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2 ]0 b! ~" m3 u8 V1 a- v
三、教学内容
! n2 S9 ^& s: x$ X中心计划般若班第一年讲授一些篇幅较短的论典和教言,让初学者在这一年当中具备应有的大乘中观知识,各方面都有一些收获,即使因为种种原因不参加后续的学习,也为学习般若打下一定的基础。如果有心在一年后深入学习根本大论,这一年的学习也作了很好的前行准备。
% v/ A8 q0 _; v6 ~) ~4 y在闻思空性的过程中,一大歧途就是偏在空上,拔弃因果,这是不善解空而出现的偏差。为了杜绝这一偏差,我们会在这期间不时地作一些提醒,以及讲解一些世俗谛中关于取舍的教言。这也是为了让学习者能全面理解把握佛法、均衡行持而作的安排。 w$ \4 _& _& A+ w- X- ^
第一学年课程分二期(招生以一年为限),具体安排如下: 9 e: T, B6 a6 F6 |
开班时间为农历二零零八年七月二十四(公历8月24日)印度大乘甚深见派开创者、汉传八宗共祖——第二佛陀吉祥怙主龙树菩萨圣诞殊胜日。于此日举行开学仪式,一周后公历8月31日正式开课。
4 e; ?( o9 ^ b, R' }第一期(60课时约7个月) # m: o! C: k7 E5 E. M H- I
1、《教诲黎明曙光》(法王如意宝教言)→2课时7天(阳历2008年8月31日至9月6日) 5 j9 c4 R# ?9 c! o
2、《千处祈求千处应》(共修观音缘起、普门品讲记、六字大明咒及大悲咒功德)→12课时28天(9月7日到10月4日) # p% ~) d$ E- Y/ S# X- l b" U! j
3、《辨法法性论》(弥勒菩萨造)→10课时35天(10月5日至11月8日) 7 @# j6 ^0 ?1 h' ]; |2 N
4、《醒梦辩论歌》(全知麦彭仁波切造)→6课时21天(11月9日至11月29日) ) z) g; B. g& G- T
5、《抉择二无我之理》(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2课时7天(11月30日至12月6日)
& r) T8 d% j$ h# n+ ]" P% p# y; x6、《四法印》(全知麦彭仁波切造)→8课时28天(12月7日至2009年1月3日)
# @3 {9 k: |" @$ P0 n7 d4 C) r7、《入行论智慧品释·净水如意宝》(全知麦彭仁波切造)→20课时70天(春节放假七天)(1月4日至3月22日) ( Z+ k/ D' R" a' [- M
期间,学员同时自学至关重要的基础内容:
; G: ^: N K$ E2 [9 T$ s《因果的奥秘》(阳历2008年8月31日至12月31日)
9 g4 o B# C# ?$ y0 l2 J) I: W' L《安忍波罗蜜多》(阳历2009年1月1日至3月22日)
) ]* O0 z6 a X- a阳历2009年3月23日至28日复习备考,阳历2009年3月29日吉祥日(星期日)第一期考试。 ) C+ Y4 F# v: X- B
第二期(46课时约5个月)
# V- l/ {4 X" h5 \1、《普贤行愿品》→20课时70天(阳历2009年4月5日吉祥日至6月13日) ; Z V, m5 m" F2 d' G0 n0 K' s
2、《辨法法性论释·辨析智慧光明》(全知麦彭仁波切造)→8课时28天(6月14日至7月11日)
. ~+ C: P' n# a0 z. Y0 D3、《中观总义》(益西彭措堪布讲授)→18课时56天(7月12日至9月6日) $ v: \3 z9 v- G2 P/ x
期间,学员同时自学至关重要的基础内容: 5 c& F k$ t+ A" z
《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全知麦彭仁波切造)(阳历2009年4月5日到9月6日) 8 q/ z: u, ]( X$ r" i5 C* r X" a( E
阳历2009年9月7日到19日复习备考,阳历2009年9月20日吉祥日(星期日)第二期考试。 ' L0 O& R* m' ~) S; m, h
