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34|回复: 7

净公上人十善业道经大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9 20: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6 _2 E2 V. r; H7 v+ W: B. |2 a) n4 w

% C1 v2 }# O# P: ?# G4 z
0 A3 G+ P6 [$ O- m$ G, D净公上人讲述- f- }1 x2 K7 c% z6 k

, r$ M* M) K1 V( _0 @% ^. v
4 U" {: E$ ]) a( Q: C( F
) m; S4 Q  P" N; }甲、认识佛教
  v' O4 N4 C0 f- I) m2 u; L5 D7 Z  e) u  C! k
乙、十善业道经大意
  }$ `0 k/ i! |) z5 H% f- I( d+ A, R

( m5 F! @5 `! f* X3 n, p; R! \8 Z! d  [+ k7 `
净公上人于公元两千年七月一、二日,在马来西亚.古晋室内体育馆讲述。后于两千零二年十二月鉴定此讲录。
% w! ^: G7 d4 q9 |* k: _: D  E1 x% z, B* u% @7 M/ M  i3 Y

+ \0 e% R: S0 B5 k8 h) O
. R$ e! h: ?# U甲、认识佛教1 C+ H" {- g2 n( f# i5 D% |9 Q

; q9 Z# ], ^, a0 I& p / Y! m. C% N" V3 \2 O6 M0 N
8 y6 ~: O+ F, `' P
诸位大德、诸位法师、诸位同学:
4 X9 ]1 x( i2 @4 P8 h- d) r3 j
8 q8 a1 G  _; n0 x1 f7 a ' l$ a% c( \% w& o) l$ r

5 u' X6 g& V6 S. z. I今天,我们有缘在这里谈谈佛法,希望对佛法有所认识,以便于学习,真正达到学佛的效果。0 T  z6 W, n$ t
# J* X! ?1 }9 O. j

8 y  t6 T3 Z& L. j# Y% c4 p$ r; N# N# q: o$ [
佛教是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创办的。在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灭度六百年后,佛法由印度的高僧传到中国,即为朝野所热爱。
# m, T( A9 ^, Y$ g# k  J* u1 }, g+ c: u% e5 A

. S8 J9 r$ r' f8 F, Z$ C" \$ z2 l: l
  j" T  E* Q+ B早期的佛教是‘佛陀教育’。唐朝以后,佛教分为‘宗门’和‘教下’。宗门专指禅宗,教下通指其他宗派。中国的大、小乘佛法总共有十个宗派。小乘有成实、俱舍两宗,在唐末已衰微而不复见。大乘有天台、华严、法相、三论、净土、禅、密、律八宗。这是佛法本身的‘宗’与‘教’,与现前‘宗教’的定义完全不同。
! x6 X3 a1 q) A+ z* V$ V1 j# f# O! R+ ]& l  E* n5 G) ]2 K1 C) T6 L& t

- U9 Y- K  c& I$ O
1 d+ t6 }/ e( D- P0 Y宗门与教下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差别,在于教下依据佛的经典。教下就像读书,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由浅而深,循序渐进,慢慢地把自己的德行、智慧、境界提升。宗门则像天才班,不须依据经典,七、八岁就念研究所,不是普通人所能学习,要‘上上根人’才有能力。宗门的特色是‘悟后起修’,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后,才起修行。这是佛门中,宗、教概略的情形。
7 z6 B1 C$ _% k( r% e0 M& d! z! N) z2 o5 f" B4 }7 Y6 |; U3 f  U

, r  L. Q5 g4 X' g6 C3 p  L1 h8 D3 X3 h3 o: c
释迦牟尼佛是人修成的,不是神,也不是仙。菩萨也是人,也不是神仙。‘佛’是什么意思?我们要清楚这些名词术语的定义。佛是古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智者、觉者’。换句话说,‘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觉悟了,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这个人就称之为佛。‘菩萨’也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正在求觉悟者’。菩萨也有相当程度的智慧和觉悟,但还没圆满,若圆满即称为佛。把这些名词搞清楚,我们才晓得:原来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都是佛教学位的名称,就像学校的博士、硕士、学士等名称。佛教的最高学位是佛,其次是菩萨,再其次是辟支佛,最低是阿罗汉,总共四个学位。7 T4 H) ~  T3 C  t" \" Q* a; L3 ]+ F
' M. y7 _4 ~' c6 e

" }# M0 G# p* p- a! q& y/ @( R* U3 w! k5 Z2 g/ ~# S
《无量寿经》里有一句话非常值得赞叹:一切皆成佛。这是什么样的心量?诸佛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佛,都和他一样,不能不如他。这‘一切众生’当然包括我们在内,这是佛教终极的目标。佛希望每个学生都拿到博士学位。佛与一切众生平等,所谓:‘生佛平等。’注意‘生、佛’,不是‘佛、生’,佛把众生的地位抬上来了,众生第一,佛在下面,众生与佛平等。我们应当发奋努力,不辜负佛真诚的教诲与期望。% f. y' j6 [2 }5 V" b

2 m+ E6 z! m9 M; N
% o7 A1 I  @+ n5 s& ~
) w: ^9 E- P5 @$ s+ E世尊的教学超越国土、族群、宗教,有教无类。只要肯跟他学,世尊都热情教导,从没拒绝过一个求教者。《论语》记载:孔老夫子教学生,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老夫子就不教。换句话说,孔老夫子希望教学的对象聪明,一点就通,他才欢喜教,如果告诉你一个原则,你不能活用和贯通,夫子就会把你放在差一等的教学。佛不如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不但当年如此,生生世世,什么时候你发心学佛,佛就有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  N) N9 g7 x2 N+ b3 b" `
  P. {% [5 i" b4 u& |6 _
0 Z7 d: D! d! `- U1 @! n

5 _7 M: l. T8 W& H( p. i佛是什么人,什么身分,什么地位?用现代话说,释迦牟尼佛是一位‘多元文化的社会义务教育家’。我们做为佛的弟子,也必须肯定自己是从事于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工作。工作分两类:一是讲经教学的‘弘法’工作,一是在世间推行佛陀教育的‘护法’工作。护法好比学校的创办人、董事、校长、行政人员,弘法好比学校的教员,每天给大众授课。教、职员要辨别清楚,弘、护要密切合作,两者缺一不可。古时的丛林寺院,都是佛教教学的场所,每天上课八小时,另外,有八小时的修行,将课堂里所学的理论与方法,落实到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中。佛法不尚空谈,佛法重实质与效率。# z8 }. ]& q8 h0 D; i  g# m9 k

