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古董
; h$ S2 e, _: n' O! M- J5 j故事略: : K4 |, m0 G" L9 b0 r9 R2 \/ G! d
一休禅师的弟子足利将军,请一休禅师到家里用茶,并将其所珍藏的古董一件件地拿出来展示,且频频问一休禅师的看法。禅师回答道:“太好了!为了增添你这些古董的光彩,我也有三件古董,一是盘古氏开天辟地的石块,二是历朝忠心大臣吃饭的饭碗,三是高僧用的万年拐杖,如果你也收藏在一起就好了。” 将军欢喜不已地说:“谢谢禅师,要多少钱一件?”一休道:“不用谢,每件物品只要一千两银子。” 将军虽然心疼,因为觉得这三件古董价值很高,所以花了三千两银子把它买下,并叫侍从随着一休禅师前去取回古董。 一休回到寺中,就对弟子说:“把在门口抵门的那块石头拿来,还有喂狗食的饭碗,以及自己花了十钱银子买的那根拐杖,给来人带回去吧!”将军的侍从将这三件东西拿回去呈给主人,并说明其来处,将军非常生气地跑去找一休禅师理论。一休和言悦色地开示道:“目前正是饥荒时候,每户人家三餐不继,将军却还有心思在欣赏古董?所以我将你的三千两银子拿去救济贫民,替你做功德,其价值终身受用不尽,比古董更宝贵了。”将军除惭愧外,更深深佩服禅师的智慧与慈悲。
! x+ z$ ~/ x ~故事解:
/ C) l @* _$ `$ r “盘古氏开天辟地的石块”与“门口抵门的石头”释:盘古,乃意为攀古,一休骗足利将军正是用‘攀古’手段。盘古氏开天辟地,故有天地间之苍生繁衍,一休攀古而开将军钱粮之仓,振济百姓于饥荒水火中,亦是造福苍生,是其同也。门口抵门的石头可令门常敞开,门敞开才能出入,钱财之门常开,方得有进有出!石头本没什么价值,可一旦攀于古则价值上千;钱财放在家里,不会有什么出入,一旦用它来救济苍生,福报无边(用到点上!)。 1 q5 w8 _( d6 k# w5 X7 a+ y& S
“历朝忠心大臣吃的饭碗”与“喂狗食的饭碗”释:此谓将军当忠于国家、忠于江山社稷、忠于人民,而不当存私鱼肉乡民也。将军忠于国家才有饭碗,和尚忠于信徒才有饭碗(救疾苦),人民幸苦耕作更应当有饭碗!这一循环链上,饭碗里的饭是人民创造的,他们没饭吃,谁该有饭吃?!狗忠于主人尚有饭吃,人何得不如彼?!此在警示,亦在尽忠也! $ ]! X( w4 F7 ~2 B) i
“高僧用的万年拐杖”与“自己花了十钱银子买的那根拐杖”释:此件主在述高僧之责。(首件述此事所当,次件述将军之职。)高僧,是为大德,大德当在其行。万年,是其道不易也。拐杖,是拐账,将军付财,和尚布施,和尚、将军同受福德,非高僧善拐账何得如此!十钱,使钱,‘十’字象形为歧点,是为拐点也。银子,荫子。 6 j, y% t3 o' T. H) l, w) s
此则于禅可参于因果报应中各人之所当行也。因果循环无尽,将军乃令其衡也,和尚乃推助之也,人民乃其根基也,吾等如何???机宜所当,应机接物当明此! 1 T% L3 E' e B/ D6 j
下附一则《论语》以同参之:
$ Z7 T- ~- M. Z/ J, V) R; R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谓除徭役)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谓还食予民)
4 C% @; x$ s, g# a, Z0 y丹霞燒佛
5 K! ^2 }# O. J2 r5 u3 U
故事略:
# K' [' M( x$ u; ?" @: D- L 唐朝丹霞天然禪師在一座佛寺裏掛單,時值嚴冬,天氣寒冷,大雪紛紛,丹霞即將佛殿上木刻的佛像取下來烤火,寺中糾察師一見,大聲怒斥道:「該死!怎麼將佛像拿來烤火取暖呢?」 「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燒取舍利子!」丹霞禪師從容不迫的回答。 「胡說!木刻的佛像那有舍利子?」糾察師仍是大聲斥責。 「既然是木頭,沒有舍利子,何妨多拿些來烤火!」丹霞禪師從容的又將佛像投入火中。
( \. l, f1 l! o! \8 ^故事解:
3 @' B( f Y5 h0 H" B" o 丹霞禅师是云游掛單,外出所带之行李当缺少。時值嚴冬,天氣寒冷,大雪紛紛,在这种情势下,没有寺内和尚救助是不行的!
