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50|回复: 8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第七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1 19: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 ]0 A+ Z6 M5 Y: k3 A4 h3 u( x5 [( h- _' m2 U2 d1 m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章疏钞  (第七集)  1988/7  台湾华藏图书馆大专讲座  档名:05-01-07
) v8 \. l5 d: h  请掀开经本,二十七面第三行,「略释经题」。
$ |% E$ y( y4 n* V- B; L7 v! l: M  这部经是《楞严经》,《楞严经》完整的经题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经题很长,简称称《大佛顶首楞严经》,或者就称之为《楞严经》。这个地方的解释,确实是略释。「楞严者,一切事究竟坚固也,乃大部之总名」,这一句是解释经题。在整个题目当中,实在说每一句都有很深的意义,在整个经题二十个字当中只解释「楞严」两个字。「楞严」,首楞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什么叫究竟?什么叫坚固?注解里面说得很明白。究竟是空的意思,坚固是不空的意思,究竟是讲体,坚固是讲现象与作用。也许我们听了之后会产生怀疑,如果就现象上来看,这一切万法,有情,我们讲动物,都有生老病死,无情的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怎么能说不空?实在讲,不空是从现象上来说,就是相有体无,体上没有,《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从体上说的。
; q# K# _5 K5 v3 w% g" @  因为体是空寂的,所以相是幻有,因为它是幻有,所以才有坚固的意思。这个坚固的意思,不但《楞严》上讲得很清楚,《法华经》上也讲得很妙,是法住法位,世间相不坏。我们今天看这世间相,像刚才讲的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生老病死,我们所看的是一切万象缘聚缘散,我们只看聚散,聚就生,散就灭了。其实你要是离开缘,聚散之缘,你看这些物质原来是不生不灭。我们举个例来说,我们今天在此地,念佛圆通 这一会,我们这一会有这么多同修参加,你们从每个地方到此地来参加,缘聚了,这一会现前;我们经讲完了大家散掉,没有了,缘灭了。聚好比是这个会生,散好比是这个会灭,这个聚散生灭的现象有没有?有,一个半小时散场,这会就灭了。我们再看看,你来聚散的每一个人灭了没有?没有灭,你又到别的地方去了。所以你从每个人上来看,我们这个会没生没灭,你来的时候有聚的现象,没有生的相;散掉的时候有散的相,没有灭的相,所以一切法不生不灭。
9 i; _* p4 }! z  如果诸位要能够看到这个真相,那就很恭喜你,你已经证得了无生法忍,为什么?一切法不生不灭,无生法忍就是一切法不生不灭。这就讲一切法都是所谓是原子、电子缘聚的现象,缘散相就灭了。我们从基本的物质上来观察,它没有生也没有灭,这才能见到真相。所以,从这个真实相来观察,它坚固,坚固是讲基本的物质,它没有生灭。因此这一切境界相有没有生灭?讲实在的话没有生灭。讲有生有灭,佛是随顺众生说法,就是俗谛;如果在佛的境界来说,一切法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8 l  [! N* k* d; a% d- z  所以这个地方讲的「一切事」,一切事在《楞严》里面就是「三科七大」。三科是什么?实在讲《楞严》二十五圆通里头就是说的这个,三科是讲六根、六尘、六识,这个合起来叫十八界,分开来就是《楞严经》讲的三科。六根、六尘、六识就是整个宇宙人生的归纳,这一归纳总不出这三科,这是把宇宙之间万事万法归纳成三大类,根、尘、识三大类。除这个三大类之外,《楞严经》里面又将一切现象界也归纳成为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个七大。三,刚才讲了就是十八界,再加上七大,总共起来就是二十五。这章经是二十五圆通章之一,这个二十五都叫圆通,由此可知,法门平等,无二无别,不管你修学哪一个法门,都能够证得圆通。佛用这个方法把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归纳成二十五门,每一门用一个菩萨来做代表。所以说二十五位菩萨,每个人报告他自己修行证果的成就。这是《楞严经》里非常精彩的一段经文,相当於《华严经》里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把他自己修行证果的情形提出来报告。  m+ J( l; p( m3 p2 E
