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55|回复: 7

妙法莲华经与耳根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8 17: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9 ]+ O8 @# |; o/ A% ]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1 r4 b% w- e1 n+ \7 c! J( p
………

3 ~9 c5 }( l3 p4 M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 q1 B0 L% e$ B) h
……..
6 Z" L+ ^/ I1 B, {) f% V& F

, {0 S( J8 r: x+ }) ~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四卷
2 ~! q) u$ a8 b4 j宣化上人著述3 K0 j2 X% g; Z) ]" g. ~
8 n* \5 N, n  L
. C" h: C+ W  Z& z! i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2 e" E' w. e; P/ H
  4 R" {# h4 t* @/ \1 t( i' d, X
      阿难,你现在不愿顺生死流转,而想求逆流功夫,就应该返本穷源,寻求生死流之根源,才能得到不生灭的果位。8 q9 p8 r+ t0 ]( _  l
  & o- u3 X" ^5 Z$ V7 B) _/ g& H* B
      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1 A. W5 T" f' y1 l! Y" e
  3 q% ]4 G. X2 O5 l+ q. g; m2 J
      欲求不生灭果,当依不生灭因。六根之性是不生灭,但有优劣之分,所以你应当先选拣检验,这六受用根,哪一种是离知?哪一种是合知?鼻、舌和身三根是要合才能知道。眼、耳和意三根则离开亦能知道。合知比较难修,离知比较易入。再考验谁是浅显易明?谁是深隐难测?意根是深隐难测,眼耳比较浅显易入。再看哪一种是圆通?哪一种是不圆通?眼具八百功能,故不圆通。耳具千二百功德,当然最圆通。如来已暗示耳根最圆通,但不说出,要阿难自己体验选择,作为入门之道。. ~1 t; e  `( V( m0 I3 ^- }( X

0 D5 W& d. O- A  ?' R2 O* l      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 F0 y* V+ P% a! N4 J
  / a; ]: G) x  A7 {! {
      如果你能在这六根中,明白哪一根是最圆通,依它修持,把无始以来交织妄业之流,扭转过来,做逆流的工夫。顺著不生灭的圆通根来修,犹如顺水扬帆,和那些不圆通之根,比较起来,迟速几有一日和一劫之不同。
9 o) |( x: S- Y( P$ H  * {4 a4 R! z- _: k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
8 H; C5 ~5 H; A& t  / q' S: y: q9 q  p& i% |, R
     我已经完全明显开示给你知道,这六湛圆明的根性,本来所具足的功能数量,由你自己仔细去选择,哪一种和你最相应,最适合的,我就会和你再详细解说,令你对这根,能次第解结,渐次深入,得到进步。
& K2 `+ @- I) i/ k/ d6 v) \8 i4 m* |  
- T" R2 \/ Q3 L( Q1 ]      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9 Y( T3 u2 N5 C5 y
  2 t+ y$ ~" W* |- `0 T+ r& G0 p
      十方如来,在这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一一依次修行,头头是道,都能得到无上菩提,并无优劣之分。, V0 \8 l- h( @8 }
  0 z3 V  f+ D6 z8 @; z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
: }$ H) {: _& }' ^+ G  
2 V8 B) m% u6 |& ]      但是阿难,你的根性下劣,不是优秀分子,故不能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得到圆融自在之智慧。故我要为你说明,诸根之优劣深浅,使你选择后,能做逆流工夫,一门深入。4 q. l& I! d' i( A+ q3 n
  
2 j2 g% N& M& a      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z7 _2 O3 g- C& w
  
" {9 e( G! h" \5 _+ N/ F5 a- f      只要你能够一根深入,入到极点,妄尽真存,达到一真无妄之境界。这就是一根得以还源,其他六根,亦同时得到清净。
, X9 C, @$ _& e6 I. E7 `+ g7 a. m
, l2 h. ?$ o9 g! j' R' v
1 Q' j( w" V& y& o' j- j+ T7 `6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8 17: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八卷(节选):
0 t. u) \! E6 x
( J) [8 W+ R& c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 p& @; Q0 D7 x% D/ P: q, o/ }2 X6 b5 C) f- U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2 Q( W$ n# w+ @" U

