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1 20: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宗文集]依《观经四贴疏》
续-《●[净土宗文集]依《观经四贴疏》论《观经》的念佛法门(禅慧)》& \( U: b+ D E, |
. {! I' J" f. V3 v/ E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H* ]6 c5 k4 Z) u, y 五、观佛身相起大妙用。第八像想观是第九真身观的前方便,是假观。此观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能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尤其是在第九真身观成就之时,“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由观佛的色身而彻见了佛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平等普摄一切的本怀。第九真身观成就,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第八像想观和第九无量寿佛色身观中都达到了念佛三昧,但这两种三昧深浅程度是有差别的,第八观是假观,程度较浅,第九观是无量寿佛的真身观,程度深,故起的效用也不同。/ P/ W7 `! N$ _4 u& w7 W
六、观观音势至二胁持菩萨。
9 }2 v8 X$ m& _2 v5 b# e 七、普观想。至此极乐世界依正二报观想完毕。
. @: o" U4 c' p5 G4 P" c+ F 八、方便之杂想观。
! E! t* q8 g F* H0 | 这十三观中含摄了念佛法门的两种法门。即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前七观都是观想念佛。第八至第十三则是观像念佛。
' q; N" t) h: h0 I) b 依十三观证得的利益是灭罪、见佛和往生。如修第三地观成就,则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第六观想成就,能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第七华座观成就,“灭除五万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像想观则“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第九真身观成就“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 i0 [3 N8 W" I" l3 m1 X
四、散善之三福九品: v) V- B9 ], L: `5 s$ s7 \8 t
由于众生的根机不同,佛陀于十三观外又开散善之三福九品。圆发三心与修净业三福九品往生的共同条件。圆发三心出在上品上生章,实则贯通九品,只是隐显互文,义无欠缺。它是净业修持成就的保证,是往生的正因。而净业三福则是增上往生品位的基础。九品往生是往生西方的正行。
2 I3 X( w$ `1 `: v. |9 e" O (一)发三心
& V0 X# n1 J, N9 x 发三心者,《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善导大师解释此三心说:至诚心,即真实之心,行者修身、口、意三业之行时,必发于真实心中,若以虚假不实心修,纵然日夜十二时中,急走,急作,厉行三业之行,皆名杂毒之善,名虚假之行,以此回向,希望求生彼佛净土,决定无法往生。因阿弥陀佛因中之修行,至一念一刹那,皆悉从真实心中所作。
1 d2 ~; b4 n m2 w- h 深心者,谓深信之心,有信机信法二种。信机者,深信我等是多生恒常流转生死之凡夫,没有究竟出离之因缘。信法者,此中有就人立信和就行立信二者。就人立信者,弥陀、释迦及十方诸佛皆为人。就弥陀佛说,彼佛四十八愿,摄受我等,应称为本师,深信凭彼之愿力,决定能得往生。就释迦佛说,深信彼佛说观经所指示弥陀净土。就十方诸佛说,证明凡夫往生不谬之文,信诸佛是作证之人。其次,就行立信者,是指就往生之行立信,即往生之行有正行、杂行之别,正行亦有读诵、观察等五种,就中,信称名是弥陀本愿所立之誓是正定业。; s& T. H% f7 ?3 i
其次,回向发愿心者,即回向所作之善根,发愿往生净土之谓。有两种,一往相回向,二还相回向。往相回向,《观经四贴疏》说:“以自他所修善根,皆悉在真实深信中回向,愿生彼国名为回向发愿心。”还相回向者,“生彼国已,还起大悲,回入生死,教化众生。”这三心是九品往生的根据。少发一心,即不得往生。
" z4 d6 z, R- L! R+ ]4 u7 | (二)净业三福
7 L- j) t6 j4 f# f5 V 《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1 @# k9 P9 B! X( t5 k9 @$ y+ R5 H' [ 此中第一福为世善,是人天善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名“敬上行”,慈心不杀,名“慈下行”。十善业道,是人天善业。众生籍父母之缘而生,父母于己即有大恩,故父母是世间福田之极,不孝父母,与畜生无异。佛陀,是出世福田之极,无佛陀,则无我等佛子,依佛教化成就佛道。师长为我们善知识,教示我们礼节,使我们学识成德,因行无亏,乃至成佛。皆籍师长善知识之力,故须敬重。慈心不杀,因一切众生,皆以命为本,若见恶缘,怖走藏避者,但为护命。十恶之中,杀业最重,故特别提出来列为一条。
0 m( h2 }6 z: a5 u$ \: I9 n; j8 ` 第二福是戒善。归依三宝,受持戒律,三千细行,八万威仪,敬谨奉持,名为戒善。众戒,包括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菩萨戒。“不犯威仪”者,是指身口意业,行住坐卧,能与一切戒,作方便威仪。戒善之中,而有感品类不同之差异。
. n# }( E+ C. d. p0 q 第三福是行善,是大乘业,菩提是佛道,发菩提心,就是发求成佛道之心。因果,有世间因果,出世间因果。深信因果,即深信若作苦因,即感苦果;若作乐因,即感乐果。如似以印印泥,印坏文成。不得疑也。大乘,通指一代诸佛所说显密诸大乘经。经教,就象明镜,数读数寻,开发智慧,即能厌苦欣乐涅磐等。劝进行者,即为他人说圣道净土修行法门。以此功德,回向西方,是往生净土的正因。
t1 A( I4 H5 D2 @0 l 此三福中,或有一人单修世善,或有一人单修戒善,或有一人单修行善。或有一人兼修二善,或有一人具修三善,但能回向,都得往生。这净业三福,完全统摄了世出世一切善法。也统摄了世出世一切善人。可谓是万善同归,尽入弥陀大愿海中。但这世间也还有三善都不修的恶人,佛陀在九品中的下三品中特别对其开方便门,籍称佛名而往生。
7 V, z! x0 u! U3 d, k- |# ] (三)九品往生$ `* D% p3 S5 A8 K# ^7 I& v
一、九品之因行 九品,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上生。九品往生的人,所修的就是三福,开三福以为九品,九品三福是一样的内容。
) |! |, V1 k: v% C+ L) f+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