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修学,把佛教落实到生活中去 9 ]* o/ S4 O8 ?7 X& V
在我们修学的过程当中,对佛教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要肯定佛教真正的智慧,然后要不断地学习佛教文化。就像过去的大文豪、诗人,都是佛学家,都是佛教徒,都称为居士。居士”就是在家的修行人,有修行、有学问、有道德,在人生当中有一定的觉悟,在佛门当中也有一定认识,才能够称为大德居士。 " T0 A! T+ d0 r: x$ @
7 M$ R" d( I9 b& h$ y1 a! ~ 在人生当中很不容易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机会遇到佛法,过去古代更是如此。因为佛讲了,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你没有缘分,听也听不到;没有缘分,看也看不到。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这一生当中的际遇都是有一个阶段的。当我们明白这个以后,才知道我们这一生的所作所为,所有的果报跟你过去都有密切相关的因果关系,只有我们明了以后认真去修学、认真去学习,才能够让我们把自身的善根福德因缘补足。
$ Y ]% S; D3 N
; J% X- p1 P& m+ d" X 佛菩萨的教导就是让我们开启智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自己觉悟,然后去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觉悟就是让一切众生对于生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我们把佛菩萨的教诲落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去。真正地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一条非常重要,是现在众生迫切需要的,这也是社会美满的一个基础。 . O9 B$ j' w3 ^; W! b; Z5 Q) m+ R
6 x1 J0 k" J: }) J
非常地感恩我们有这么一个好的环境、好的氛围,在这种祥和的氛围里生活、工作,学习佛法,来之不易!所以佛门里面常讲,我们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面。感恩我们的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间来,我们要用行动、要用真心去感恩;要感恩国家、人民,因为有这么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我们才能够安居乐业,才能够学习佛法。
8 s5 s L, E1 s# Z7 Z+ j
' l- j) M( \1 |# v& p2 w" O% T 过去,动荡的时候,人想学佛,想修行,没这个条件。每天都在逃难、每天都在生活、奔波,很痛苦的时候没有心情学。所以这个时代多么幸福!我们要能够知足、珍惜自己美好的时光,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 x' i8 q/ ?4 N1 Z; o
" D2 E& N0 b% P# e. K
在我们人生当中,如何能够把这种安静、祥和保持下去,更加的让我们的人生有意义,让后世的一切有缘众生都能够消灾免难,都能够祥和,那怎么办呢?就是让大家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都能够明白。让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当中,在生活当中,作为善的一个传播者,用爱心、用善意对待你的家人,对待你身边的人,让他们都能感受到,你学佛了,学佛以后有变化了,怎么变了?不一样了。
. g& X ?& `' i5 M/ }7 n. G. p
2 @% Q: I n% I 过去爱发脾气,过去爱上火,动不动就向你的家人发火,现在你学佛了,人变了。变了以后,你的家人感受到你的爱心,感受到你真正的是为对方着想的时候,他们自自然然就会包容你,就会谅解你。 . X% @. K/ N- {' U! D6 d