6 E/ q$ W/ T2 a5 @: s) s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
% `% R) w: A0 V$ _8 N. o; a# @+ \, l& m) u: h%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6 p; f  l+ [6 D# m3 ]0 V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节选)
- I- e: L0 M4 ?% n" v9 ?( r: l, x2 l. {% y: d, @# m" j1 V8 G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7 |! z8 _9 X$ v& W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m0 l3 w9 F: T' `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3 @: Q/ h- {. w, l9 _
  “是菩萨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乃至还入初禅。
5 [. P" x! H$ @+ Q( ~/ Y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9 b7 W% |7 X: \1 h  V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8 17: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当我读到:“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 m4 }6 p& k; ?: s & l+ }+ P! ], R" M/ q) {2 }/ ^) C+ s
        前面我写了“ 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也提到一些。. t% ^# x& R8 m9 i
    今次我结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二卷 (节选),“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里内容来写。0 }% Q  U, m7 Z7 P
/ I7 f, E) ]/ Q8 d: ]* y
  # k2 b4 Q# i. ]/ r0 G
       佛经讲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吹三禅天。在这里可以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组成。; y+ k7 ?4 o2 X2 U* p0 `8 H! e; {

1 t5 ~9 C* T( w- f) _      下面写我在修习 观(八背舍)、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四种禅定中闻听到的声音写出来,然后根据一些特别的声音写一些心得:
6 `" v+ t8 B/ _) M$ `3 A% m% A* |' t  V
        先写 九次第定(练禅):! L/ I! P; m+ p6 |" b
3 I( c7 t$ d  N8 G
       色界:初禅 、二禅都是水、火、风的声音。三禅是火、风声音,四禅是火声。无色界: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越往上声音越小。这些声音比较空荡。
3 f1 }( g  ?9 P$ K
2 {& d+ h. N) l, m# L   
- f  O/ ?4 ?( s        最后一个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是火声。像利器的声音。色界里禅定的声音,火声像小钟音。
% K% Q5 @  I9 \, V8 @" _) r7 H6 T# i$ P8 r* W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7 K9 M1 Q+ Z8 ^; G- v9 H1 p( n+ h
) |6 Y, ^; |  k, K" W. d
       听这些 声音最好在早上起床前。那个时候能量充足,在床上慢慢听。如果不想听就用打坐的方法快点越过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或超越三昧。因为九次第定从初禅 一直往上要花很长时间。如果能量不充足,那就像充电一样慢慢观呼吸。
$ ?2 X/ w' P1 K     
/ @9 l2 C, t% J; ]       从初禅 一直往上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过了色界这比较轻松。进入无色界前会感觉到停了一下,然后再进入。快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前感觉到快到顶了。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时会停下来,过一会好像走平路一样到达灭尽定。6 S6 u1 O/ T% V6 Q0 v) `9 [. K

7 ^2 M7 r, @$ C  L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在九次第定从灭尽定一级级退到初禅 一会,然后也像九次第定一样也是一级级 从初禅 一直往上,到达灭尽定后又一级级退到初禅。不过速度很快。因为九次第定像开路先锋一样将身体的气脉打通,同时也积聚了能量。, r/ s& C7 x* v: K( i; |

3 d) M- b) \5 X/ W         超越三昧(修禅):4 @. z( M% l4 @. z: I/ m

9 G7 ?8 s0 D; Q% J# v  B% R7 }      当 师子奋迅三昧退到初禅时,过一会从初禅开始时会听到一阵气流声往上移动,好像喷头发出的声音一样。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一会又进入灭受想定。过一会听到一阵像利器的声音从灭受想定一直往下移动退到初禅,这时听到的是水、火、风的声音。过一会又听到利器的声音,这时感觉又跳到灭受想定。过一会又听到水、火、风的声音,这时是跳到了二禅。就这样灭受想定就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一会儿是利器的声音,一会儿是另一个禅定的声音。灭受想定穿插完成了后退到散心中。这时听到是组合声。这个就是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一种。
4 J: j( ?( c, s  b0 a& M  e
& f  {" V3 v0 e7 _) K   
9 C6 E+ i# ^% @. Y" j       灭受想定退到散心时过一会又听到听利器的声音,感觉到又跳回到灭受想定。然后根据声音知道 又跳回到散心 。停了一下又听到一阵混合的声音往上移动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之后散心这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最后是初禅起住散心中。
! g9 I5 ^5 D& R( J. x3 Q: T% S& y8 `) ~- @" b! e6 D* ]
      在散心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好像在轮船上,听到的是好像轮船发出的声音以及是海潮声。慢慢听不到轮船发出的声音和海潮声了,这时感觉到快到岸了。5 p1 c4 p2 p5 T/ Z( n
   
