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净公上人净业三福讲记》* L+ R( y; W9 u: r/ M. Z
$ U6 a+ V. _3 N8 f4 g% A! s, a
四、第三条--大乘菩萨福 c) f; P9 H' K# I1 A: y1 J s! D- V
4 @. L( Q) q" n9 S
第三条是菩萨善。这三福十一句是三个阶层,第一是人天的标准;第二是学佛,佛弟子的标准。第三是从这个标准再向上提升,这就成了菩萨了。菩萨是什么呢?是佛的入室弟子。前面是佛弟子,是佛一般的弟子,没有登堂入室;后面是佛的传法弟子,这是佛的登堂入室的弟子了。所以这个标准又不相同了。这就是第三段:
2 X, y' F* ~4 |; v) F. p! T7 c6 a. r |4 N" B$ ^; ~, e, U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6 V6 g0 j8 {- D1 b
' }7 t( r! a3 {( C
这四句是菩萨所修的福;大乘人所修的福。' A A; _# L7 u& J; E
) @( @7 s5 ^1 @. N1 T8 p5 U9 a
⒈发菩提心
/ n. C) [! {! H4 M: N
6 F3 D( ^" y, D9 [) R5 ^& Y7 B; a, _ 第一个要“发菩提心”。
* y: R& k% B6 z$ Z- B$ V' Y( k7 K# B3 l
菩提心是什么“心”呢?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具体来说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菩提心,要真正发度众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什么叫度呢?度是帮助他、协助他。帮助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破迷开悟,是帮助他断烦恼,恢复清净心,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把这个标准放到最低,帮助他,教他孝亲,教他尊师重道,教给他慈心不杀,修十善,这是标准放到最低,这是接引一般众生。没有学佛的、不学佛的,要用这个方法教他,这是人天法。已经学佛的,要教他真正回头,三归依是回头。教他守法,教他守规矩,这就是“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对于老修,那就是要劝他“发菩提心”,一定要自行化他。
4 X7 p/ Z6 [, X2 h+ O2 L6 \* o- V- U0 L1 x- N% J! ~7 |- g
①修行要先断烦恼
0 G+ ^% s9 q8 `) W! R
w) m# T) R) K$ A+ Y# [( d 四弘誓愿里面,第一个是愿,菩萨愿;第二、第三是菩萨行;第四个是菩萨果位。愿发了,从哪里做起?从断烦恼做起。烦恼不断,自己不能成就,也不能够度化众生。烦恼断了之后,才学法门。所以现在学佛,学了几十年,学了一辈子,在佛法上,什么成就也没有。原因在哪里呢?他顺序颠倒了。他一开头学,就学“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个“烦恼无尽誓愿断”那一条他不要了,所以他永远学不成。为什么呢?他那个器是有漏啊!好像这个茶杯底下破了一个洞,怎么装都装不满,它有漏嘛!漏就是烦恼的代名词。所以学佛的程序是先断烦恼,先修清净心,一定要按着佛的程序去做。程序是什么?程序是戒、定、慧。
* c+ A/ F0 L' m! \
) D& Q# {6 r* w& D0 Y4 n x; }% D 给诸位说,前面“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在三学里面是戒学;“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两句是定学;后面“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是慧学。它有次第的啊!不能躐等啊!后后一定是包括前前,前面包不了后面。我们现在不懂,躐等,好像盖大楼一样,下面三层不要,我盖第四、第五层,那怎么盖法呢?没法子盖,永远也盖不成功啊!这是现代人学佛所犯最大的一个错误。所以诸位要想真正成就--是先断烦恼,再学法门。
" b& S7 M2 U6 y" u/ n$ k5 d8 g+ V8 ~( u) G. _: m( V; g7 E9 B0 }1 b( `; T, {
