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3 ^2 r, S! h; ~9 |' i5 k/ G6 d
梭儒亚是一位富翁。有一次,他与一个朋友带着一群仆人搭乘华丽的马车前去沐浴。当时,摩诃迦旃延尊者正在整饬衣服,准备入城化缘。梭儒亚瞥见尊者金色的皮肤时,内心想到:“这比丘如果是我妻子多好。或者我妻子的肤色能像这样就好了!”不久,他发现自己的性别神密的变了。他感到非常的羞耻,而决定离开故乡。这时候,身为女儿身,他用刻有名字的印章向一群准备前往怛刹尸罗城的人恳请,让他搭便车。这时候,他的亲朋好友到处找他,却遍寻不着。
7 B, p; T* k/ {- \ 到达怛刹尸罗城后,那群人中有一个人就向当地一位年轻的富翁提及同来的女性——梭儒亚,年轻的富翁发现梭儒亚十分美丽,而且与他的年龄相当,就与他结婚,梭儒亚也因此生了两个儿子。其实,当初身为男子时,他已经有两位女儿了。
# T3 J& l% s% m5 X5 J) Z
有一天,故乡一位富翁的儿子,也是梭儒亚的老朋友来怛刹尸罗城。梭儒亚就请他来家里,这人感到十分讶异,因为他根本不认识她,就问她是否认识他。她回答“是”,并垂询她亲朋好友的近况。这人告诉她,有一位富翁神秘失踪的事。这时候,她才向他透露她就是那位失踪的富翁,并且把自己因为看见比丘时心中升起错误的念头,性别因而改变,以及与此地年轻富翁结婚的来龙去脉告诉他。这人劝他向摩诃迦旃延尊者请求宽恕。
, L1 q% e& e7 f; N( Q& G
摩诃迦旃延尊者于是被请来接受供养,供养后,她被带到尊者面前来解释一切原委,并恳请尊者宽恕。
! @' g6 n$ T. [, D2 A 当尊者说完:“起来吧!我宽恕你!”之后,梭儒亚马上恢复男人身份。这时她丈夫说:“朋友!既然你是这两个男孩的妈,而我是他们的父亲,他们真的是我们的儿子,所以你可以继续住在此地,不要沮丧!”
; O- U& z6 @# I3 j" g5 q1 S
梭儒亚回答道:“朋友!我首先是男子,后来变成女人,现在又变回男人;同样地,先是两个女儿的父亲,最近又是两个儿子的母亲。一生中经历过这两次性别的转变后,我已经厌倦世俗生活了,我现在要出家为比丘,并在尊者指导之下修行。以后照顾孩子就是你的责任了,请不要疏忽了!”
% N$ r+ |& x3 T3 j' f 说完之后,梭儒亚拥抱、亲吻两个男孩,然后把他们交给他们的父亲而出家了。他也向那位协助他找到尊者,并且得到尊者宽恕之后有机会出家,而从事生命中最终目标──止息所有苦痛的年轻人致谢。
& B M5 u, Y4 D2 H% W. ^6 {* p8 ]. y4 r 摩诃迦旃延尊者于是帮他剃度,使他成为比丘,他于是努力修行,后来,又跟随尊者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
3 G' w& }0 y" H, z& ^9 p 后来,人们常问他究竟比较喜欢两个女儿或亲生的两个儿子。他说比较喜欢亲生的儿子。但人们经常问及这个问题,使他感到非常困惑、羞愧,就单独一人精进修行,并且观身无常。不久之后,就证得阿罗汉果,同时具有非凡的智慧和神通。人们再问同样的问题时,他就说自己对任何人都没有执着。听他这么回答的比丘们却不相信他的话,就向佛陀请教梭儒亚两种不同回答的涵意。佛陀说:“梭儒亚现在的回答和以前不同,是因为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没有任何的执着。正确的心念带给他的喜悦,不是身为父亲或母亲能够做到的。”
, G9 L* [4 s a0 C& T' ~
(注)指十善念:布施,持戒,修禅定,恭敬,作事,回向功德,随喜功德,听法,说法,正直见。
# ], P" W" c* i4 Y' w t
摘录自《法句经·故事集》达摩难陀法师著
--------------------------------------------------------------------------------
