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佛说阿弥陀经浅释》0 q- P' G# _: N" b+ ]
# u' l2 @: n V- U- V摘自《宣化上人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8 {2 O* P4 Z3 l 五、结鬘意。以种种花朵结成一花鬘。经典亦如结鬘。
: v) c2 l( k$ g 此外也有贯穿意;即贯穿所说经典主要之意。又有摄持意;经典摄持该教化之众生。又经者,法也。法是自古至今,人人均以此方法修行,故为一种方法。又有常意,经是恒常不变,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天魔外道所不能破坏者,是为经。又经者径也,是修行的一条路径,任何人往任何处去,均须依路而行。譬如往纽约必须向东行,如果直往西走,则不能到达。同理,成佛必须依照成佛之路前进,否则走来走去无法走到佛的果位上去。又经是一种典籍,可依此典去修行。又经可说是世间之法(世事)。又经为一部大字典,任何道理均可在此大字典中找到,任何字不认得亦可找到。经又是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真正的气,若人无气即近于死亡。经是虚空中真正的空气,学经即是吸一口新鲜空气,谁也不能离开新鲜空气的。如果说:‘我不学佛法及佛经,则就吸不到此气了?'要知空气常在虚空中,你学或不学,空气常在。且人与人之间常有交流,互相交换空气。学佛者吸入新鲜空气,而与其他人互有连带关系,使之也间接受惠。此外经也是精神的食粮,当愁闷或不如意时,一念经即神清气爽,解散闷气,而心情舒畅,通达无碍。以上是经的大概意思。7 j/ k2 ^8 g( [. Q
经是通名。阿弥陀是别名。别名是特别为此经之名,其他经都不是此名。佛经是佛留下的财产,有无量无边之多。但总括而言,不超过七种立题,经亦是命名。 |0 G# p) I) z) _9 J$ Z/ a
如印度人有四种不同之阶级,每种各有特别之名称,如婆罗门、刹帝利、旃陀罗、首陀罗等族姓;人类亦有黄、白、红、黑等多种。经可分如下之七种立题:4 M8 D0 Z' G- D, y/ [2 k/ r' s) ]
一、单人立题:单以人为经名者,如“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亦是人。果人说果人,故是单人。用两位果人为经名。
( N" _. i" I: a* m. v% T2 e; q2 f$ v# A 二、单法立题:单以法为经名者,如“涅槃经”。涅槃是不生不灭之法,以此法代表经名。
& a7 V: M+ ^, o/ {) i$ N 三、单喻立题:单以比喻说明微妙道理之经。若直说无法懂时,便以比喻来说明,就容易懂,如“梵网经”。梵网是大梵天王之大梵网。网为渔网,但是以最贵重的物质织成者。罗是大梵天王头上罩著的罗盖。中国皇帝的黄罗伞,即是仿照大梵天王之网罗幢。此网之奇处是网上每一个孔都镶有一粒宝珠。每一颗宝珠都是夜明珠,比电灯的光更亮。每一颗宝珠照亮另一颗宝珠,光光相照,孔孔相通,交光互映,不相冲突。光从不讨厌另一光亦亮。不是只许自己发光,不准其他光发亮的。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意见;但光与光之间,从不冲突及作战。此经以梵网为比喻。经中每一条戒律亦如宝珠一般发光。皈依三宝之出家人持戒清净,对境无心,能超然物外,而得清净,就如大梵天王之宝网一般。2 N6 _5 [* m2 w4 O: K: w1 N
四、人法立题: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位大智者,菩萨中最聪明者。只有最聪明之菩萨方能问最大的般若智慧法。6 m3 f$ Q% O% J- S
五、人喻立题:如‘如来师子吼经'。如来说法如狮子吼。狮子是兽中之王,它一吼则百兽皆惧,故云:‘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香象虽属巨兽,闻法王说法亦披靡奔波而逃,失去其平日的威风。天龙八部闻此法亦默默寂寂,欢喜赞叹,大生欣悦之心。0 K4 x: ]. N- b4 b: K
六、法喻立题: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个比喻,故言法喻。
5 w& `' W5 M* t5 L' ? 七、具足一:比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成佛之妙法,佛是个果人,华严是比喻万行的因华,庄严无上的果德。此题人、法、喻具足。以上是经之十种立题。
# Z3 Y c( [ X* c f ‘佛说阿弥陀经',佛即释迦牟尼佛,而阿弥陀经乃是所说之经。因为众生不知有阿弥陀佛发愿摄受一切众生,故释迦牟尼佛金口说出,乃不请而自说。
6 N6 l: S) [9 [# g 佛教的全部藏经,共分为十二部:
+ Y4 U% ~- m9 d 第一部是长行部:一本经中间没有断,故叫长行。
, |* N+ [$ e7 t1 S# i! w 第二部是重颂部:是重复的把经义说一遍;把长行经文重说,便于记忆,是为重颂。
J: F4 I0 E. T7 m 第三部是授记部:在经典上提及先佛给后佛预先授记,譬如,汝于某某劫,应当成佛,名号为何?寿命多长?教化众生有多少?在什么国土里...等等,都预先说明,这叫授记。/ `0 H/ q* u' i4 M6 J+ T
第四部是因缘部:由于种种的因缘,而说种种法。
7 C4 F+ W( ~( }' f8 U 第五部是譬喻部:是以某一件东西比喻某一件事,来说明佛法的妙处。2 X( d0 w Y, u# s
第六部是本事部:或者释迦牟尼佛叙述其前生的事,或讲述某位佛、某位菩萨前生的事迹。 i- k' o: I( i P0 d5 z
第七部是本生部:是说释迦牟尼佛今生的事迹,或者是某位菩萨今生的事。'
7 Q7 V" k: M* X0 W+ r @9 T. s 第八部是方广部:方是四方,广是宽广,表示所说的法极广大精微。, h4 V# }5 l+ d P" h( G
第九部是未曾有部:这是从来没说过,而现在才说。+ k% K% l4 U, G+ F# I
第十部是不问自说部:如阿弥陀经,由于此部经太重要了,非一切声闻所能了解,乃至于菩萨也未达到此境界,因此佛自己放光动地来开演此部经。
. v! ]3 F. s! S" E1 n3 F6 T 一般人认为念佛法门是老太婆的事,有智者不需要,此是错误之想法。你若不念佛,尽打妄想,想东想西想南想北,杂念纷飞,欲念四起,有何用处呢?念佛可以除此妄想。有一刻念佛,就有一刻不打妄想,乃至于从朝至暮念念不离佛,则一日无妄想。妄想不起,即是妙法,故念佛能对治妄想、散乱、贪、嗔、痴等种种毛病。4 V; a4 k% [4 |4 c9 x
‘一句弥陀万法王,五时八教尽含藏,
+ q" @: c+ Y4 I: n( i1 ?: V 行人但能专持念,似入寂光不动场'+ C$ _, r0 a4 N+ o4 }& A
这是我在十七岁时所写的偈颂。念佛可使狂心歇息,故此经是最高之境界,菩萨都不能请问,乃因他们不了解念佛之妙处,故佛不问自说此妙法。那么,自问而说是不是也是妙法?是的,都是无上甚深微妙法。
1 R+ c. k" H* f# v. ?: W3 ~7 s 第十一部是孤起部,亦称讽诵:在一部经前后文不相连,而孤单独立的偈颂,或单独说出之道理,如金刚经。" j' b9 ~; p4 R
第十二部是论议部:是针对某一类佛法的研论博议。
# q x. e3 D4 r; M$ o 以上共是十二部,有首偈颂:‘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共成十二部'。
) d8 C5 q: Q3 w- T2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