的纲领。从这一章经里面我们明了《无量寿经》确确实实是一乘圆教的大经。它的理论、修行的方法以及境界,与《华严》、《法华》无二无别;《般若经》讲的性空之理,在这一章也是显露无遗。古德认为这个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圆教当中的圆教,不是随便说的,确确实实是有经文做依据的。经文虽然不长,只说了几句,但是它的意思是圆满的。这才知道这部经确确实实是如来一生说法的总纲领,所谓大总持法门,千经万论都是本经几句、几句经文的详细解说而已。所以我在前面向诸位报告过,《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本经的注解,整个三藏经典就是《华严经》的注解,於是我们才真正认识经教之不可思议!' x7 L$ C- m0 E2 b$ `/ d
  第六十一面,「真实功德第三十一」,这一品里面全是禅宗性宗的境界,所以这部经典是整个佛法的纲领。宗教显密圆圆满满的都含摄在其中,没有一个法门不包括。所以读这一部经就等於读一切经,修这个法门等於无量无边法门统统都修学了。这几章经文经义都非常之深,里面涉及到心性境界上的问题,但是我们要读,我们要仰信。这经义确实浅深广略也都圆含在其中。
3 Q. [! h* X# z  从第三十二品,六十二面倒数第四行「寿乐无极第三十二」,到第三十七,这六品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教训是我们要认真修学的。我在过去劝勉同修们,专修净土的同修们,如果没有时间,每天不能将这部经好好的去念一遍,没有这个时间,最低限度早课要念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这是我们净宗的大根大本,是释迦牟尼佛转告我们的,里面的内容全部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世尊转告就跟阿弥陀佛自己宣说没有两样,我们接受弥陀的教导。晚课从三十三到三十七这个五品,实际上如果完整的话应当从三十二,从三十二开始才是一个真正的起头。这六章完全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处事待人接物,才是一个真正修净宗弥陀的好弟子,这是一个标准,比前面说得还要详细。所以这六章就非常非常的重要。
+ m& d4 }4 b; B  我们由於时间的关系,纵然不能细讲,也要把这六章念一念,好好的反省一下。晚课著重在反省,对照对照我这一天,我所想的所念的,所作所为,与佛的教训有没有违背?这样做晚课就真正得利益了。跟经里面一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早课念四十八愿提醒自己,希望我自己的心愿与阿弥陀佛相同,与弥陀同心同愿,这个地方晚课是同德同行,这样的人哪有不往生的?决定往生。我们念经文:
- M5 _- `9 @9 k# i9 H4 g  【佛告弥勒菩萨。】
! G& o! @5 _( _# e4 i8 M, l5 t  弥勒是从这一章出现的,从这一章以下就是弥勒菩萨当机,前面三十一章是阿难尊者当机,所以本经当机的人是两个人,弥勒菩萨在里头。
" p4 B/ K4 F5 @  【诸天人等。】: C- v* G' }4 X6 }5 n3 N, ~# y
  这是叫著弥勒菩萨,『诸天人等』,就是当时与会的这些大众,释迦牟尼佛讲经当时的听众。告诉他们:- t" ^5 b; |& {$ K% A2 m
  【无量寿国。】
2 s. G2 p( r# V3 j3 A5 {+ \; ~  就是极乐世界。
6 ~7 M2 k# Y0 x0 I! f+ U  【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
* k: I  \: O. x( n3 ^  佛都没有办法称扬,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何况其他的人,这是讲正报的庄严。
0 n  Z6 ?" y4 n) T3 w  【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y7 S: b6 f1 O2 Z7 N
  这是讲依报的庄严。正报就是人际的关系,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人,不但个个都是好人,是好人之好人,上善俱会一处。不是平常的善人,是上善俱会一处,这个人事多圆满!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生活环境之好,『微妙安乐,清净若此』,这佛都说不尽!这是极力赞叹净土的依正庄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9: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劝我们:' i( O. ~, V9 x4 E
  【何不力为善。】
  ]: X% f) r- I6 W  这是佛劝导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修善?: @& s3 g0 a" i6 p$ X7 x% A