  虽然说是平等,但是这个里面可是有难、有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二十五门里面,唯独念佛这个法门,就是大势至菩萨代表的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特别,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是二十五门里面的一个特别法门。有些人对於《楞严经》与净土关系看法偏差,因为《楞严经》里面有「五会楞严神咒」,所以一般把《楞严经》看作是密宗的,密宗修学这部经典,它有五会楞严秘密神咒。禅宗也学这部经典。所以大家总认为《楞严经》与禅宗、与密宗有很密切的关系,好像与净土宗没有关系。
% d' H1 `3 [+ y$ |1 r  我有一年,这很早了,好像是我刚刚出家没多久,我住在圆山临济寺。那时候台大有一位同学,那是参加台中慈光讲座,我认识不少的学生们,他带了一个教授,台大的客座教授,是日本人。大概也是日本和尚,日本和尚是穿西装的,不穿我们这个衣服,是台大客座教授,带他来看我。我那时候正是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楞严》,他就问我学什么?我就告诉他我学《楞严经》。他问我修什么法门?我说我修净土念佛法门。他的表情就非常的傲慢,好像轻视瞧不起的样子,很冷淡的问了一句话,「楞严与净土有什么关系」,问我这句话。对付日本人要狠,不要对他客气,对他客气他瞧不起你,就要重重的打他一棒才行。我看他的态度傲慢,所以我就反过来问他,而不答覆他,我说「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净土有什么关系」?我这个一提,他脸马上就红下来了。+ d5 c- S5 ?+ \& x& D
  《楞严经》里最重要的经文就是这两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章」、「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这两章是《楞严经》的精华,怎么能说与净土没关系?可见得他虽然是个日本的法师,他《楞严经》不通。《楞严》与禅、与密是有关系,没有跟净土关系这么深,自己不通,还好我一句话,他马上就省悟过来。这两章都是特别法门,特别法门就是不按次第排列,好像唱戏一样,压轴戏,最好的压轴戏放在最后,最后表演。「观世音菩萨圆通章」,大家晓得这压轴戏,因为它太明显了。按照顺序来排它应该排在第二位,它是耳根。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按这个顺序的,六根里面,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排列在前面的。照顺序第一个是眼根,第二就是耳根,观世音菩萨应该摆第二。但是它没有这样排列,它把观世音菩萨摆在最后,这很显然的,特别法门。7 O8 N" P. e! X,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19: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章疏钞  (第七集)  1988/7  台湾华藏图书馆大专讲座  档名:05-01-07》: _* ^5 e: x  S/ [

. ]/ j6 x6 ?* D+ ]; T3 m* |摘自《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4 j' e: T2 F1 q4 \: f  可是「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这个特别法门大家疏忽了,它也没有按次第排。因为「念佛圆通 章」在七大里面,七大的顺序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念佛是见大,见大是大势至菩萨代表的,识大是弥勒菩萨代表的;换句话说,如果按顺序来排,他应当是在弥勒菩萨前面。可是你看二十五圆通章,你打开来看看,他在弥勒菩萨的后面。所以,二十五圆通章里头是两个特别法门,压轴戏是两个,不是一个。这是往往大家读《楞严》不留意,疏忽掉的。那就是观世音太明显了,因为他应该摆在第二位,拉到最后,这是一看就明了。大势至菩萨按顺序他应当是在第二十三位,结果他变成二十四,把原来的二十四提前到二十三,他换一个位次,没有那么明显,不留意看不出来。所以是两个特别法门。/ d* L! ~) b8 r& B& h# f7 t! c
  为什么有两个特别法门?这个地方要知道,为什么不把大势至菩萨摆在最后?观世音菩萨摆在二十四,大势至菩萨摆在二十五,这个也很好,於情於理也很能讲得通的。为什么不这么摆?它有道理的,因为「念佛圆通 」是契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的根机,普遍契机,所以摆在二十四;「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是特别契我们这一方众生的根机,所以摆在第二十五,道理是在这个地方。这两位菩萨都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助手,西方三圣。由此可知,《楞严》与净土关系非常密切。' X5 e" W; L( |. L* h4 z
