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60|回复: 0

阴府亲见:罪福报应 真实不虚--(清金山寺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4 10: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阴府亲见:罪福报应 真实不虚--(清金山寺僧)
4 W9 G: L" E* ]1 N5 `5 u
作者:郭涵斋 原编 文章来源:摘自《释门法戒录》   

  清朝镇江金山寺,有个侍者僧,已忘记名字,二十多岁。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随从长老沧海,前往阿育王寺礼塔,并燃指供佛。又朝普陀山梵音洞,瞻礼大士后,仍回金山寺。不久患病,死的时候,有位长老及拜经僧,也同天死亡;只有侍者过一夜复活了。

  众人问他情况,侍者说:“我被鬼卒用铁链套颈,拖出山门,锁在石柱上。长老被青面鬼用铁叉刺人项下,肩挑而来。忽然瞧见拜经老僧,站立空中,许多童子手执幢幡,在前引导,向空中上升,渐渐消失。过一会,我和长老被送到一处像衙门的地方。两旁阶下的人大多带着枷锁。我惊问是什么地方?鬼卒说:是泰山判署。顷刻传呼自己的名字,命我向此跪下,上面坐的像天官,很森严;一个拿簿册的人用笔判决说:长老某僧,在寺院任监院职务时,曾侵占十方常住财物,私送人情,拖去受罚!鬼卒就用铁叉挑着他走了,不知去向。接着问我怎样修持?我心中恐惧,不敢讲话。忽听见大殿西角,有个老僧说我曾在阿育王塔前燃指礼忏,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便命放还。”此事笔者在五峰山时,亲自听志学和尚谈的,他是亲眼所见的,特记下来,告诫那些不信罪福报应的人们。(出《舍利瑞应集》)


受辱不怨,受宠若惊

作者:明寂 在家菩萨戒… 来源:摘自《<太上感应篇>现代直解 》

 「受辱不怨,受宠若惊;」

  辱:污辱,人格的伤害;
  怨:怨恨,嗔恚,怨言;
  宠: 恩惠;格外的关爱;器重;荣耀;下级受到上级的器重,信任,等等。
  惊:不安,尢指心不安,间或有惭愧和畏惧心。

  批注: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答曰:“只是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拾得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从《太上感应篇》我们就可以得知,损人决不利己,欺人终归欺己,害人终归害己。不善,遭夺“纪、算”;不善,死入“恶道”。这是因果之理,也是道之理。

  全句直解:

  【一个人,在受到他人侮辱,甚至陷害之时,务必要保持自己,心平气和,不生怨恨心,不起报复心。何以故?怨恨嗔恚心,是死后入地狱的“恶因”。所以,自己要有智慧,要提起观照,千万别在受“现有恶报”的同时,再给自己制造将来受恶报的恶因。

  人必须要知道,他为什么要侮辱我,要陷害我?尤其是无中生有地毁谤我的名誉?有道是:“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凡事都不是偶然,俗语说:“怨有头,债有主。”所谓,欠债还钱,杀人抵命。他现在之所以陷害侮辱我,必定是前生前世,或今生今世,我曾陷害或侮辱过他,人家讨债来了。每想及此,做还债想,如此必定心安理得,安然忍受。所谓,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

  一个人,在受到意外或格外“恩宠”之时,必当诚惶诚恐,惭愧畏惧,检点反省。要试问,自己有何德,堪当此“誉”?自己有何能,堪受此“禄”?此时的自己,决不可因“受宠”而暗自庆喜,进而骄纵跋扈,迷造罪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2 15:26 , Processed in 0.0821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