  }. J" H8 Y0 W+ a6 k
1 i: M  c# b: C8 f: r) {! |% [8 t9 I$ X8 S4 `) ~
民国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欧阳竟无先生在第四中山大学(现称南京师范大学),做过一次震撼佛教界的讲演,讲题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他举出许多例子,证明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那佛教是什么?佛教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要把佛教的本质认识清楚。
& j: c& _5 z8 {7 R; e& }2 o3 ~
8 ?( Q  d% d, E2 D . H' x3 z* S6 `* ?, S
9 e$ W4 t( Y: ]
佛教变成宗教,是在清朝中叶嘉庆以后。因为在康熙、雍正、乾隆的盛世时代,佛法依旧是教育,可见得它变成宗教不过是最近两百多年的事。今天,若说佛教不是宗教,就说不过去,因为佛教确实已变成了宗教。现代的佛教总共有五种形式同时存在,我们必须能够把它们辨别清楚。8 N5 d% ]$ y  k3 _( F

! `7 e9 e% A2 A+ Q/ V' ^+ x) Q
/ H7 ]( E# g- Y6 c& i
0 N8 F: M  G! O第一种、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这是传统的佛教,现已很少见。
7 ?! w' P+ S( f  g3 a
6 V# k, |+ U6 _" ~ / q! s% k3 ~9 h# j" M3 _% C

6 O+ O, V, }; S" j# L% n第二种、宗教的佛教。把释迦牟尼佛与诸佛菩萨当作神明看待,已经舍弃教学。
& `5 w4 R' e. w
' j! x: R7 U$ U! X+ I; N% ?5 ~  I
% i% \- H  g* u& d+ t5 F2 c* d8 O) i0 ?( W% f
第三种、邪教的佛教。这是最近半个世纪才发生的,它的迷执很深,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9 h4 q0 A/ i7 t( v+ ~
. }4 J4 e! m( y' u: p4 j7 ?# b% V
5 s. t; R, O( I1 S# |; r! @
6 ^7 f3 D; a8 {
第四种、哲学的佛教。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把佛经当作哲学来研究。可是,他们不能得到佛法‘断恶修善,破迷为悟,转凡成圣’的真实利益。为什么?方向错了,所以达不到目标。我跟方东美老师学哲学时,他把佛经介绍给我,还告诉我:‘佛经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他以哲学的眼光看佛法,一生钻研不懈。6 _& A* x/ p* ~$ _+ |7 w* d6 w0 i8 f
( G) W  A9 N& p" A7 @6 p" k" E& D
+ ?& ~$ X, q0 Z

; j& |" g7 j/ A3 k8 n; N0 k第五种、作秀的佛教。法师带著一群弟子表演,唱歌跳舞,非常热闹,中间法师出来讲几句话,讲十几、二十分钟,观众听了也未必懂他在讲甚么。" B" S" w( V& \
8 j7 x' j4 b" b

( M% f; c$ \8 s- Z5 \" Z0 u
- ~; \& i& a) D7 Q) Q. Y% z我们究竟学习哪一种佛教,自己要清楚:我们学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
* n( [( X* H) H) o, ?# h) K6 l( K2 L$ |. |6 f6 J* g
# t. A2 G9 z& G9 s( p
: \* }+ I- M5 l5 b4 t: Z$ v
佛究竟教我们什么,我们又跟他学什么?我想每位同学都关心这问题。佛在一切经论中所说的,就是《般若经》上所谓的‘诸法实相’。这四字浅言之,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可分成三大类。
, g: t) O) c  T9 j  E( X+ E2 }' _3 c6 r% R# y7 q
! x$ M0 P) O3 m( M- R

2 l; r8 D/ x9 c" @* _" ?; v第一类、人与人关系的真相。我们的生活不能脱离人群,那人跟人关系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Y! I) C# a6 p
$ f9 U$ w2 F: A) K" k

. S4 n+ a. O$ z! M) r  }* |# d  ?' B1 y+ r) K, ~2 l
第二类、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真相。我们不能离开大地和物质环境而独立生存,所以必须要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R' L# C7 W% J% J

; S" r! T7 A/ [7 r  t
1 K1 `" i! y. o1 n7 b" v0 O6 [  X5 \* v/ I/ e* u7 p
第三类、人与天地鬼神关系的真相。可能你会说:‘你迷信,怎么讲起天地鬼神?’现代科学家肯定:空间是多维次的。不同空间的生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20: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佛经中常讲的‘十法界’,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天地鬼神’。我们不要被名词术语蒙蔽了,必须要了解术语的真正含义,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 I4 A# _9 A4 h2 ~3 g+ V
" a) X. P) C! F3 i* X/ ?4 A 5 Q" L: H- E+ U5 v

" |8 @' Y( F6 w; d这部经上也说:‘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十法界的依正庄严,起于一切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今天,科学家还没研究出空间为何多维次,很可惜他们没读佛经,他们如果有缘读佛经,我相信会比我们早开悟,他们很聪明。佛讲,多维次的空间是一切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所以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不就突破了吗?/ d) z+ s+ T$ C3 X7 ~3 Z7 q

6 w$ w9 N$ l7 z/ o0 w4 I
. L3 h* y+ t5 k+ q$ a% k
+ [+ ~4 E) f9 R9 z/ y) M8 ^( x突破空间维次,佛家用‘禅定’。禅定就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禅定真实的意思,是《楞严经》的一句话:‘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心定就能转境界,突破空间维次,扩大生活空间。随著定功的浅深,突破的层次多少不一,到佛果位,层次全部都突破了,就能圆满的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等觉菩萨还有一层没有突破,所以了解还不究竟。这是从理上讲,要深功夫才做得到。
( j3 m7 X6 U* ^; y8 O
% W) q. t' F& k 7 N9 M0 M6 {* M0 C

  G) a) {) g+ H6 d* r" j) c从事上讲,我们凡夫能做到的,是在生活当中,行、住、坐、卧,心有主宰,不为外境所转,如经典所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样的禅定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禅定不是每天盘腿面壁打坐,那只是初学禅定的一个方法。  A% }- x# Y! C: \( p" Y& r

7 Z* N. n4 l1 O+ a $ L4 e+ M, r. d5 C$ R* j% m: [
/ g! o8 F# Y3 v% M5 d  O- |
世人大多生活在烦恼、忧虑,甚至恐怖之中。我们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诲,就能‘常生欢喜心’。佛法的生活是高度的艺术,充满了‘真、善、美、慧’。也许有同学问,在现前社会,能落实吗?肯定能落实!现在,我们将这部《十善业道经》的重点介绍出来,诸位如果懂得怎样学习,就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佛教正如欧阳大师所说:‘是人生之必需。’
! ~& A( U- P) F6 B, T! E3 D  R$ a) v( U. I9 p