【省思】对佛菩萨、阿罗汉那样的圣贤对境,起心动念、言语行为都要谨慎小心,当时时以正知正念看护好身口意三门才最为保险,否则,一个邪念、一句恶口、一个无礼动作,果报很快就会现前,岂可不惧哉!在当今芸芸凡夫的五浊世界中虽然难以见到佛菩萨的真身,但他们的化身无所不在,甚至可能混迹于乞丐、三陪女等队伍中,所以,我们对一切众生都应当尊重、不能轻视,否则,若碰上菩萨化身岂非造下恶业。大乘佛法教导我们要将一切众生都视作佛,其中蕴含着极深的道理,我们当深入体会,信受奉行。
' A# t/ x# t9 `
9 R( z% O8 m! V( c2 h( E/ P+ t波斯匿王迷恋他人妻子
/ o( u" Z! S2 ]( y0 L, I7 B
作者:达摩难陀法师
: U9 {$ s) l3 l, C" g对失眠的人而言,长夜漫漫;
对满心忧郁的人而言,路途遥远,
对佛法一无所知的愚人,生死轮回漫长。
2 e. r& s7 B, d8 ]
波斯匿王有一天在城里巡视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伫立在她家门口。刹那间,国王就迷恋上她,而想要占有她。他探听到她是位已婚妇人,就派人要她的丈夫到宫中来服务。后来,更派她的丈夫去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地底下去搜集一些莲花与红土,而且在当天傍晚以前赶回舍卫城,以供国王沐浴。事实上,国王居心叵测,企图在她丈夫无法于规定的时间内返回时,予以杀害,然后横刀夺爱。
2 d4 r. S `( B/ O/ J' f! b2 P% j
这女子的丈夫匆忙之际拿著她准备好的餐盒后就出发了。在路上,他与一位出门在外的旅客共享食物,后来他又向河中洒米,同时大声说道:“河的守护神灵和天龙们,波斯匿王派我去摘取一些莲花和红土。今天,我已经和旅人共享餐点,也喂养了河中的鱼,现在我和你们分享我今天所做善业的功德。请送我莲花和红土吧!”一位神灵听见他的话,就示现成一位老人,送他莲花和红土。
, t' i- b: e2 t0 h& a
当天傍晚,国王唯恐他真的准时回来,就叫人提早把城门关了。妇人丈夫回来时发现城门已经上锁了,就把红土黏在城门上,花插在红土上,然后大声说话:“城内的人,请帮我作证,我今天准时完成任务,国王却无理的想杀害我!”说完话后,他就前往祇树给孤独园寻求佛陀的慰藉与保护。
# w" t: h5 k7 p" h6 ]
当天晚上,国王欲火中烧,无法入眠,脑子里想的尽是明天要如何杀死妇人丈夫而占有妇人。子夜时分,国王听见奇怪的声音,大吃一惊,居然不知该怎么办,皇后末利夫人就劝国王去请教佛陀。佛陀于是告诉国王,过去佛时,有四个人因为在世时累积邪淫的恶业,所以现在地狱中受苦,发出这些诡异的声音。国王听完之后,明白其中的含意,知道自己的行为邪恶及造作恶业的可怕,他下定决心,不再迷恋他人妻女。
9 H/ r3 J2 ^- t+ v/ l" z x
“毕竟是这样迷恋他人妻女的欲望在折磨我,使我彻夜无法安眠。”他如此自忖著,然后向佛陀表白:“我现在才明白对失眠者而言,夜是多么的长。”这时候,站在旁边的妇人丈夫也说:“佛陀!这一整天奔波下来,我也才了解,心有牵挂的人,旅程多么漫长。”经过这件事后,二人都获益良多。佛陀因此说:“轮回对不了解佛法奥妙的痴人而言,真是漫长!”
5 ?. X; \' `3 g( w5 s. l6 C- } 摘录自《法句经·故事集》达摩难陀法师著
0 |/ @9 z! {+ V: i
佛说守持不淫戒的五种功德利益(白话)
- y! U6 V$ }/ G" @
作者:佛说
9 E; I, r& k8 h/ w9 L1 y( R
【白话参考译文】
/ ]+ \+ i+ o7 p1 f) e+ W! P
什么叫不淫戒呢?守持不淫戒者可获得五种功德利益,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所竭力赞叹。不淫欲者,具备佛的威仪,身体香得如佛一样。
+ c; ?. P1 ?# x4 T( ^& h+ U+ ]4 d 是哪五种功德呢?一、以正知正念摄持眼识,不视淫色。假使美色出现于眼前,也要把它当成粪虫,就像刀割心、火烧眼一般的苦痛难受。对美色心中要不生丝毫爱意,一有爱意种子萌发,当即以观无常的智慧剑将其切除。美色现前只当是眼冒金花的幻觉,有什么值得贪爱的呢!
