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29|回复: 0

略释 :佛法十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9 15: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W' P# ?+ e, K$ @0 J+ F
弘一大师: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疑问,然后乃能著手学习。以下所举十疑及解释,大半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之,非是讲者之创论。所疑固不限此,今且举此十端耳。
  一、佛法非迷信( Q& V, R/ x5 ^$ \
  近来知识份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6 }9 {( q' V& s
  我辈详观各地寺庙,确有特别之习惯及通俗之仪式,又将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内,谓是佛法正宗。既有如此奇异之现相,也难怪他人谓佛法是迷信。
+ {2 O0 Z. c! z/ F7 V! O# u3 E  但佛法本来面目则不如此,决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仪式庄严,规矩整齐,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岂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2 W6 t' W1 L: q+ J/ L& h' a
  故知他人谓佛法为迷信者,实由误会。倘能详察,自不至有此批评。
$ \; Q! ?+ P* p( _! v6 r  二、佛法非宗教
+ b+ O; h* h" P1 O% Q' u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宗教,此说不然。佛法与宗教不同,近人著作中常言之,兹不详述。应知佛法实不在宗教范围之内也。
7 X5 o2 {7 ^8 F0 Z' ?- [8 K  三、佛法非哲学: J. j5 q* X/ |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哲学,此说不然。- X: y! d% y4 E- g" u7 n+ }
  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纷纭扰攘,相非相谤。但彼等无论如何尽力推测,总不出于错觉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谓是为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颠倒之见而已。
: V7 U% ~# X% o% S  若佛法则不然,譬如明眼人能亲见全象,十分清楚,与前所谓盲人摸象者迥然不同。因佛法须亲证‘真如’,了无所疑,决不同哲学家之虚妄测度也。- N- w4 U/ c0 I7 ~) U
  何谓‘真如’之意义?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即是哲学家所欲了知之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也。夫哲学家欲发明宇宙万有之真象及本体,其志诚为可嘉。第太无方法,致罔废心力而终不能达到耳。$ H- S& H$ L# g' Q* }
  以上所说之佛法非宗教及哲学,仅略举其大概。若欲详知者,有南京支那内学院出版之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一卷,可自详研,即能洞明其奥义也。
2 N+ M" m0 c+ S  四、佛法非违背于科学* P3 d7 d+ {6 V) L* K; p( z- c" R# ]
  常人以为佛法重玄想,科学重实验,遂谓佛法违背于科学。此说不然。近代科学家持实验主义者,有两种意义。# w5 f1 w2 G5 ^6 g
  一是根据眼前之经验,彼如何即还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3 @3 ^- J* i/ v9 t) F0 _
  二是防经验不足恃,即用人力改进,以补通常经验之不足。' T# X; H8 j& }* p2 \  _
  佛家之态度亦尔,彼之‘戒’‘定’‘慧’三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之经验。但科学之改进经验重在客观之物件,佛法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视,科学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则努力医治其眼以求复明。两者虽同为实验,但在治标治本上有不同耳。/ E5 X, L+ Q( v; b" T/ U
  关于佛法与科学之比较,若欲详知者,乞阅上海开明书店代售之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著者王小徐,曾留学英国,在理工专科上迭有发见,为世界学者所推重。近以其研究理工之方法,创立新理论解释佛学,因著此书也。
5 ]* D8 k+ V+ _  五、佛法非厌世2 F# C; g. {5 m! R2 A, R
  常人见学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与世人罕有往来,遂疑佛法为消极的、厌世的。此说不然。7 V7 [& H5 F: f5 Z/ @( x
  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
1 o  b4 F1 |: N+ x  由是可知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
8 P1 [; w% ]% {3 q4 B; ^  六、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
$ l, R) x5 n! n5 t* H  近来爱国之青年,信仰佛法者少。彼等谓佛法传自印度,而印度因此衰亡,遂疑佛法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此说不然。
