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4|回复: 0

[慈法法师]慈法法师开示:般舟三昧行持五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1 20: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k/ h% f6 N1 f# p+ _  }. H: u- h( Q2 u% r! _
●[慈法法师]慈法法师开示:般舟三昧行持五法5 {6 ^3 f2 H; ?. T' F2 U( u
慈法法师开示:般舟三昧行持五法  
- I, ^  B; [( l$ X1 Y 4 }' e2 o/ k5 O' q8 a8 a9 L
  般舟三昧行持五法5 W6 A( n7 t" ]. U4 f
  2006年8月28日星期五(阴历后七月初五)
7 f3 p4 ~' H( ]7 _" {  大集经贤护分具五法品第十& x" b7 @; D* Y* G3 O
  ……
+ g- T8 o% \6 J' d' @  时彼贤护菩萨后食毕已。将诸眷属善友知识。及百千众左右围绕。至世尊所。恭敬礼拜。退坐一面胡跪合掌。
3 I5 b/ \  I. P/ n# S+ c& T/ y  贤护率众至世尊所,恭敬礼拜,何以故?贤护是十六正士之首,八大士之首,乃至五百在世尊面前发如此守护般舟三昧法之优婆塞优婆夷之首。首者,先发之人,先守护者。
- F* p7 D& w9 a8 v  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当能证此现前三昧。
7 e  l. p7 e& i8 V* t7 L  非出家在家,但说菩萨名。此菩萨者,于此法受持者、爱乐者、实践者,非是在家出家,但以菩萨而授于名。何以名呢?此菩萨者,善守此法,能证三昧者。/ k  h; v. u' p, S
  佛言。贤护。菩萨若能成就五法。则便得此现前三昧。何等为五。所谓一者具甚深忍。灭除至尽。二者实无所尽。无有尽处。三者本无有乱。灭除诸乱。四者本无有垢。灭除诸垢。五者本无有尘。断离诸尘。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无生忍故。而能得此现前三昧。
3 [4 y( V5 Y/ U: |4 W# X, @. H  “一者具甚深忍。灭除至尽。”深忍者,信忍、顺忍、无生忍,就是于一切法处皆能随顺、默然、听从、信顺、爱乐。所谓灭除至尽,于法一无所得,于无所得处亦无所染,于无所染处亦无言说,亦无所知。这实在是法性之根啊!无上菩提心之清净相貌!这五个具足,都是无上菩提心本源心智之相!若能守护得清楚,说无上菩提心,不能善说者可顺此语,善于表达无上菩提心,即非造作菩提心,是真实菩提心者。4 w; ]" U& u2 t) @- j1 j- s
  “二者实无所尽。无有尽处。”如此来表达真心、无上菩提心、佛心、法性,是具足的。在般舟三昧行法中,这是首要之宣!欲证三昧,这五具足是首选的心智,首选的发心与用法!“二者实无所尽”,与前法相续,世尊说法次第引导,虽无深浅,亦令世人可以遵循。. ]* S* I7 e/ }* O/ V# ^% O4 e- e
  “三者本无有乱。灭除诸乱。”本来闲人,本来无事,何以造作?本无生死,妄自虚设!本无烦恼,庸人自扰!我们善自观察。因为本无所乱故,令诸乱得除,何以故?后现诸乱都是本无所得故,无有自性故,所以诸乱一时除尽!何以故?本无生故。3 k$ z7 O8 E$ R
  “四者本无有垢。灭除诸垢。”善知识们,此是甚深教言,清净无染,真实印契众生本源清净心智!若用得起者,方便现前,不假修证,一时具足!这是无上菩提心远离造作份所施教言安立。
( h& y& ~* z. L& F: @' R  “五者本无有尘。断离诸尘。”似乎这话说者无说啊,言者无言;垢者无垢,乱者无乱,生者无生,除者无除,灭者无灭,一时荡涤一尽,了无所了,一时真了!从根本处解决一切幻化因缘,处智慧、清净、法性妙用之中,所谓“法性本寂,一时妙用生起。”这样欲证此三昧者,甚为机熟,是为不难。