X. S$ A# B. D% ^6 z! n4 B5 c: ?7 D# R 二、不听淫声。假使听到淫爱之声(诸如男欢女爱、打情骂俏、缠绵绯恻之类言语,及情歌情诗等),当摄持耳识不要去听,不要让它麻醉耳根。这种愚痴的音声能够扰动人们无始以来深藏于阿赖耶识、有着多种如毒蛇一般贪婪之心的欲望丛林,种下贪爱的种子。这叫贼风,是通过我们的耳根听闻、由心识的妄见所引起。淫声就像吃人夜叉的呻吟,有什么值得贪爱的呢?这是虚幻不实的声响,愚夫才会执着去贪爱。这种淫爱的声音会刺激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使人的心识沿着痴爱的大河,随顺着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这五种情欲而流转下去。对此贼风一定要深知细防,摄持耳识不为所动。
- b) d9 Z( n+ I4 a
三、摄持鼻根不嗅香味。要知道所谓香味是从四面八方的风吹来的,是由痴爱之心去贪著而引起的。花朵等身上的香味实际上是从众生的颠倒妄想和鼻识所引起的,凡夫盲目地将其称为香味或美味,并将鼻识接触到的草木众花都说成是有香味。大智大慧的如来收摄身心,不闻香味或臭味,因为他体会到香味本性是空幻无实的,所以对接触香味不予称赞。
0 K; h# ^6 R- G9 t/ ^! V 四、不动舌识。不讲说世间名闻利养,不称赞淫爱之事。守住嘴巴永远不谈男女淫欲交触快乐的话题,不执著于疯狂愚痴的淫爱,也不喜欢谈论情爱欲乐之事,因为这样会增长凡夫对无明及五欲的痴爱。因此,十方诸佛都摄持舌识,不为世间淫事所动。
2 Y8 M6 r t# r7 u
五、把持心意寂静不动。不起淫心,不念淫事,不想淫乐,不动淫根。控制淫念不动就如心获解脱一般,而得住于寂灭之处,获得恒常的快乐。能够身心安稳,无所作为,跟随佛之教法修学真心之道,住在真如境界中,得入十八大空,及证得九种涅槃。
( B; M4 C0 e* v
佛及菩萨因具备了这五种功德,身体清净一尘不染,身下常生圣洁莲花。他们不仅是身体洁净无有垢秽,内心也淡泊无欲。因此,十方诸佛都宣说不淫戒,具有最殊胜、最清净的无上功德,能够获得五种利益。诸佛对不淫戒赞不绝口,称其为解脱之因,其好处说起来不可穷尽。淫欲是最为深重、无有绳索的系缚,有如老象掉到五欲的泥沼一样难以解脱。它是导致众生一切罪业得以产生的最根本因素。
--------------------------------------------------------------------------------
【原文】(出《受十善戒经》》
: L/ D" G1 v$ W9 z
云何名不淫戒?不淫戒者。有五功德利。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所赞叹。不淫者。住佛威仪身香如佛。
( m9 x7 F) r+ Q6 X0 [1 A 何等为五。一者不动眼识不视淫色。设见色时如见粪虫。如刀入心如火烧眼。心不起爱无常所切。眼火横动何爱之有。
( q' |2 j* t c) e+ j2 O
二者不闻淫声。设闻淫声不动耳识悦可耳根。愚痴音声动毒蛇林为爱种子。此名贼风。从耳根出妄见所起。如夜叉吟何爱之有。此是幻响愚夫爱之。鼓动诸根是露人声。从痴爱河顺五欲流。深知是贼不动耳识。
$ U x0 H+ G) U0 G3 X8 {
三者鼻根[不]嗅香。当知是香从八风起。痴风鼓动爱风吹来。花等诸香从妄想生。颠倒横有从鼻识起。横言是香或称美味。鼻识惊动草木众花皆称是香。如来摄身不嗅香臭。体解非真不赞香触。
: K+ c3 G4 k* P1 n8 d 四者不动舌识。不说世利不赞淫事。口终不说淫欲触乐。不住狂惑[黍+离]胶屋宅。亦不乐说可爱乐事。增长无明五贼痴爱。是故诸佛不动舌识。
% ]0 W- @# z$ @5 y6 l8 o' ^4 i
五者意寂不动。不起淫心不念淫事。不想淫乐不动淫根。淫识不转如解脱心。住寂灭处常乐城。安稳无为随学佛心。住真如际。一向入于十八大空九种涅槃。
5 S$ y: n! Q4 }7 w
佛及菩萨得五功德。身形清净常生莲花。身净无垢心亦淡泊。是故诸佛说不淫戒。最胜清净无上功德具足五利。赞叹称美为解脱因不可穷尽。淫为极重无索系缚。譬如老象溺五欲泥。普为一切诸罪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