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主要位于青岛市常州路9号(还有11号、13号),绝大多数青岛人都不知道青岛有清真寺,知道她来历和位置的更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大清光绪17年,即公元1891年,光绪皇帝下令胶州湾(青岛)设防,这一年被定格为青岛市城市建置的开始。
) a h4 E) y% \% P, [7 ]
1897年,德国海军从上海来袭,采用欺骗手段突然占领胶州湾(青岛),事实上,中国当局也无力迎战。
8 S. Q' d: W$ Z7 a
1898年,“大德”逼迫“大清”签订《胶澳租界条约》,青岛事实上已属于德国。
" H" I1 y% ]- S' u% [, I1898年,德国人在常州路修建了德国邮政代理所,清真寺的前身。
% y" |9 r# K& B& ?7 }' T9 c期间经历了德国统治,德国战败,日本又来。
& s6 O) _! Q/ E9 b( p* F' K5 _1929年,青岛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位市长,时南京政府委任的马福祥。自1891年清政府设防以来,经过中德日三国三十年的营建,青岛已经繁荣为一座著名的港口城市。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回民数量也有不少。一部分回民代表牵头,捐资,有在青岛筹建清真寺的打算,以作为日益增多的穆斯林的礼拜场所。而青岛市首任市长马福祥恰是回民,事情非常顺利,在马福祥的帮助下就购买了原德国邮政代理所的房子。
0 r% w% s' x) r1931年,清真寺进行过一次大修整。
: I4 ^# S3 H# x( _- \! ]
清真寺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很素雅,很洁净,穆斯林无论男女老幼都非常友好。这座德国老建筑也被修整得很有味道,文字和装饰都素素的,比较喜欢。我和同事去的时候正是06年的冬季,大家看到门口摆着清真食品,事实上旁边还有一位和蔼可亲的40岁左右的穆斯林大姐,原工作于青岛清真食品厂,出来的时候我买了一些清真点心,穆斯林大姐介绍说,这里的点心纯花生油的,没有添加剂。味道不错,让我同事路上吃掉了大半。事实上,即使里面全是添加剂,我也喜欢购买,而且多买一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K+ b6 P- M" S礼拜时间表,可以看出清真寺里有一群刻苦的修道人。他们的“道长”叫做阿訇,我念了好多年的阿匍,惭愧。说起来伊斯兰离我们太远了,太陌生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 T6 w7 `' y3 m* t
老德国式建筑一楼走廊的尽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J" V9 \& X! I( E德国人修建的回旋式的楼梯,直通二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w, Z2 P4 [+ \6 [4 ]; _
二楼犹如一个宽敞的大会客厅,是穆斯林的礼拜场所,可能会容纳几百人吧。礼拜需要每天进行的,我们正在参观的时候,两位年轻的穆斯林朋友到上面做功课去了,他们的唱诵是那么的悠扬,宛若天籁,我怀疑他们个个都是美声出身: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 x* ?& _% a$ R/ ~+ Q
我很喜欢这种异域字体,其意境与汉民族的国画和书法很类似,不加勾勒,线条流畅,条达婉转,颇有韵味。只不过这张照片我同事拍的,没对好焦,虚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V& {8 c3 m6 @; Y6 |不知道这座百年多的老建筑有没有被列入青岛市的保护名单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u2 q: `+ A0 Z. G往外走时天已经黑了,看到门口已经亮起了温暖的灯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8 c7 F9 ?; K8 l( M% G比较留恋。虽然作为清真寺,建筑可能老了一点,面积也许小了一些。但是味道更浓烈一些。06年底,一座崭新的清真寺已经在东部河马石附近建成,相信穆斯林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g2 S/ x9 f+ i$ M很多人一看到这个题目,就会有抵触情绪。因为伊斯兰留给我们的印象太不理想了(具体情况我省略了)……其实我也不是穆斯林,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好的事情的作者我相信都不是真正的穆斯林,他们不是穆罕默德的真正弟子。真正的穆斯林不是极端,是柔和;不是仇杀,是善良。其实伊斯兰教与天主教和基督教非常相似(除了装束和行动),他们的创世纪中的内容几乎相同,亚当和夏娃的名字在伊斯兰教里称做阿丹和好娃,除去翻译和方言的因素,发音几乎完全相同,天主和真主也是一样的。世人公认的这几个宗教是近亲,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天渊之别。
/ \' k* S! M. t) u1 N5 q
极少数的非回族或维吾尔族人会信仰伊斯兰教,因为怕被人视为异类;少有人会公开信仰佛教,因为怕被人视为迷信、消极、逃避;非常多的红男绿女会到教堂做礼拜,胸前佩戴十字架,因为那代表时尚。我有个同事很“聪明”,每次去旅游景点寺庙看到磕头的,都会肯定地跟我们说,“肯定碰到什么事儿了”。
4 J3 O- l! g) w1 ~
其实很多时候迷信的是我们。 ! W8 I/ J$ i" u m
2 P/ t, _3 r3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