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斋日天神伺察善恶,每持一戒有五善神守护 & Q0 }$ M' N) X4 ^5 }5 H9 U
佛说四天王经一卷 宋沙门释智严共宝云译 * H% a2 Y' M- `& j8 l: z) K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慎尔心念无爱六欲。漱情去垢无求为首。内以清净外当尽孝。以四等心奉养所生。晨入尊庙稽首悔过。朝禀暮诵思经妙义。以佛重戒治心秽病。斋肃静处数息禅定。反流尽源以求道真。 % T0 A7 I5 `4 @8 Q5 g2 G
(佛告弟子们:当善护自心勿著六欲,涤除心垢无求为首,内净自心外当尽孝,以四无量心奉养父母,常行忏悔,读诵经典思维妙义,严持佛戒对治心垢,于寂静处勤修禅定,反流归源以求正道。)
. C; l# s, m' ?6 `& I" R# [ 寿命犹电恍惚即灭。斋日责心慎身守口。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山上即第二忉利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蜎蜚蚑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天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四王下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其中诸天佥然俱下。四王命曰。勤伺众生施行吉凶。若于斯日归佛归法归比丘僧。清心守斋布施贫乏。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玩经散说开化盲冥。孝顺二亲奉事三尊。稽首受法行四等心。慈育众生者。具分别之以启帝释。若多修德精进不怠。释及辅臣三十三人。佥然俱喜。
- `; C/ A+ v' ]5 \& u8 v6 y: b6 f9 a(人的寿命如闪电般稍纵即逝,如果暂时不能做到日日为善,至少应在每月的斋日善护身口意三业,因为天神会在斋日下到人间伺察善恶。须弥山顶是忉利天所居,帝释天主福德巍巍,主管着下面的四天王,各自管理东南西北方。每月八日,四天王各遣使者下来人间,伺察帝王、臣民、龙、鬼、以及各种蜎飞蠕动的善行恶行,包括起心动念。十四日则派遣太子下来伺察,十五日四天王亲自伺察,二十三日又遣使者下来,二十九日再遣太子下,三十日四天王再亲自下。四天王下来人间伺察的时候,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中的诸天也都一起下来,四天王下令:你们要仔细伺察众生所行善恶,如果今天有皈依佛法僧三宝的,或有清心守斋布施穷人的,或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或有研读经典随宜宣说开化迷昧的,或有孝顺父母奉事三宝的,或有禀受正法行四无量心的,或有慈育众生的,都分别详细地禀报帝释天主。如果有很多人精进修德不懈怠,帝释天和他的三十三个辅臣都会很欢喜。)
% T( m8 H$ C' G3 v( |2 [. O* ~9 { 释敕伺命增寿益算。遣诸善神营护其身。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营卫门户。殃疫众邪阴谋消灭夜无恶梦。县官盗贼水火灾变终而不害。禳祸灭怪。唯斯四等五戒六斋犹如大水而灭小火。岂有不灭者乎。临其寿终。迎其魂神上生天上七宝宫殿。无愿不得。若有不济众生之命。秽浊盗窃。淫犯他妻。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厌祷咒诅。嫉妒恚痴。逆道不孝。违佛违法。谤比丘僧。善恶反论。有斯行者。四王以闻帝释及诸天。佥然不悦。
2 a: l' S( A5 v' E. v2 m" j(对于精进修善者,帝释天命人增加他的寿命和福报,并派遣善神守护其身。若守持一戒者,令五善神守护此人,若五戒都能守持者,则派二十五位善神守护,令此人消灾免难,去病驱邪,夜无恶梦,官府、盗贼、水火、灾变都不能伤害到他。行四无量心和受持五戒六斋,犹如大水可以浇灭小火[喻灾殃]。此人寿终之时,天神会迎接他的魂神上生天上的七宝宫殿,无愿不得。若人不救济众生之命,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嫉妒、嗔恚、愚痴,忤逆不孝,违背佛法,诽谤出家人,颠倒善恶,对于这样的人,四天王、帝释和诸天都很不高兴。)
- S8 S h, I: S5 a3 ] 善神不复营护之。即令日月无光。星宿失度。风雨违时。以现世人欲其改往修来。洗心斋肃。首过三尊。四等养亲。忠于帝王。慈心谏诤。尽诚无欺。反前修来捐秽浊之操。就清净之道。若有改邪行就正真者。帝释及四王靡不欢喜。日月即清明。星宿有常风雨顺时。毒气消歇。天降甘露。地出泽泉。水谷滋味。食之少病。华色奕奕。寿命益长。生不更牢狱。死得上生天上。福德所愿。自然飞行。存亡自在。项有日光。食自消化。无有便利之患。身中香洁口气苾芬。今日月星宿即诸天宫宅也。七宝殿堂。悬处虚空。在意所志。寿终下生侯王之家。颜容炜烨见者心欢。逢佛值法贤圣相连。力行不与罪会必得泥洹斯皆五戒十善。捡情执欲。六斋使然。拘留秦佛时。人寿六万岁。民性无为。护彼犹养己平等无二。彼佛去世正教衰薄。民无正行以渐为恶。其寿日减至于百岁。吾善逝后。民违佛教无复孝子。伺命减算寿日有减。天神不祐。凶疫恶鬼日来侵害。灾怪首尾。愿与意违非祸纵横。生罹王法之囹圄。死入地狱饿鬼畜生。若出为人必为下贱。善恶追身犹如五谷。随其所种获其果实。亦如夜书火灭字存。身死名灭殃福不朽。慎护尔心摄身守口。五戒十善可从得道。吾今得佛积行所致。诸比丘闻经。皆大欢喜。稽首礼佛而去。 9 Q, r- O) }; t/ U8 D+ L% ?
