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R5 _" I7 ^/ U( Z1 v
, r- i! j; \) o" Y. h, @●[般若]心经讲记(惟贤法师)
; G3 p I# c* N& B& R |心经讲记 (1992年10月14日于重庆慈云寺观音法会)# C, ~& o2 @ v) U& U" k1 @! o
(壹)题前概述
# G) P' `! S4 P" P: W! c一、判教
1 p$ h. ?, j8 f" e判三时教2 C, W8 I c9 a" `1 o' |
中国大乘八宗) l% B7 r7 {: e/ n4 j2 M
二、心经缘起
$ ^8 Q0 h9 y% m8 N. w舍利子三义6 I3 K$ p P4 U# q' b# {" p
舍利弗依止佛修行的因缘
6 w3 W- s$ q% U2 o# c三、本经概要
" t1 B* Z2 Q. }) o% O《心经》是《金刚经》的精要+ x' D; r: `" k3 ~. Q% O3 n
忏悔最好持诵《心经》" x+ w) ~7 a9 a; E' Q
玄奘法师取经成功的两件法宝
# N0 b, { V0 b* |2 }% [乘般若船到涅槃岸
* F9 p& i4 V) C8 z% |" \宗喀巴大师的三士道
8 W, |% \( i, w0 h3 D$ y观照般若在修禅定时体现
, V* b9 L- v1 E# O, l7 u悲智双运的菩萨心法
7 y' U# } z5 y9 f; g《心经》重在“破”
_% }2 ~8 J, V& J0 j佛教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2 y! k1 d# i( X6 t8 D
(贰)经题与译者
* S8 }: |1 T) {( }5 V! V+ s- c一、释经题 j0 R: I0 h9 {, u; Y
般若
0 W& G$ m! L; n# [* H波罗蜜多
6 t- W- ?/ ]! N9 R( w心、经之义 h% @( f, l3 m7 z& _( c8 N4 h2 i
二、译者简介
7 Y1 F T; h, l, Z(叁)释正文6 C0 j; W7 ^+ V' k y
一、总纲9 d& j. ~4 N$ T5 z |& M- a" d
“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为本经总纲( d; q# G0 y4 G( u4 ]
何谓观自在
' \3 X+ u" f9 ?7 Y; ]: F8 t以三智修三观
& V# O: d* B9 p" T5 W" ~真正的自在
/ X9 E+ D" D+ Q7 k L/ _: V何谓菩萨
/ M; i8 o1 |9 j# R( }) p8 b三种般若
6 b8 K. x& S8 S. S+ w6 i+ R H“照见”具足一切种智
) ~) K- [7 Z3 `% D9 Z7 o4 `% m" c五蕴包括一切物质精神界2 e# _- u& E1 _( t9 p. z( Y
“空”代表实相般若3 P/ g$ X5 o& H* d' v
观世音菩萨以微妙智广救众生
2 V8 D- [, V- b+ |; ~% q二、明所观境
4 {/ S: `* `8 p2 U真空妙有之真理+ H! Z- u0 c9 Z( |. U ]& z
三、解空相
6 W/ J- O$ R+ z. o! p/ H空相是诸法实相; c2 } N1 h5 F9 a$ l
须菩提修空观第一个见到佛7 q" x3 ~+ V f1 s4 z3 ]" y
天女散花的故事
9 V* Z1 ^. J* J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 o t( i1 c x有为法与无为法# h1 M& {; ~ |6 U6 Y+ v
见空相即见如来
! X x4 H) v- J o) x四、明破执8 E2 O: x' D; j. V
《心经》之精要“空、不、无”三字& n1 v% F e& [" R
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问答: g9 R2 E& Y2 E* y5 q" L
觅心了不可得1 d5 a& [- D; I v
一切法都是假法