  【念道之自然。】
% u- U; c* l/ [* i. n, Y9 Z  这两句话就是教给我们断恶修善,老实念佛,就教给我们这个事情。为什么把『道之自然』说成阿弥陀佛?李老师这里注的是「真如常乐我净」,我不是这个说法。真如常乐我净这是一般大乘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不是这个说法,我是直接指的阿弥陀佛。诸位要晓得阿弥陀佛是我们性德之名号,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们性德全体的流露,是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毫勉强,没有一丝毫作意。作意是我要这么做,动个念头,没有,这个佛号是自然的,绝不作意。大家现在功夫还没有真的得力,真正得力你就晓得,真的体会这个经文。这一句佛号二六时中念,不是起心动念,不是我要念、我想念,没有这个念头,自自然然的净念相继。这是你念到功夫得力了,这我们通常讲已经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有浅深次第不同,从最浅的来说,功夫成片也可以叫念佛三昧,最浅的念佛三昧。理一心不乱那是深的念佛三昧。
' ^) H3 V" f0 \1 H" F$ [5 m6 m: X  【出入供养。】
) `% u4 I2 s0 T: d3 c$ P/ n  『出』就是离开西方极乐世界到他方世界供养一切诸佛,『入』是回来,回来供养本师阿弥陀佛。
; \, H# n, B/ i6 Z5 |1 P% B$ D  【观经行道。】/ m) A( Q. p- I% K( r2 M9 x! w  ]0 l
  不说听经,不说读经,要说『观经』,观什么意思?观是观照!读经、听经要不能起观照的作用,不得受用。什么叫观照?就我们现前境界来说,时时刻刻能想到经上的教训,提醒自己依照经典教训的标准来修行这就是观照。0 w* ^' }! l7 T# L
  【喜乐久习。】6 t: g$ k  ?& u, E4 k
  欢喜爱好,能以长远心来学习。
' e/ m; r1 N& u0 @& W  【才猛智慧。心不中回。】! E% b  R# o2 Z- p
  这个不回就跟前面的不后悔的意思是相同。
) @4 s& \: ~6 |! |& E' `4 Y  【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8 D* V3 g9 Z# C, I
  这几句话的意思非常非常之深。简单的说就是大乘法里面常讲的「中道第一义谛」。佛讲中道,儒家讲中庸,中庸跟中道实在讲是非常非常的接近,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都知道用中。性是空的,相是有的,性空相有,我们在这里面如何来受用?用中,那就对了。会用中的就是菩萨、就是佛,偏到一边的那就不是佛菩萨了。小乘人偏到空,他用空,凡夫偏到有,执著有,一个执著空,一个执著有,佛菩萨既不执著空也不执著有,他用中,中道。这些句子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细讲,细讲这四句两个小时也不够,诸位有时间听我讲这个经的录音带,在录音带里面讲得详细。  f7 D8 s3 }7 f( I
  【检歛端直。身心洁净。】
# n2 L& ^8 w" X% w6 O  『检』就是检点自己的身心,当然特别是想法、看法。『敛』是收敛,这是修道人真正做功夫,在这上做功夫。『端』这经上讲得很多,六根都要「端直」。; Q7 {, ~0 ?/ [7 Z# H
  【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於绳墨。】
, o3 a% r; f4 c* f8 l  这几句话的大意是我们学佛的志愿坚定。我们既然选择这个法门,就像李老师从前给我讲的,即使释迦牟尼佛来说我还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法门还殊胜还要好,你要不要学?我们也可以这样答覆释迦牟尼佛,我已经选定念佛求生净土,那个好的法门我不要学了,要这样的坚定才行,才能成就。决定不被外境所转,佛来了我也如如不动,这样才能成功!才是『志愿安定』。『随经约令』,约令就是讲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训我们要随顺,要接受佛对我们的约束,要服从佛对我们的命令,可不能阳奉阴违,可不能奉行打折扣,那就不行,那就错了。『绳墨』是比喻,现在没有了,从前做木匠的,年岁大的人也许还会有印象,木匠锯木板用绳墨,一根绳子用墨汁给它拉黑了之后,那一边钉一个钉子拉直,打一条线照这个来,这是什么?就是教你守规矩,意思就是守规矩,他要不照这条线就锯歪了,那就不能用了,一定要守规矩。规矩在哪里?经典里面教训统统是规矩。/ t4 u; t. K: ~' t
  【咸为道慕。旷无他念。】
, [4 x4 T6 k; I& s  一心一意仰慕弥陀求生净土,除此之外没有第二念!