% T, R- n5 q6 G$ B# f* C! d- D
+ w) o3 D' s0 E0 x佛经明白的讲述真相,我们听到了也点头,但就是没能把它证实。必须实证,学业才算完成。佛所讲的话,我们能‘信、解、行、证’,到‘证’才有真正的受用。‘证’一定要通过‘行’,而‘行’就是试验。经论中所讲的道理、方法、境界,如果不通过试验,怎能证明?通过试验证明,是科学的教学法。科学家说佛教是迷信,不能怪他们,想想他们讲的也很有道理。我们今天展开佛经,是会念,但不懂意思。佛所说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完全没有落实,也没有试验,这不就是迷信!所以佛教变成了宗教。& K' ]' U4 T( l0 c, t0 c( H
1 o: P* e! d! Y) J! i5 b9 [6 M
: {2 A7 B: _3 R( D& y
4 O: h% n/ i: l" e4 A5 ~
宗教如果不回复教学,决定不能解决问题。佛教如是,其他宗教又何尝不如是?我接触的宗教很多,他们的经典我都读。读后我才明了:所有的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工作者,和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可是,他们在早年就已变成了宗教,变成宗教的时间比佛教还久,这是我们必须要觉悟到的。
# @# n; X5 f, S4 J* m+ A2 s2 e! N8 [. X8 Y, G
1 F# E+ m% z; e# N9 y
) e2 Z; Z& ^" U- n! Q
佛陀教育的宗旨是‘孝亲尊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世尊教导我们修学‘净业三福’。三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大根大本。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佛教由此教起,也在此地圆满。: g( [& R! X  }4 V8 L( n; D

# [- z. E8 k0 T' z  B7 }0 t5 l  c
0 @5 U( {& x! l
' O- t! ]* Q5 W) ^0 d  M" j乙、十善业道经大意; c$ Z; o' O  |2 i0 {" X3 Z7 q
+ {+ p$ l; C6 p

1 |( q9 d8 R1 v9 W! l
/ x  K4 T& U5 \8 N) G* W这部《十善业道经》是释迦牟尼佛在龙宫讲的,当机者是龙王。当然,龙王与我们处在不同维次空间,事实上也确实有龙王。可是,我们还要懂得佛表法的意思。佛没有一句假话,也没有一句废话,句句皆真实。佛依二谛说法:随顺真理说‘真谛’,随顺众生说‘俗谛’。佛‘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说真谛少,说俗谛多。说俗谛,大家好懂,于是佛用俗谛的方法来表显真谛的真理,这种高度的教学和说话艺术在佛经中处处可见。% V$ V* ~# `) s

" T4 ]' W- ?" s: A9 y ! t1 t- a6 v- J+ m' N

* @  C  n3 U) n/ h9 _! j‘娑竭罗’是梵语,意思是‘碱水海’。大家都知道,海水苦。于是,我们就明白,佛其实是形容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生活在苦海中。娑竭罗正是形容‘五浊恶世’。龙代表变化,在这个世间,人情世故变化无常,我们从早到晚,妄念就是止不住,一会儿欢喜,一会儿忧愁。你仔细省察一下,在这十二小时中,你产生了多少次的变化?龙代表‘苦海中多变的众生’,佛用这句话警觉我们。如果说‘苦难社会里多变的众生’,我们听了会难过,以为释迦牟尼佛在骂我们,而佛说‘娑竭罗龙王’,我们听了却很欢喜。可是,自己要晓得,佛其实是在说我们。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佛说:9 A" j" q2 c9 F- X7 O' r- ^
! q* ^/ Y) E$ a( [5 k9 s& u

$ g* C4 L8 q. U/ ?( \0 Z$ I& b/ |! ]6 J3 g5 W! U9 Z
【经】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1 `  b! p' j* j8 c0 d% f! v
+ J" z/ o0 q$ O% ~2 q$ F; P: A5 L
; @8 f+ k: u- }6 W6 }  r
9 W0 t$ D- ^- N& p
我们每个人的观念思想不一样,因此造业就不相同,六道轮回以及人间种种苦乐果报由此而生。接著,佛再进一步讲:* e* `6 e+ d( _; b' ~4 w0 \

1 V3 K$ e  a- z1 A/ O
5 H" ?5 _8 L  c; V8 M$ r1 s: f4 j$ h: K4 J" g
【经】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6 S% E- [0 p, K; ?) c8 b- J1 @& T
7 B: S$ X* B* _& }

0 }. Q: K# a# K# u
. Z, v- _" L6 ]这正是《华严经》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道理很深,但确是真理。谚语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的面貌不一样,是因为每个人心里所想不一样,假如两个人的面貌相同,可知这两人的思想、德行、嗜好都大致相同。由此可知,六道众生的相貌决定不同,而阿罗汉的相貌也大都不相同。菩萨的相貌很接近,因为他们烦恼少,心地清净,但仔细看,也会有不同的地方,不仔细,则好像都相同。到成佛,心里一个妄想都没有了,‘佛佛道同’,相貌就完全相同。有同学问我:‘法师,您说佛的相貌完全相同,可是我看到的很多佛像都不同,这是什么原因?’佛像是人造的,不是佛本来的相,人心不同,所造的佛像面貌自然不同。
" L( T3 J1 h: `& V0 W
$ c/ ^* t5 L+ M1 u1 _, [: V3 x1 Z
8 x2 ?3 g* t% a! Z$ c
$ {% c) p' v! B# \  v) I【经】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 _' F8 N/ S4 P$ m% J& {' x  @7 s5 X
6 C; V; v6 {' ^; E+ V4 n
: E) V# @, P, ]% Q- {# m( p
, |% F! P- t. |
这是很深的道理,是随真谛而说的事实真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把心法、色法,也就是精神的世界、物质的世界,真的看破了。‘看破’是彻底明白,明白后,当然‘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几个字大家好懂,如果用佛经的术语,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我们初学佛法,就从此地入门,学看破和放下。( L& O0 Q3 U; p' t0 ]8 a  ~
+ t" V4 Q! \/ |" V% j) {

( m0 {- R- l: L/ K; z7 f* C- ^% u8 K6 S5 j
佛又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合起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20: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得的心不可得,所得的一切法也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初学的同学听到,认为‘佛教怎么这么消极?’其实,这不消极,这是真正积极,因为知道一切皆不可得,所以自私自利的根就拔掉了。念头一转,才知道人生真正的价值,就是为众生服务。为自己,一样都得不到,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众生,才能得到圆满的虚空法界,因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 n) t0 ^2 o' r* C3 |! w9 F  L. A  H, w+ O( i. [