  }7 d( @; [8 K+ a9 k. H  佛法实能辅助国家,令其兴盛,未尝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印度古代有最信仰佛法之国王,如阿育王、戒日王等,以信佛故,而统一兴盛其国家。其后婆罗门等旧教复兴,佛法渐无势力,而印度国家乃随之衰亡,其明证也。
' n* y9 r  v0 f& Q9 v6 f  七、佛法非能灭种
. E; u& k& D  b8 G4 b* d- D8 G) j3 p  常人见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皆信佛法必致灭种。此说不然。3 F# P4 o. _) g' Z/ V* R% C
  信佛法而出家者,乃为僧尼,此实极少之数。以外大多数之在家信佛法者,仍可婚嫁如常。佛法中之僧尼,与他教之牧师相似,非是信徒皆应为牧师也。
0 X4 k" S" n# P4 ?" M1 u  八、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
3 J- e; S4 z) n! F- A  常人见僧尼唯知弘扬佛法,而于建立大规模之学校、医院、善堂等利益社会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学佛法者废弃慈善事业。此说不然。
3 a- i/ d. x! O, F& g  依佛经所载,布施有二种,一曰财施,二曰法施。出家之佛徒,以法施为主,故应多致力于弘扬佛法,而以余力提倡他种慈善事业。若在家之佛徒,则财施与法施并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作种种慈善事业,近年以来各地所发起建立之佛教学校、慈儿院、医院、善堂、修桥、造凉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钱、施棺等事,皆时有所闻,但不如他教仗外国慈善家之财力所经营者规模阔大耳。+ r& G( t+ e3 N6 @, x2 ]/ Z
  九、佛法非是分利5 `2 I1 y% q3 l  z' h8 @/ s, \
  近今经济学者,谓人人能生利,则人类生活发达,乃可共用幸福。因专注重于生利。遂疑信仰佛法者,唯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于人类,此说亦不免误会。3 ?6 U1 V8 K$ L8 D! g- f9 d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碍于职业,士农工商皆可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议。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但僧尼亦何尝无事业,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  Z4 o  \1 `- q  b# V* A& Q
  十、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5 B- i! {! L# M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空。若信佛法者多,将来人世必因之而消灭。此说不然。
: R9 T+ `5 f1 @% D! h  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故须兼说空与不空两方面,其义乃为完足。4 Y8 W8 z7 n% {( m$ Y
  何谓空及不空。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著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作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
$ v. U  @# E& k! p! L( O  又若能解此义,即知常人执著我相而作种种救世事业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间促,不彻底。若欲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彻底者,必须于佛法之空义十分了解,如是所做救世事业乃能圆满成就也。
' Q: [4 j4 w* K( ^8 _8 L( D  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著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之建设乃得实现。- \- v0 C) ]+ m- h
  信能如此,若云牺牲,必定真能牺性;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坚坚实实,勇猛精进而作去,乃可谓伟大,乃可谓彻底。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须向空上立脚,而再向不空上作去。岂是一味说空而消灭人世耶!4 \  U# R6 e( n: M  _+ r: G
  以上所说之十疑及释义,多是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其大意。诸君闻此,应可免除种种之误会。
1 y# \0 `/ @/ n1 y  若佛法中之真义,至为繁广,今未能详说。惟冀诸君从此以后,发心研究佛法,请购佛书,随时阅览,久之自可洞明其义。是为余所厚望焉。
0 X/ y; H& M+ z% F, k- r. q+ F* b 
订阅雅安佛教微刊公众号:
      yaanfojiao
     
回复数字:
【1】云峰寺
【2】智灯法师
【3】地藏七法会
【4】短期出家
【5】传统禅修闭关
【6】义工招募
【?】帮助: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zhideng.net
www.dafo7.org

, }. T8 \' m6 {# N
: m/ D) v# |! R.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4-2 18:27 , Processed in 0.09893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