, K3 I; v( \8 G% A3 [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是我们修学佛法的一个道场,不一定在念佛堂是我们修行的道场。其实我们在念佛堂里面所学到的知识,所修到的清净心,要回馈到现实生活当中去。就是说我们要让我们所修行的这个清净心,给别人也带来欢喜,带来快乐,你才能够在菩提路上没有障碍。
- x; g0 [, {! `( y 1 F l1 M4 t9 p5 k, T2 ?) q+ O. ^
在这个环境当中,你说我学佛了,我修行了,你更加孤立了,这是错误的。因为大家对于佛教、对于学佛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正确的认识就需要让大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之前,人家没有看你、没有听你怎么样去说,首先看你学佛了,你对你周边的人,你的家人有什么一个变化,然后因为你的变化,才能够影响到周边的人对佛法、佛教的一个认识。 5 B6 F" U" M5 _+ b$ b
7 }) @- E2 n/ H8 I1 X
你学佛了,首先你的家庭就和谐了,最根本的,是我们的身体先和谐了。学佛的人因为你每天诵经、念佛,每天所想的都是善的、都是好的,首先你的身体以前有毛病,以前身体状况很差,现在通过你的诵经、念佛、拜佛、行善,这种种的善举,把你的心情、心态调好了。调好了以后,本来有病,要吃很多药,不吃药了。为什么不吃药了?因为你没有病了。有病我们才去吃药,药只是起辅助作用,真正让我们身体好的其实是我们的信心,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憧憬。 / ^4 O: v2 O5 `/ G- ^5 ]
* n! c+ E5 p4 _7 t1 r1 j
就好像过去他们所讲的一样,说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每天很充实,事情很多,忘记了自己是个老人,退休以后,感觉到自己没有事做了,想想为什么退休了,因为自己老了。天天想老,三年的时间,老的程度,就比过去的十几年还要厉害,心态变了嘛。 1 h5 N8 _$ u1 H; j, l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即使我们退休了,即使现在不去工作了,依然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我们也可以融入到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里面,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马路上有一片树叶,我们把它给扫干净了,我们的心情是很开心的;马路上有一堆垃圾,我们亲手把它给清除掉了,我们这个心是很快乐的!这都是菩萨事业。
+ Z# G, F* n/ ` O+ v% j6 H 菩萨事业不是我们要做很多轰轰烈烈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能体现到了。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在于我们真心。我们有一颗真诚的心为社会,为人民去服务,无论你做的事情大小,不用管,关键在于我们能够尽到我们自己的本分,你就会很坦然,会很自在,那多么好的一件事情! 7 i2 ~# i6 E/ T1 X" N* i$ p
所以我们学佛了,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就为了求往生极乐世界,现在什么都不干了,什么都放下了。放下,不是让我们在手上放下,是让我们心里放下。我们心里面是清净的,心里面是自在的,做事情就没有障碍了。 8 u% L W- h7 L+ d( \5 l
在佛门里面有一个故事:当年,释迦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向释迦佛请教,怎么样才能开悟,怎么样修行才能够很顺利地往前进。释迦牟尼佛就告诉他,让他放下。
* E+ l: R; `8 I 这个人很听话,就把左手拎的东西放下了,跟佛说:佛啊,我把东西放下了,我怎么样才能进步?佛说:放下。还让他放下。结果,他把右手的东西也放下了。双手的东西全放下了,手上没有东西了。又问佛,说我怎么样才能进步?佛说还要放下。
! U% d9 d3 u$ q4 }# n 他就不理解了,他说:我双手的东西全放下了,我还放下什么呢?佛就跟他解释:不是让你放下手里的东西,是把你心里面的东西放下,那才是真放下!你手上的东西全放下了,心里面的那个妄想、分别、执着,这些妄念烦恼全部没有放下,其实,没有放下!