1 z# W# O0 i8 }1 s& {) _" k3 Y
2 H% k$ r5 J& F, S/ ^) F1 L/ _一般人都觉得讲因果很消极,其实这观念错。真正明了因果才会真积极,佛法所谓的真精进。因果之不空,乃因果有三种现象不空。第一、因果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刹那刹那在转变。第二、因果相续不空。第三、因果循环不空。有智慧的人明了后,就会‘应修善业’。这是真精进,积极为社会大众造福。
9 I& n$ S3 I9 f* f2 T3 C4 Q/ _4 m+ ^+ h

& Q# K; {1 K6 k9 S
6 d2 ^, N% ]0 D" c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没有一天休息过。现在有许多国家,五十几岁、顶多六十几岁就退休了,我今年七十四岁还没退休,还天天在讲经教学,你若说学佛人消极,那我早该退休了。诸位仔细翻《大藏经》,从头到尾有没有‘退休’两个字?佛菩萨教化众生,随类现身,随机说法,永远没有休息,永远没有退转。佛教菩萨修‘精进波罗蜜’,哪会退转?消极或退转都不是佛法。其次,佛说:
7 |  ~2 M+ V9 [' Y7 r
8 n7 {! q% |4 s5 g- T( q8 a4 q   t1 X6 b9 G, D

, G0 W+ E0 Y) P  n+ _, L【经】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 d( t0 p+ [! _; k

: |# J: p4 V2 h+ @) E" z1 |0 ?% K3 R 4 F# n4 ]" y# T0 v- u
. \1 }5 W, H1 [3 g/ `: H! H5 F9 ~
这句是教我们细心观察,佛的大圆满智慧与福德相是‘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菩萨的‘妙色严净’相,也是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乃至于世间国王、大臣、大富长者的端正庄严相貌,都是由修集福德所生,一般没有福德的人,都不能跟他们相比。我们要懂得这个因果道理。我们想过大圆满的生活,不修福积德,怎能成就?
  Z+ [; Y3 Z) r8 F- _8 }. b( L; Z: K. j/ m: @* |/ E

, ~+ }# D. F0 Y3 K0 l" v2 y; b% o7 q) U; ]' J
世间修什么样的福报最殊胜?佛告诉我们:舍己为人、为社会、为众生、为正法久住,这个功德无比殊胜,福报也就无与伦比。问题是,我们要能相信,要肯干。
+ s: w0 G, A( ^! e. x! g1 o
0 q2 _: k5 s) C * ~$ P4 v. I+ p" p$ T  ^3 ~
; l% l/ s9 R9 q) X/ f
许多同修在经典中读过这些经文,也听过这些讲解,可是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他们怀疑:‘如果我辛苦赚来的钱布施掉了,明天谁布施我?我今天供养别人,明天谁供养我?’于是犹豫不决,不敢去做,佛陀的教诲就永远不能实现。我们看到古书上的记载,古时候有人做,但我们不敢相信,恐怕这些书大概是劝人为善的,未必真有这样的果报。% y3 t; U5 [& B

, j& o' _! e. C3 w # E5 q0 ^1 ]/ D! o9 C$ ]
) E9 b" O2 _! j. p: r, B
这几年,我们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做了一个实验。我们真干,决定没有怀疑,没有畏惧,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照做。做了之后,果然有效,而且殊胜。这两年来,东南亚遭受经济风暴,每一个行业的收入都减少了一半,许多还面临破产,佛门也受了很大的影响,一般寺院道场的收入也少了一半。可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不但没有受到影响,收入还月月增长。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把佛陀的教诲证实了!只要你认真努力去修因,果报自然来,你修财布施,你一定得财富,钱财自然源源不断而来。
  k% t. q6 h- K$ u9 u9 B/ c1 }% @7 @- t4 G! g

  u; ~4 D" m; |. y2 H/ Y% @0 }$ j9 o" i: Q* l+ t
我们与许多宗教接触,常在居士林聚会。他们对居士林感到非常惊讶:‘你们的钱从哪来,怎会有这么多?’
% \+ i# ]* t5 Q: u; g' ^8 F: D1 p9 D9 r
" G! ^( u2 M4 V$ g4 |
0 P% S2 {1 T- w$ |9 K  F# U  }
李木源居士答覆得好:‘我们有后台老板!’
0 Z8 z% }* C' e0 E
  C3 e4 G: P8 o: `
9 X9 w% u6 Z2 ?" j$ g. d4 F2 S1 a& S% k: D. m+ G" y) B
大家就追问:‘老板是谁?一定是个大富长者。’; k! m. @; F0 n+ a1 W" }

8 Z9 r  `4 V/ b $ l( N7 {% N5 J9 j6 h0 j

# w. J+ F% q" V李居士告诉他们:‘我们的老板是阿弥陀佛,我们完全听从阿弥陀佛的教诲。’7 a! Y6 B: X* n0 o: c! R. p) Y

, Z9 ?7 b  H/ Z% [7 q- @% x2 I: \3 R7 I $ t5 n. B. {* {9 l! g' n

( d& d( q9 E% f& L阿弥陀佛怎么教我们?《无量寿经》所讲的,就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教诲。我们接受佛的理念、教训、方法,全心全力修财布施,所以财富源源不断而来,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我们也修法布施,所以居士林上上下下都有智慧,每天至少有一千多人活动,都没有争论,欢欢喜喜,见面时都带笑容,所以到那里参观的人皆叹为稀有!真正做到了‘人和’。我们对于贫、老、病、苦的人,都全心全力的帮助他们,这叫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财富、智慧、康寿三种果报都非常明显,这就证明佛陀的教法真实不虚,我们不应再怀疑。这是团体兴旺的例子。: v# R& `: S! \! y/ l

( U+ s# g7 |+ V, R; e& ~" `
# y( K- F; P" Z* m: M& r2 @2 Z" o: e) _# ~9 Y' r# L
至于个人福德的例子,我们看李木源居士。李居士在十一年前得了癌症,癌细胞扩散到内脏的几乎每一个部位,医生说他的寿命仅剩三个月。他在这个时候勇猛精进,万缘放下,一心一意为佛教服务,到居士林做义工,等待往生。他已经等了十二年,还没往生,再去检查,癌细胞没有了!这是把业力转变成愿力,所以他是‘乘愿再来’身,他的‘业报身’十年前早已结束。我年轻的时候,一点福报都没有,看相算命的人都说我短命。学佛之后,我认真努力学习,依教奉行,结果命运改过来了。' x" h$ w9 K) B* U

' U. }" [, m0 n, M3 s& { & o% x. b, N6 Y$ n& `# D
  ~; i9 V8 U' H) x; o; K" c
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身叫‘业报身’,我们每个人,到这个世间来,都是为了酬偿业报而来。但是,聪明人遇到佛法,就应当把业报转变成愿力,这就是佛家常讲的‘乘愿再来’。不是死了以后再来,就在今生,要懂得转变。如何转?从前念念为自己,现在把这个念头断掉,念念为社会、为佛法、为众生,为别人超过为自己,以愿力超过业力。这个念头转过来了,就叫乘愿再来。* q* E2 X& H$ Y# |. C3 f

