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14 19: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使他无法进入房间。磐踶它才能证得阿拉汉果,这天正是他出家的第八天。
, h5 ]0 b; ]# Q- h( R' Q9 B) B$ A% J6 J5 p( ?% E: A
佛佗说:「当一个人精进修行时,甚至天神们都会来护持,我个人就亲自在门口阻止沙利子进入磐踶它的房间,如此,磐踶它才能证得阿拉汉果。」
* y3 B5 W6 W4 s7 |" e
/ D: A1 _/ l" c4 G0 O8 h7 q- c(请参考故事「殊卡沙马内拉」)
/ g* r& |! g9 m: n' f* m
/ v1 @+ H1 ?* q
' M3 e+ @; s* ~ O/ g固若磐石, e+ @3 B; d5 M+ O. Y3 T
如同坚固的石头不为风动, W, O8 m3 o' G$ u* ~$ K) h! s5 a
智者也不为毁誉所动。
2 q% P) t3 c6 _5 O. n$ S4 }7 P1 M/ c! m g0 D" @
跋提是揭达林给孤独园的一位比库。由于个头矮小,大家就以「矮个儿跋提」称呼他。甚至有些年轻比库经常拉他的鼻子、耳朵或拍他的头而嘲笑他:/ `0 l/ S9 f6 s4 n. |) k
; P- d7 b; U6 H3 y5 N* p
「大叔,你好吗?快乐吗?比库的生活你烦不烦啊?」/ p' t) u" n4 S/ L! B
7 i" m/ P" o1 m3 _% h但跋提心地非常善良从不生气、也不回嘴。事实上,他的内心和神情都十分宁静安祥。
) B) @; ?3 G4 E( M& K8 O9 {* O/ o5 i3 I/ y5 b7 m T2 Y' e0 {! |" j
佛陀知道跋提的耐心时,就说:' x( S2 j; a1 d' R4 ]" w
) ^5 b4 e* a. P「阿拉汉永不发脾气,不苛责别人,也不瞋恨他人。阿拉汉就像一座山,山不为风所动,阿拉汉也不为毁辱所动!」6 ]8 a9 Z- o, B& ~; E
: v7 \; m0 r0 ?9 K# X' {这时候,其他的比库才知道跋提已经证得阿拉汉果。
! g, f; @$ @+ W
* ]7 a5 o8 p( p9 Q1 h# }/ v2 k ' E6 P& g/ n% _$ y: K; X7 m1 C# ~" {
辱骂比库的女人
, f @& I- M+ }! v7 s如同深潭的水,清澈安静;
" t/ q3 r( K1 @# T5 g1 k/ ?智者听闻佛法后,内心清淨。
9 g7 p- k4 M8 R4 c$ d
! _5 L, M4 X7 o* v0 l玛她是一位虔诚的女信徒。她的女儿坎南嫁到别的村子去。有一次,由于坎南回娘家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她丈夫就差信来要她回去。坎南的母亲因为要做糕饼给女婿,就要她过几天再回去。
# J: [ U$ i7 O1 G
& f+ z- z1 y2 }, F, F# m第二天,玛她做了几个糕饼,但有四个比库来化缘,她就把所做的糕饼全部供养他们,坎南只好再留下一天,但连著三天玛她都把糕饼供养比库。因为这缘故,坎南的丈夫就另行再娶。坎南从此痛恨所有的比库,认为比库毁了她的婚姻。每次遇见比库,就予以辱骂、毁谤。后来,所有的比库就远离她家。2 s5 |8 W# s8 j. m, E1 {( \8 h
% t5 n, @" S; Q佛陀知道这件事后(注),就到坎南家去,并问她:
/ I ]+ W. \. N
" F9 r" T; J" T& W「比库是否只取供养的食物,还是拿走不是供养的食物?」
$ X7 |- R6 g6 z- S