  经文里面说,三科七大「本如来藏」,这个地方讲「蕴处界大」,蕴是五蕴,处是十二处,界是十八界,大是七大,这都是一切万事万法归纳成这三大类。这三科也可以这样说,五蕴是一科,十二处是一科,十八界是一科,三科七大。「本如来藏」,它的本体都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就是我们的真心。因为它的本体就是真性,所以「事事究竟坚固」,正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是诸佛与大菩萨们他们见到的,亲证的境界。「名楞严定」,就是首楞严大定,「既住法位,世相常住」,这两句话就是《法华经》里面所说的,「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这两句,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了,这是事实的真相。「故此亦名健相三昧」,健就是健康,也就是正常,正常就是健康。这是比喻诸佛菩萨正知正见,他们的见解丝毫没有错误、没有偏差,是这一种的大定。所以,健相三昧就是首楞严三昧。. S/ x, s( b. T5 \
  「圣性」是「举理」,「法门」是「约教」。这底下解释圆通,什么叫圆通?「圆通者,圣性法门,无不通也,是一章之别目」,这就解释我们这一章经。所以经题很简单,只讲了楞严两个字,底下就讲这一章。这一章叫圆通章,这是念佛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圆是圆满,通是通达,圣性是讲理体,圣是讲佛,佛是大圣,性就是真如本性。法门就是讲佛的教法,佛对於一切众生的教训就叫做法,所以从教上来说的。「影略行果,可知」,佛的教法不单单是教,有理、有行、有果,所以佛法里面包含著四大项目,教理行果。这地方讲圣性,这理有了,理是理论的依据,教是教学法。行是教给我们怎么样做,如何把这个理论、教学用在我们生活上,应用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上,这个叫行。学了决定是管用的,不会说所学非所用,佛法里没有,学了马上就用得上。果是结果,也就是讲你所得到的受用。现前所得到的是离苦得乐,转烦恼为智慧,将来的利益更不必说了,利益说不尽的。所以佛经归纳起来,有理经、有教经、有行经、有果经,经有四种,法有这四种。两种说出来了,两种没说出来,但是决定都包含在教里面。
0 i+ |& u( u& @5 @  「正显四法,互相圆遍该通也」,这个四法就是教理行果。法有四门,四是一,一是四,无论说哪一种必定包括其余三种,这才能圆通。「依止成定,名为楞严」,我们依靠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得到清净心,得到定了,这就是楞严大定。「依观成慧」,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观察世出世间,智慧现前,这叫圆通,圆满通达。於一切法不迷惑,於一切法的理事实相都能够通达、明了,这是智慧,这叫圆通。「别目者,以势至念佛圆通 乃修道二十五圆通中一也」,这刚才给诸位报告了,二十五位菩萨修学的统统叫圆通,这一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是二十五圆通里面之一,所以称为别目。我们再看它的文。/ I: ^8 W; l4 U. G
  「势至者,启教之人也,念佛者,修行之法也,文虽一十二行,义括净土诸典。」这个经文很短,只有十二行,十二行文字里面,把净土所有经典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统统包括在其中。所以,你不要看它经文少,像《心经》两百六十个字,不要以为那很少,六百卷《大般若》出不了这两百六十个字。它把它归纳起来,所以是《般若心经》。「大势至圆通章」也可以说是净土的心经,文字虽然少,义理是无有穷尽的。「有教有机,有法有喻」,教是教学,机是当机者,就是教学的对象,法是方法,喻是比喻。「生佛感应以遍含,自他因果而该彻,作心境之月灯,为圣凡之舟楫,故言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 章。」这一段里面,简单的说,「教」就是言教,经典就是教,就是教科书,佛教我们念佛。这个比喻就是经上讲的,如子忆母,如母忆子,母子相忆,这是比喻。又「如染香人」,所以念佛堂人家常常挂个匾额,叫香光室,香光就是从这一章经里面来的,「香光庄严」,这是指赞叹念佛的。所以我们看到香光,就晓得这是修念佛法门的,这是比喻。
/ j* y0 P* {: _6 d  「生佛感应以遍含」,生是众生,十方念佛的众生,感是感应。我们现在念佛,经上虽然讲「入无生忍」,那是高境界,佛念众生,众生也念佛,这就好比母子相忆,感应道交。我们只要一直念下去,念到熟透了,当我们寿命到的时候,佛决定来接引。不要怀疑,「我到临终的时候,佛到底来不来?这么多人念佛,佛会不会把我忘掉?」你不要打这些妄想,你要打这个妄想那你就错了。到时候佛一定来,感应道交;你要一怀疑,打妄想,那就可能佛不来了。为什么?你自己产生了障碍。所以决定不怀疑。( v. H. w' N( W8 S2 r- R;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1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第七集)

