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50|回复: 0

缘生要义惟贤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31 2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缘生要义

! B# l( w" ?0 f- m. K/ v

转载自:惟贤长老《慈云全集》在线阅读http://www.huazang.org.cn/bencandy.php?fid=11&id=688
2004年9月作于重庆慈云寺)

+ A" p5 w, x/ C+ I

 

) z: _- z' o- G/ w/ }6 T

一切有为法,包括生物、植物、社会、自然等现象,均待缘生,非梵天、神灵主宰生,亦非无因自然生。世上决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因果分明,不容杂乱。因、缘、果三义,是佛法的中心,通于五乘。

. C- P6 [' E6 u7 n+ R6 H8 N7 a) w

《中论》云:

{+ [ |( B: z& {8 m

诸法不自生,

/ ?& j+ f0 e: H

亦不从他生,

6 j. p7 ]/ c4 d+ D7 \* _

不共不无因,

3 C4 x+ K, k" y8 w0 ?& O

是故知无生。

3 d4 x- g1 A3 A- S" c7 [6 K9 A. g

不自生者,待众缘故;不他生者,以自种生自果故;不共生者,非众缘都作亲因,生果有自性,生因不容杂乱故。不无因者,非无因自然生故。是故知无生者,因缘生法,无实体性,假名如幻故。

S0 g9 `1 U- Q) e# ~

现依唯识学,略释缘生要义:一、四缘义;二、十因义;三、五果义;四、三种缘起义。

, Q1 |2 W1 q; y2 |9 Z

一、四缘义

5 Y3 \. p& ?4 U# v+ a* e% L1 \

(一)因缘

1 c) C: N8 g. G% O! s' o& q

因缘者,《成唯识论》云:“谓有为法,亲办自果”。此因缘之体有二:一种子,二现行。

6 X* B$ m1 O( X, x" {2 ]

种子者,系潜藏于第八阿赖耶识中的功能差别,虽无形象,而有势力,能正为因亲生自果。

" Y( J! S/ V% B

此种子有二:一等流种,亦称名言种;二异熟种,亦称业种。由色、心、善恶无记,有漏、无漏等种子各生自果故,平等流类,故名等流。由业种为增上,感生异熟报体,引业感总报,满业感别报,《八识颂》云:“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造业以第六意识的思心所为主,由思发动身语,为强有力的意志造作力量。

+ k: U9 E7 E0 N: t7 _. C5 R

现行者,现谓显现,行谓生起,即本识种遇缘生起的前七识心心所及色法,此现行为因,复熏成自类种藏于本识。种现生熏为同时因果;种未遇缘时,种子前后相续为异时因果。

4 z% p* K Q- y' g1 Y0 o

(二)等无间缘

! {' T2 Y2 c9 f9 B

等无间缘者,《成唯识论》云:“等无间缘,谓八现识及彼心所前聚于后,自类、无间等而开导,令彼定生”。后心心所之续生,必赖前心心所为缘,同类相等,无有间断,而得开导引生。例如行者初见道心,必由前世第一法的无间定为之开导。又如相间道必由真见道后无间相续而起。此缘体仅限于现起的心心所法,非无为法及色法。

; ]' m; W T( K+ n

(三)所缘缘

& H. W2 W; [& p

《成唯识论》云:“所缘缘者,谓若有法,是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谓作所缘之法,非龟毛兔角,龟毛兔角是无法,不能作所缘缘。此所缘之法,为心心所所虑所托。所托者,谓托此法而生起,所虑者,谓仗此法而缘虑故。故此所缘法,望于心心所必具三义:一是挟带己相故,二是托己而起故,三是缘虑于己故。为心心所所缘之缘,名所缘缘。此又分亲与疏两种:亲所缘缘即识体生起时,见分缘识所变之影象,属亲相分。疏所缘缘即识挟带外本质尘(根身山河大地)变相而缘,此本质尘与内有间隔故,属疏相分。

. k3 Q" M. [/ p- p8 Q1 _" S# J

(四)增上缘

& }3 B: O7 ^+ x) [1 i) {$ H

增上缘者,《成唯识论》云:“增上缘,谓若有法,有胜势用,能于余法,或顺或违”。

# I% Q' l4 D2 D1 a& J

增上,即是对他法生起的助力,如谷种之生,必须靠水、土、阳光、肥料、人工等,才能生长。八识之生,亦各有增上缘,如眼识九缘,耳识八缘,乃至第八识四缘等。

- X7 \' u5 u5 e% L6 }8 H# ?