& S' R, T7 T6 f8 C# `+ k无所得可见真空; R6 k5 e3 S0 F/ r. V* }
遣除凡夫对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执着
" k4 }# R/ D% a# L# F! x破除独觉对十二因缘的执着: [& L# r6 R/ W8 {/ F: i
破除声闻对四圣谛的执着
) b* A; B& ?( q4 n# T0 d$ r破除菩萨对菩提涅槃的执着
7 S- @# g. i, q4 ]; H( x; E五、明般若果1 \: @. _2 \3 h8 G
(一)涅槃果
6 V5 C" x' x! ?9 S8 ^; o" D' |三种悲心
; B/ |& G2 p) L4 f2 j0 R* H7 K五种恐怖7 g# q, S$ _! z: T# A6 I
执着“常乐我净”为四颠倒
$ D7 _# w7 d5 a(二)菩提果' A! w5 \' D' T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 k8 f+ A2 N1 m3 ?1 v5 Y6 b三身四智% U3 e" M/ X; a: L; v) B
六、明般若之功德3 c7 W- u% {+ j8 O
密咒的含义
; ? p/ M A/ g) c. i- q9 K念心经等于念咒" R* H, b% L5 B( Z9 i7 ~
七、以咒作结,赞颂般若之功德
* h- E, c: \# r+ R5 a' H: h) ?5 a1 ^1 P2 h* ?4 [3 {5 a3 e
1 H; u6 G1 \% z" x; v(壹)题前概述/ ^& ~5 O/ N6 h5 Q' \0 O
一、判教
' s* P% o; o$ H( C1 @判三时教
1 Y' I' ?- h9 I1 o. h/ \9 l4 v4 R根据《解深密经》所讲,佛说法分为三个时期:! T7 X( N0 e+ {7 L+ q3 X' d
第一,阿含教时期。佛以“四谛”理论,宣说“人无我”法,专门指示小乘声闻弟子如何修行、如何清净身心,回小向大,达到无余依涅槃而脱离生死。所讲经典以《阿含经》为主。' M8 r m1 o) o- D
第二,般若教时期。佛为发心修菩萨乘的大众讲“一切法空”,是为了破斥“有”见,以“隐密相”宣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指示小乘“回小向大”(即转声闻乘向菩萨乘),空除“人我执”和“法我执”(即不执着所谓“主观的我”和“主观的我所对待的客观的法”),进而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最终以无上菩提证无住涅槃的境界。所讲主要经典有《大般若经》等。3 a! Z; ^$ j+ ^/ V7 n
第三,深密教(属于唯识法相中道了义之教)时期。佛在报身土广为发心修一切乘的大众开显“真空妙有”之真实义,以“显了相”宣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方面讲“遍计所执”是“假有”,一方面讲“依他起”(染净因果缘起)是“幻有”,同时倡明“圆成实”是真如法性,是“胜义有”。讲“空”就是空除“人我执、法我执”,但不否定“妙有”,否则就会堕入“顽空”之见。佛以“四无畏”(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发狮子吼,止息一切争论。所讲主要经典有《解深密经》、《华严经》、《楞伽经》等。
; x9 E5 o& g; x8 X Q2 m6 T8 Z" }. ^中国大乘八宗
9 B/ [" k# j4 W9 D佛教在东汉初年正式从印度传到中国来后,发展到唐朝时形成了大乘八大宗派。其中偏重行持的有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偏重阐教的有三论宗(空宗)、慈恩宗(讲唯识法相,又名“唯识宗”或“法相宗”)、天台宗(讲“一心三观”)、贤首宗(讲“一真法界”,又名法界宗、华严宗)。
& r3 u9 I: [' ?“八宗”之中属“般若空宗”的有三论宗、禅宗、天台宗;属于讲唯识法相(一切唯心造)的有慈恩宗、贤首宗、密宗、律宗、净土宗。% Y- [) W5 o; `% I0 n1 I
