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79|回复: 1

阴德很重要,如何积阴德?(转)(合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0 16: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阴德很重要,如何积阴德?(转)(合集) ( x; b+ n# w+ v& [ , l( i6 w" h7 q( u) P阴德很重要,如何积阴德?请记住几句经典的实话(转) # B! R$ n# S$ ]0 r- [5 }/ ~! s- A* V4 }7 I& j2 Z+ F# u( l6 Q . E4 ]6 ^( `& `/ p% b 阴德,就是默默做好事,不告诉别人。阴德是使命运向好里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中国古人非常重视阴德,反而认为阳德(做了点好事嚷嚷的人们都知道了)只是得到了一些虚名,于改变命运向好发展没有太大的实际利益。总之,多积积阴德没有坏处: . P5 Y3 L2 I" |# }& y3 J (1)如果钱还宽裕,别养二奶,偷偷帮助几个贫困山区的学生。别让人家知道你是谁,要不然见面了多尴尬,多不好意思。但是你心里一定会觉得舒坦,比包二奶提心吊胆的要好得多! - K: e" m$ d7 K7 l5 D# i9 [ (2)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 ; v8 P: ?7 X1 E- m (3)遇到学生出来打工的、勤工俭学的,特别是中学生、小姑娘。她卖什么你就买点,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难,出来打工也需要勇气的,鼓励鼓励她吧! 8 U' p: }$ t2 K4 |. Z I l% { (4)捡到钱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实在缺钱就把现金留下。打电话告诉失主就说你在厕所里捡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证、驾驶执照还给人家,一般人家也不会在乎钱了。把人家的地址记在你的笔记本上,以后发达了去找人家道个谦,把钱还给人家! 6 }, F; R$ h2 O% x; B (5)遇到迷路的人打听某个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动告诉一声。别不好意思,没有人笑话你 # G6 d* k* H1 D9 ? (6)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头老太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车、送到派出所也行,如果有电话的替老人或小孩打个电话就走,反正你也不缺那两个电话费! ( i p- `1 U3 n% {: H% W% x8 ~ (7)雨雪的时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雪天的傍晚,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报纸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看什么也是看,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 / V. ?% T2 @9 |2 _/ D( _ (8)上车遇到老弱病残、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 ( b" `* r8 y2 f! X. I/ ?3 x% ^ & T! b7 H4 S% c; t* ]+ H, `6 Q3 ]钱少如何做好事积阴德?(转) . v" r9 X2 @( {8 `3 C& i" u/ |! ?- M2 S: R/ O, B3 K “种善因”就是做善事。. |1 z: f4 \; ?$ C' l! ]8 ^ 许多香港人,一提到“做善事”,就会有一连串的意念:“这是有钱人做的事。”“入息不多,怎么做到善事?”“要捐钱出去?”+ ~3 S% k2 Y* R. U8 K 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觉,认为“做善事”就等于出钱。要“出钱”,才能“做善事”。 4 R$ A: p# u7 m$ ^6 q其实,“做善事”的范围相当广,有“出钱”做的善事,如:开设医院、创办学校、建安老院、办孤儿院、赠医施药、造桥修路、设灯照路、赈济饥荒、施衣济寒、施棺葬尸、创修寺院、印造经文、捐印善书、买物放生等。% J( Y. @7 y# }% V* D# r! _ 亦有“不出钱”能做的善事,如:慈悲戒杀(减少世间一份杀孽),解除他人冤怨(调解怨恨,化干戈为玉帛),替人隐恶扬善,息除是非争端,原谅别人过犯,宣扬善德,捡除挡路之瓦石(香蕉皮、西瓜皮、玻璃碎片等),修桥补路,文明礼让。尊敬长辈,爱护小辈,孝敬老人,扶伤残人士过马路或上下车,让座位给孕妇或老人,路见病危、尽力救护,出言语安慰病危或轻生之人,鼓励意志消沉之人,成全他人之名利或节义,助人骨肉团聚,讲经史谈道义而化导*顽愚昧,劝人弃邪淫而向正道,容人之过错,怜人之孤贫,劝人信因果,种福因,敬惜字纸,勿使污亵,施恩于人,勿求报谢,献血救人,诸如此等,都是不用花钱而能做到的善事。 1 [9 F/ s# Q' N) s6 N; L( K+ Q$ F由此可知,“做善事”不一定要“出钱”,最要紧的,是要“出心”去做!3 `: y# K0 R. _3 s, z “做善事”的范围很广阔,处处都是“种福之门”,只是世人有无立“心”去做而已!+ g0 c" x* ?7 d: E5 k 我有好几次由太古城乘坐飞翔船到中环,发现有一位船上的职员,在船泊码头之时,不厌其烦地扶持老人小孩上落船,而且态度慈和,我不由自主投以敬佩之眼光,在默默中,用目光来表示我内心的崇敬和赞叹。 % }4 s3 o# ^% I7 s$ j' f9 c% Z在车上见到让坐的人;在马路上见到搀扶失明人士的人,我都投以崇敬的注目礼,他们不但品德高尚,令人敬服,而且他们都在为自己种福。 + c4 O5 x' N, ^! t* z更有不少人做善事不给人知,不给人见,如匿名捐款济贫,暗中息除他人冤怨,暗中替人消灾解厄,暗中成全他人等等,这些人种的福德更大,暗而不显之善事,是谓之阴德。亦是佛经所云“无相布施”也。! R; V0 F( ~4 q& U, W }: b$ R. q) e$ f6 w& }: B1 g% I2 s9 j6 |$ e& ^1 B3 T 8 c( X5 z, |/ Z 一切有条件资助都是伪善 1 ~7 [ i# @! c. u) D) t: B; L 2 x+ U' P1 M& m张少雄 & f- N' Y( ~1 L. t- `8 @' h; w' m. w1 m 媒体总是关注贫困大学生失去既定资助的事件。 / h! R) s9 H3 z( B) G( A2 D这些事件有若干共同点:一,贫困大学生受个人或财团资助;二,受助大学生一年未向资助者汇报学习情况,或未与资助者联系;三,资助者因此停止资助;四,资助者说自己不要回报只要汇报;五,受助者向媒体或公众解释原因,说未联系或未汇报是怕打扰资助者。3 Q$ ~) j' U- r' n3 e! p 这些事件引发一个效应: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们,纷纷和资助者联系,纷纷向资助者汇报学习情况。 & j- H, |, }: y2 X" y5 q资助他人,以回报为条件,是一种伪善。资助他人,以联系或汇报为条件,也是伪善。实际上,一切有条件资助都是伪善。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积德,尤其是积阴德。积德,重要途径是行善;积阴德,重要途径是行阴善;阴善是无人知晓之善,阴德是无人知晓之德。一切善事,为人知晓便不再是善事,自己宣扬更不再是善事,索取受益人联系或汇报已是小恶,索取回报或借以沽名钓誉便成大恶。为达到经济与政治目的而行善,为扬名而行善,轻则是伪善,重则是作恶。$ u" |/ O2 w/ D6 N 有些富人乐于护生与放生,每天高价收购若干野生动物,再放归山林;利益驱动之下,不善之人每天猎取野生动物,出卖给这些富人;猎取过程之中,受伤与被杀野生动物,不计其数。这些富人,在放生旗帜下,干杀生之勾当,不管有没有经济与政治等目的,都是在作大恶。/ N$ C# ~; T" @5 N# r( K7 X; C7 F( D 有些富人乐于资助贫困学生,不停地寻找资助对象,不停地以种种理由变换资助对象,不停地宣扬资助发放、资助停止与资助变换等情况,不仅把资助行为弄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使贫困学生陷入被追踪、被猎取、被追踪的连环围困,使贫困学生背着沉重负担、艰难地行进。这些富人,在资助旗帜下,干围困之勾当,不管有没有经济与政治等目的,都是在误人子弟,都是在作大恶。# {4 c. W7 u) @ 真正的善是阴善,真正的行善是行阴善;; P* T! n. A8 ]0 W i 真正的德是阴德,真正的积德是积阴德。 : W1 `* J: |5 m, J! M行阴善与积阴德,以无人知晓为起点,以无人知晓为过程,以无人知晓为指归。 ; Z$ @* ?* w# s& F真正的善与德,潜迹于天地之间,润物于无声之中。& O# h: l- V8 k- p5 d0 M; f% m3 @ % m9 K$ t5 V6 n! D$ {3 ?3 Y 积阴德助人为乐 获回报不求自来 (转)0 P7 x- A4 m. ]/ ]! H4 U% x 我的一位学生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一个故事:   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夜晚,一位老妇人的汽车在半路上抛锚了。她等了半个多小时,总算有一辆车经过,开车的男子见此情况便下车帮忙。几分钟后,车修好了,老妇人问他要多少钱,他回答说: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助人为乐。但老妇人坚持要付些钱作为报酬。中年男子谢绝了她的好意,并建议把钱给那些比他更需要的人。最后,他们各自上路了。2 ~3 Z- m* A$ X' K   随后,老妇人来到一家咖啡馆,一位身怀六甲的女招待即刻为她送上一杯热咖啡,并问她为什么这么晚还在赶路。于是老妇人就讲述了刚才遇到的事,女招待听后感慨这样的好心人现在真难得。老妇人问她怎么工作到这么晚,女招待说是为了迎接孩子的出世而需要第二份工作的薪水。老妇人听后执意要女招待收下200美元小费。女招待惊呼她不能收下这么一大笔小费。老妇人回答说:“你比我更需要它。” ; S" i- l6 m6 [ H: \  女招待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丈夫。你们知道吗?原来她的丈夫就是那个好心的修车人。' J) I( V) l( g2 E3 ]   这故事讲出这样一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在“播种”的同时,也种下了自己的将来,你做的一切都会在将来某一天、某一时间、某一地点,以某一方式,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回报给你。7 L( |) a& i" T6 W8 K- h9 @   (摘自[新加坡]殷生著《完美服务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0 21: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4-2 15:29 , Processed in 0.0759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