学员如有意乐深入研习般若,可进一步学习第二学年中心开设的深造课程。具体内容如下:
7 T8 k7 k3 R/ s) g0 C5 d; k1、《中论》(龙树菩萨造)
/ T1 R8 \1 j5 s5 i0 w2、《心经》 ! \0 H0 E1 U N+ m8 v# T
3、《上师瑜伽速赐加持》、《祈祷上师·加持日光》、《生生世世摄受文》(法王如意宝造)、《念恩祈祷》(全知无垢光尊者造) 7 S* Z! |& e5 t0 Q6 A
4、《入中论颂及自释》(月称菩萨造) % m+ E c4 |3 w/ G3 i3 e1 Q+ E6 X
5、《中观甚深见引导》(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6 F0 m. [* r! L1 a7 ^$ p6、《中观四百论》(圣天菩萨造)
9 z2 ]2 a, {4 f7、《金刚经》
) S0 B9 m/ N4 p7 F8、《辨中边论颂》(弥勒菩萨造)、《辨中边论释·日光鬘》(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 r' o3 y/ K6 Y& B5 }) f
9、《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4 y; ]5 B; ?( H6 Q
10、《如来藏经》 ' j6 x2 F. O! a5 _( v+ N5 b' I8 N
11、《究竟一乘宝性论》(弥勒菩萨造)
0 N' i$ P% ]6 Z( I6 W5 y12、《赞法界颂》(龙树菩萨造) 1 A, \; K) I& p M6 ?. m
13、《定解宝灯论》(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 W) k' }7 ?/ y
另外,相应阶段将插入有关教言的传授,包括:全知麦彭仁波切教言《三毒对治·修法之理颂》、《甘露明点宝鬘论》、《别别观修之法·破烦恼网之轮》、《对自心的教诫·明镜》、《是否息灭世间八法》,法王如意宝教言《教诲甘露明点》、《三世佛语合而为一》、《岩洞老人之歌》,朗日唐巴尊者《修心八颂》,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论》等等。 ) v" R) r# A& B, Y: ?- X
第一学年课程内容简介:
4 n& e. F) I8 S) U4 X; m8 o' K. p《教诲黎明曙光》:圣者法王如意宝的弘法利生共分五阶段,每一阶段以一篇教言为标志,《教诲黎明曙光》是首篇大教言。法王在这篇教言中将无量法门归摄为三句要点,为学人开启光明之开端。
N2 r, X1 \' v- Z3 F《千处祈求千处应》、《呼唤观世音》:宣扬观音大士巍巍功德、促生正信的观世音法门讲座系列。
' i% v; {4 J. N( o) B- m1 `修习观世音法门,以深心信仰观音大士为首要前提。欲启坚信,以了解大士本迹悲智、圣号密咒功德及感应事迹为第一要门。 ' u% _) S. @& i7 c5 E
本讲座贯穿汉传佛教观音显密法门,依据《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大悲心陀罗尼经》、《大乘庄严宝王经》,以诸佛言教为量,并从历代观音感应录中选取大量灵感事迹,开显大士普门救苦之事实,旨在激发学人对于观世音菩萨及观世音法门的深切信仰,为修持观世音法门奠定基础。“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摄大士佛力为自力,消灾去障增福开慧,乃至疾成无上菩提,完全依赖深切信心。若能诚心敬仰、欢喜闻熏,大士圣德染于心神,即种不可思议善根,从此与大悲怙主结下不解之缘,深心信仰,尽命归附。 & V7 _7 L2 u' x. ~
《辨法法性论》:抉择大乘究竟深义无分别智之理的补处大论。 * C7 z& J) G) f& r: n) D: w! i5 g
本论与《宝性论》同为印度当年秘密不宣之法。嗣尊弥勒以大手笔横揽教海,将三藏十二部教义尽摄于有法与法性中,无误显示轮回与涅槃如实存在之自性。其论层层入胜,就“共”与“不共”开示三有器情,同为虚妄分别,直揭轮回本面。又以法性立涅槃,由十相悟入转依,由六相悟入转依之源,开显无上大乘法藏之精华——无分别智的甚深之义,结构之妙犹如门开九重,渐入皇城深宫。
