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3 19: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劝我们:' i( O. ~, V9 x4 E
【何不力为善。】
]: X% f) r- I6 W 这是佛劝导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修善?: @& s3 g0 a" i6 p$ X7 x% A
【念道之自然。】
% u- U; c* l/ [* i. n, Y9 Z 这两句话就是教给我们断恶修善,老实念佛,就教给我们这个事情。为什么把『道之自然』说成阿弥陀佛?李老师这里注的是「真如常乐我净」,我不是这个说法。真如常乐我净这是一般大乘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不是这个说法,我是直接指的阿弥陀佛。诸位要晓得阿弥陀佛是我们性德之名号,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们性德全体的流露,是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毫勉强,没有一丝毫作意。作意是我要这么做,动个念头,没有,这个佛号是自然的,绝不作意。大家现在功夫还没有真的得力,真正得力你就晓得,真的体会这个经文。这一句佛号二六时中念,不是起心动念,不是我要念、我想念,没有这个念头,自自然然的净念相继。这是你念到功夫得力了,这我们通常讲已经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有浅深次第不同,从最浅的来说,功夫成片也可以叫念佛三昧,最浅的念佛三昧。理一心不乱那是深的念佛三昧。
' ^) H3 V" f0 \1 H" F$ [5 m6 m: X 【出入供养。】
) `% u4 I2 s0 T: d3 c$ P/ n 『出』就是离开西方极乐世界到他方世界供养一切诸佛,『入』是回来,回来供养本师阿弥陀佛。
; \, H# n, B/ i6 Z5 |1 P% B$ D 【观经行道。】/ m) A( Q. p- I% K( r2 M9 x! w ]0 l
不说听经,不说读经,要说『观经』,观什么意思?观是观照!读经、听经要不能起观照的作用,不得受用。什么叫观照?就我们现前境界来说,时时刻刻能想到经上的教训,提醒自己依照经典教训的标准来修行这就是观照。0 w* ^' }! l7 T# L
【喜乐久习。】6 t: g$ k ?& u, E4 k
欢喜爱好,能以长远心来学习。
' e/ m; r1 N& u0 @& W 【才猛智慧。心不中回。】! E% b R# o2 Z- p
这个不回就跟前面的不后悔的意思是相同。
) @4 s& \: ~6 |! |& E' `4 Y 【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8 D* V3 g9 Z# C, I
这几句话的意思非常非常之深。简单的说就是大乘法里面常讲的「中道第一义谛」。佛讲中道,儒家讲中庸,中庸跟中道实在讲是非常非常的接近,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都知道用中。性是空的,相是有的,性空相有,我们在这里面如何来受用?用中,那就对了。会用中的就是菩萨、就是佛,偏到一边的那就不是佛菩萨了。小乘人偏到空,他用空,凡夫偏到有,执著有,一个执著空,一个执著有,佛菩萨既不执著空也不执著有,他用中,中道。这些句子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细讲,细讲这四句两个小时也不够,诸位有时间听我讲这个经的录音带,在录音带里面讲得详细。 f7 D8 s3 }7 f( I
【检歛端直。身心洁净。】
# n2 L& ^8 w" X% w6 O 『检』就是检点自己的身心,当然特别是想法、看法。『敛』是收敛,这是修道人真正做功夫,在这上做功夫。『端』这经上讲得很多,六根都要「端直」。; Q7 {, ~0 ?/ [7 Z# H
【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於绳墨。】
, o3 a% r; f4 c* f8 l 这几句话的大意是我们学佛的志愿坚定。我们既然选择这个法门,就像李老师从前给我讲的,即使释迦牟尼佛来说我还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法门还殊胜还要好,你要不要学?我们也可以这样答覆释迦牟尼佛,我已经选定念佛求生净土,那个好的法门我不要学了,要这样的坚定才行,才能成就。决定不被外境所转,佛来了我也如如不动,这样才能成功!才是『志愿安定』。『随经约令』,约令就是讲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训我们要随顺,要接受佛对我们的约束,要服从佛对我们的命令,可不能阳奉阴违,可不能奉行打折扣,那就不行,那就错了。『绳墨』是比喻,现在没有了,从前做木匠的,年岁大的人也许还会有印象,木匠锯木板用绳墨,一根绳子用墨汁给它拉黑了之后,那一边钉一个钉子拉直,打一条线照这个来,这是什么?就是教你守规矩,意思就是守规矩,他要不照这条线就锯歪了,那就不能用了,一定要守规矩。规矩在哪里?经典里面教训统统是规矩。/ t4 u; t. K: ~' t
【咸为道慕。旷无他念。】
, [4 x4 T6 k; I& s 一心一意仰慕弥陀求生净土,除此之外没有第二念!
' ~' J( J- K# f; P$ P/ N 【无有忧思。】0 o3 o$ f1 u, V6 t0 C% q
这个世间所有的烦恼、忧虑统统放下,实在讲与我们自己毫无干涉。今天你在这里生活为什么不安?你有没有去找出你哪里不安?你烦恼,你烦恼在哪里?你去找,找不到!正如同当年二祖慧可找达摩一样,心不安找达摩祖师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一句话就是安心法,教他回光反照。心在哪里?找来找去找不到,觅心了不可得。心都了不可得,你还有什么不安?真的,你烦恼,你回过头找烦恼,烦恼究竟在哪里?然后觅烦恼了不可得,你还有烦恼吗?没有了!统是一个妄念、是个妄想在作祟,妄想打破了,什么都没有,全是妄想。所以正念就是念佛、想佛,这是正确的,我们将来决定得生净土,不要打妄想。9 A; ]7 Q o7 e$ `. z7 j
【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 d. V; H$ B0 c7 r/ b0 J! q
这几句全是讲境界。末后一句,『淡』是淡薄,人能够淡薄自甘,能够舍离一切欲望,那就知足常乐,那就得自在!
& F( _9 A. T4 d 【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9 L2 ^. t2 {( B. d, w
我们常讲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的法令规章,道德礼俗,一个修道的人他自自然然统统都合,统统都相应。9 [3 J* X5 `" ^) A1 @& z }
【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3 z9 v& s2 ] W9 j' `
『净定安乐』是果,能照前面的原则去修,这个果现前一定可以得到。. [" A$ t$ Q) g
【一旦开达明彻。】: f" o6 D# Q) ] `! S( s$ z
『开达明彻』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果然见了性。你们常问,见性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底下的几句就是见性的样子。' P, E" x5 ^5 [
【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 i5 _2 Q/ U1 W4 \- z. ? 这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我把它提出来,这个境界还是不懂。不懂没有关系,把它存疑,我们这是仰信,你到心地清净了,你再看经会开悟,听讲也会开悟。我们今天看经不悟,听讲不悟,是心不清净,不清净就是障碍。下面是比喻:
* D5 q0 ]. Q" Y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g' z5 p4 |. L) N$ q0 i; H
『郁单』是讲北拘卢洲,这是举比喻。北拘卢洲的人福报很大,所有一切受用都是自然长成,不必人去经营。衣食住行,所有一切受用都是自然长成,那里的人福报大,福报大没佛法,人不想学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