' ~' J( J- K# f; P$ P/ N  【无有忧思。】0 o3 o$ f1 u, V6 t0 C% q
  这个世间所有的烦恼、忧虑统统放下,实在讲与我们自己毫无干涉。今天你在这里生活为什么不安?你有没有去找出你哪里不安?你烦恼,你烦恼在哪里?你去找,找不到!正如同当年二祖慧可找达摩一样,心不安找达摩祖师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一句话就是安心法,教他回光反照。心在哪里?找来找去找不到,觅心了不可得。心都了不可得,你还有什么不安?真的,你烦恼,你回过头找烦恼,烦恼究竟在哪里?然后觅烦恼了不可得,你还有烦恼吗?没有了!统是一个妄念、是个妄想在作祟,妄想打破了,什么都没有,全是妄想。所以正念就是念佛、想佛,这是正确的,我们将来决定得生净土,不要打妄想。9 A; ]7 Q  o7 e$ `. z7 j
  【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 d. V; H$ B0 c7 r/ b0 J! q
  这几句全是讲境界。末后一句,『淡』是淡薄,人能够淡薄自甘,能够舍离一切欲望,那就知足常乐,那就得自在!
& F( _9 A. T4 d  【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9 L2 ^. t2 {( B. d, w
  我们常讲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的法令规章,道德礼俗,一个修道的人他自自然然统统都合,统统都相应。9 [3 J* X5 `" ^) A1 @& z  }
  【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3 z9 v& s2 ]  W9 j' `
  『净定安乐』是果,能照前面的原则去修,这个果现前一定可以得到。. [" A$ t$ Q) g
  【一旦开达明彻。】: f" o6 D# Q) ]  `! S( s$ z
  『开达明彻』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果然见了性。你们常问,见性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底下的几句就是见性的样子。' P, E" x5 ^5 [
  【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 i5 _2 Q/ U1 W4 \- z. ?  这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我把它提出来,这个境界还是不懂。不懂没有关系,把它存疑,我们这是仰信,你到心地清净了,你再看经会开悟,听讲也会开悟。我们今天看经不悟,听讲不悟,是心不清净,不清净就是障碍。下面是比喻:
* D5 q0 ]. Q" Y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g' z5 p4 |. L) N$ q0 i; H
  『郁单』是讲北拘卢洲,这是举比喻。北拘卢洲的人福报很大,所有一切受用都是自然长成,不必人去经营。衣食住行,所有一切受用都是自然长成,那里的人福报大,福报大没佛法,人不想学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9: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自在了。这就佛法当中讲富贵学道难。所以韦驮菩萨说三洲感应,他是护法神,北拘卢洲没有佛法,用不著他,三洲感应。李老师注得很好,注得虽然简单,但是非常有意义,前面一句是讲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横揽成万物』,这是十方。一个是讲的时间,一个讲空间,时空统统都包括了,全部都包括了。下面佛劝我们:
+ s6 W+ h; k- x5 j  【宜各勤精进。】
: I+ \, B# v- L# b: Z  『宜』是应当,应该,各个人要勤奋精进。
. [/ H0 @$ K; Z% |& x' \; H- |# l  【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
; j. |. P: u, T3 ?. {# ^* @" Y5 ]  你看这个语气多肯定,『必得超绝去』,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永远超越六道轮回。
9 S" u; p$ O; w  【横截於五趣。】  [" n/ p& K1 A
  『五趣』就是指六道轮回。
7 R- z; I; f5 [- e* V- q1 N  【恶道自闭塞。】
- s7 a* s8 N9 I  『恶道』是指三恶道,永远超越了。
3 }0 W' A) W) ]! T  【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
+ D/ R2 \& O1 }9 N0 k9 U! |8 y& L  这是佛的感叹。这个法门是无上法门,是第一法门,很容易修,很难信,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难信易修,只要相信了,依这个方法修几乎没有一个不成功的。正是善导大师所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掉的。现在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他自己修学的不如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是一个都不漏,万修万人去,这要记住。怎样才能做到如理如法?经典就是理论、就是方法,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来修行就是如理如法,没有一个不去的。