# H- v) r/ _& _/ m$ r' J( k
" c2 T  H3 C7 B
/ R& }' W' R/ E, J5 F" ~你们想想,人家能转,我们为什么不能转?念头一转过来,就得大自在,前途一片光明,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有把握,多么快乐!世间人都怕死,但是修行人绝不怕死,因为他们明白,了脱生死,就不受后有。所以,修行人决定是随愿往生,心中一丝毫的恶念都没有,念念都与世尊的这一段教诲相应。( T/ Q4 j! m2 u( h: c8 v
$ i7 {; m2 I& b9 I6 b
6 T1 d9 J: X- o3 V5 A  w
2 Z" |+ G. E7 p: [  o, n* O5 q. t1 Z- d
千万不要像《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若真如此,你所感得的果报是饿鬼、地狱、畜生,因果的转变、相续、循环会愈变愈差。凡是往下流转的,都是不懂因果的道理,才造作罪业。真正通达因果,要愈转愈殊胜的人,没有不断恶修善。
$ h+ W- o. O0 G! P7 S. R- D& f$ ^6 u& ^/ D( X! |' R9 F% @% ]

* c  H2 V5 k% o3 O. h* w  D8 g, p' H/ e; ^# M1 ^5 M
具体的教学,无过于《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流通得很广,是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所提倡。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建立的苏州‘弘化社’,印《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的份量最多。我看这三本书的版权页,每一版至少两万册,多则五、六万册,他印了几十版,概略的统计,印了超过三百万册!老和尚是净土宗的一代高僧,一生中所有信徒对他的供养,全都用在印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20: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命都保不住。个个都第一,如果不是第一的人,我们就要帮助他,成就他第一,好比我们身上有些细胞病了,我们得想办法帮助它们恢复原状。同一个道理,社会有些人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辨别善恶,我们就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他们。
: r2 i' x  D3 t: ]5 l5 x
- Q% W7 a9 W4 I5 ^5 m ) S* z0 h6 ?% r6 f! ~2 v
# A1 S! K7 Q6 t& `3 m
帮助人要懂得方法。佛教菩萨生活、工作、与大众接触,有六个原则,叫‘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思是圆满。六种圆满中,第一个是布施。布施,就是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今天做社会福利工作,就是为社会服务。服务的项目无量无边,最重要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如果没有这一条,所服务的项目再好,都只能救一时之急,不能帮助他们自立更生。一定要帮他们觉悟,他们才能永远离苦得乐,没有破迷,他们自己不能离苦得乐,时时刻刻还需要人帮助,就很痛苦了。所以,释迦牟尼佛从事于教学的工作,是在慈悲救世中,做最根本、最彻底、最圆满、最究竟的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9 P8 B2 D' V0 r! y1 e. [
% z! J2 ^- h2 D% y* ~* P3 Z2 v6 j

5 [' @5 b- [. p9 S( T# ^# O+ r8 B& d) n% K' E) l
第二个是持戒,即守法。帮助别人也得要有规矩,如果不懂规矩,纵然想帮,人家很难接受,所以一定要懂礼,一定要守法。其他四个圆满是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是为成就布施波罗蜜的。
+ ?( U1 ^9 ]% G$ m7 }* O0 f4 p
+ i, s, I6 |' I0 @ : s- V3 Y; F0 B, N
/ ~9 @/ w8 }8 O5 \
佛教导我们‘四摄法’,是人与人交往时,必须遵守的四种法则。知道四摄法意义的人不多,如何落实就更少了。落实是从夫妻开始。夫妻不和,或家庭破裂,就是不懂得四摄法,若懂得四摄法,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3 W8 f/ C% a$ Q' d0 i2 S! N3 A

2 N9 H4 r4 Q  b5 [: g  ]
* T: R( [  Z* Z
6 T9 K- T5 j. z& f第一、布施。先生有没有为太太服务?太太有没有为先生服务?以真诚心为对方服务,就是四摄法的布施。
. ~! c0 f& a& B( l! w/ `5 q* w  k6 G
' J4 K2 y( e3 U) _  F
. R$ {6 }# U$ U' p0 J, ~& V8 X" y/ B1 M- ]- p, [
第二、爱语。出自于内心,真诚、清净的关怀。4 b; f" X1 g! w) c# H
. y7 R5 S4 S( ?4 h6 ^& {' w) ?

* C& T5 A! @( ~0 w8 y6 f& n$ E! Z0 ]0 ]" {
第三、利行。我们的所作所为,对于对方决定有好处,没有危害。
3 u9 C+ t9 d: t0 I9 F  O. B  t2 U3 Q* b7 V' e

5 Q5 A( q" q" ]" x+ s( U; J, W$ _
第四、同事。共同生活在一起,小而夫妻,大而全世界。/ n1 v# B4 ]# E

' Z4 ?$ |2 _+ M6 A+ y$ n
. S/ E( @: ~$ }( U' ]1 y$ Y
2 B" C2 o6 _8 H" @! X我们与其他宗教交往,就是本著佛陀的教诲。首先行布施,其他宗教若有所需,我们应该帮助。今天,所有的宗教都办了许多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像医院、养老院、孤儿院、学校。办这些事业需要钱,我们如果送其他的礼物不见得能适用,但钱最实用,所以我们送钱,赞助他们的社会福利事业。我们曾拜访每一个宗教,所赠送的都平等。
& E: O; P$ Z1 u6 }- H4 u5 J
; Z2 @, ^) e, d) y4 t 2 j  p" N$ a3 d

, {0 d8 T* n* o/ }6 w有许多人来找我麻烦,责备我:‘法师!同修们给你的供养,你为什么拿去送给外道?’: Z  P" F5 g9 h. r  J6 H
) z$ _( h$ j/ |, X  F2 T- a

* h7 j9 Y1 s( D& z. v1 ~) Z0 M% q4 z# U/ O3 ^' C
我说:‘我没有送给外道,我是做佛法的慈悲事业。’
& u1 w1 R' p& Q5 f- f: p: J7 c- G* r6 p