& X" M) N% W" L$ G. S) S 如果我们的心,真正是无私的,真正是放下的,我们手上的东西没有障碍,就是佛在大乘经《华严经》里面讲的“四无碍”境界,就是理上没有障碍,事上也没有障碍,每一件事都没有障碍。 7 V2 A+ l# e0 ^+ i8 m
理论上是非常讲得通的,因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每一个行动它都是独立的。我今天的生活,今天过去了,明天不会再有。今天和明天,看上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没什么两样,其实则不然。为什么没有两样?因为我们的意识心是相续的,感觉到变化不大。其实,今天就是今天,这一分钟就是这一分钟,这一分钟过去了以后,下一分钟又不是这一分钟的空间了,时间也不对了。所以它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我们在无常里面,你去分别,你去执着,你去痛苦,就错了!只有我们有一个解脱的思想,洒脱的生活方式,你才能够有所成就。 0 v& y& k' T& n3 Q
佛门里面讲的道理,相当有哲理。所以过去的大德讲:佛教,是哲学而超越哲学。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哲学家在研究佛经,佛讲的理论又胜过一筹,这是因为佛的心量大。 7 _. L: Y1 ~- X/ N1 D- J
在我们修学佛法的时候,最可贵的,是我们明白这些道理。真正地断恶修善,老实念佛。念佛,没有离开生活:我们洗着碗,可以念“阿弥陀佛”;我们扫着地,可以念“阿弥陀佛”;我们去马路上给大家服务,也可以念“阿弥陀佛”,没有障碍,不能说我天天躲在家里念“阿弥陀佛”,别的事情都不去干了。
; C ]# o4 X+ B- ]$ J$ f0 d 一切都是缘分。有这个缘分,我们该干什么的要干什么!你该在家里面做饭的,好好做饭,把你的家庭照顾好,这就是你的道场。所以菩萨学处,菩萨行处,在什么地方?它不分环境,不分行业,不分特定的生活方式。在我们一生当中,就能成就。 1 [4 d& e# r. L8 g; L3 ~6 Y k" G
就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观世音菩萨示现三十二化身。有示现国王身,大臣身,宰相身,甚至于童男童女身。示现不同的身份,就是告诉我们:你在哪一个行业都能成佛成菩萨,这样才对的。 8 t, x& `3 n/ s
因为佛告诉我们:成佛成菩萨,就是回归到我们圆满的觉悟。你本来应该是觉悟的,觉悟是正常的,不觉悟是不正常的!古大德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当中,都有觉性的一面,只不过是无法保持,很快就被我们的妄想、妄念给盖住了。所以要经常闪光,经常发亮,保住! : e3 o$ V6 ?' S. @9 d3 l! d- r; z
我们听佛菩萨的教诲,我们诵经、念佛,就是把我们本性里面的光明能够保持得久一点,再久一点,更久了,你就成佛成菩萨了。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知道,佛法就是在我们生活当中所成就的! ' a$ R" R- ^! O6 O, J. ~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度化的也是一切众生——没有分文化背景,也没有分哪一个行业,也没有分哪一个地域,所以,普度众生,普度一切的众生!那我们就知道了,既然是普度众生,当然众生都能够有成就,如果没有成就的话,他度众生不是没有意义了?
# S& \" w& G2 g' a 弥陀大愿菩萨的示现,也是为我们证明:成佛、成菩萨,在你本位的工作上面,原本的生活方式里面都能成就。祖师常讲的“就路还家”,不是我学佛了,我修行了,我要找一个特定的环境去修。特定的环境去修,你要有这个善根福德因缘,一切都是缘分。你没有这个缘分,你去强求,我一定要找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去修,这叫攀缘。你又不容易找到,也不容易成就。
6 f2 e8 e0 D) I8 Q6 Y: I 所以在家里面是个家庭主妇,每天烧饭,你就本本分分在家烧饭,把你的饭烧好,把你的佛也念好,你在你烧饭的这个岗位上——烧饭菩萨,你也就成佛成菩萨了;你在单位里面是一个清洁工,扫地的,你把你的工作做好,把地扫干净,认真地念佛,你也能成佛成菩萨;你是个当官的,你认真地去做,去服务,认真念佛,你是当官的佛菩萨;你是个企业家,你把你的员工都当作度化的对象,都让他们能够断恶修善,都能够让他们认真地来学习,你不仅仅给员工带来了衣食的、物质的工资和待遇,又教化了他们,所以你在商业上面也可以成佛成菩萨,佛经里面叫“商主菩萨”。 5 }& `* j' Y5 D: A