+ ~5 Q2 P- `% t# ]0 V  【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2 k5 c7 R) e: t8 d# o( P( B' C
  这说出原因了,极乐世界是个平等的世界,为什么去不了?去不了就是你有所牵挂,你自己有障碍。『自然所牵随』。我们常讲习惯成自然,习性力量太大了。孔老夫子说过「性相近,习相远」。『其国不逆违』是性相近,「自然所牵随」是习相远。这习气是麻烦事情,底下劝我们要断习气:) @& A6 S  n( h! {5 Q5 [1 G
  【捐志若虚空。】- m$ [% \4 U- R# S& X, Z0 \, q
  『捐』是除掉、舍掉。这就是把你的习气舍掉,让你的心清净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 y- O) x* r8 B/ U
  【勤行求道德。】, G/ A' n; Q" t3 u2 o2 p5 O
  此地讲的道德,道,成佛之道;这个德跟得失的得意思完全一样。成佛之道,给诸位说唯独本经。黄念祖老居士是诺那活佛的传人,他是密宗的真正的金刚上师,他在DC弘法我看到照片,穿的服装是密宗上师的服装,不像在北京跟我照相的时候是俗家的服装,金刚上师的服装。他劝导学密的人念佛。我在北京他给我说,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密法的根机了,不念佛没有办法超越轮回,这是一条生路,真正成佛之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 U2 _( M$ y) B  T- @  【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1 u" {  a$ x9 _6 w+ H  C
  这是说那个世界是极乐世界、是无量寿。9 e( O) w( c9 _6 `
  【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9 X# C4 @! ], A  为什么你还要执著这些世间事?依然在这里妄想分别执著,搞这些东西,搞六道轮回。这一章说的是原则,这个理论很深,跟一乘了义的经典没有两样,境界也不可思议。下面「劝谕策进」这就完全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是很容易懂的。我们在生活当中要注意些什么事情?要如何去修学?修就是修正,我们思想错了,见解错了,言语错了,造作错了,把这些错误都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诸位同修要了解,佛门里讲修行是这么回事情,不是一提到修行,一定要一天念多少声佛号,要拜多少佛,要念多少经,这叫修行;天天礼佛、拜佛、念经,心里还打妄想,还是人我是非,还是嫉妒傲慢,那怎么叫修行?你的行为并没有修正过来。
* s) ~$ {. @# [9 `4 M  读经是教你明理,是接受佛的教训,听了教训要做到,这才管用。听了教训耳边风,这个耳朵进去,那个耳朵出来有什么用处?没有用。拜佛是把自己贡高傲慢拜掉,以我们最尊贵的头礼佛之足,然后再用这个卑谦的态度对一切人、对一切众生,这叫礼佛。我见佛,一天拜个几百拜、几千拜,见到人是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那就完全错了,你这个佛拜的有什么用?古人讽刺说拜佛就像舂米的碓一样,此地现在看不到了,在大陆上舂米的碓,那个拜佛就像踏舂米碓一样,毫无意义!必须要把课堂里面作业要应用在日常生活行为当中,这叫修行,这是真正修行人。对人、对事能够尽忠职守,能够自卑而尊人,他一生当中一拜也没有拜。你要问佛这个人有没有拜佛,佛会给你说他天天在拜佛。一天拜三千拜,对人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你问问佛那个人有没有拜佛?佛一定摇头,他从来没有拜过佛。这是事实真相,不可以不知道。我们看底下这段文:- G) U. t8 c7 e3 A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
$ a4 C) c' p( d9 g- U  这是一语把我们的病根给道出了,世间人天天在这争,争的什么?都是不要紧的事,什么事要紧?生死事大,如何了脱生死,超越轮回,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急事!这么要紧的事情不去办,去搞这些不要紧的事情。
1 G% i7 U- K' M  【於此剧恶极苦之中。】% H1 [1 C: E5 r% l
  『剧恶极苦』,从前我们念这四个字还真的不太容易体会,现在我们看这四个字,这个感触就不一样了。以前恶与苦不大容易觉察得出来,换句话说,心不细的人、头脑不冷静的人不容易观察出来,现在恶与苦粗心大意的人都感受到了。我们生活在这里面,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了!再想想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恰恰就跟经上讲的一样。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把我们现在生活状况看穿了,他讲这一段文实实在在就是讲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从前社会不像现在,没这么严重。- {* [$ ^3 Z" ?  D4 b
