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49|回复: 0

佛教与一般宗教的五大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5 14: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与一般宗教的五大不同

---转载---

佛教与世俗所认宗教信仰,根本有五大不同,本质不同、条件不同、目的不同、基础不同、威神不同

1. 本质不同:
佛教并非宗教崇拜,至于大众把佛教当宗教崇拜,乃因不解教理,一般寺庙也未能完整讲解佛陀中心要旨。
经典引证:

(大宝积经卷第三十七 大唐三藏法师 玄奘 译)
如来身者不可以心求。不可以意求。不可以识求。如来身者不可以见求。不可以闻求。不可以念求。不可以了别求。如来身者不可以蕴求。不可以界求。不可以处求。
如来身者不可以生求。不可以住求。不可以坏灭求。如来身者不可以取求。不可以舍求。不可以出离求。不可以行求。如来身者不可以显色求。不可以相貌求。不可以形色求。不可以来求。不可以去求。如来身者不可以净戒作意求。不可以等观作意求。不可以正慧作意求。不可以解脱作意求。不可以解脱智见作意求。如来身者不可以有相求。不可以无相求。不可以诸法相求。如来身者不可以力增益求。不可以无畏增益求。不可以无碍辩增益求。不可以神通增益求。不可以大悲增益求。不可以不共佛法增益求。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五)
佛子。菩萨摩诃萨。知佛不可得。菩提不可得。菩萨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众生不可得。心不可得。行不可得。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不可得。一切世间不可得。有为无为不可得(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诸佛如来不应以色见。不应以法见。不应以相见。不应以好见。不应以法性见。文殊师利。诸佛如来。非可独见非可众见。文殊师利。诸佛如来无有人见。无有人闻。无有人现在供养。无有人未来供养。

2. 条件不同:佛教是六道群生都誓愿救拔,毫无条件的,而非“信我才救”
经典引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三)
菩萨摩诃萨。发大誓愿。利益一切众生。度脱一切众生。承事一切诸佛。严净一切世界。安慰众生。深入法海。为净众生界。现大自在。给施众生。普照世间。入于无边幻化法门。不退不转。无疲无厌。佛子。譬如虚空持众世界。若成若住。无厌无倦。无羸无朽。无散无坏。无变无异。无有差别。不舍自性。何以故。虚空自性。
法应尔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立无量大愿。度一切众生。心无厌倦。佛子。譬如涅槃去来现在。无量众生。于中灭度。终无厌倦。何以故。一切诸法。本性清净。是谓涅槃。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是地藏菩萨摩诃萨。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之所庄严。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若入上妙诸资具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随乐皆得床座敷具衣服宝饰诸资身具。无所乏少殊妙端严甚可爱乐。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诤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身心勇健远离一切怨憎系缚。和顺欢娱爱乐具足施戒安忍勇猛精进。心无散乱成就智慧。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能引胜踊跃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受无量胜妙欢喜。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得无碍智。能修种种清净事业。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善住胜金刚定。
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诸根具足无缺。常乐远离其心寂静。
(维摩诘所说经)
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毘耶离。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奕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婬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着。若在刹利刹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

3. 目的不同:人生的问题,在于你误认此身心为“我”,凡事都以满足这个小小的“我”为目标,因此引起无止尽的问题,佛教的目的最终是要透过修行,达到“证悟”,消除这种误认,而非满足你的误认
经典引证:
(思益梵天所问经)
一切法无我。而众生不信不解说有我生。如来于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无所有。而众生住于有见。如来于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非我所。而众生着于我所。如来于此而起大悲。
一切法无垢。而众生着垢。如来于此而起大悲。

(维摩诘所说经)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无主为如地。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是身无人为如水。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是身为空离我我所。
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法常寂然灭诸相故。法离于相无所缘故。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空故。法无我所离我所故。法无分别离诸识故。

4. 基础不同:
一切众生本有光明觉性,与佛无二,佛陀有的能力你一样也不缺,只因烦恼执着障重,未能显现,修行是目的恢复本有觉性,不同于一般宗教信仰上,有个神比你厉害,要靠他来救你
经典引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一)
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着。不知不觉。不得利益。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善男子。世间一切众生。妙明元心。本来清净无诸垢染。圆满十方湛然寂静。犹如虚空本无尘翳寂然清净。众生眼病空华发生。华生华灭病眼所见。眼翳既消空华亦灭。
清净虚空本来不动。妙明元心亦复如是。本来清净无诸垢染。众生颠倒背觉合尘。于诸尘境分别心生。眼见于色。耳闻于声。鼻嗅诸香。舌嚐于味。身受诸触。意了法尘。此六根识各各自偶诸尘境界。于诸尘境妄想执着。便生爱染造种种业。业成受报堕诸苦海。生死轮回受大苦恼。如旋火轮无有休息。如来大慈怜愍一切。设诸方便说奢摩他、三摩鉢提、禅那、止观法门令彼摄心渐渐熏修。证于佛果免斯恶道。

5. 威神不同:佛陀神通示现,外道所不及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三)
其华广大。尽十方际。以不可说叶。不可说宝。不可说香。而为庄严。其不可说宝。复各示现种种众宝。清净妙好。极善安住。其华常放众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无所障碍。真金为网。弥覆其上。宝铎徐摇。出微妙音。其音演畅一切智法。此大莲华。具足如来清净庄严。一切善根之所生起。吉祥为表。神力所现。有十千阿僧只清净功德。菩萨妙道之所成就。一切智心之所流出。十方佛影。于中显现。世间瞻仰。犹如佛塔。众生见者。无不礼敬。从能了幻。正法所生。一切世间。不可为谕。菩萨摩诃萨。于此华上。结跏趺坐。其身大小。与华相称。一切诸佛。神力所加。令菩萨身一一毛孔。各出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光明。一一光明。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摩尼宝。其宝皆名普光明藏。种种色相。以为庄严。无量功德之所成就。众宝及华。以为罗网。弥覆其上。散百千亿那由他殊胜妙香。无量色相。种种庄严。复现不思议宝庄严盖。以覆其上。一一摩尼宝。悉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楼阁。一一楼阁。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莲华藏师子之座。一一师子座。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光明。一一光明。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色相。一一色相。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光明轮。一一光明轮。现百万亿那由他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毘卢遮那摩尼宝华。

(大般若经)
尔时世尊演身常光照此三千大千世界。从此展转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诸佛国土。其中有情遇斯光者。必得无上正等菩提。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熙怡微笑。复从舌相流出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光。其光杂色。从此杂色一一光中。现宝莲花。其花千叶皆真金色。众宝庄严。绮饰鲜荣。甚可爱乐。香气芬烈。周流普熏。细滑轻软。触生妙乐。诸花台中皆有化佛结跏趺坐。演妙法音。一一法音。皆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有情闻者必得无上正等菩提。从此展转。流遍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说法利益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不起本座。复入师子游戏等持。现神通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变动。谓动极动等极动。踊极踊等极踊。震极震等极震。击极击等极击。吼极吼等极吼。爆极爆等极爆。又令此界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其地清净光泽细软。生诸有情利益安乐。时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傍生鬼界。及余无暇险恶趣坑一切有情。皆离苦难。从此舍命。得生人中及六欲天。皆忆宿住。欢喜踊跃。同诣佛所。以殷净心。顶礼佛足。从此展转。周遍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以佛神力。六种变动。时彼世界诸恶趣等一切有情。皆离苦难。

转载于佛陀教育在线,本贴地址:http://www.nmamtf.cn/forum/viewthread.php?tid=89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2 21:33 , Processed in 0.0973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