5 E9 a  y4 Y6 {7 T, o/ R$ S2 s) f" S7 \  [6 }
他说:‘你明明送给基督教、印度教,怎么不是外道?’4 a6 C+ L- A* U7 r
5 M4 N7 |* y) H% U

, V5 i: ~4 Q- N$ g1 c1 A6 U; K" S# o% J/ c* q. J
我说:‘你心里有外,才叫外道。外道不是他,是你。你的心里有内、外,自己就是外道,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是外道,看别人都是外道。如果以社会的眼光来看,我们佛教要不要办养老院?’
: {( k( |8 [: P' r
) P: O; s  g3 A: h$ x2 n  U& I
6 N% a, o9 z2 b1 ]8 f: @9 J
8 x/ g6 }( p  ~( L% a1 y7 {他说:‘要。’% U  e7 P3 e' p4 l" e) m+ z7 ~

/ K7 \  Z; I5 Q/ v; O
" Q; ^* f$ W3 S( V; F% J! s. X1 X& \4 g% c/ M) N4 |* p0 l' s
我说:‘要不要办孤儿院?’
4 K8 _& z! t2 e/ o. U
1 Z" I8 I: g: L
. y* F( k# d; @( R) T/ o
& e; P7 W0 B4 |) N: \, B他说:‘要。’' L3 s8 u$ t: d0 R; w
4 X- }( Y" F- u' c8 J& H

% g7 Z) ]' I. W( e7 N7 V% P  M& L
8 g, X( N" B8 ~' |我说:‘要不要办医院?’
' D- G& Q/ ?! W9 R( t2 z4 u
% B( `9 L6 c2 r7 [0 x& O4 t
$ u& h' _2 K+ x$ ^6 W0 E4 X0 ^" f# r6 ~( |6 R9 W2 f6 V
他说:‘要。’- N  `8 P7 v5 p. n* h: e! d

; V% @1 t  `* B! H- c) o% {3 R; z5 `) Q
8 u/ p. t7 r' \+ l
5 j* E7 b' f% T' m+ f- L我说:‘你拿钱来。’
7 s* e/ N& z4 U+ k& k9 v" R' D3 H9 c5 ]( [
9 N  @- [9 q# I' x

) [0 N2 y6 ^# ]1 ?/ `6 |, {他拿不出来,不说话了。
! x2 p3 v* I+ }* [9 N( N
8 |4 K( ]) G9 ~0 d ) I9 m+ p+ t" [& i( o0 u( M. R

+ X- ^# v$ c$ f' s- H我说:‘人家办得好,我去投资,没有错。他办的现成事业,我拿一点钱去投资,就变成我有股份在其中。他办的就是我办的,自他不二,何乐而不为?我不必操一点心,他就已经办成功了,我投资没有错误。’
$ p: w5 Y' q  s5 t6 a6 h) b' f1 [! t# n/ E7 f' P

, A/ v, t$ [" J* G
5 H. b' \9 n6 x心量太小,妄想、分别太严重,怎能作佛?不但佛做不了,烦恼也断不了。天天在生烦恼,天天在苦难中过日子。佛经上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连个基督教、回教、印度教都不能包容,你还能包什么虚空法界?我们要学佛拓开心量,认知世间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家、任何人做的事业,只要是对社会众生有真实利益,就是我应做的,我必须全心全力去帮助他们。
( v, e$ A/ a  }' [
' J7 g4 K( E' [
0 Y( S, G5 x+ u$ |. I8 L' i/ R9 F9 P( p6 J: y% G( ^" _
最近在新加坡,回教要买一个校址。他们办了一间学校,办得很不错,但校址是租的,现在屋主愿意卖,他们钱不够,来找我。我跟李木源居士商量,集合九个宗教共同来筹款,结果成绩很可观。他们原本希望我们帮他筹七十几万,但这次筹款竟超过了一百万!九个宗教统统都帮助他们。社会福利事业是我们共同的,不要分彼此,不要分国土,不要分族群,不要分宗教,大家都是一家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 z: o# D8 y2 s+ O6 x! |. N( U3 ^6 F& F( R4 s7 c
, z+ J. P5 f5 C

4 R- q) `* p- g  }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所有宗教的共同目的,无非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而已。我们有这样的认知,就叫正知正见。世界所有宗教都是一家,我们佛门的宗派,当然更是一家。《金刚经》告诉我们:‘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如果我们赞叹自己的法门,轻视别人的法门,这就犯了‘自赞毁他’戒。把这个戒律引伸,把意思扩大,我们要是诽谤别的宗教或族群,也算犯了自赞毁他戒。佛菩萨都是尊重赞叹别人,自己谦虚卑下。佛这样教,我们应当这样学才对。如果佛教的是一套,而我们做的又是另一套,我们就背师叛道,就有罪了。1 ^2 r1 r( l7 a! G0 Y$ v

. {. z5 C* o8 c) g# H# [" J% k 3 h4 H$ @( i7 w/ m1 q8 B
, F6 G; c) r8 `8 |# y* s
【经】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
( p2 N; P2 `- E0 G7 E, c  q6 j: ]$ p: R; H( O& U5 T; b

1 c5 q: F$ K9 O8 w8 l
$ i$ y: R+ l+ ^! s这句是本经最重要的开示,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教导一切天人大众,同时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根本法门。教化的对象,可以说圆圆满满地包含了十法界的有情众生。我们对这段开示要特别认真思惟和学习,果然能把它落实在生活中,这一生何愁不成无上道?3 y3 j# Y8 u3 d* L4 N) k
! G: z5 C, F$ T* F/ K7 z5 m

' M2 n; _' b( d4 ?$ n+ t7 C4 P' h( V7 |( W/ Y
念佛的同修都知道,念佛法门叫‘易行道’。所谓易行道,是和其他法门相比而言。可是,你如果把它看得太容易,就误会了,因为实在讲,念佛法门并不是很容易。净宗法门,是依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些人不大喜欢听到‘往生’,我们于是换个名词,‘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大家就欢喜了。8 V" I$ S; i5 {) x! D0 D' G. v

9 R0 B8 ^6 ]/ C6 {$ }; Y
- U9 m7 y4 ], v3 u. q$ s# V
& {/ q' k1 h# E: Z8 V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行’就包含十善业道,大家往往疏忽了这点,以为‘行’仅‘老实念佛’即可。佛号如果不能与十善融成一片,不能往生,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 U7 r0 E+ A/ p2 Z+ N: s& j- k+ _7 U- [6 _# z2 F, w/ W
8 u/ y( Z5 J2 m" @+ T! q3 z7 G
" ~6 S$ s7 O' F; a% N5 a
世尊在经教中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西方世界是至善圆满的境界,人、物、法皆善,没有分毫不善夹杂,所以我们如果不认真努力修善,念佛不能往生。这是净宗同修要特别留意的。如果有人不想往生,仅仅希求在一生当中得到殊胜的人天福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20: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从修善积德做起。
4 r* ^4 k9 p. P& |3 s1 L* i2 A& d" p* T4 _! L