  【勤身营务。】
/ O2 t" K2 h3 w7 v  营是经营,务是在那里作务,很勤快很努力在做。9 }- k/ \/ i1 p
  【以自给济。】' o) q! ~2 h8 \, Z) @% y: u
  简单的讲为名为利,为的是这些。
, e# ?# k/ J0 w2 h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6 a- S  r2 d, t8 R$ Y
  这是总括社会各阶层的人物。& [- b9 ?) S% y+ o7 K/ d
  【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y- C% A4 Q: _( u
  这个心是妄心,贪瞋痴慢的心。贪心、瞋恚心、愚痴心、傲慢心,那个心在指挥这个身,身当心的奴隶,为这个妄心在服务,干些这个。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 G# d' c6 U: i: k9 S! m, \4 u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 v; s" K$ v: M3 d  有了也忧,忧什么?怕丢掉,没有的也忧,没有想得到,患得患失。『有无同忧』。
  n( P/ r9 b% m+ d; X5 h5 y  【有一少一。思欲齐等。】
; N+ p/ _+ v. U4 k5 N. a5 @4 _  有了这样还少那样,有了那样还少这样,那个贪心永远没有止境的,你说这个人生活多苦!这是现在世间相。『思欲齐等』,往上面看齐,跟人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9: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没有知足的时候。
* M) O( K; U0 v. t0 W! ~! C. e/ l  【适小具有。又忧非常。】
' `( E9 ~2 e& t) u8 m  小康了、有一些了,但是又害怕什么?怕无常。什么是无常?下面讲:* H+ [8 s* S5 |6 E. M: W6 f7 A
  【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2 E* y3 X; ^" L; z$ t0 U0 q
  这是担忧的,真的举世之人有无同忧,实在讲这个忧有没有用处?一点用都没有,真叫冤枉!怎么知道没用,诸位如果能把《了凡四训》念上三百遍你就明白了。你命里面有的丢都丢不掉,你不相信,你丢丢看,你今天丢光了,明天不知不觉它又来了,命里有的就是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想尽方法去求也求不到,纵然求到了,求到在你手上转眼看看就没有了,又变成别人的了。为什么?你命里头没有!念《了凡四训》就懂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有无都不忧了,为什么晓得?命里有的。命里没有还忧什么?理明白了,心就安了,我们中国人常讲,心安理得,理得到了、明白了,心安了,再没有忧愁了。没有不忧愁,有也不忧愁,真正我们要做的是断恶修善,这是真正要做的。依照佛的教训去做,这是绝对有利益的,决定得好处的。2 {. X' F3 F  ^
  【心悭意固。无能纵舍。】
% d- i) _# h, A4 u* m  这是指一般的心态,心里面吝啬固执不肯布施,不肯施舍。& p7 Y+ Y% }8 Q& @+ x/ J
  【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1 t) V9 ]4 [) ~# ^- F
  这两句是一个小节,人没有长生不老的,总归要死。生死有命,你不能说我有威势,我有财富可以不死,没有这个道理。寿命是有一定的,看相算命有的时候算得很准,命的确是有,到寿命到了的时候,你所有的一切一样也带不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在这个世间几十年短短的光阴,你看看多烦恼、多忧虑,活得好苦。这种人生有什么意思?我在讲席当中常常告诉大家,人生最幸福的是什么?最幸福的是身心无事,心里没有事情、没有牵挂,身没有事情也没有压力,这是真正幸福,真正自在快乐。世出世间的圣贤都是教我们学这个,这是真正自在幸福的人,短短几十年何必要生活的那么苦?要看破,要放下,放下一切忧虑,放下一切牵挂,放下一切是非人我,放下一切贪瞋痴慢,你就得自在了。所以这一章佛给我们讲的世间相。
2 K- B; E2 Y8 ]# Y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 _6 \- `8 t/ d$ F/ V- x# u4 H. D
  这一段是佛在此地劝勉我们,要知道世间人与人相处是缘分,缘分都相当不容易,多生多劫之前结的缘,这一生才能够相聚在一堂。纵然过去生中有一些恩怨现在再遇到了,何必还要记著从前的事情?何必还想报复?冤冤相报就没完没了,所以应当把所有一切恩怨一笔勾销,应该要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这就对了。这个世界才能够和平,才能大同!整个社会才会有安和乐利,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3 A8 }7 y/ m% Q  ~# m+ e  u, T3 E7 \  【有无相通。无得贪惜。】
