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利益众生的13个理由 - u$ ^ h( U9 |& n, F1 G5 W# T
节选自《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无垢光尊者著 索达吉堪布译 / _- p# B& M) h! A3 r+ b7 g) S
此外,按照大乘窍诀中所说,应当思维十三种道理而利益众生。如何思维呢? (一)如是一切众生都曾屡次作过自己的父母,为父母时无一不是慈爱饶益我,为了报答他们的大恩大德,我也必须利益众生。《圣者涅盘经》中云:“此大地土抟成豌豆许丸用以衡量一有情为自父母之数,则作成之丸可数尽,然一有情为自父母之数却不可胜数。” (二)若不精勤报答曾利益自己的众生,则将会被不感恩图报的沉重负担所压,因此为报恩德也必须利益有情。《广戒经》云:“诸地诸山海,非为我负担,不报众恩德,乃我大负担。” (三)如果一切众生都幸福快乐,那么也无需饶益。然而,由于为我们造罪而受轮回恶趣痛苦压迫,因此为偿清宿债我也必须饶益有情。 (四)一切众生虽然无不希求安乐,不愿受苦,可是,因对此愚昧而唯一遭受痛苦折磨,为解除他们的痛苦我也必须行利众事业。 (五)无量众生未能蒙受往昔诸佛引导、调伏,我若不引导他们,则已断绝了大乘种姓,为了那些无依无怙的众生我也必须行利众事业。 (六)为了调化那些由于我执我所执而被烦恼业风所吹的颠倒众生,我也要发愿尽力精勤利益有情。 (七)虽然诸法是无我空性,但众生却未证悟,应当以大悲心引导这些如梦有情,若未引导他们,则已泯灭了大悲种姓,由此我也应当成办利他之事。 (八)我已发心利益众生,若未利益则违犯了自己的学处,由此也应当成办利他事业。 (九)我漂泊于轮回中也是由于曾对有情生嗔心等烦恼所致,如今此等众生成为我修菩提道之殊胜对境,由此也当成办利众事业。《入行论》云:“如此利众者,今已圆证果。” (十)若直接利益他众则间接可成办自利,由此也必须利他。《入行论》云:“亦成自利益。” (十一)若利众生则令诸佛欢喜,因此必须利众。《入行论》云:“除悦众生外,无余可悦佛。” (十二)发心后若不成办利益众生之事业,则堕入声缘乘,由此也必须利众。 (十三)证悟了不缘我与众生如虚空般的胜义谛,则于世俗谛中利益如梦般的众生也是无有困难的,由此也当成办利众之事业。 总之,应当发心乃至仅有一个众生未从轮回中解脱前我愿为度之而住于轮回中,日日夜夜无有厌倦地精进,若能于百俱胝劫令一个众生相续中生起一刹那的善心,也应当以最大的勇气尽力而为。《经观庄严论》云:“佛子依胜勤,成熟诸众生,为生一善心,千万劫不厌。”当以此种方式利益众生。 . @6 l c/ Q+ s! K$ F
祖源禅师论十魔乱正 " Z+ A# ? t- F0 i5 f
祖源禅师 : N4 x) C! K' q# l. l0 ]1 E. t9 X; O
《祖源禅师论十魔乱正》云:“欲成就修行大事,必内胜自我,外降诸魔。迥脱三界,跳出轮回,完成完全超越卓立的人格,凡丈夫者岂应有他志哉?”《祖源禅师论十魔乱正》节选于《金刚经总持论》,对于欲求出世的行者,其犹医王乎?世间有意完全自己人格者,亦应以此为眼、为鉴。师曰:“悟修禅那,非同细事。内外诸魔,恼乱正定。少无主宰,贪着爱境,困境打动,堕于魔网,本是善因,反遭恶果。初学后昆,慎之防之。愚开十条辨魔之义,自审自察,心魔天魔,用慧观照,消灭魔孽。心垢若净,诸障自泯,何怕天魔,焉敢惑正?今举十魔:一者宿冤,二者外惑,三者烦恼,四者所知,五者邪见,六者妄想,七者口业,八者病苦,九者昏沉,十者天魔。斯十魔障,能挠正修,慕道之人,谨之慎之。”
5 t S4 v6 Z; \; z0 M- B 一、如何是宿冤魔?师曰:宿冤魔者,谓之业障。远劫今生,在凡位中,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杀盗淫妄、贪嗔痴爱等,多结冤家,故于今世会遇,虽学大道,宿缘未了,而侵扰不安,障诸圣事,不得成就。须生惭愧,恳祷忏悔,求哀三宝神力垂佑,一切宿业,自消自灭,一切冤家,自退自散。再发大愿,普利群生,可速得无漏,急证菩提,参禅之人,须自忏之。