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章疏钞  (第七集)  1988/7  台湾华藏图书馆大专讲座  档名:05-01-07》& g4 t( ]" Z$ A% A

0 T+ f% Y# j" b* W- e4 m6 c( N摘自《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Z$ [1 r9 P, {! }& }
  念佛法门的秘诀,就是三句话,九个字,第一个是「不怀疑」。不怀疑自己,不怀疑阿弥陀佛,不怀疑西方极乐世界,你要真正信得过。相信自己念佛,决定往生、决定成佛,要相信自己。相信我这里念佛,阿弥陀佛知道;相信我求往生,临命终时佛一定来接引,你要相信;相信西方决定有极乐世界,那不是假的。所以你要具足信心,一点怀疑都没有,这个不怀疑。第二是「不间断」。什么不间断?我求生西方净土这个意念不间断,这个非常重要,深信切愿。我什么都不求,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意念不能间断。我们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不能间断,除这个之外,我们什么都不想,我专想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叫不间断。
4 L) ^) ^* x4 s  第三个要诀「不夹杂」。很多念佛的同修夹杂,这个事情麻烦大了,因为你夹杂就不专,功夫的力量就破坏了。夹杂什么?研究经教是夹杂。我专念佛的人,我今天研究《大般若经》,明天研究唯识,后天去研究禅宗,那糟了,就夹杂了。不但佛门以外的东西我们不夹杂,佛门以内的,不是专讲净土的我们都不必去看,都不必去研究,我们求专。也许诸位问,「那些大经大论那么好,不研究不是可惜了?」是很可惜,你要怕可惜,你就不能往生,你不专!所以你要好好想想,你看大学那么多院系、那么多科目,不学真可惜。好了,你每个科系去念四年,你把你这个学校统统念完念毕业,四百年能不能毕得了业?有没有一百个科系,一个科系念四年,一百个科系不要念四百年吗?你做不到。你只能念一个科系,其他的都得要放弃。你念个大学,你都要把其他科系放弃,学佛也一样,我专修净土,其余的九个宗我就得放弃。我每一宗都想学,结果不会成功的,那夹杂了。这个要专精,不可以夹杂,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
& o  R  ~+ l6 j9 u. |  其实,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你会这一门,那一门你不会,叫隔行如隔山,你不会。佛法不一样,佛法常说「一经通一切经通」,它通的,只要你一门学会了,你门门都通达了;就怕你这一门不通,你就门门都不通。如果这一门通了,是门门都通了。你念佛真正念好了,譬如念到一心不乱,禅通了,密也通了,教也通了,所有一切佛法都通。没有到一心不乱的时候还不行,通不了,功夫成片那还不行,你只懂得净土,其他宗派、其他经典你不通;如果你得一心,那就一切通达了。这个例子很多,《坛经》诸位很熟悉,你从《坛经》上去看你就能看到非常明显的例子。六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也没有听人家讲过经,一生只听过一次,五祖跟他讲《金刚经》,讲了三分之一。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悟了以后就不必说了,他都通了。一经通一切经通,《金刚经》没问题,般若也通达了。你看他给无尽藏比丘尼讲《大涅盘经》,《大涅盘经》他没学过,无尽藏比丘尼把经念一遍,他就能从头到尾给她讲一遍。那没学过的,那不是禅宗经典,他通达了。法达禅师念《法华经》,《法华》是天台宗的,他也没有学过;法相唯识更没有学过,你看看《坛经》里面,他全都通,没有一样他不通,一经通一切经通。2 \4 J& n9 X7 o* i
  你们如果真正要想快速的通一切经,在一部经上下功夫,你才能够通达。因为一切经,理是一个,原理是一个,所以一通一切都通达。所以,决定不能夹杂。守住这个原则,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这样修学就容易成就了。《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对於这一点特别的强调,他讲不但不能去读净土以外的这些经典,这个叫夹杂。除这个之外,你去参禅,你去持咒,你去做会,做会就是做法会,做法会也是夹杂。到处去跑寺庙,还有现在台湾有个风气,说是拜山,都叫做夹杂。试问问你拜山你得到些什么?甚至於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事情,过去煮云法师告诉我,说喜欢挨打,打香板业障就消除了。所以煮云法师准备了好几个香板,来的时候每个人打几下,煮云法师笑说,我打了他,他还要红包供养过来。如果这个打了业障就能够消掉,那消业障容易,每天打三十大板,你的业障不就消除了!你到底犯了什么法?哪有这种道理!经上明明说的「罪从心起将心忏」,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佛没有说你罪从心起,你要挨打,这个罪才能消得了,你查查经,能查得到这个根据吗?真是!过去是「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现在和尚不必作怪,居士本身就作怪了,这真叫迷惑颠倒。讲不通的,没有道理,这个决定消不了罪业;不但消不了罪业,还要增长罪业,迷惑颠倒。8 N- S, x1 j. _" @