凡增上缘,皆有正负二种功能,正是顺缘,负是逆缘。如谷种靠水、土、阳光、肥料、人工的培养得以滋长是顺缘;而酷日、暴风、水涝、冰雹等则是逆缘。修行人遇名师善友是顺缘,而邪师邪友的阻扰则是逆缘。

: k' U8 u( q/ q( A" I" _

心心所法、色法、善、恶、染、净等法都互作增上。

7 y/ y! ?! @! b2 \2 t. X8 D$ L

二、十因义

. ~/ N/ \* |; y. c

据《瑜伽师地论》三十八卷解释:

7 j& w& n" T' N' f4 t. j6 b# Z

(一)随说因:谓一切法,以名为先故想,想为先故说,由言说故能显诸法,故名随说因。

" E4 N2 H2 @; m3 U" G4 l C! ^+ k

(二)观待因:观待于此,此为因故,于彼彼事,若求若取。如观待手,手为因故,有执持业;观待于足,足为因故,有往来业;观待饥渴故,饥渴为因,于诸饮食,若求若取;观待有漏皆苦故,以有漏皆苦为因,勤修三学求证解脱。观待于此为因,而有彼彼作业,如是等无量道理,名观待因。

& P) B& t. H9 h" n; S

(三)牵引因:一切种子,未成熟位,望后自果。如现世无明爱取种子,可引感后世生老死果,为牵引因。

7 [8 [8 `' G0 B3 c) \) i& `

(四)摄受因:除种子亲因外,余一切缘,如等无间缘,增上缘,所缘缘等,能资助生果者,名摄受因。

+ ~: r2 p+ j6 }8 J6 @

(五)生起因:种子已成熟位,能现生起近自果故(如内业重由爱水滋润而感报体),名生起因。

6 k, K' I; F$ q0 s J( ]

(六)引发因:即初种子所生起果,望后种子所牵引果,如从无明支乃至有支,展转引发后后相续,望于余生生老死等,为引发因。

5 j# ^# }, O. a, S3 A

(七)定异因:种种异类各别因缘,谓有为法各于自果有能起证差别势力,三界九趣果不同故,名定异因。

, n9 L6 R. h5 Z% |: e) M/ ~8 M( Q9 f2 o" s

(八)同事因:谓从观待因至定异因,六因为性,同办事业,于得果中,有和合力,即依此为同事因。

+ s: a, J# G2 P0 V

(九)相违因:于生、住、成、得事中能起障碍,如霜雹之望禾稼,烦恼之望涅槃,真见之望生死等,名相违因。

8 I0 z& p8 ~5 g6 O4 u e9 h

(十)不相违因:此障碍因,若缺若离,于生、住、成、得事中不相障碍,名不相违因。

7 }* W. x5 t) d% `9 ~1 r. t' Z% v

三、五果

9 A/ H' `7 j: ^/ p9 m: A$ J

(一)等流果:谓善、恶、无记三性诸法,各别引生自同类法,此同类法望能引因名等流果。等谓等同,流谓流类,等流之果,其性相同,名等流果。

5 Z( u. n) q6 V0 N" O, y: ~

(二)异熟果:由善业、恶业、不动业、分别感三界善趣、恶趣及色无色界世间禅定果,名异熟果。因是善恶,果是无记,故名异熟。此果自性者,谓即第八识真异熟果,是报主故,执持变现根身器界故。前六识由业所感诸无记法,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亦此果摄,属于别报,能圆满果体故。

`$ y. T G$ t1 o5 }

(三)离系果:离谓远离,是即断灭,系谓系缚,是即烦恼,由烦恼障系缚有情,恒处生死不得解脱,修习圣道,断灭彼故便证涅槃,名离系果。

7 U7 b- R( X+ f) R

(四)士用果:《成唯识论》云:“谓诸作者,假诸作具,所办事业,此果正因,谓诸作者,此果助因,谓即作具,作者作具,是此果因,所办事业,即此果体。”从广义讲,凡人的活动所成办的事业,如艺术家之于工艺,农夫之于耕种,商人之于贸易,建筑师之于房屋等,凡用力亲办自果者,名士用果。狭义的说,凡等流、异熟、离系、增上、均可名士用果。

# M. \% v# H% `. d9 `4 v. D

(五)增上果:《瑜伽师地论》三十八卷云:“若眼识等是眼根增上果,乃至意识等是意根增上果;众生身分不散不坏是命根增上果。”……此就根作增上缘而产生的识与身的增上果。若就广义说,心心所法亦更为增上果。善法的产生,是由亲近善知识经过闻思修的增上果;恶法的产生,是接近邪师邪教熏染而成的增上果。……可知此果俱摄一切。

* o0 Y! N( f4 Q- n- Y

四、三种缘起义

. ]9 @; X$ t* K: h8 `

据瑜伽义略解:

% z- i/ R- _' U' A3 n# A

(一)依第八赖耶建立分别自性缘起:由本识含藏种子生起诸法,诸法自性不同,依因缘立,其性有善、恶、无记、染、净等差别故。

' M. @* p) n! z" }9 @

(二)依十二有支建立爱非爱缘起,亦名业感缘起,由无明、行等因,引生善恶诸趣爱与非爱果故,即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

2 C! e% }% W4 w0 Q) H: C/ i

(三)依前六识建立分别受用缘起,又依根及境作增上缘,六识得生,识生起已,缘于六尘境界能有受用,领受苦、乐、忧、喜、舍等。

2 ^+ w [# X2 M; i4 E- b M

缘生义是佛法的中心思想,各宗派根据此义各有发挥,如业感缘起、性空缘起、赖耶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各有理论,不尽叙述。但具体而详细的,莫若瑜伽唯识,必须精进修学,方能升堂入奥。

$ L3 l5 Q; H1 m8 h1 e% d# t " w% q" M" A. c" D+ I)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5 07:29 , Processed in 0.0806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