! k( q: V# Z0 ?& L. l  『有无相通』,特别是在物质生活上,当然精神生活也包括在其中,生活的水平愈是拉得近,这个社会愈安定,差距愈大,社会必定动乱;动乱,贫人苦,富人也苦,没有一个不苦。如果知道有无相通,社会就和谐了。中国过去确确实实这将近二千年中,所接受的教育是孔孟的教育,是大乘佛法的教育,所以在一般社会上来讲,虽然社会是贫富不均,这是一定的道理,每个人所造的业不相同,但是一般富有的人都能帮助贫穷的人,这一定是大多数。逢年过节,富人都能够周济邻里乡党,都能帮助贫苦之人。所以这个社会它常年的和谐,它有它的道理在。中国可以说是因为帝王都是佛弟子,都提倡佛教,就是佛教育,上行下效!讲经不但社会大众常常有,宫廷里面也常常请法师大德在宫廷里面讲经。大家都能够接受佛的教育,所以上下能和谐,朝野能相安,这是一个很大安定社会的力量。佛教给我们不要有贪心,不要吝啬。
2 W! B0 m. d, |; h% q8 W  【言色常和。】2 u2 ^) U2 e9 K; M" h; x, m
  『言』是言语,言就是我们的态度,要和蔼、要温和。佛法里面是平等法,这是诸位要记住的。我们看看世尊在经典里面,有的时候看到释迦牟尼佛平素待人接物,佛是平易近人,乐於帮助人。佛在路上有的时候出门托钵,看到人家挑担子挑得很重,他代他负担;看到老太太穿针,老太太眼花穿不进去的时候,马上接过来就替她做,勤快!这些事情弘一大师在《讲演集》里都引用很多,叫我们要学佛,学佛时时刻刻乐於帮助一切人。现在佛弟子,尤其是出家弟子是很糟糕、很糟糕,与佛完全相违背,真的是自私自利。纵然是一个团体里面分配的工作,我的工作做完,看到他的工作没做完,他那个不是我做的,我才不管他,这错误的。我的能力比他强,我的体力超过他,我的工作做得快,做完之后,应当帮助别人;更不能偷懒,不要紧我慢慢做,他们做完了会帮助我,这种心也是错误的。* C9 t( R- [* Y4 L* {* F! v
  【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
1 Z4 d0 o( _# H  S: e3 D  这是佛给我们的警告。或是偶然,或者有心里面不舒服,彼此有意见,这事情就是个麻烦事情,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觉,为什么?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事情诸位要是看看《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你看看前面一段,文昌帝君叙说他自己的历史,他得道之后有神通、有宿命通,知道过去生生世世的事情,所结下的冤仇,冤冤相报。后来如果不是遇到真正的善知识,皈依佛门,真正彻底改过自新,那是永远的堕落!
! `8 G: P- ~5 Y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3 N' @; E& v, ^9 Z  所以这个地方要看破,不要与人争执,自己吃一点亏,受一点委曲不算什么,不要记在心里。现在人愚痴,愚痴到什么程度?自己有过失自己不知道,别人给他说出来他还不相信,还要辩护还要反驳。真有理由,还情有可原,没有理由强辞夺理,自以为是,这不得了,这个造的罪业是非常非常重。佛在此地教我们要看破。+ y! w6 H3 k( k% M) V7 B& G$ K
  【人在爱欲之中。】3 H+ c5 l+ X4 Y/ P: K- Q
  佛在经上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你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投胎轮回?贪爱。「念不一不生净土」,你要想求生净土,念要专一,所以这个世间实在讲说穿了,假的哪有真的?你们要是听到我很爱你,假话不是真的,虚情假意!为什么知道是假的?他心是假的不是真心。今天爱你,过几天离婚了,爱什么?不是真的!所以不管人给你讲什么话,不要信以为真,就很自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9: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以为真那你就要吃大亏,要上大当!假的统统是假的。什么人讲真话?佛菩萨讲真话,佛菩萨大慈大悲爱众生,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对讲真话的人认为他是假的,讲假话的人以为他是真的,真妄颠倒,这叫愚痴!人在爱欲之中。
  R" i! o0 g; a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 P& l, c2 S5 m) \/ T4 ^: z6 o  这是六道轮回的真相,没有一个人能代替,自作自受,谁都不能代替谁。8 ~. Z0 A7 e4 c8 A8 x8 [/ R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 i6 U4 q) p, a  k' k' d  这个世间家亲眷属,每个人造作的善恶不一样,因此,每个人死了以后,将来的前途也不相同。六道是大的分别,每一道细分那就是无量无边。人道里面就以地球来说种族不相同,这个世间我们中国黄种人,欧美白种人,黑人,红种人,不一样。人种不相同,民族不相同,国家不相同,文化背景不相同,贫富贵贱不相同,复杂到极了!过去家亲眷属一投胎一转世,再见面也不认识了。『会见无期』,世界广大无边,晓得他到哪里投胎去了?就在这个娑婆世界六道里面,娑婆世界有多少星球?黄念祖老居士说,我们的一个银河系就是一个单位世界,那还得了,娑婆世界有多大?娑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那是多少个单位世界?十亿个。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像现在的银河系是十亿个银河系,这是娑婆世界,这就是我们六道范围,我们晓得到哪个银河系投胎去了?真的找不到!我们没有超越三界,没有超越六道轮回,我们这个神识投胎范围有多大?以今天银河系来讲是十亿个银河系的范围,真的会见无期。下面佛劝我们:+ G/ `9 u5 W: k0 Q, ~; y4 z  N