祖师告诉我们:“就路还家”。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什么样的岗位当中,尽到你的本分。那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清楚了以后,我们这个社会该多么和谐,多么祥和。 ; J4 r; u5 D8 } n
大家都有一个误会,认为我们修行了,就要找一个特定的环境。不明白这个事情,家人又不能够理解,所以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这是错误的。 5 D" F# _% _& R: O+ B! S
我们每天诵经、念佛,是正确的。有时间就要念,有时间就要修。因为我们虽然有时间就念,有时间就在修,毕竟时间还很短,我们干别的事情的时间还很多,你每天睡觉几个小时,吃饭几个小时,出去玩几个小时,加起来的时间,肯定比你念佛、修行的时间多。所以你在有时间的时候你再不去用功,念佛诵经,修炼你自己,那你的时间就来不及了。 1 Z% v4 [) M; }: ?( G. p6 [7 `" V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时间充分地安排好。该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去工作,该干事的时候认真地去做,回来以后认真念佛,老实修行。这就是工作、念佛、修行不耽误,没有耽误。
5 T- E: I5 r1 M 从古至今,佛法的流传都是这个样子。古大德所讲的“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就是这个道理。家家都念观世音,家家都念“阿弥陀佛”,也没有把家庭的工作给丢掉,也没有把家务给耽误做,没有耽误。所以佛教文化在我们中国民间流传得深远,非常令人欢喜。古大德就告诉我们“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让人感觉到佛菩萨的慈光是多么温暖,多么祥和。 3 ]6 K2 r. D0 y: [1 w5 N: I) P% A
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是寻声救苦,救苦救难;阿弥陀佛,是代表我们无量的光明,无量的智慧。光明、智慧代表本体,慈悲代表起用。我们一心念“阿弥陀佛”,我们得到了无量的寿命,无量的智慧。那反过来以后,就要帮助一切众生,让我们用慈悲心来帮助一切的众生。所以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3 C9 X7 {: @) B4 J$ K( B" @8 S! T 慈悲是我们最根本的基础,有了慈悲我们才有动力!看到别人痛苦,看到众生痛苦,就好像自己在痛苦一样,所以升华到“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众生有苦难了,有痛苦了,就像自己有苦难一样,是一体的,这个悲悯之心就出来了。“无缘大慈”,就是他有痛苦,他需要快乐,我无条件地去帮助他,没有条件,无缘大慈。这是佛法的最高境界,说一切众生和自己是同一体的。
5 ?- w' o) Z) e 我们觉悟了,我们明白了,没有痛苦了,没有烦恼了,但是还有多少人在痛苦里面,还有多少人不明白,还有多少人没有机缘接触到,这些人就是佛菩萨要帮助的对象。这些人都明白了,都觉悟了,佛菩萨的使命也就圆满了,所以“众生度尽,方成佛道”——地藏王菩萨的大愿。
4 }: B* y3 ?4 x$ q: o9 W. Y 地藏王菩萨代表的是什么?代表根本愿力。地,是心地,藏是宝藏,表法表什么?表我们真心本性。这个心地里面有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能量,它可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有这个能力。众生都得度了,自自然然就成佛了。
/ _) I9 G9 P, B! z 众生是谁?说到究竟处,众生是自己的法身,佛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圆满了,就是众生都应该成佛,遇到佛都能够觉悟。菩萨叫“觉有情”,就是觉悟了的有情众生。虽然觉悟了,还要留一份情来普度一切众生。 8 d: d* K9 F9 Y2 V' N6 U