3 Z& r- J8 a2 G 冷天大家都冷,为什么没有木材可以烧火取暖呢?为什么没有棉被可借予行脚僧一用呢?!原因当为:寺内和尚都是自顾自的,根本不虑及他人;另外一个就是没有提早防寒!(和尚并无务耕种,何懒至此!无道所在!)和尚所修乃慈航普渡、以大智大慧、广济世人脱离疾苦,如何却只会自顾自?如何却偷懒不防寒以为人为己?!
$ V+ M$ n* ^, I4 K 如此则佛何在?难道佛堂供着佛像就代表佛在?! , m: K! d2 V0 V4 \0 Z% K- q2 K
丹霞烧佛乃斥其寺中无佛在也!佛法不在,佛道不在,供着佛像何用!于丹霞反衬之,则谓佛法在,佛道在,何劳常供于佛像前,是躬行佛事也!
+ V1 E2 Z- q4 z8 Y0 B. Q1 ?* c: [5 l 舍利子,舍却利以利世人之佛子也,此乃斥寺中和尚自私图利而不能舍利以济众人也!
2 x$ q3 R) R6 X5 A, Z' X 木头无情人有情,彼不修佛道,不济世苦之和尚,何如木头!多烧木头,乃意谓揭其私短也。 , u2 Q7 M$ b$ F; A" p% ?
与此故事同悟之言语“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论语》”,‘人能成就佛道,非佛道能成就人’!此当明自证自修之可贵也,无务于形式!
. f, b. d! `' E; D9 x) O# u古镜已磨请茶 P. n, g' i& v9 _- L
故事略: ' F3 z/ J, ^: |
有道禪師四處雲遊,路過一間賣茶的茶坊,因爲口渴,就順道進去想喝杯茶小息一下,店主一看便熱忱招待,問道:“禪師!辛苦了,喝茶嗎?” 7 z6 u6 y% G; u" T3 K4 @% [
只見有道禪師用平淡的眼光看了一下茶架,點一下頭,其他什麽也沒說。 ) X/ ~' M, Z% G" u) `" G) F
店主似乎也是禪道高手,小心謹慎地説道:“想必您是一位禪道高深的禪師!在下有個問題想請教您,如果您告訴我,我就供養你!如何?”
, O% k$ s8 N l* x, N有道禪師:“你問吧!”
. K" |% I/ h- w店主問道:“古鏡未磨時如何?”
" t% l7 n+ J5 I! y- z* h5 |有道禪師很快答道:“黑如漆。” * Z8 Q) y3 ~, E7 w+ w1 z
店主再問道:“古鏡即磨以後如何?” ; [! N! b0 Y0 l1 ~" l4 | k
有道禪師回答道:“照天照地。” # f6 A. t5 Q) W- c ]
店主不以爲然,説道:“對不起!恕我不供養。”說著轉身就入店内去了。
8 [. ]1 K% w. T! Q) N有道禪師愣了一下,心想:“我數十年參禪,現在連個店主都不如,可見其禪道之高了!”於是決定下苦心閉門深修,以求開悟。 : g! `2 u5 t. A# D ^, U( |7 T
三年后,有道禪師又出現在茶坊的門口。店主仍親切地招呼道:“啊!三年不見,仍想請教那句老話,古鏡未磨時如何?”