  【何不於强健时。】8 p! s7 I* n# f) k9 m
  你现在身体强壮很健康,这好修行,这是修行的本钱。
, L7 |8 z7 {7 b2 c2 X% Z7 O  【努力修善。欲何待乎。】7 I% O9 P! N0 y. `) N$ x  M
  你还等什么?不要等待了。
( A( }: `6 r$ s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
8 |% X1 P: K2 T: {* d2 \  这是真的,确确实实是事实,人能够自己看到自己的善恶,这个人决定得度,为什么?这个人不迷惑,这个人开悟了、觉悟了,知道自己的善恶。绝大多数的人迷惑颠倒,愚痴不知道自己的善恶。
" L5 k7 w' j) X9 A% l  【吉凶祸福。竞各作之。】# X8 }" Y. p8 a
  『竞』是比赛,真的是在比赛。! N$ q! m- b* N3 K% W. M- ]
  【身愚神暗。】
/ o* }0 F, N8 p: O1 d) v' X0 `  身体造作愚蠢。『神』是神识,昏暗,神是讲心,心昏暗。
7 ?* e) o% q! [, c7 Q  【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
) f6 X, S& h' `- A  『余教』是什么?是释迦牟尼佛以外的。听了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听不懂,去学外道去了,这个可怜、这『颠倒相续』。佛在四依法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第一个教我们依法不依人。我们今天很多人是依人不依法,某个法师怎么说的,要跟那个法师学。佛是教给我们要跟佛法学,法师所说的经典上有没有?法师所讲的经上没有,我们就可以不听他的,我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佛讲的义理,不要执著言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个话重要,太重要了!佛四十九年讲了很多很多经典,哪个经典是了义?哪个经典是不了义?佛劝我们依了义教不要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在这一生当中能够教我永脱轮回,圆成佛道,这是了义。佛在经典里面用种种理论方法教我来修行,我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达不到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的目的,这个经对我来讲就是不了义。诸位要能从这个地方参透了,你才晓得《无量寿经》是第一究竟了义。为什么?我们依照这个法门真的能够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末后一句教我们依智不依识。智是理智,识是感情,不要感情用事,头脑要冷静一点、要理智,这是四依法。
- V9 Q$ t$ V$ O+ _. a7 ^/ X  佛陀不在世,遵守这四条教训就与佛同在没有两样,所以不可以「转受余教」。所以说到了义,说到依智不依识,这就是我们今天接受这个法门,其他大乘法门我们可以不必去接受,不要转受余教,一门深入!否则就像此地所讲的「颠倒相续,无常根本」,你还是去搞六道轮回。
6 C" [. f& k4 C7 G0 Q! t  【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贪於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 O' W: ^8 {
  这几句话可以说是现实社会的写真,不少人确确实实是这样的,这不是指社会一般人,是指学佛的人,学佛的人包括在家、出家四众弟子。所以此地讲『不信经法』不是指不学佛的人,是学佛受过三皈甚至受过五戒,甚至出家受了比丘、比丘尼戒,还是不信经法。为什么不相信?没有照做,没有照做就是不相信。我是出家两年之后才受戒的,受了戒之后到台中去礼谢老师,老师见面第一句话给我两个字,「信佛」,我也就呆了,老师就跟我解释,第一句话说(我们关系不同,李老师对我非常爱护,给我讲解)多少出家的老和尚一生都不信佛,才知道这个信不容易。信是要做到才信,佛教我们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做到了没有?没做到就不信。不是说天天念经就信佛,天天念经照样不信佛,天天拜佛照样不信佛;真正依教奉行的不念经不拜佛的,真正信佛,要晓得这个道理。