8 E- @) _. ` N: g' U2 `$ @! X/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辨法法性论》是宣说见的秘密甚深义,因此一切大乘学者都应了达……论中明显开示的毕竟是大乘究竟深义无分别智,故被称为一切甚深经部的总疏。由于世俗有法的承许同于唯识,胜义法性的承许同于中观,故其究竟意趣为中观,并且以中观、唯识圆融的方式宣说了大乘见解的关要。” + m) O. Z4 y! ~3 j2 Q, o \, p) R
《醒梦辩论歌》:以醒梦辩论方式抉择昼夜显现都如梦幻。
" N) M, D+ z7 c1 E) n&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赞叹此法时说:“凡夫对白天的显现法具有坚固实执,因此才沉迷于显现法中,苦苦追求世间八法而不欲断轮回生死,透过修学此法,自然能减轻对显现法的实执,将世俗现法均抉择为如梦显现,进而将此梦现也抉择为空性,从而通达诸法无生的本性,获得一切种智之果位。”
; B; l/ z9 f& ^6 ?9 b& N& u《四法印》:所述是一切佛法的总纲、摄尽八万四千法门的关要——四法印的慧学要典。
# X0 E- E& y; \4 U$ y& F; a经藏如海,茫无涯岸。初机学人无人指点,大有望洋兴叹之感。能否经由简要途径,通达法海精义,是无暇深入教海者普遍观注的问题。众所周知,赅摄浩瀚佛法所立的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涅槃寂静、诸法无我,实为宇宙万有真理之总纲,全知麦彭仁波切以理抉择其要义,论理清晰严密,极易引生定解,可为繁复的现代人简明直指法藏精要。其不共加持,令人短期内即可略窥法海全貌,探得法源底奥。沿此辗转深入,便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中云:“有四殊胜法,若有受持读诵解了其义,用功虽少,获福甚多,即与读诵八万四千法藏功德无异。云何为四?所谓念诵: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 X$ i& [: t5 g& ]1 f5 j; V1 I《入行论智慧品释·净水如意宝》:抉择基为自性空、道为无我。
+ X! T4 ^1 A% [ @0 Z6 e' C《智慧品》为圣者寂天菩萨《入行论》趣入胜义之核心章节,历称应成派中观之要论。全知麦彭仁波切于该品精辟注释,直显论义关要,全盘托出寂天密意。该释中层层驳斥平凡世间、小乘、唯识诸宗所执戏论,辗转深入趋于离戏大空。外道诸宗承许有“我”之观点,亦以正理利剑破尽无余。举凡身、受、心、法,均以理抉择无我空。有关二谛安立、胜义非所知、声缘是否圆证二无我等重大问题,皆以教理直切关要,语语中的不容两可,诚为文殊智慧妙力所致。 ; Q6 s4 m i8 G" [+ {
全释犹如一场精彩纷呈之大辩论,论理析疑,拨云见日,破妄斥邪,势如破竹。在针锋相对短兵交接的法战中,豁开正见眼目,堪称遣除于空性未知、邪知、疑惑垢秽之净水如意宝。
& z7 D7 m5 K# T, L; j9 M0 o《普贤行愿品》:开演一切诸佛菩萨愿海精髓、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的佛子行愿。 & _% _" u. t/ \# S6 F/ u$ `
《普贤行愿品》古称华严略本,为毗卢遮那如来之渊府,普贤菩萨之心髓,一切诸佛之所证,一切菩萨之所行。整部行愿全面含摄一切佛子深广万行,及熏习一切菩萨道次第之因果,实为佛陀稀有行为亿万江河之总汇,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之玄关。 ( @) U4 T+ z2 V# A5 ~$ }( e
法王如意宝言:“《普贤行愿品》为修积净土资粮之最胜方便,往生极乐之捷径,趣入圣者境界之要门。此中总集三世诸佛菩萨所有大愿,为一切愿海中最胜之愿,故又称为大愿王。诸大菩萨依此而创发恢弘行愿。” ( j! ^, _. w8 n3 B
