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此话算是说得很客气了,没有骂娘。并且话粗理不粗。 那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会记得他。永远记得他,哪怕过去将近两千年了。 童恢,字汉宗,古琅琊姑幕(今诸城)人,于东汉灵帝光和五年,即公元182年出任不其县令(不其县城位于现在的城阳区城阳村、城子村一带。)。童公在职期间,不摆官架子,不打“白条子”,扎扎实实为民办事,极大的促进了当时不其县的经济发展。童公的为人,谦逊随和。当下属官吏和民众犯了错误,他总是以理服人,不滥用职权;当官吏和民众做了好事,他总是大加褒奖。在童公的治理下,当时的不其国富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许多外地人都慕名来到童公的辖区来投奔他。当地的监狱竟然出现了多年少有的近乎空房。围绕着童公,还有很多的传说,比如训虎的故事等。 童公因为在不其县政绩卓著,后升迁为丹阳郡(今安徽省宣城)太守。后来病死于任上。 童公死后,当地老百姓将其的衣冠葬埋于这片他为之奉献过的土地上,并建立祠堂供奉纪念。这就是现在的童真宫。明万历版《即墨志》记载:“童府君祠,在县治南三十里。尝攘灾?于此,旧址尚存。嘉靖十六年,詹廷训附祀于八腊。”
童府君祠即童真宫,原名童公祠,位于现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傅家埠村附近。内供奉东汉著名清官,不其令童恢。童真宫属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一。童真宫的名气不是因为其道教宫观,而是因其内部供奉的童大人。 童公的威望,决不是某些人眼中的愚夫迂妇的无根据传说。清乾隆版《即墨县志》和《后汉书》中均有文字记载。人活一辈子,我等庸庸碌碌几十年,祖祖辈辈几百上千年,试问有几人载入当地的县志,又有几人因公被载入二十五史? 《即墨县志》中关于童公的记载暂时不提,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后汉书》中对他的记载: 童恢字汉宗,琅邪姑幕人也。父仲玉,遭玉凶荒,倾家赈恤,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仲玉早卒。恢少仕州郡为吏,司徒杨赐闻其执法廉平,乃辟之。乃赐被劾当免,掾属悉投刺去,恢独诣阙争之。乃得理,掾属悉归府,恢杖策而逝。由是论者归美。复辟公府,除不其令。吏人有犯违禁法,辄随方晓示。若吏称其职,人行善事者,皆赐以酒肴之礼,以劝励之。耕织种收,皆有条章。一境清静,牢狱连年无囚。比县流人归化,徙居二万余户。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虎狼当食六畜,而残暴于人。王法杀人者伤,伤人则论法。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青州举尤异,迁丹阳太守,暴疾而卒。 文章将要结束了,但是童真宫的一幕幕仍历历在目,有宽慰也有遗憾。 宽慰的是历经了文化大革命的磨难,这座纪念祠堂式的宫观竟能保存得如此完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墙上的壁画仍然依稀可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殿宇内部的正粱上写着现在这座庙宇的重修年代,“……九年甲?七月即墨县知县彭泽欧阳??重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大梁上,龙的图案虽然斑驳,但是依旧鲜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半全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回乡探亲的台湾客出资重修的童大人衣冠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遗憾的是,这家人,竟然住在了童大人家里,谁允许的?! 更多照片时间原因没有发上来,童大人的房子已经被糟蹋的不成样子,我们这些老百姓很心痛,我们不答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座“现代”的铁门安在了童大人的门上,谁允许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老百姓的心声----老百姓制裁不了谁,但是老百姓会记得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假使陶渊明再世,他也许会说:归去来兮!童府将颓胡不修?! 安息吧,童大人,老百姓记得您。一切会好的。 (上文中“?”处为不明字) 3 m+ v" N* _) P5 [ ~ Q
G; m, I" J3 u2 d$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