(善神都不再守护,即令日月无光,星宿轨则失常,风不调雨不顺,这是为了警示世人,欲令世人改恶向善,如果人们放弃邪行,修持正道,则帝释天和四天王都很欢喜,日月即恢复清明,星宿有常风雨顺时,毒气消歇,天降甘露地出泽泉,水谷滋味食之少病,寿命增长,生时不陷牢狱,死得上生天上,尽享天福,寿终下生人间的王侯之家,颜容光彩,见者欢喜,又能值遇佛陀贤圣出世听闻正法,精进修行必得涅槃,这都是修持五戒十善,敛情去欲,奉持六斋的果报。拘留孙佛住世时,人寿六万岁,民风淳厚,自他平等无二,拘留孙佛灭度后正法衰微,人民正行减少日渐为恶,于是人寿逐渐减至一百岁。我[释迦世尊]灭度后,人们违背佛教,不孝父母,寿命和福报逐渐递减,天神不来护佑,凶灾、疾病、恶鬼常来侵害,灾祸连连,生时陷入牢狱,死后堕入三恶道,再转生为人之时,也是下贱之辈。众生所作善恶之业犹如谷物的种子,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是故应当善护身口意三业,奉持五戒十善,可以从之得道,我今成佛乃是累劫修行所致。诸比丘闻经,皆大欢喜,稽首礼佛而去。) 1 e9 M$ k$ l7 F& B6 |
三业未净,尤当志诚念佛
4 s: ^7 t- l/ z3 B/ n8 @- D4 _ 人生最苦,是从幼时未遇明师良友,遂至肆意纵情,造诸恶业,所谓唯圣罔念作狂也。谓其心性本体,可以作圣,由不修省,便成狂愚也。今汝既知五十六岁来,身,口,意三业,俱不清净,而意业更重。良以意业为主,由意业起善恶念,则身口遂说善恶话,及行善恶事也。 + K p u9 {4 Q$ z& i& c* u/ F$ r
今既知惭知愧,欲皈依佛法,以为前途修持之据。固宜认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生信发愿,念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便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所谓唯狂克念作圣也。作狂作圣,只在罔念克念而已。则从此以后,当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头一起,即便生大惭愧,犹如裸露于稠人广众之中,惭愧欲死。如此久久,则坏念头自然不起矣。意业一净,身口亦随之而净。三业清净,念佛名号,其功德便广大莫名矣。 : f/ E4 |4 X7 E$ T& F2 s; G
然三业未净,尤当志诚念佛,以求其清净。切不可错会,谓三业不净,念佛无功德也。今为汝取法名为慧净,谓以念佛,对治身,口,意三业,令其清净。以期现生业障消灭,福慧增长,临终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以复本有之真如佛性。既如此行,尤宜以此劝导一切。内而眷属,外而亲朋。劝人功德,成己道业,汝宜勉之。
$ [3 C+ B& E1 u* p3 B 善恶之辨
! m& j7 [/ h+ A v5 b Q: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 A:“与人”者为善,为人不齿则恶。 Q:若以善心误做了错事呢?善耶恶耶?虽以恶心无意间或成善举,是善是恶? A:善恶,有两说。第一为世人眼中之评判。我们做事,都有目的,无论结果。都由 他人评说。或者根据历史、或者根据习惯、或者根据风俗、或者根据个人观点。不 一而论。譬如汉地佛教之不食荤腥,若依印度之乞食制度,则许吃不恶。若依汉传 之菩萨大戒、丛林制度,则不许为善。此其一也。 第二、所论善恶。就主观而言则全关发心。成人之美,或是损人利己,皆系一心。 至于结果如何,不可主宰也。所以要提高本领,具足方便,让好心,做好事,并且 得到好的结局。 Q:若说善,先知恶,可对? A:善恶本无标准。存乎一心而已。 Q:心如何持平? A:敦伦尽分而已。 Q: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 A:如果要做的事,须避开大家,不能让人知道的。那就不要去做。 # i# H$ E9 k) z; T
如果要做的事,并不需要避人,无所谓大家知道不知道的,那就去做。 Q:事无不可对人言,何为? A:杀盗淫妄,哪条是可以光明正大着操作的? Q:另外,我看过几次《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感觉能静心,是所有的佛经都有这作用么? A:佛经如药,是否对症要看人。因人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