《抉择二无我之理》:认定“我”“无我”“证无我”的精要之作。 5 f8 a8 X& N; A7 Y g+ q" X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这篇不满千字的短论中,以金刚正眼抉择人法二我、二我执,以及解脱道和大乘道之根本——证二无我,对于我与我执、相似胜义与真实胜义、闻思见解观察圆满与各别自证等容易混淆之处,均楷定界限,无误指示微细差别。 # ^- Q7 Y4 K% g* ?6 n$ x
《中观总义》:讲述学习自空中观之必备知识及推理方法的中观入门指南。 7 }, |; g6 ]9 J0 l8 X" ?$ ~
全篇以三要点“能破、所破、如何破”为主线阐明道所破、理所破、能破共同五大因、不共四大因等学习中观必须掌握的知识、理论。对于中观学者长期困扰心头、难以理清的众多难题,如“是否破显现”、“应成派何时破显现”、“是否安立无分刹那及无分微尘”、“道所破与理所破的关系”、“中观自续派与应成派运用五大因的差别”等等,都作了系统、清晰的剖析,条分缕析、论述井然,学习后令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为正统如理学习中观奠定良好基础。
3 }8 k- h! L8 E: M7 b《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皈依和业果为任何修法均不可缺少之基础,当年阿底峡尊者初来西藏时,专讲皈依与业果,被称为“业果喇嘛”、“皈依班智达”,即是专门为佛教奠基,固正法之根本。
- Q! J8 T. O) q! h6 J# t7 W& U皈依为能入佛教之门,其体性是以佛为师、以法为道、以僧为友的猛利誓愿,有此才能生起内道功德,获得三宝救度。对于三宝超胜一切的功德,先需寻求具体了解,引生胜解,之后随念才能起坚固誓愿,奠定一切正道的根本。《随念三宝经》演述皈依境三宝本具之功德,为佛弟子日常念诵、忆念的经典。全知麦彭仁波切造释,善显三宝圣德,析义精当深入,依之逐条作意,必能欢喜随念。若随念后认定三宝为真实、永恒之皈依处,随之可引生坚固誓愿,从此开始断尽三有,成为恒时安乐之开端。
- U6 L, v }- Z8 Z- ^5 {" D' @; \《因果的奥秘》:业果正见为一切白法根本、三乘戒之基石。一切修行以业果正见摄持才能趋入,行者通身在业果中,不依业果取舍,无法踏上正途一步。世俗谛修行,一言蔽之,即调伏自心不缘不善一边转,唯缘善一边转,这一心力即来自对业果的坚定信解。 % E- ]1 M u% O) O$ c1 b
欲修般若,以深信因果为先,《金刚经》说:“未来世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可见唯持戒、修福两种人,能于般若生起真实信心。若豁达空,拔无因果,非愚即狂,自陷无间地狱。因此行人时时刻刻不能离开因果正见去修行。 4 p1 [' O m0 F* [1 t
本书为《菩提道次第广论·业果章》的讲义,其中对极重要的业果规律、业与果的众多差别及对应关系、四力忏悔的方法,分门别类消文释义,辅以触动人心的因果公案,使人明因果、知取舍、谨行持。修学般若,须以此法为基,方不至堕为无戒狂行。 ; c2 p; x6 Q" ?" D* K5 `% P
《安忍波罗蜜》:嗔恚摧毁百千劫善根、坏菩提心、失菩萨戒、死堕地狱,为大乘道最大违品,须严加对治。治嗔关要有二:一在明理,二为经常串习。不明理,必不能从根伏断;不串习,亦不能充实道力。嗔的生起次第为:依作意不可乐等相生忧恼,忧恼增而发嗔恚。治嗔之道,即依正理破不可乐等想,并引导自心安住于如理想中,忧恼失去支持无从发展,便能止息嗔心。 9 q$ x4 ^* {( J9 Z7 D
书中针对常见生嗔情形,一一详示道理,理路清晰、方法全面,顺其理路思维,容易引生定解。之后重在反复练习纯熟,才能在日常中得心应手,有力伏嗔。对这一治嗔妙法宝藏,务必反复温习,学以致用,不致虚学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