  你们到外面去朝山,我从来不朝山,你看我到大陆上去,我不朝山,我也不看风景,我也不要看家人。我去干什么?我们参访善知识,那个地方真正有修、有道的人我们去见他,彼此在一起研究讨论,这真正能得利益,增长信心。所以,古大德参学是参访善知识,不是去看风景的,不是去看那些建筑,那是观光旅游。我们修道的人哪有这种闲情逸致去观光、去旅游?生死事大,我们今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连消息都没有,一点把握都没有,还有什么闲情逸致去观光、去旅游?没这个心情。参访善知识,咱要办这个大事要紧。怎样来修学我们才有决定的把握往生,真正超越生死轮回,这是我们要求的,其余的事情可以统统放下。这是讲感应。
+ |8 O3 d* w5 R;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19: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第七集)

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章疏钞  (第七集)  1988/7  台湾华藏图书馆大专讲座  档名:05-01-07》
6 Q, i6 X/ b. E9 |1 `
' S" y+ q/ Q( ^4 U9 C1 h摘自《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 D+ }( B! q3 V5 e6 f  我们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就是烦恼不起现行,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些妄念不起作用。烦恼有没有断?没有断,确实是有,虽有不起作用。因为它一起作用,马上我们就换成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把它压住了。古人所讲的「石头压草」,真的压住了,虽然根还在,它长不出来。这叫功夫成片,有这样的功夫决定往生。如果我们在二六时中,这些妄念,贪瞋痴慢、是非人我常常起作用,那你就警觉到,你念佛的功夫不起作用。你佛号虽然天天念,不得力,烦恼压不住,烦恼压不住就不可能往生,你心不清净。因此,念佛多少实在讲这真的是无关紧要,就是你的佛号能不能把烦恼压住,能不能保持你二六时中(就是一天到晚)心清净,你能不能保持?如果能保持到心地清净,那就决定能往生,心净则土净,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如果压不住,心里还有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你造的是六道轮回的业,你要受六道轮回的果报,这不是净业。所以自己要觉悟,觉悟,决定不造轮回业。要把世缘放下,要随缘,不要认真,不要再搞这些事情,这就叫做觉悟。我不再搞是非人我,我不再搞贪瞋痴慢,这是大彻大悟,专修净业。$ k4 v2 ]6 t1 l4 c1 D- S2 K% t! G
  我们前途究竟还有多少光景,谁知道?年岁大的人晓得来日无多,年轻人也不要以为我来日方长,你要起这个念头,错了!「黄泉路上无老少」,你到公墓去看看,多少年轻人在那里,你能够保得住你活七十、八十、九十吗?谁给你担保的?靠不住。所以,每个人都要警觉,有一天的光阴,好好的把这一天的光阴拿来修净业,不要把它浪费掉,这是真正觉悟的人,这是真正聪明人。世间法随缘,得过且过,别人争的世间荣华富贵,那是昙花一现,我们不要去跟他相比,我们所求的是永恒的幸福。他们所追求的是短暂的幸福,太短暂了,不值得;永恒的幸福,这是值得的。1 ^5 T# t" e" e' b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寿命之长我们没有办法想像,没有办法计算。佛在经上说,一四天下之人,这个一四天下,我们不要说别的,再缩小一点说,说我们地球,我们地球现在有四十多亿人,就拿这个做比喻。佛说这些人统统都证辟支佛果,不是阿罗汉,是辟支佛,四十多亿的辟支佛,辟支佛的智慧、神通超过阿罗汉。他们这些人共同来计算,四十多亿辟支佛共同来开会来计算,算什么?算西方极乐世界人的寿命,他算不出来。你就晓得西方世界寿命之长远,无法想像的。西方极乐世界人的神通、智慧、道力,几乎都跟阿弥陀佛相等。眼睛、眼光的能力,是尽虚空遍法界他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不要以为没有人知道,阿弥陀佛看得清清楚楚,你说悄悄话,他也听得清清楚楚,瞒不过他。你起心动念,他有他心通,他也知道得清清楚楚。不但阿弥陀佛清楚,观音、势至清楚,所有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清清楚楚,这骗不了人!