我今天劝大家去念《无量寿经》。念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断烦恼。为什么呢?不念经,就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是烦恼。念经,至少我念一遍一个小时,我这一个小时不胡思乱想;念两小时,我两小时不胡思乱想,所以你每天念得愈多愈好。你能够一天念八个小时,八小时不胡思乱想;你念上一年、二年、三年,心清净了,渐渐的妄想少了。妄想少了才可以学法门,那时候你听经,我这一讲,喔!你豁然大悟,开悟了。现在你听我讲经,听上三十年都不开悟。什么原因呢?因为你烦恼在嘛!你听经里头掺杂着烦恼,烦恼障碍了你悟门,你开不了悟。你要是没有烦恼的话,说老实话,几次经听了,一定开悟,悟了以后就证果。
6 _/ @ @2 `* L
7 _* ~6 @5 S# g0 S( S' h 中国古人教学,你看出家人讲五年学戒;那个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啊!不是经、律、论三藏去学律藏,不是的。遵守老师的教诫。老师教你什么呢?在教下,就是教你读经,教你工作,其他的什么都不教。常住什么事情分配给你工作,你好好去作。工作是什么呢?修福。教你读经,一天教你念多少遍,那是什么呢?那是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所以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就修好了。
8 @! `) K+ Z* W+ k+ Z7 l0 U4 @
: J( Q4 M/ b0 Q$ M& a2 _$ i 因此,读经不能想里面的意思,不能一面念一面去想,那个想就是胡思乱想。为什么呢?因为经没有意思。经要有意思,怎么可以有两种讲法、有很多种讲法呢?譬如讲,这个“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在台湾有台湾的讲法,你到日本有日本讲法,到美国有美国讲法。为什么呢?他们社会道德观念、法律跟我们都不一样。可见得这个东西它只是原理、原则,没有意思,没有意思硬给它安个意思,那叫打妄想,是错的。所以经典在什么时候,什么讲法;在什么处所,什么讲法,它没有一定的讲法,也没有一定的意思。你怎么学的啊?真正会学的,学清净心。什么都不想,只是去念,到时候人家请你讲经,你见人就说人话,见鬼就说鬼话,这个东西还能准备吗?+ B4 p- }% @* P, {, J9 E
1 `) a2 n1 l& u
有许多人讲经,笔记抄了好多好多的。这等于是说什么呢?病人来了,大夫给他看病,药方老早就下好了,你照我药方生病,这个才对啊!不是我的药方错了,是你生的病病错了,这种讲经不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g( c# v1 K- ?8 \* @4 j( w' W
/ W' f, u u4 e4 g7 E) L, a 现在讲经就是这个样子啊!诸位要晓得,他老早都预备好了,药方都开好了来给你治病。你们想想看,哪一个大夫是把药方开好的等你来看病的?你就真正明了这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很不简单啊!我跟同修们讲的是真话,你老老实实修戒、定、慧,修清净心,修觉、正、净;然后经本一展开,你自自然然就会了,自自然然讲得契理契机,自他都得受用,得真实的利益。
) r- f+ w4 e; M7 ^& v3 f# j. B2 i0 y8 ?# B
《观经》上讲的三福,前面的二福,第一是人天福,第二是二乘权教菩萨福,第三这是大乘菩萨之福。在大乘菩萨福是相当不容易,不单是大乘菩萨;我们在前面跟诸位说明的人天跟二乘,都不容易。就是说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今天几个人能够做到?这就是为什么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总而言之一句话,没福嘛!诸位想想,哪有没有福的佛呢?没有。佛是二足尊啊!二足尊,第一个就是福德;福德圆满,智慧圆满。不仅仅是佛福德是圆满的,小乘阿罗汉那个福报也了不起啊!这个就是说明福德的根基是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 ~ U) B) S, v n; \$ b3 j
9 G: o0 L) a/ ]2 O- D5 j1 s% T ②什么叫发菩提心
1 K2 b" S! I; @$ w) m4 u' g
+ X) `" U! r \& M+ b) F$ D7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