* y+ h' o8 n- \& ~有道禪師順口說道:“此去漢陽不遠。”
: v7 X* H$ w$ P: }( c店主再問道:“古鏡即磨后如何?” 2 l0 {0 g, f2 |
有道禪師再回答道:“黃鶴樓前鸚鵡洲。” 6 S8 g# g3 x; X8 G, n+ b
% ?% L. r' f, r4 V! V5 k店主聽后,誠懇地説道:“請禪師接受我的供養!”隨即轉身吆喝道:“夥計!泡茶,泡茶,泡好茶!” ; i& F: A. f* n9 }9 p7 F) u; h
故事解:
- A' b- {0 J( b5 g4 z. R! u 店主热忱招呼:这是随顺于事业的表现。 # r0 i6 u m, J! W, T9 [
禅师平淡无言:心事重重,烦恼无边,无奈之境,见茶喝茶,有何明于茶道!其于禅道也远斯! ) B, l! {( ]! V3 `0 k8 S
古镜之对,本没错,耐其乃拾前人牙慧,失于机宜!其前对谈天谈地乃可对修道者言,其后之对评古赏景则可对平民百姓语也。
- a H" W: i7 B7 F! e. |3 V 此去汉阳不远,一谓近视幻境,一谓自大;均是不知天高地厚也。 ' U: z0 X: [& w3 V
黄鹤楼前鹦鹉洲:黄鹤与鹦鹉相对;黄鹤乃应于仙道,是谓于其得道之状态也;鹦鹉只知学舌,是得一览众山小而明未得道之我与未得道之一切所言与行,如于鹦鹉只知学舌之模仿也!(照得假真!)楼前,音为漏前,是谓不得道之时也。洲,音奏、周,奏谓举喝;周为周详,于此谓欠周详! 8 R3 h, T# e# K8 E& p
泡茶,泡茶,泡好茶:茶,音为察。此谓禅师之应对当好好参悟也!
$ W, F2 v+ u8 \* P$ W5 `曇照随顺
4 P+ j" M, `" L7 m" k故事略:
6 I9 e0 m0 _& @曇照禪師每日与信徒開示,都會大聲呼喝:“快樂呀!快樂呀!人生好快樂!”
' C- ~8 P( T; m& y1 p' O: N可是有一次他害病了,在生病中卻不時叫道:“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0 m* |& o7 Y- {" s0 |1 q3 f8 Y0 g" A
住持大和尚聽到了,就來責備他:“喂!一個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苦呀,不應該呀!”
% T& u" T6 C6 H& f; j9 I. p曇照答道:“健康快樂,生病痛苦,這是當然的事,爲什麽不能叫苦呢?” 8 \. a+ K D& k2 f+ B9 |) h
住持說:“記得當初你有一次掉進水裏,快要淹死時,你還面不改色。那種無畏的樣子,視死如歸,你那份豪情如今何在?你平時都說快樂、快樂,爲什麽到病的時候,要說痛苦、痛苦呢?”
( l& x0 H7 j, [曇照禪師對住持和尚道:“你來,你來,到我床前來!”
- q1 u& I! [2 ]; p7 G: z. N住持到了他床邊,曇照禪師輕輕地問道:“住持大和尚,那麽請你告訴我,究竟是說快樂對呢?還是說痛苦對呢?”
3 Y$ u6 S( t* X `4 r8 |
- \4 g. w% y' `' Q- \4 O住持大和尚無言以對。 + [* |7 u" Q$ @2 P% h1 u2 P
故事解:
5 {6 s0 c9 j b5 o 该快乐,就痛痛快快的过。
1 w+ s+ x- Q% @. \/ M8 F6 x 该痛苦,就任命的痛苦着。 * [$ A1 j+ c- a `# Q
此故事谓当随顺于自然,不得令一切积郁于心也,行此道方得大快其心,是解心之门也,不于造作刻意中!
: f& _# k# \6 Z9 s 开示大众,他快乐,道行得宜之乐也,而依此行,则亦把快乐带给了众人,何乐而不为! # s3 L+ T. a. V" A( u3 Y: ~
生病痛苦,他喊苦,病痛之苦,避于窒内,喊出来反倒自在了,大家也得不拘于礼节为其解疾矣! : ?2 S" M0 y" `' A( O7 X% c- C
掉水临危,他面不改色,此临危不惧也,若非如此,焉有命在?!是为应机行所宜也,三者皆然!
8 l1 P3 g! [# x1 x# Q “说快乐对呢,还是说痛苦对呢?”此是二边之问,皆有对错,贵在应机得宜,应机得宜则超脱于二边而得其自在洒脱矣!不离二边皆苦,住持犯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