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编号001-a/133–经题》$ O+ [7 @8 Q1 B# Y9 U+ @0 ]
8 a# L$ t: l3 }, ?* E. k- J5 e% m$ M摘自《净空法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
4 n1 |, W; | q! o圆瑛法师是近代人,这一位老法师他的一生的功力都在《楞严》上。从他这个序文里面看,他二十几岁就留意于楞严、听楞严、研究楞严,他到六十八岁开始写这个讲义。讲义写成了之后,那么接着写一部《圆觉经讲义》,他老人家就圆寂了。所以《楞严经讲义》跟《圆觉经讲义》是圆瑛法师一生当中,可以讲是他的代表作,最成熟的作品,与圆瑛法师一生弘法利生,行解相应。我们从他讲义里面去看啊,依旧脱离不了古人的范围。由此可知,注解经相当不容易。
# h8 r9 `$ e! O, Z那么他这个讲义的好处,就是深入浅出,便利于初学。古人的注疏都有相当的深度,换句话说,在文言文没有相当的基础,文字上就是障碍。所以我们有这个圆瑛法师这部讲义啊,对于今日之下的学人来说,那是有很多的帮助。读了他这个讲义之后,再要研究古人的注疏,那就方便多了。
6 Q0 y" @: I: g) t但是这还不是入门正确的办法。入门正确的办法是什么呢?是要熟读经文,给诸位说要背诵经文。经是佛说的啊,个人的注解是代表他个人的心得,他的看法,不是佛完整的意思。所以说是,一百家的注解,当然,这一百家不一样的看法。如果看法都一样,那个人已经写出来了,何必还要重复呢?重复也没有人看了,也没有价值了。( Y5 k0 E' E( o1 U+ B
过去我们净土宗的祖师莲池大师,他老人家也有一部《楞严经》的注解。但是他可不是按照这个经文逐字逐句来解释,他不是,他是选择、择要地拿几段来解释。那个题目叫《楞严摸象记》,是瞎子摸象的意思。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古来大德的这些注疏都是瞎子摸象啊,所摸到的那一部分都是真实的。3 ]0 Y* ~2 ~- }& d1 v* J
因此我们读《楞严》不要有成见,不要随着一家的注疏去走,我们要跳出这个圈子之外,很冷静客观地观察各家的讲法,自己做个参考、做个比较,才能够看得出点真实。当然,最好是要实证,实证那就是要从背诵下手。古来的这些大德,研究《楞严经》的,能够背诵的人都不少,那么在今日之下我们也提倡背诵。- u! x; x. K! Z' F6 Y
前些年,这个香港海仁老和尚,在香港号称为首楞严王啊,这是一生研究首楞严经的。他是前年过世的,好像是去年还是前年过世的?去年过世的,九十多岁。他在香港教学生只教人楞严,跟他学的不多,只有五六个人。为什么呢?条件太苛刻了,就是一定要背《楞严经》。你《楞严经》不会背呀,你就不能入他的门。入他的门,他要考试,第几卷第几行马上你就要背下来,你背不下来的时候,他不收你做学生。所以他的学生,对《楞严经》都背得很熟。不但要背经啊,还要背注解。他选择的是藕益大师的文句,就是《楞严经文句》,连经文连注解都要背,也不容易啊!还有五六个学生,还真能背得下来啊。, h! c. f- ?! M3 _) f
这个经题是一部经的总纲,经文这是一个经题的细目啊,所以全经的要义就在经题的里面。不但《楞严》如此,一切经都不例外。所以日本人呢,他喜欢偷懒,他不念经文,他就念经题。为什么呢?经题就是一部经的代表了嘛。所以你到日本去参观,他们念的什么?“南无妙法莲华经”。我们念经文,他念经题,“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他搞这个。 n! b. m. Z" D% C' V& r! m
诸位要晓得,那个经文熟透了,受持经题就是受持全经。经中之义完全都不晓得,经题起不了作用啊。为什么呢?一切大乘经,它的要义都是教我们“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啊,经题、经文皆是文字般若。如果义理要不透彻,怎么能从这个文字般若里头起观照的功夫呢? a* b- m& ]- t6 r
所以诸位这一点一定要记住:不能起观照的功夫,于“行”就不相应。我们常常讲,“行解相应”啊,不相应就得不到利益,就得不到功德。功德、利益呢,一定要从相应里面来求。换句话说,一定要晓得观照的功夫啊!唯有观照的功夫才能够实证啊。你像《心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啊:“观自在菩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那不是浅啊,“般若波罗蜜多”是智慧到彼岸,到了家的智慧啊,最圆满、最究竟的智慧,叫“般若波罗蜜”啊。“行”是什么?“行”是修行,是起作用啊,就是最圆满的智慧,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叫做“行深般若波罗蜜”啊。
8 j7 `) f, A. Y9 B怎么个“行”法呢?观照,“照见五蕴皆空”,观照啊。大乘佛法的功夫都在观照之中,所以诸位要是懂得观照,那你就是头头是道啊;你要不晓得观照啊,处处成障啊,你的障碍就多了。那么我们修行这么多年了,有成就、没有成就,就在“行门”里头有没有观照的功夫啊。( E( @& r4 |- I, |( n. ?
佛法里面常讲啊,“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就是观照。“念”是什么?念是烦恼、是障碍啊。烦恼、业障现前了,不要紧,没有关系。为什么呢?无始劫以来我们都是生死凡夫啊,那个烦恼、习气不是一下子就断得了的呀,它会时时刻刻起现行的。起现行不要紧,要紧的是什么呢?就是般若观照的功夫。为什么呢?观照一起来呀,烦恼立刻就止住、就降服住了,那个就是功夫啊。妄念常常起啊,观照也随之而起。功夫用久了,观照就得力了,妄念就少了;妄念少啊,心自然就清净了,这个时候你也就得大自在了。所以那个“观自在”,自在从哪里来?从观照当中这个功夫上得来的。
8 o3 n4 k$ f* h八万四千法门,从原理、原则上讲,是“一”不是“二”啊,都不例外啊。所以我们对经一定要熟。大经太长了,我们没有办法背诵,这就是我们自己有业障啊,我们的机缘、时节因缘错过了。假如我们要是在个六、七岁的时候,我们的老人呢,就觉得《楞严经》很好,叫我们背诵,给诸位说,不要三个月的时间就都会背了,小孩背东西快啊。现在我们到二、三十岁以上了,再要背东西,哎呀!叫苦连天啊。四十岁以上的人啊,就不能背诵了,听听就好了。
' U, P; `" {0 V2 j) ?* m+ A" y所以背书这个时节因缘是在十三、四岁以前,那是黄金时代,那个时候所背的东西,只要下的工夫深,一生都不会忘掉。所以这个古人教学,这个儿童上学的时候,老师教他什么?就是教他背书。也不需要讲解给他听,督促呢,督促他念的遍数。小孩很聪明,一、二百字的这个文章,一遍啊,聪明、能力高一点的,一遍就会背。
5 c5 G8 ^& ^6 q. E' K2 M&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