4 _0 H7 S8 d- |  “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无生忍故。而能得此现前三昧。”此五者所具法,皆是以无生忍作描述,所谓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善无恶,非青黄赤白,亦非不是青黄赤白之说,所以一切对待说法一时消融,一切假设一时摒弃,一切尘垢一时荡涤一尽,何以故?本无生故!如是真心中,得见法则。此人行法者,必然相应,必证菩提!那么此现前三昧者必然能证!此五法是为具足法,所谓本具无生。这里看似言说甚高,理教甚高,实是不是!高低者,但是众生心相。若能随顺,甚为方便!若于思维、假设、欲解者,甚难甚难!此是印契之教,抉择之法,不假思维,不假方便,直指印契,即是无生忍之相,无生忍之貌,无生忍之内容,无生忍之功德!功德利益所在之处,为此五法,而能得此现前三昧。
! j2 s9 o2 ~+ y( {7 P9 ?  复次贤护。菩萨摩诃萨复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深厌诸有。不受诸行。二者一切生处。念菩提心。三者所生常见诸佛世尊。四者终不躭着阴界诸入。五者终不爱着受欲乐事。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成就三昧。
! K6 T, i+ k- f+ y4 t  “一者深厌诸有。不受诸行。”于一切染法中,深厌远离,无有对待;于诸行中,了然无染,了无所得。
0 d+ T, l9 N5 O* s5 p; g) R$ t( u5 }  “二者一切生处。念菩提心。”若善念,若恶念,若是念、非念,凡念、圣念,一切念处,皆以菩提心照了觉知,此为正修行!故此二法则,正修行生起,因于诸行不受故,所以一切处运用菩提心,念菩提心,观菩提心,行菩提心,明菩提心,伏菩提心,证菩提心!但以菩提心抉择于现缘!
$ ?2 Z) ?/ Z+ h* K; o! l  “三者所生常见诸佛世尊。”菩萨摩诃萨若行前二法者,处处见佛。你说“我已发菩提心,何以不见呢?”汝未常时修、毕命修、无间修、无杂修,真实明菩提心,伏菩提心,证菩提心,具菩提心故。若是如此,念菩提心是为真实。- D1 h& N) {: f* @& b/ K" _4 P* \7 `
  “四者终不耽着阴界诸入。”于诸境界,乃至诸佛得见,乃至光明相得见,亦不染着!不要说世间阴境、世间梦境、幻境、妄境,皆不入!不人者,如镜观物,就象我们看戏一样,你不要入戏,可以观戏。你要入得戏中,怕迷自心啊,丢失身份,投入演员中,一会儿悲,一会儿喜,一会儿凡,一会儿圣,六道轮回不休,昧失自心!所以“不入”者,不住于诸境,不著于诸境,不是以为诸境。
0 o6 f2 ~! n) D9 W: h  “五者终不爱着受欲乐事。”这对欲界有情甚难。难在什么呢?欲界有情耽搁于五欲啊。这个地方是我们自我审观处。念佛之时,欲见佛之时,于五欲之乐当作舍离心,何以故?得见世尊之善根成熟,你这时候会审视世间五欲之乐,实是不相应之乐啊!因无常故。! }% c' }, D1 y/ U6 P
  复次贤护。菩萨摩诃萨复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常当思念无边际心。二者常能善入禅定思惟。三者分别思惟一切诸法。四者于诸众生无有诤心。五者常以四摄摄受众生。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贤护。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成就三昧。
$ p. d, o1 Q. K7 M8 G  “一者常当思念无边际心。”心者,无所限制,无所边际。
* i! N* W4 b: V  “二者常能善入禅定思惟。”以四种无边修持,人会得禅定善巧,何以故?一切实心会消融脱离故,无所执着故。禅定思维。与众生的色、身、香、味、触、法这种感知思维,是有极大差别的!
$ n4 ^9 T  Z+ G  “三者分别思惟一切诸法。”分别者,于无分别法则中善分别观察。其无分别中,即所谓的自性所在。因为善分别故,了达自性无所分别。无所分别中,现种种分别相,所以说善分别一切诸相。* _! b5 c% q$ o* b3 e-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4 20:57 , Processed in 0.0762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