' ^( E5 b9 W7 W% P# k, e) R& E! v  《无量寿经》里面,你念了之后你就晓得,《无量寿经》里讲得清清楚楚,四十八愿里清清楚楚的,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民,如果没有这样的智慧、神通、道力,阿弥陀佛说他誓不成佛。他既然成佛了,他那个世界每一个众生的智慧、神通、道力差不多都跟他相等。这样的地方我们不去,我们到哪里去!所以李老师在那个经的眉注上写到,「不求往生,非愚即狂」,你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换句话说,你是个不正常的人。正常的人要知道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不愿意发心求生净土的。他那个注注得很有道理、很有意思。3 J( m7 Z- g* J& u" K7 W- `. a
  这是讲生佛感应,自他因果,我们这里修因,将来一定得这个果报。下面是比喻,「作心境之月灯,为圣凡之舟楫」,超凡入圣。这是个工具,月灯是照明的工具,舟楫是交通的工具,这是说明这部经它的大用。「故言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 章」,这个注解诸位自己去看。我们再看第二个大段「开章释文」,在第三十面,看倒数第五行。( ]- a9 S! k( h
  「将解此经,五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教摄,三宗趣旨归,四略释题名,五详解文义。」这个五门前面三门是大意,后面两门才正式给我们讲经。我们看五门里面的第一门,就是教起因缘,请看三十一面第三行。「初教起因缘者,智度论云,如须弥山,非无因缘,非少因缘,令得振动,念佛教兴,亦复如是,具多因缘。」佛法因缘生,如果没有因缘,佛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在这个世间。因缘决定不止一种,因缘有多种,可是多种因缘里面必定有一个主要的因缘。主要的一个因缘,像《华严》、《法华》里面所说的,「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这是最主要的因缘。这一大事因缘是什么?「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不但是《法华经》这样说,《华严经》一样也是这个说法。
, f$ G7 S+ ~) }# a, l  一切众生迷失了正知正见,所以才有六道轮回,这是苦不堪言。佛菩萨见到这个现象,大慈大悲,他超越六道轮回了,看到这么多众生还是迷惑颠倒,从大慈悲心他老人家又回来,我们所谓倒驾慈航。回来帮助我们出离轮回,恢复我们自己正知正见,这叫真正的慈悲。这一段文里面先用比喻来说,这个比喻是《大智度论》里面的,好像须弥山,须弥山是最大的山,这个山要是动摇那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所以说不是无缘无故它会动,也不是少因缘、小因缘须弥山会动,须弥山会动必定是很大的因缘。拿这个来比喻佛出现在世间,尤其是佛讲念佛的法门。下面这是无量因缘里面归纳成十条。
9 d4 f9 U+ K' K) i!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19: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第七集)

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章疏钞  (第七集)  1988/7  台湾华藏图书馆大专讲座  档名:05-01-07》0 e/ {' s- z; s7 ^" i; m

/ x1 L7 f6 E+ e: m% h; j摘自《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T* H" r, @1 O9 W- f7 F1 Q0 k
  「一指出捷径修行门路故。」修行这两个字我们要把它认清楚,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我们行为错误了,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行为太多了,从哪里说起?佛法把无量无边的行为把它归纳成三大类,身、语、意,不管你行为再多,总出不了这三大类。身就是你身体的造作,这叫身业的行为,语是言语,意是念头,你心里的念头,心里的行为。所以身语意这三业。这三业有了过失,譬如说我们的意业,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见解、我们的看法有偏差、有错误了,要把它修正过来。三业行为里面以意业为主,意清净了,语言跟身体造作没有不清净的。所以,心清净则身清净,身清净不见得心清净,心清净身一定清净;身心清净,外头境界一定清净,世界一定清净。所以,修行以心为主。清净到了极处,那就叫佛,就成佛,佛就是三业完全清净,没有一丝毫染污。我们常常看佛像,塑的佛像没有,画的佛像佛顶上有圆光,光上面有三个字,这三个字通常用梵文写的,也有用中文写的,它的念法叫「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三业清净,唵是身清净,阿是语清净,吽是意清净,三业清净!这叫修行,修行就是修三业清净行。