因为我们众生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很重,如果佛光讲道理,光讲这些理论,没有一点情谊,他不愿意接近你了,说:佛很冷酷,很无情,那怎么办?就化现菩萨身,表慈悲。 1 l9 }6 x8 Q9 A$ x5 l
所以你有一点痛苦,你有一点障碍了,你去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他就来帮助你了。你就感觉到菩萨很慈祥,很慈悲,很有人情、感情,就很容易对佛法产生了恭敬之心,对佛法产生感觉。这是什么道理?这无时无刻不是佛菩萨使用方便之门接引我们一切众生回到生死的彼岸,叫“方便为门”。
/ W8 h+ H4 ] t i 生死的彼岸在哪里?其实我们的真心本性本来不生不灭,哪有彼岸与他岸之说?怎么会这样说?生死是对烦恼说的,你有烦恼就有生死;涅槃是对清净说的,你回归到清净自在,那就是涅槃。
0 F* A l9 M4 O, k: B m7 `' E 虽然《阿弥陀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多远?十万亿佛国土。十万亿佛国土那很遥远!但是佛在经里又告诉我们:无处不是净土。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没有离开极乐世界。又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因为我们有烦恼,因为我们有障碍,所以净土我们看不到。
. _8 I* Y9 e$ ?! ^7 I3 i/ Y 净土是对我们的烦恼而讲的。如果我们把烦恼去除掉,由于我们念经的功夫,念佛的功夫把烦恼断了,所谓就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的时候,虚空法界无一不是净土。 % J7 c0 r( [9 C9 O
我们现在这个烦恼断不了,一会儿来了,一会儿念一会儿佛清净了,不一会儿妄念又起来了,那怎么办?所以说,我们要认真修行!功夫要深地用,往深里面去修,你才能够很容易功夫成片,或者一心不乱。
Z5 A! q" ^7 ~6 [. I' _+ | 为什么说到功夫成片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了,就能够生死自在了?什么道理?“一念相应一念佛”,就是我们到没有烦恼,心地清净的时候,就生死自在了,你就无所畏惧了。 - E z" J) o/ i2 W+ B& b- z: I
佛菩萨慈悲给我们加持,给我们力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圆满的佛性,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圆满的佛性,过去的众生久远劫就成佛了,他们也成佛了,所以他们是过去佛。
- o' R5 C( d$ l' s 我们是未来佛,过去佛当然要加持未来佛,来帮助我们,来完成他在因地发的大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解决苦难,帮助大家从苦海里面走出来。 d6 J* G' l) \8 N; s6 I* M0 d
苦海是什么?苦海就是我们的烦恼。烦恼之海,那是苦海,苦海无边,因为我们的烦恼是无边的,它是不会间断的,一个接着一个,这个烦恼去掉了,另外一个烦恼又来了,所以烦恼不停地在转变。
5 H# ~$ V5 |6 H 怎么样回头是岸呢?从此以后,你从烦恼里面换位思考,调过来了,我不烦恼,光想好的,光想善的,光想佛菩萨的教诲,这个时候你方向就对了。以前你是心量小,嫉妒障碍,烦恼重重,是制造苦海。你现在心善行善,帮助一切众生,你这是在把你的苦海,用黄金把它填充实了,苦海就没有了,就变成黄金布地了。 " w( a- ]9 _; u& t. O. M' p* q
念佛,所谓极乐世界黄金布地,七宝琉璃,庄严无比!那是什么?就是我们用清净心,把我们这个苦海用七宝把它平掉,所以变成了极乐世界。能不能去成,不在于佛菩萨,在于我们真正地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愿力,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
, v" Z0 y2 a6 t1 { 佛菩萨不会主宰我们,上帝也不会主宰我们。就像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念佛也是同样一个道理,也是因果。我们认真修行,是因;摆脱烦恼,成就菩提,就是果报。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时常地想到佛菩萨的教诲,然后念“阿弥陀佛”,是多么欢喜的一件事情!
