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l& j" F2 B, t" Q! x4 v
+ r8 Z- u/ u! j, Z/ G●[小义释]第四 弥多求学童所问之义释
- o) f4 k# j1 i5 _$ B第四 弥多求学童所问之义释
1 x4 a7 n; S$ f4 \+ Qp.67.
% q- W4 C; |* Z- H3 ^, }* Q2 S. Q 一 尊者弥多求曰:! S+ I) h7 k& A8 ]( T% S
「世尊!我向尊师问 尊师以彼请语我
, \$ g4 Z1 _6 Q$ G3 V* m 尊师吠陀之达人 我思自己修习者
$ y# E1 M* m1 x; ^3 H# l& d; V T 世间所有多种苦 果由何处兴起者」 (一○四九)1 c, @- }7 ^8 f% C, G) a+ g- g0 ?
「世尊我向尊师问,尊师以彼请语我」〔之句中〕,「问」者,(一)为欲明解未见之问
# }, Y. p% h8 B0 L. k+ C$ P (二)为欲向他合流已见之问(三)为欲断疑念之问为三问。
4 C/ Y5 h7 ?7 R4 B* d (一)为欲明解未见之问者云何?原来〔某者之〕特相未知、未见、未考虑、未度
2 W8 H/ y/ ~4 h' ] 知、于未为明暸时,为欲知、欲见、欲考虑、欲度知、欲辨知、欲为明暸而问。此2 I, y6 A- I3 ?; J: k( J
是「为欲明暸未见之问」。; ]; ~* G5 E3 u' W p( e
(二)为欲向他合流已见之问者云何?原来〔某者之〕特相已知、见、考虑、度知、
$ W# d* A, U' _4 l; p+ W/ G/ W 辨知、于明暸之时,为欲与其它诸贤者之(说)合流而问于彼。此是「为合流已见之. D; {# V, V* h; k
问」。
1 j. F6 A7 I6 I: O (三)为欲断疑之问者云何?原来〔就于某事〕「如斯耶?不然耶?何耶?云何耶?」
2 M8 h6 T& B/ r2 y, ~/ w 为此疑所袭,为疑念所袭,于生迷惑之时,彼为断彼疑念而问。此是「欲断疑念之问」。. O9 W' Q- X6 y
有此等之三问。, f$ J/ S& x. A# t, I. i+ r
68 更有(一)人问、(二)非人问、(三)化人问之三问。
8 \% L9 h: c" ] (一)人问者云何?是人接近于佛世尊而问。〔即〕比丘问、比丘尼问、优婆塞问、8 @. y& B/ L$ H! F: M7 g5 ]% p2 d
优婆夷问、王问、剎帝利问、婆罗门问、毘舍问、首陀问、在家者问、出家者问。0 o4 `& I, a& L/ F5 h& C% ?) h+ d- i# P
此是「人问」。, r+ U+ K- y/ |4 t
(二)非人问者云何?非人接近于佛世尊而问。〔即〕龙问、金翅鸟问、夜叉问、阿0 z: L+ @! M) K" P
修罗问、犍闼婆问、大王问、帝释问、梵天问、天神问。此是「非人问」。8 K1 f, V9 ~5 |2 N7 O8 ]
(三)化人问者云何?世尊〔自〕有四肢五体,化作诸根完具意所成之色(身),彼. l ]2 x( \6 h: i4 Z( i
之化人接近佛世尊而问,世尊对彼回答。此是「化人问」。有此等之三问。
2 n( S2 x; i: ?/ f8 n 更有(一)自义问、(二)他义问、(三)两义问之三问。
1 w) ?+ Z0 a+ j% ?, `- A 69 更有(一)现世义问、(二)来世义问、(三)第一义问之三问。
8 y- j& g5 H, Z ~0 ]5 s7 n 更有(一)无罪义问、(二)无烦恼义问、(三)净白义问之三问。; k4 e% y; c* L! }5 M# C
更有(一)过去问、(二)未来问、(三)现在问之三问。/ Q% K) c8 t3 B2 Q
更有(一)内问、(二)外问、(三)内外问之三问。
9 U! G- C5 c' W; ~1 v# u 更有(一)善问、(二)不善问、(三)无记问之三问。
; ~% j, ^: b0 E( G 更有(一)蕴问、(二)界问、(三)处问之三问。: ?3 i7 n: U: N
更有(一)念处问、(二)正勤问、(三)神足问之三问。
% F3 \! W3 m$ @& N/ T 更有(一)根问、(二)力问、(三)觉支问之三问。 m* q0 T& B1 P% H- N8 k
更有(一)道问、(二)果问、(三)涅槃问之三问。3 Y0 a* i4 m6 [4 |. d
「我向尊师问」者,〔我〕问于尊师,乞于尊师,求于尊师,信乐于尊师,请向我
$ K7 H# V6 T8 B/ Z/ G/ s6 e 说。此是「向尊师问」〔之义〕。「世尊」,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9 h9 I0 W& d% O R. N
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请以彼语我,〔以彼请向我〕语、
! h' L9 s+ W0 ?' L* I3 ] 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说明。此是「世尊!我向尊师问,世尊以彼请语