3 g4 Y; ?& f1 e/ S6 J8 x  修行我们总希望要快,要快速的成就,要走捷径。佛给我们指出,修行从凡夫到成佛,最近的一条道路,最直截、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念佛。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没有比这个更快的,没有比这个更稳当的,没有比这个更可靠的。把这个法门教给我们,这是第一个因缘,教我们快快成佛。这不仅是阿弥陀佛的愿望,希望一切众生立刻成佛,也是十方三世所有的诸佛,恨不得一切众生立刻都成佛,这是他们的愿望。佛确实有方法、有能力帮助我们,怕的是我们不肯相信,我们不愿意接受,不肯依教奉行,那就没法子了。不是佛没有能力,我们自己不信、不肯做。如果我们相信,我们肯做,确实像佛的愿望一样,我们很快就成就,不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不要经过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哪有这么多麻烦!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这是第一个因缘。& W, O1 V- o4 @: U( V7 d  q
  「二直示当人念自心佛故。」直截了当指示我们自己念什么佛?念自心佛。这就是《观经》里面所讲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一句是把念佛成佛的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才真正能信得过。自心佛、他心佛,这是佛随顺众生说的,自心佛跟他是不二的,是一不是二,迷的人说二,悟人知道是一。这个很难懂,我们还得从比喻来说,我们还拿作梦来说。在作梦的时候,我们自己不晓得在作梦,梦里面一定有自己。你们都有作梦的经验,你们想一想你们作梦的时候,有没有有一次作梦,梦当中没有自己?有没有作过这个梦,梦里头没有自己?梦里头没有自己就没有梦,一定有自己。有自己也有别人,也有山河大地,所谓依报正报统统具足。你醒来的时候,你有没有好好的去想想,梦里有自己,梦里也有别人,梦里头山河大地,从哪里来的?如果你想一想,你对佛法就有相当深度的理解,你会恍然大悟!/ y, `, A1 Z( k' ~$ L
  梦里头自己是自己,梦里头别人还是自己,自己变现的,心外无梦,梦外无心,那个梦全是你自己心里变现的。不可能说外面东西会跑到你梦境里去,不可能,没这个道理,是你自己梦境变现出来的。你要觉悟了,原来自他是一不是二,不但梦里面我跟一切人是一,全是我自心变现出来的,连山河大地、连虚空都是我自性变现出来的,你才真正明了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你明白这个道理,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自己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还是自性变现出来的。除了自性之外,在经上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没有界限。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念自性弥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生自性净土。所以,迷人分内分外、分自分他,起种种虚妄的分别执著,悟了的人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要真正入这个境界,那要恭喜你,你已经证得了清净法身。
. ^5 C5 i/ ~0 \7 S* A% l  法是什么?就是宇宙万有,一切万法,我真正承认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自己,这个叫法身,这是事实,人人都是如此。可是你不承认,你不承认,他是他,我是我,我不是他,他不是我,你一定要分,那有什么办法?就好像在梦中一样,梦里见了另外一个人,要好好跟他打一架,不知道那个人也是自己变现出来的,不晓得,不知道是一不是二,叫迷惑颠倒。佛菩萨觉悟了,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所以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的慈悲叫无缘大慈,无条件的,为什么无条件?因为是一不是二;叫同体大悲,尽虚空遍法界同一个本体。所以大慈大悲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这就是为什么教给我们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多么的重要,从这个地方显示出来了。7 Q+ d- }# j/ x9 h
  「三欲令悟入佛之心性故。」这就是成佛了。要怎样才能悟入佛的心性、才能悟入佛的境界?念佛。这个经上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用念佛这个方法就能够悟入佛之心性。这一句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禅宗的方法很麻烦,观心、参话头,那个方法不简单;我们这里,一句阿弥陀佛,容易。禅宗参究,搞得不好还入了魔;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决定不著魔,稳稳当当必定成就。
8 S/ u3 T' S- B) f- {' F+ ]' i. O# n  「四为显生佛心无差别故。」这就是前面讲过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念众生,众生念佛,这是一不是二。注解里面引用《观无量寿佛经》这段话很好,在三十三面第二行末后这一句。「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下云」,下云是下面经上说的,本经里讲的,「若众生心忆佛,现前必定见佛」。这是说明悟入心性,三无差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9 S( ]& b- e; q7 c5 `3 d$ \/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19: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第七集)