3 W2 S: x2 A) w7 U& H 二、如何是外惑魔?师曰:外惑魔者,谓之人障。阐提小人贵贱等不顺心逆境,均可扰乱定心,让人不得安心修道。此无别故,皆是少权,或缺礼义,或因自高,或自我慢,或是口直,或是行粗,或是仗势,或是夸才,或是恶言,或称已能,或说他过,或少和色,或无恭敬、或肚不宽,或欠忍耐,故召不信,惑乱修行、生心动念、遮障本明。慕道之士,须要卑下,退己养德,方免人障。后学初进,当宽之忍之。
, v7 ^4 e; @6 w2 a, O 三、如何谓烦恼魔?烦恼魔者,谓之事障,事障不除,能乱正修。所谓烦恼,烦生外境,恼生内心,修禅之人,定须断之。如不顿除,性定难见。见女心生,淫心烦恼;见杀生心,恶心烦恼;见财生心,盗心烦恼;见物心生,贪心烦恼;见人生慢,我相烦恼;见卑生心,自大烦恼;见逆生嗔,恚心烦恼;见顺生心,随意烦恼;见冤生憎,恨心烦恼;见亲生爱,私心烦恼;一切外见,内生取舍,俱为烦恼,难以尽述。参禅之流,定除事障,事障不空,烦恼必乱正定。
1 o/ p1 B. |2 S9 B9 `6 E* T; m: ^3 i 四、如何谓所知魔?所知魔者,谓之理障,理障不除,能乱正定。云何所知之过?知我得悟,知我通宗,知我明教,知我会理,知我多文,知我多见,知我戒严,知我得定,知我有慧,知我证空,知我自在,知我无碍,知我得通,知我得妙,知我证道,知我成佛,等等所知,为之理障。理障不除,法执不忘,法执不忘,真心不现。修禅定者,必要泯之。 $ B( Y6 x) p& V0 N
五、如何谓邪见魔?邪见魔者,谓之执障,执障不除,必堕邪定。云何邪见如是乱正?执性不坏,谓之有见;执性本空,谓之无见;执本不死,谓之常见;执随气灭。谓之断见;执无生有,为自然见;执气化形,为邪因见;诸如非有非无、即有即无,一切邪执邪见,因缘自然,不离空有。断常两头,自障本理,往随歧路,参禅之流,须知悟之。
, J# C4 P9 U. x. J: c k 六、如何谓妄想魔?妄想魔者,谓之自障,自障不空,生灭不停,颠倒散乱,遮障本心,参禅之人,须要空之。今举一二,以明妄障:如妄想悟道、妄想修证、妄想得定、妄想发慧、妄想多知、妄想能文、妄想名远、妄想多供、妄想为师、妄想众归、妄想续祖、妄想住刹、妄想弘道、妄想传录、妄想后嗣、妄想入藏、妄想神通、妄想玄妙、妄想奇特、妄想异怪、妄想长生、妄想返童、妄想飞升、妄想成佛,诸妄不空,动念乖真。初学慕道,泯妄为本。 / e, T- y- @1 ]/ M
七、如何是口业魔?师曰:口业魔者,谓之狂障。若不俭言,纵意多谈,散心乱念,不得定心,口业因何,过之太甚?谈玄说妙,讲教言宗,自夸得悟,卑他愚迷;论人长短,说人是非;吟诗歌赋,信口胡唱;评论古今,议国兴废;昔日贤愚,今日凶吉;不干已事,高言诤论;他人得失,无故毁赞;说诸欲境,令人生爱;说诸不平,令人发怒;背后毁誉,当面称讥;一切利害之言,使自忘失正念。参禅之人,须要深戒,不但俭言养德,而当使心不乱。初机修行,慎之忌之。 八、如何病苦魔?师曰:病苦魔者,谓之苦障。身多病疾,皆因业衍,或自失调,变生百病,不得受用,学道有碍。愚开数条,须自预防。调理脾胃,节择饮食,少食厚味,且忌生冷,饥莫读诵,饱莫负重。食后勿睡,夜忌饱餐。好吃腐烂,爱食煎炒,偏贪五味,强用非物,湿地坐禅,风处打睡,汗出入水,受暑贪凉,当风沐浴,露卧星下,大饥大饱,大喜大怒。大寒大暑,大雨大露,内伤外感,一切失调,生诸疾病,使身不安,后学须知,预防避之。
7 ]' ~# D, E3 I. d8 Z 九、知何谓昏沉魔?师曰:昏沉魔者,谓之睡障。睡障不练,昏沉太重。真心不朗,慧性不发,堕在暗昧,黑山鬼窟。其病何因,多此昏障?皆因食重,多贪厚味,语多丧气,劳形脾困,精神不表,浊气浑乱。愚疾多怒,懈怠放逸,不念生死,唯贪安乐。后学用功,须发精进,引锥剌肉,一头触柱,礼佛燃灯,立险经行,苦身磨练,睡魔方轻。不然纵意,真心不朗,参禅之人,勇猛降之。
/ A, \6 n0 u! e4 ?0 R1 c* V 十、如何谓大天魔?师曰:大天魔者,非同诸障,皆因正修,将以证道,心精通吻,湛然不动,惊起天魔,及诸鬼神,宫殿崩裂,大地动摇,魔王惊怖,魍魉慌越,一切魔魅,俱有五通,同来恼乱,不容入圣。变诸异怪,化诸欲境,乱尔禅定。心生取舍,魔得其便,主人受害,自发颠狂。谓已成佛,生陷王难,死堕无间。参禅之士,正念分明,智慧朗照,一心不动,任他使能,我不见闻,正定降魔,自然消灭。后学修道,自慎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