$ w6 V* a: ?$ y& A
. L4 I; C7 x/ f# v, h4 H‘菩萨有一法’:不多,多了我们没法子学,一法就很简单。这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一切诸恶道不仅指地狱、饿鬼、畜生。六道若与十法界比,六道还是恶道,十法界若与一真法界比,十法界也是恶道,所以恶道是相对的讲法。恶道详细的意思,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所说的:‘百界千如’。智者大师告诉我们,每一法界中都有十法界,换句话说,每一法界都有‘诸恶道苦’。但在此地,恶道尤指三恶道。( g! _- R, b& ^2 f, P
; A2 b" p9 E! l$ Q; D

, w  J! ]  ~3 N" E0 u; s1 W  ~  W
【经】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
  @+ m: J( X3 C% d1 C, O. `0 Q  \$ ^1 ^  \: M% A7 A5 E3 s+ o# G
' m; P! k  q5 d7 {

( y. w, p; K( @0 n. x# s& [7 x佛在此地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你的心善、念头善、行为善,决不会造作恶业,当然也就能够永离一切恶道苦。- L4 O( l+ i1 I
3 O7 E* J  Z/ k$ U; B5 w6 z; S

# l, t! j9 m* Y+ L/ W6 B  l# e! c5 o, p( _) l- M" W; A, W
【经】令诸善法念念增长。
: F  y6 y1 B2 y" S' G3 L0 Y5 L- M8 _
) `' m+ f/ c+ x- E& p
: ]0 G- B: ]0 L% X% f) x. |
, B4 D/ U, ?& u: N4 U' c这就是‘积德修善、积功累德。’这一句话,佛家、道家、与儒家都说,是过去中国三教共同的理念。
% i0 k" J# x( j
* w9 G/ p. n) x& b* {. u" Q% z" V
* |# U" q8 d9 t2 e$ C
+ R) d5 O/ K: A! ^+ O% Z4 N" Q' u【经】不容毫分不善间杂。* T% }4 [; t# R$ h; D. L
( z% x  j' e8 u6 O& {9 T
8 T1 J+ x7 `1 F1 s; F6 R" E
" n* r1 N" q! P0 e+ V1 s
这是我们要特别留意的。我们修行,知道要断恶修善,但为何功夫不得力?为何每天还在烦恼中过日子?多数同修没有认真作反省,只会怨天尤人,这不能解决问题。问题出现时,聪明的人决定会把症结找出来,然后把它改正,这样问题才能解决。我们修行的症结,就是在修学善法当中夹杂不善。$ \0 D; J" r- L( K+ a3 e8 z# Y

# U: ~) m4 ~/ y; Y/ t ; r& l$ Z. j) A) }& h$ A

$ z' X9 g5 u( {% ]祖师们讲经时常常比喻:杯子盛著甘露醍醐上好的饮料,可是里面夹杂了一点点毒药,喝了不但不能养生,还要送命。我们今天修学一切善法不能成就,就是夹杂了不善。一定要懂得改正过来,决定不容许再掺杂不善。不善的念头就是自私自利,不善的思想就是贪、嗔、痴、慢,不善的事就是杀、盗、淫、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夹杂这些,就是我们的致命伤。# Y  s& z/ v0 ~
# J0 s0 H6 P1 Y; U2 u2 U

: a3 x2 ~* ~0 c' F, e  b& j% _1 }+ ^. r5 `6 g7 W1 ?
今天,在这讲堂中的同学,无论你是老修行,或是第一次来听讲的,你能在这里坐上两小时,把经听完还不想离开,佛在经上说,你是善根深厚之人。什么叫‘善根深厚’?你的善根不是这一生种的,而是多劫之前就已经修学佛法,并且生生世世都在培植善根。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听了释迦牟尼佛介绍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非常欢喜,每个人都发愿‘我将来成佛时,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佛看了很欢喜,并告诉大家,他们这帮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由此我们就能体会到甚么是善根深厚。
0 H9 c' b# C) @8 t4 ?2 ^" _; w# C1 H9 J/ e) @: ~& P

5 n9 ~" R9 x1 @; {. q' G- ?6 }4 N+ y0 L! u& W
我们在座的同修,大概都有这么厚的善根,过去生中曾供养过四百亿佛。而供养超过四百亿佛的善根之人,更大有人在!是哪些人?听了这部经后,‘立即’发愿要求生极乐净土,亲近阿弥陀佛的人。阿阇王子只发愿‘将来成佛时和阿弥陀佛一样’,还没有立即发愿求生净土,所以他们的善根远远比不上我们。
0 F+ A0 Y1 y; g. O
( P4 a6 _+ h2 ]- X4 [8 a
; b* A1 ]/ E  ]( M; i% b2 W
' O! @6 }+ l& M. k, N  \/ c为什么我们无量劫来遇佛、闻法、修行没能成功?原因就是夹杂不善。这个问题严重!夹杂不善的根,就是自私自利,自己的利益不肯放下。只要与自己的利害有冲突,佛陀的教诲就忘得一干二净,烦恼习气完全现行,这是夹杂著大量的不善,不仅是‘毫分’,我们不能成就的原因就在此地。这一生中,如果真想得生净土,亲近弥陀,我们决定要从根拔除不善,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决定不沾名闻利养,决定不起贪嗔痴慢,晓得这些对我们只有害处,没有好处。4 D% R# M1 T6 G% r" O
1 }  n! t9 z$ m* ~; N

+ {- e: F& o' x, \7 V4 J/ C8 \8 h4 K: y9 G) N
看到别人做好事,我们生欢喜心和赞叹心。‘好事’就是对社会、对一切苦难众生有好处的事。我们如果有力量,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们,成人之美,决定没有嫉妒。如果看到别人做好事,我们生嫉妒,或看到别人有成就,怕别人超过我,我们障碍他,你就夹杂不善。你若夹杂不善,那就跟过去生一样,这一生不能成就,只是在善根中再加一点而已。什么时候你不再夹杂毫分不善,你就成就了!0 i, V' f8 C4 T5 p
+ P/ e$ W+ ^% X) ]3 A  I

4 C8 T4 K+ i! {4 h/ ]; P0 j( G. {5 O
我二十六岁初学佛时,第一部看的经是丁福保居士著的《六祖坛经笺注》。我看了很欢喜,非常佩服惠能大师。惠能到黄梅礼拜五祖忍和尚时,忍和尚问他:‘你到这地方来,想求什么?’他说:‘我来求作佛。’这就不是普通人!你去打听问问,普通人到寺庙中烧香拜佛,求什么?都是求平安、求发财、求升官这类的,从来没听说过来求作佛的。5 A# Z7 y3 f* s