* _9 U- l. }3 F! a坎南回答说,比库只取供养的东西,并且说:「比库们没有错,错在我自己。」她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佛陀的宽恕,并进一步顶礼。佛陀就向她说法,坎南闻法之后证得初果。) ]) u% p# L+ Q) M' P% H
& I/ f6 @! e% g
回精舍的路上,佛陀碰见巴谢那地王,就把坎南的事告诉国王,国王问佛陀,她是不是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并且明白佛法。佛陀回答道:「我已经教导她佛法,她也因此法喜充满。」. q* q8 \7 P9 |) Y7 l; o
w1 p' D4 s9 ?, w6 m
国王向佛陀保证,会让坎南今生衣食富足。国王回去后,就叫坎南来,并宣称:「谁能妥善照顾我女儿--坎南的人,可以收养她。」这时候一位大臣就认她为螟蛉女。这大臣告诉她:「你要供养多少,就供养多少!」从此以后,坎南每天供养所有到她家化缘的比库。( q1 Y& K9 U9 z# v2 }! |2 ?2 y
/ |* u: k q i+ D7 E7 d2 K" C
佛陀知道坎南慷慨布施时,说道:「比库们!坎南纷扰杂乱的心在闻法后已经变得清澄、祥和了。」# b# u" V! _7 T! }6 ^2 N
+ X% v& V5 V! A) F1 G6 X备注:因为这件事故,所以佛陀建议比库不要向女施主化缘。
\1 E$ i; G3 L: b% x( x$ u
' a, J) G O9 E, z4 s U6 q* y9 f : R, f$ N& {$ Y- [4 h8 m
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 }, g. A5 C+ V智者不执著世间,不与闻诸爱欲,0 T1 ]" q& S+ z
不论遭遇苦或乐,智者不忧不乐。
$ M8 ?3 w4 z6 p
# O1 V$ n- Z; ?. l8 o0 B有一年,佛陀和众多比库在某一婆罗门的邀请下,到鞞兰若结夏安居。当他们到达时,这婆罗门受魔波旬的影响,却不护持佛陀等人。当时又是饥荒,鞞兰若的百姓只能在佛陀及众弟子外出化缘时供养极少数的食物。面对这种困境,马哈摩嘎喇那恳求佛陀允许他运用神通前往别人无法到达的地方去带食物回来,但为佛陀所拒绝。尽管情况如此困难,所有的比库并不颓丧,仍然满足于马商每天供养的少许穀物。% [% } S$ N0 q0 `5 S
0 d; f) B( I. Y& [: }1 \
结夏安居结束后,佛陀等人在通知该婆罗门之后,就打道回揭达林给孤独园。沙瓦提城的人喜悦地欢迎佛陀和众多比库回来,并供养他们。
# e- Q! S g. a H! m! Y& X, s1 U+ k* S" {( G$ Y
这时候,有一群人由于比库们的慈悲,而留在精舍里。这群人每次贪心地吃完比库剩下的所有食物后,就只知道睡觉,一旦醒来时,又只知道到河边去跳呀叫呀、打打闹闹地嬉戏。不管在那里,他们都行为不检,无所事事。; E- K- w- q' C5 i) s$ k" H H; l: Z7 v
9 v& h( S6 a: |9 r. I" m: P" u
有一天,比库们互相讨论这群人难以驾驯的行为:「在鞞兰若时,由于饥荒,他们还相当恭敬有礼,举止也合乎规矩。现在食物充足,他们就行为不检了。」
2 M/ G l- }, u2 M. P. _! v0 h5 u7 V& p% b/ A
这时候,佛陀听见众人议论的话题,就说:「愚痴的人在诸事不顺遂时,满心哀愁,神情沮丧,一旦事事如意时,则又雀跃不已。这就是愚痴人的特性;智者则不因生命中的得失而动摇心志。」, K5 s3 p/ M# @( w. x, L+ A" G
- }8 [! G" R4 J: Q" q2 |