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 章疏钞  (第七集)  1988/7  台湾华藏图书馆大专讲座  档名:05-01-07》
5 `* U  n% D$ f+ _5 ]3 k% R, O( l  }0 o
摘自《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 P6 v0 ~5 \) L8 b# h  第五个因缘,「五度脱凡外横超三界故」,凡外是凡夫、外道。要想出离六道轮回相当不容易,所有一切法门都叫竖出,唯独这个法门叫横超。竖出,六道里面下面是地狱,地狱上面是饿鬼,鬼道再上面是畜生,畜生上面是人道,人道上面是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你要想超越三界,一定要像我们人间修行,要修到什么?要修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是四禅八定,到第八定这是到了无色界天;再往上修,成第九定,超越了。所以,阿罗汉的定叫九次第定,比这个八定还要高,他超越了,不是很容易事情。所以前面讲过,阿罗汉,证得初果须陀洹之后,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能够修成九次第定,才能出离三界。那个麻烦大了,苦头吃多了,经历时间长,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这个法门不必,不要这么麻烦,它不竖出,它从旁边开溜了,这个法门妙绝了。所以叫横超三界,它不是竖出,所以一生就能够成功,这是其他法门里面没有的。
9 \  H3 p* y' _  第六个因缘,「六接引权小圆成佛果故」。权教、小乘都有相当的觉悟,虽然觉悟,他不圆满。他想不想求圆满?想求,想求圆满而求不到,没这个机缘。佛大慈大悲,这些人想求圆满的解脱,想证圆满的果报,特别来教他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叫你很快圆满成佛。
1 L$ q1 \6 P6 e! i  第七个因缘,「七充足三辈无有疑悔故」。三辈是讲往生,三辈就是上中下三辈。为三辈的人断疑生信,得到平等无比殊胜的成就,教我们断疑,教我们不后悔。你要不修这个法门,修其他的法门,给诸位说你会常常后悔,这是真的。悔跟疑一定连著一起,你不疑就不会后悔,你要是怀疑,你以后后悔的事情多了。7 P8 Z6 S4 W6 l$ ?
  第八个因缘,「八利益今后周遍无尽故」。「今」是佛讲经的当时,这个法门能教当时一切众生得最殊胜的利益。「后」是佛灭度之后,包括我们现代。佛虽然不在了,这个法门在,我们遇到了,我们能够理解、能相信、能接受,我们的成就绝不亚於佛陀在世的那些人。我们更应该要负起责任来,把这个法门普遍的宣扬、流通,不能说我们自己得利益了不顾别人,这个对不起诸佛。我们要想报佛恩,唯一报佛恩的方法就是流通这个法门。$ o9 U% Z7 N7 ]
  第九个因缘,「九顿摄六根证圆通境故」。这是经文里面讲得很清楚,「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证得的境界与诸佛相等。
6 G/ c, n, W# J* _  `  最后这一个,「疾空障恼定生佛土故」。「疾」是快速,很快的把我们的一切业障消除,一切烦恼断尽,这个法门有这么大的功效,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有这么多的因缘,佛出现在世间。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给我们提出这个念佛的法门,普遍劝我们修行。灌顶大师底下的注解注得很好,注得很详细,诸位自己去看。
. n* A/ @: _0 @: z ( k" j/ j+ M" w(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13: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19: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0 13: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师开示:
- d) P# ^6 w! x& U  e! s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之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 W" s9 i+ j8 s; \, G6 f& a8 l; S$ r! y. u0 V9 X- _. q$ G% H3 h) R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http://www.cbeta.org/
  x$ }* X& w  s6 K" z. w9 w6 Y* x地藏孝亲网  http://www.dizang.org/: @5 c* K# z8 ^' Y/ f; d. c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4 16:11 , Processed in 0.1275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