不管哪个宗派,佛法五乘所共通的就是讲因果和因缘生法。一切事物的生起都要有主因和助缘才能产生所谓的结果,不论是精神的物质的、善的恶的、苦的乐的等等,都是因缘生法。佛法的中心是建立因果,说明因缘生法的要义,唯识法相中道了义经教在这方面阐述得很详尽。
4 V4 u8 V2 i. Y' v5 p$ `/ T7 L. q3 f二、本经缘起: q( y# ]' ^% a r' D, z4 t/ r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的译本有十余种之多,我们现在学的是玄奘法师的译本。根据其他人的翻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有序分和流通分,本经在这里为了记诵方便而节略了。
! u: n3 ]; h0 M( X/ z《心经》是佛在灵鹫山说的,是由于舍利弗启请佛开示观世音菩萨的禅定境界而宣说的,其主要部分翻译成汉字仅二百余字。
4 W) ~5 |+ Y" j& D舍利子三义; {/ J! R; V) G" v
“舍利子”指代的事物有多种。
. H$ L' D4 v* C) q. q3 B. a一是佛菩萨及大德高僧入涅槃后火化的灵骨,很坚固,且异色异状。佛涅槃后有很多舍利子,很多大德圆寂后都有,如太虚大师(太虚大师的心脏没有烧坏)、虚云法师、弘一律师等。这是学佛人修行功夫的明证。
, l c- p9 P5 p; L; \7 Z+ x6 \2 q" ?二是指《阿弥陀经》中的舍利鸟,译为鹙鹭,即它的声音像百灵鸟一样美妙灵巧。
7 @- ?0 v& J5 N, k三是代表人名,指舍利之子——舍利弗。舍利是舍利弗母亲的名字,她身形端严、聪明灵巧。据历史记载,舍利原先并不聪明,怀了舍利弗后突然变得聪明灵巧了。
! z5 g. g( L4 o. M8 u7 R舍利弗依止佛修行的因缘* o$ e' K; ]6 }" o( Q- B% l+ p
舍利弗同目犍连在佛的十大弟子中地位非常重要。舍利弗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二人最初都是学婆罗门教及外道哲学的,但感到不满意。6 S. L# _; A2 g o( X% O) [; x
有一天他们在路上遇到马胜比丘,见其威仪严肃、行为端庄,觉得很奇怪,就上前问他:“你是学什么的?”
, u, J) [) d: \8 A- i马胜比丘答道:“我是学佛的。”: U1 q- g. l+ e( g, @7 t2 g
又问:“学哪个佛?”
) z/ V F* Z5 d4 c8 r马胜比丘答:“学释迦牟尼佛。”! y: ~! o) d# @1 V$ O
问:“佛指示些什么?”1 o* d# [, |( J* W, C
答:“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因佛常讲一切法是因缘生法,缘聚则生,缘散则灭。
/ G1 |8 H; v5 l2 Q当时舍利弗和目犍连就有所领悟。又问:“佛在哪里?”; i$ I! F2 x, n, ^& ^, U. ?
马胜比丘说:“佛在灵鹫山说法。”) ?( t- \8 S6 {* r% N' Q. l
于是他们就去找到佛并皈依出家,依止佛修行,后证得阿罗汉果。舍利弗因“回小向大”修菩萨乘,经佛陀授记,将于未来成佛。) U$ ?- |4 B# I. Y; |3 ^
三、《心经》概论
& i! l1 A1 o/ U& z3 R! {' p《心经》是《金刚经》的精要
- ~( m! {2 J" h( z. v0 i《心经》是佛在第二个时期所讲般若空宗的经教之一,其他经典主要有《大般若经》、《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金刚经》)等。《大般若经》共六百卷,篇幅很庞大,教理很精深,注释也颇多,其中就有龙树菩萨造的《大智度论》。由于《大般若经》的篇幅繁多,佛又演说了《金刚经》。《金刚经》是《大般若经》的简缩,《心经》又是《金刚经》的简缩,义理部分只有二百多字,因此该经是《金刚经》的精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k* l i/ j2 @) X& J0 a"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