6 J4 ^9 V; U' I' `3 `: b解脱要靠自己0 A: W" p+ x2 ^8 {8 A q! `
智者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或别人的利益而造作恶业,
* n( X" Y0 z3 w3 ~智者也不会为了求子、财富或谋国而造作恶业,% B+ \6 h& \# l- o; e' E% [9 R1 z
真正的智者不应该以非法手段追求成功,
! D+ w+ X/ E+ Q O1 X! F& p/ ]: e唯有如此,才是有戒行、智慧、正直的智者。(偈84) 0 w, e9 `; w/ u! Y& b1 q
" z/ w! d8 d+ S1 w8 x( I
昙弥夫妇住在沙瓦提城。有一天,他告诉怀孕的妻子说,他想出家修行,他妻子请他等孩子出生后再出家。孩子诞生后,他又向妻子重提这件事。她又要他等孩子会走路时再出家。他自忖道:「要求妻子同意我出家是无益的,我应该自己努力,解脱轮回的苦痛。」心意已定后,他就迳自出家为比库,并且依佛陀给他的禅观指导精进修行,不久就证得阿拉汉果。
; j1 T1 z- ]7 G" V* w$ L; v
: ^: ?/ Q M6 o3 ~几年后,他回到里,向妻子和孩子传授佛法。他的孩子也因此出家并且证得阿拉汉果。这时候他太太心想:「既然我丈夫和孩子都出家,我最好也出家修行。」就这样,她也出家修行,同样证得阿拉汉果。 ( [! @7 }; |5 Q% j5 p
: I9 ~% [" r" B6 A d E, C5 R
有一次,在比库聚集的场合,有人告诉佛陀关于昙弥出家修行并引导全家人修行也证果的事。佛陀说:「比库们!智者不会为了追求自己或别人的利益,而造作恶业以获取财富与成功。相反的,智者只知理解、奉行佛法而自行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人只能自己努力,解脱生死轮回,而无法依赖别人。」 # W- L2 s( E$ l; F& b' ?8 f' I
, k" V# ^; u7 d; B$ \- _
( n0 A: i! \; f6 y }5 N* E只有少数人证得涅槃& j( l2 `" a% Y7 X# B7 o; Z$ K% d' {, b
到达彼岸(涅槃)的人少,其馀的人都在此岸徘徊。 (偈85) 2 W$ k3 W9 v6 F+ s# F
' U9 Y' a8 {, d! Z- e
信受奉行佛法的人,去除贪欲,
* \# V( U. _$ o. E l可以到达难以抵达的彼岸。 (偈86) 2 x" T y" |1 X! C" h0 f! F& U8 Y
5 o: v: F, O9 ~4 `! W: x有一次,沙瓦提城有一群人集体供养众多比库,并安排其中一些比库们彻夜说法。但听法的观众中有些人无法熬夜,早早就走了,有些人虽然整夜坐著听法,但大部份的时间,却无法集中精神,只是半醒半睡的度过。只有少数的人专心闻法。 , j+ L, _" ~0 ~9 V; n. T
' m9 \ H! ^: N8 N8 F" B
第二天,比库们告诉佛陀昨天的事,佛陀说:「大多数的人都执著世间,只有少数的人能到达彼岸(证得涅槃)。」
& ^4 F- j% o* J- e% [, y9 Q
3 j: ?* b6 e4 r# ]/ [; R, a4 p1 U1 k佛陀接著提醒比库们要时时警觉,正念现前,只有自觉精进学佛法的人才能究竟解脱烦恼,证入究竟喜悦的涅槃。4 ?2 c' ~1 f3 Z. [
T5 I& }! R7 \% S/ g
) p/ B, m+ @/ F% P! g& C从黑暗趣向光明0 n- ?3 U: t, u3 W
智者远离贪爱,以涅槃为目的,
5 j3 W) c. x. o# S" |4 P) z# g不作黑法(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