4 \. {$ d5 h' ~& ^% U) D: |2 Y     这个就是 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二种。
, D0 J/ Q! e* B4 p: w7 b% G2 I8 W- T/ y" A
      从 超越三昧(修禅)退出来之后又是从头来过,也就是从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又从师子奋迅三昧到达超越三昧。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 {# _0 o* ]' R6 p2 f5 U1 q6 E  t8 X' S' |8 }1 N6 }
     从第二次起会转得很快,这时候很难分出这些小禅定,只能分出大的。也就是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些禅定。在禅定之中我也不知转了多少圈了,感觉九次第定慢下来,这时也听不到水、火、风的声音,也没有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
" b8 h- X, f* z: K" W* o
9 C4 c6 o+ D) v% O% D) i( r    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 J* x! y& ~, k
0 F2 ^6 z' k, w, p! C% R
    也没有感觉超越三昧里的灭受想定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了,而是一边是灭受想定发出利器的声音,一边是其他禅定发出混合声音。
  G3 A% f, C" c  a, H7 P
, a1 B$ I* N5 e  o2 f4 B1 X     有时又听到虫子叫的声音........
; W) r6 }& U1 D  5 F6 z' O7 S. E, r! y) ]* Q
       从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和超越三昧(修禅)的第一种,一超入,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耳根圆通章,观世音菩萨说: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1 i- y3 G3 B7 v+ ~. ?
      从超越三昧(修禅)第二种,二超出,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大佛顶首楞严经: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 [% X3 b0 t3 {1 k" S      从多次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我想到了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 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20: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 q/ h5 V. Y! Q# b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所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法轮,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 F0 {; I5 k9 C+ t8 m, }0 H
2 M0 R' P3 b( v0 U2 m/ V   《妙法莲华经》嘱累品第二十二:. ~4 G1 }6 c6 N+ g; _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所以者何。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20: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 T% C, q3 ?! Z( x  文殊師利言:「我於海中,惟常宣說妙法華經。」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稀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否?」文殊師利言:「有裟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7 g3 y& N) M4 }4 i
& m% Q/ G! D* i     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讚曰:
$ _* L8 \: {* \  g0 g3 J/ a1 V/ Y! o5 |0 I+ i

, J; Y; Y, r/ `( ?' G6 A% c! C0 M深達罪福相, 遍照於十方, 微妙淨法身, 具相三十二。# ]! g) b  T$ L8 p4 Z$ }: l
以八十種好, 用莊嚴法身, 天人所戴仰, 龍神咸恭敬。
+ j  F- q+ ?/ e: ^+ w一切眾生類, 無不宗奉者, 又聞成菩提, 唯佛當證知。
; |0 F" X6 E1 E7 F# I我闡大乘教, 度脫苦眾生。
- q/ J( r$ f0 S8 J; Z
7 f, j  q! B% J* S! D8 _+ j: P, w
      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 I/ D7 |- |4 x, `8 R
8 C% x! M2 b- O, P1 \" E

+ t- c8 e, d- z  k0 S2 l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否?」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無量眾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眾生、得受道記,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 k1 e; R/ _; m' e  U% ]
; V2 D% G1 v% B) S& ?: b" t3 c( p

  K& A; o/ `+ \  N  q& q7 _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沈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9 f$ A; N9 H8 Y; P3 U2 A1 h, {% K) M" o

; C6 M4 p. w0 g' V: P- L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否。
. Z3 ^; Q7 t! ?5 d& M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 l& c: q8 G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19: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 W! w$ T& X( |( r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2 V) t4 f+ G& w1 R* Y+ m/ v$ o% a! q&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I  g0 L4 k1 Q8 \3 K; B2 \" {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 m, \2 e- h* J* M' r& D9 Q/ b7 u
' T- ?+ _8 v  \- W

& L" O3 |9 c6 q妙法莲华经卷第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6 r7 x' Z' m

- M* X  Q' Q- t( @! b$ D' p4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 H" X# l# B" M: ~2 `4 i6 \5 u+ J3 K( c3 Y! ]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五卷):
7 T7 y) H% \1 b2 l' b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L1 a1 D, Q+ j