# n3 P0 u* b; Z% o9 @3 Z2 M  经典里面给我们所讲的努力去做,做到一句算一句,做到两句算两句,天天去做年年去做,先做能做得到的,容易做到的,然后再把不能做到的也勉强都把它做到,这就对了,这才叫信佛,才叫信经,才叫信经典教给我们的方法,不容易,太不容易!你如果真正信佛,诸佛护念,护法神拥护,那是真的;你不信,求佛菩萨保佑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佛菩萨绝对不是说你每天给我磕几个响头,每天供一点香花水果我就对你很好了,哪有这个意思?没这个道理!你这种态度完全在巴结、在讨好,佛菩萨会让你巴结、会让你讨好?你把佛菩萨看成什么人,连世间贤人君子都不如!什么人才接受你巴结讨好?给诸位说,小人,你们念念《论语》就晓得,只有小人才会接受,喜欢人巴结,喜欢人讨好,这罪过。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自己不晓得,自己还以为我自己修得不错了。再看底下:
. G, a# c# n3 j& b- v, `; V/ k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w; m3 G% h# Z3 u
  这个话确确实实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说的,换句话说,我们这个时代都疏於教导,虽然学校办得很多,大家好像接受教育也很普遍,其实不然。一个完善的教育,就是孔老夫子所讲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夫子把教育分成四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9: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大错特错。
6 w; C& ?3 R; G3 z' i  【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1 F5 Z! c3 ~3 j0 e$ q
  你真正能在这一世当中精进勤苦,你将来一定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快乐无极』。; a- J% v  V! o# f9 j
  【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6 x* v8 f, V) A! K4 k# q' T
  这是讲一个真正知道精进、知道勤苦的人,他将来得的果报。这个经大家天天在念,每念一遍就提醒自己一次,这叫读经,绝对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那就错了,一点利益都没有,这个诸位要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够提醒自己,不能够依教奉行,你念这个经是有罪过的,怎么说有罪过?骗佛菩萨。早晨念一遍给他听听,我很乖我好弟子,晚上又骗一遍,在外面什么坏事都做,这不是造罪业吗?诸佛菩萨不在面前,木头雕的,我们油画的像又不是真的,还忍心一天去骗两次,你们看看你们造的是什么罪业?罪业造得太重了。一定是依教修行这就对了。不是说我一天念几遍、念多少遍,我这才是佛的好弟子,不是如此,绝对不如此。一天不要说念十遍,念一百遍也枉然。像寒山拾得讽刺念佛的人,「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阿弥陀佛四个字念得不错,口里有心里没有,心里面还是贪瞋痴慢,还是是非人我,还搞这些,不能依教奉行。这一句阿弥陀佛要把妄想念掉,把执著念掉,把分别念掉,把忧虑念掉,把烦恼念掉,那就是真正佛弟子。后面这又再劝我们:+ f2 o$ _. J4 i; V( K
  【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0 t0 O5 }% F! j' A
  不要怀疑,不要后悔,你选择这个法门决定是正确的,如果你怀疑后悔:2 R1 M0 z. k; o; S0 N
  【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於五百岁受诸厄也。】- c/ S# b) a& \+ L
  边地疑城,后面经文有细说。; Z2 j& O' S9 R; [1 S; [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 Q2 @1 z% G" Z% O+ j1 f  『弥勒』是等觉菩萨,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后补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在无量寿会上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训,直下承当,依教奉行,『不敢有疑』。我们是什么人?等觉菩萨尚且发愿要依教奉行,这值得我们深思!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g; S3 ~% p3 [; v/ a$ i# _
  1 @) ~4 N) {6 [/ b8 {- Y

4 V) O! |. ~. I, h
+ f  ]: J( ~2 C9 h4 |1 D& u! g5 s) D,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4 11:59 , Processed in 0.0758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