* z8 \3 r3 K x 我」〔之义〕。
' k1 U3 T( p: D, s* F7 n3 E 「尊者弥多求曰」〔之句中〕,曰(如斯)者,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一页参$ _; F- r* \# r0 y
照)……此是「尊者弥多求曰」〔之义〕。1 o& k/ L5 E/ Y( J1 a
70 「尊师吠陀之达人,我思自己修习者」,我思尊师是吠陀之达人,我思尊师是自$ ]; D5 ?) t. g' e
己修习者。吠陀之达人、自己修习者我如斯思,如斯了知、如斯识知、如斯别知、4 d" q$ y( C2 F8 A$ M0 }4 q3 N
如斯通达。
; A; v% |* A/ f6 y& b/ c 然世尊是吠陀之达人者云何?吠陀者,是于四〔沙门〕道智、慧、慧根、慧力、0 O$ M: |) I+ l; W$ R
择法觉支、观慧、观(毘钵舍那)、正见。世尊由其等吠陀而到生老死之终边、达于! ~6 |( Q2 n R- \( O7 i2 ]
终边、到于终点、达于终点、到于究竟、达于究竟、到于最终、达于最终、到于救, a, [* ^ Z6 R3 S7 Y% y
护所、达于求护所、到于避难所、达于避难所、到于归依所、达于归依所、到于无. Y5 k o. J. k2 s# F( Y6 J/ C' j
畏、达于无畏、到于无死、达于无死、到于不死(甘露)、达于不死、到于涅槃、达& O+ F) q( B y B( b G
于涅槃。又到于吠陀(诸受)之终边故是吠陀之达人。又由吠陀(诸受)到于终边8 D4 @! Y9 \3 |6 u
故是吠陀之达人。又知七法故是吠陀之达人。〔即〕知有身见、知疑、知戒禁取、知
& f/ m, u7 `% ?% B0 S3 A% j 贪、瞋、痴、慢。于彼杂染宝再有不安有苦根,已知可宝未来之生老死之诸恶不善( s7 _0 p5 q( a! y& a
法。' Y: `* L0 C1 w- m2 m' V/ \; r
1世尊宣示:「萨毘耶!" }* W8 v* K! l
存知沙门婆罗门 辨知一切之吠陀〔智〕
- n- H K( d' H 离贪一切之诸受 超一切受吠陀人」
& X: n2 F _* v5 k$ q% k 71 世尊是自己修习者云何?世尊是修习身、修习戒、修习心、修习慧、修习念处、) I* v) z# n# c5 h. t0 J
修习正勤、修习神足、修习根、修习力、修习觉支、修习道、舍断烦恼、通达不动、
' a; ]5 d* @2 s7 u 作证灭。于彼已遍知苦、能舍断集、能修习道、能作证灭、能知通应知通、能遍知: k4 i) D* m l1 ]
应遍知、能舍断应舍断、能修习应修习、能作证应作证。不成小、成为大、为甚深、
% P/ E3 N+ j* V" `" P 无量之、难沈替、为多宝、如海洋、具备六支舍。〔即〕以眼见色亦不喜不忧,为舍
$ z0 ]& ^+ [, c 而有念,有正知而住。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尝味,以身触所触,以意知法亦! ~$ h9 g! _! B3 G& [( h6 s
不喜不忧,舍而有念、有正知而住。以眼见适意之色亦不贪求、不希望、不生贪,
2 r" G$ M2 @; [; v" b 彼〔世尊〕之身住立、心住立、于内善安住、已能善解脱。又以眼见不适意之色亦4 D0 Y7 l! T1 C; r0 T
无悄心,无反抗心,无2坏乱之意,无瞋心。彼〔世尊〕之身住立、心住立、于内
( s0 f+ ^3 N% {4 m4 B P* B0 M 善安住、已善解脱。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身触所,以意识适意法亦无贪求、无, |% O, \) t; e
72 希望、不生贪。彼世尊之身住立、心住立、于内善安住、已善解脱。又以意识不适
8 y2 G8 K/ j5 T( f9 z/ _$ F 意之法亦无悄心,无反抗心,无坏乱之意,无瞋心。彼〔世尊〕之身住立、心住立、
8 M2 h$ a$ D1 y 于内善安住、已善解脱。以眼见色亦对适意不适意之诸色彼〔世尊〕之身住立、心
; ]0 ]/ j0 Z: Z! r/ b 住立、于内善安住、善解脱。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尝味,以身触所触,以意# l3 M& ^5 h- D( |
识法,对适意不适意之诸法,彼〔世尊〕之身住立、心住、于内善安住、善解脱。
- |3 N+ [, p# _5 n 以眼见色亦不贪所贪、不瞋于所瞋、不昏于所痴、不怒于所怒、不染于所染、不憍
+ U0 Q7 T" Q; g3 a/ } 于所憍。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尝味、以身触所触、以意识法亦不贪所贪、不8 t" Z1 O0 y, K) h
瞋所瞋、不昏所痴、不怒所怒、不染所染、不憍所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