% L6 V) O0 f  d2 Z《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7 H. L" c1 I8 |7 N1 ~. L; U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19: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5 M+ D# f" s' W, V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8 Z$ D8 K' U, z% s, Z% q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T7 E3 Y5 m7 j1 r  X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1 B9 w2 _1 J+ d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3 ?7 Z- s, k' j, D8 U% Q, q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 i' _5 S/ v- U/ J/ I& q! F- ]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8 s% q+ d8 y1 e& D5 Q( A9 j+ ~' ^7 A
: J% V  d0 Y8 c& y$ r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3 j4 `; N9 R8 \$ |* y$ ~/ G
: m+ {# C2 F$ r, M) p
文殊师利菩萨言:
* T4 q) q9 e1 c! t. \& H. p2 r8 r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8 D! |% @. G  M1 u
2 b- @3 |: L9 K: L- B1 x3 G& i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y% a! v% u7 g. n9 e0 f6 e1 |% S- ?! R& T/ V( e+ o3 }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5 u: ]) g* S: n6 ^  ]
, Q  A; g8 r" L/ K& E' d; c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K8 t5 J: {: s" K0 ~

' m! c5 \/ Z0 `+ E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e; q3 _. ^) {( T
  u6 M! N& X- `8 r* q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 X( q# |; L! _2 X8 W
/ Y! g' u, _: W
  非唯观世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4 09: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妙法莲华经》,当我读到:“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 v0 o  u# c" \# a; G* I
9 C) Q( F  X1 h+ x
下面写我是怎样发菩提心:& G! T4 O" e& H4 y
  9 m2 v% X( x2 r  a  |
    我就在佛菩萨像前发愿,要像地藏王菩萨一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1 N! q3 z2 A7 _
   以前看到一些明星的微博有好多听众,有些几十万,有些几百万。我就想如果这些微博用来宣传佛法真是功德无量。2 A/ n+ S0 u( I, e3 K+ d
   我以后就在佛教网站选一些佛法和一些善书分享到自己的微博上,然后到处收听别人的微博,达到别人也来收听的自己微博。这样听众也增到几万。后来有个微博好友告诉我可以使用转播平台。
$ e$ v* i7 V$ ?  / ~0 U+ H1 b9 k) m1 B
     这些转播平台有以下这些功能:
4 q5 c  |! [) f. s5 ^   
" c4 d/ I" W( v功能介绍1 Z! ?6 k% R& ~: {8 T, b1 A7 y
     1.求收听、加粉丝:如果别人收听你的微博,别人会获得相应的积分,而你则会失去相应的积分。: g7 `$ m7 @; e2 ?& N" b$ }4 C
     2.求转播:如果别人转播你的微博,别人会获得相应的积分,而你则会失去相应的积分。
1 z0 g5 H: g4 i9 \+ B' r     3..赚积分:可以收听别人或者转播别人的微博获得相应的积分,有了积分就可以将佛法和一些学佛感应故事等的内容放上求转播平台。让别人转到他的微博上,这样就能使更多的人学习到佛法和了解佛法。
8 _) r  a+ `$ \; m- y$ @+ k7 d0 h1 n8 F. k+ i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到佛法,我申请了几十个QQ,开通了几十个微博。在佛教网站选一些佛法和学佛感应故事等分享到自己的微博上,然后放上求转播平台上。以前腾讯微博有好多这样的互粉,互推平台,很多平台我都玩过。现在好多平台已经退出了,在网上还可搜索到一些。
1 p# c, f! ~$ c9 Z( C& _6 s, v# j4 t
  j0 k# V& k1 F7 |0 T4 D     以前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有多少点击数量,现在只能看到全部转播和评论数量。以前我有些微博一条点击数量就有四十多万,我试过统计过一年的点击数量就有三百万。到现在我玩互粉,互推平台来宣传佛法差不多有四年了。" T; X: c) D3 C! B

. u+ U% ~/ n* @5 i% N     ; v, P3 L4 q9 l1 b3 x% K  U
     网络时代,,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来宣传佛法,这样速度快见效也快。
0 n3 r$ H4 ^0 Z! l5 g7 s9 Y* ^! o( i2 q3 z% N! x) T5 c)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云: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正念成就。智慧具足。有坚持力。住清净行。生觉悟心。得出世智。不为众魔之所得便。少于贪欲。无有嗔恚。亦不愚痴。诸佛世尊之所忆念。非人守护。无量诸天加其威德。眷属亲友无能沮坏。有所言说人必信受。不为冤家伺求其便。得无所畏。多诸快乐。为诸智人之所称叹。善能说法众人敬仰。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9 12:35 , Processed in 0.1021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