, Z6 v$ G6 `0 e7 t) A5 N" g 在人生当中,最主要的是有一个对生命的深刻认识,因为“诸行无常”。既然是无常的,那我们还要不要认真去做?好的,我们要认真去做。虽然是无常,但是还有一个力量的存在,佛经里面讲“业力”,用科学的讲,它有一个惯力在里面,就是一个让我们无形当中能够起到很多的决策、很多行动的一个力量。我们感觉到它是一个生活习惯的一个惯常的力量:我这个事已经习惯了,动不动就想到那个地方去了,惯力。
- j- z# J6 D) U: Z* g 如果我们无常当中所想的都是善的,都是好的,自自然然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这个生活环境都会好!因为你的善心善行,你周边的环境它整个细胞都会改,就像科学家讲的,我们这个身体每个细胞,它是有生命的,是活的。 + Q$ t# B$ Y3 X/ i% L' l; ^" {
如果再分析的话,你家的房子,你家的地板,它也是有生命的,因为都是一个基本粒子组成的,基本粒子是活的,所以你的房子才有寿命,你用的桌子板凳也有寿命。只不过是我们没有细心去思考这个问题而已。
* ~3 [' R8 \ f 为什么有寿命?因为它是个活的,不是死的,所以佛经里面叫“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有情世间”就是这些动物,有思想、有感情的,叫“有情世间”;“器世间”就是这些桌椅板凳,这些物品。同圆种智,情与无情。所以这些万物,这些“器世间”,它们也是有佛性的,叫无情的。我们众生是有情的,同一个智慧,同圆种智,都有佛性。
r0 Q+ r/ l/ k+ q7 N, n8 q8 t2 q* s 这下我们就明了了,科学家跟我们讲宇宙里面所有的这些物质,它的基本粒子只有一个,我们的身体是它组成的,板凳也是它组成的,木材也是它组成的,只不过是组成的方程式不一样。谁来组成的?如果按这个大的环境来讲,地球谁来组成的?共业!就是这个惯力,共业所感,这是一个大的。那我们个人的生活环境谁来组成的?自己组成的,是你的心想改变的。你想你的房间布置成一个什么样子,什么一个方式,有你的想,然后你去做,然后变成这个状态。 ! `4 m1 e! N! Y- ?
( R- F0 P( O' U 这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切的所作所为,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并不是没有改变的。可见得大家这个心念的认识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都有好的认识,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话,我们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善良,永远和平,不需要战争。
6 o9 f/ X9 s# s$ P- Q. z3 r5 J' b* K
8 m+ u7 ?: \; h& L0 C e 只有我们每一个众生都觉悟了,才知道这个地球其实真正地能变成极乐世界,所谓“人间净土”,可以做到!为什么现在做不到呢?因为大家的思想乱、浮躁造成的。为什么浮躁?因为不明白事实真相,不明白这些道理。
4 d7 y1 y. r* H" R; Y. } / Q y; s/ [" Q5 a$ [+ V3 J/ Y
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认识一分,我们自己去做一分;认识两分,做两分。首先你自己得到实惠、得到利益,你的身体会越来越健康;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落实在家庭当中,你的家庭会越来越祥和的。不是学佛了以后,天天跟你家里面人作对,说这个要有业障,那个也要造业。这就错误了。
* @1 g- `8 W- y" V
: J! H6 S1 E$ {# ]; g1 d 我们要学会包容,包容别人是我们学佛的第一堂课。为什么?因为佛告诉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佛的心量,我们要成佛、要修佛,你的心量小能行吗?不行!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的时空,是我们真心,那一切众生都在时空里面,那我们能不包容吗?我们一定要能包容。所以,有好的人,我们随喜赞叹、我们包容;有不好的人、有令我生烦恼的人,他也在我真心里面,和我是一体,我也能够赞叹,也能够包容,能不跟他计较。这才对了,你就得自在了、你就会健康了。
% ^! \/ r0 |1 @ [& \
* B' F% U7 s7 ], b& @! f5 t 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要把学到的这些道理落实。不能够我们在一起交流了两个小时,回家以后,该发脾气的还发脾气,该上火的还上火,那就没有起作用了,这就是错误的。在日常生活当中,逐渐逐渐地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佛法在世间是圆融的,圆融没有障碍。如果我们这个心量太小了,那就有障碍了。有障碍 我们的心,就不清净,就会影响到我们修行的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