0 a" D# J( v+ p9 W8 t4 i
2 A" |+ j2 S# F% ]. R5 ^- N1 ^, t/ j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惠能既然求作佛,真的就作佛了。五祖遇到这样的学生,非常欢喜!但是佛门中也是龙蛇混杂,良莠不齐,嫉妒障碍在所难免。真正的一个特殊人物,免不了要遭人嫉妒,所以五祖就用个障眼法,把他当作一个普通人,说:‘好!你到槽房去做工。’打发他到厨房做粗活,分配舂米劈柴的工作给他。惠能接受了,掉转头要走的时候,又跟五祖说了一句话:‘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如果我们今天遇到祖师,一定和祖师讲:‘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惠能常生智慧,我们常生烦恼,这就是善根福德之不同。$ @( |/ W. |' m5 M4 z1 u

/ P3 q- v6 Y5 ~0 a8 v 0 I8 l& ~; v, f7 I$ I2 i

7 j" {$ ?3 t. F( _如果你的善根福德现前,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常生智慧,不生烦恼,你这一生中唯一的愿望是作佛,与诸佛一样广度苦难众生。现在我们总算搞清楚了:修行之不能成就,就是夹杂不善。4 M( ]% k7 {- t2 g
: e0 C9 s  y7 c7 S' a

) |+ g( S9 q" n8 o4 v0 }7 o; ?& ]! I; }- A- W2 \0 D) t
净土法门的善恶标准,是依《无量寿经》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段经文,世尊以无尽的慈悲,将五戒十善的形相,修学的方法,以及业因果报,说得很详细,所以我们选这段经文作为晚课。
" c) T4 N" e- j* I/ t) G% ]& l
; x% I9 ^. |. [& \7 Y / H7 C9 P4 W9 _% D' O% K2 @8 A
' J7 Y* ?7 t' r8 L; ~/ e0 x$ B
净宗的早课不念‘楞严咒’和‘十小咒’,因为念这些咒语依旧打妄想,依旧夹杂,不能得利益。古人能得益,现在人不能,所以课诵不能不改。我选了《无量寿经》的第六品‘四十八愿’作为早课读诵的经文。读这段经文,是要学阿弥陀佛的心愿,使我们的心同阿弥陀佛,愿也同阿弥陀佛。晚课念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五戒十善这段经文,是让我们认真反省:‘佛讲的教诲,我这一天做到了没有?佛教我应做的善,我有没有做到?佛教我不可以做的恶,我有没有触犯?’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则是反省和忏悔。要依照佛的教诲改过自新,天天求改进。
# t+ F: N- H+ Z3 `3 X* x4 e4 n
1 j9 E8 c# n  [0 X; k5 D& o
6 m/ G) b( ?7 L" S
: Z* d. K/ a) a5 N改正错误就是进步,务必要天天改进,把我们的不善减少。断除当然不容易,但是一定要减少。年年减少,月月减少,天天减少,果然真干,十年、八年后,就不再夹杂毫分不善。功夫有成,不但不善的言行没有,不善的念头也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20: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丝毫的不善都没有了。这个时候,你自己就晓得,念念行行之中,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你能感受到诸佛的护念。像慈母爱护儿女,儿女知道‘母亲真爱我,母亲真喜欢我’,你就能明显的感受到诸佛的爱护。# }+ r: q9 M3 p6 x" W3 A
( i. j8 C& g4 ~% s% [

) ]" R/ m- n+ j, I1 _
6 N/ {$ }2 ~# b: `2 B我们今天没有法子感受,是因为夹杂了不善,所以产生了障碍。这些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困难,但这种难度可以克服。佛讲:‘登天难,求人难’,我们想生天不容易,求人也不容易。但是,不夹杂丝毫的不善,既不是登天,也不是求人,而是自己的事,只要自己真正发心,肯克服自己的妄想杂念,就可以做到。果然做到,就超凡入圣,善法就念念增长。
1 D" x4 F4 P# g( L% D- @
" ]$ U5 t0 C+ U; Q* ~$ j# H $ y7 F5 l1 Y; v$ K5 Q; x8 d" ~

8 T2 d' w# X0 l8 b【经】是即能令诸恶永断。2 @0 J% I, o* H: ~: V

+ J3 i! P0 l0 N$ t( g& ~2 q , v$ i8 T, h% [' x) j3 E

  K2 e" H0 ~0 d, H+ l, @9 N* E诸恶是恶道的苦因与苦缘,因与缘都断掉,恶的果报就消失,‘离苦得乐’就现前。所以,佛教我们断除恶因与恶缘的教学理念,符合现代人所谓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佛法不但不违背科学,而且超越科学多多。0 H' G0 W% @  x+ B5 y7 N2 n
4 g; X) G6 L' n2 b- J, [  C+ A# u8 H
3 I. J. x) S. _: V
5 z% g8 [- }3 ?: d$ c: j5 g/ S
【经】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 i: b: P5 R# I7 r8 ^, y' z6 B1 p5 [4 I% l

) V5 @8 l; G. @3 ?+ X
4 t, o5 ?% H  v4 h% B恶道苦断了,善因与善缘成熟,善果当然现前,就是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诸佛菩萨及余圣众在哪里?原来就在现前。佛在经上常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于是,你心目中看到的芸芸众生,原来皆是诸佛菩萨圣众。也许你听不懂,很难转得过来。前面,佛在这部经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想达到纯善时,一切境界都随之转变,诸佛菩萨就在眼前。从前,心中夹杂不善,怎么看都看不出来,现在,丝毫不善都拔除了,就愈看愈明显,诸佛如来与诸上善人确实是同聚一会。
0 k9 t# U" B% j
1 I$ v5 g( H" l& \$ g+ O ( B, u2 w; G7 Z, s5 x. v- [* c

( @" e6 f. z5 J/ P6 y6 X, V$ d说到究竟处,‘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是佛陀随顺俗谛而说的方便语,‘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才是真谛。我们要把毫分不善拔除才能见到真谛,如果还掺杂不善,就见不到这个境界,只是听说而已。我们要问,有没有人见过这种境界?宗门与教下都有。禅宗《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的公案,以及教下的祖师大德传记,我们就能体会,他们真的做到了,真的契入这个境界。我们自己好好努力,加一把劲,也能在现前契入这个境界。+ S! [' Q# A9 t: I7 {

& q! x4 a/ v  [/ Z5 p 7 R/ F7 a! ~/ N! }" U" b

/ @7 `' T/ s) h; Q) b! |+ ]诸位要晓得,在今天,能契入祖师大德所契入的境界,我们的‘戒、定、慧’功力,其实超过他们很多!何以见得?这些祖师大德们,如果生在今天的社会,未必能契入。今天的大众,烦恼习气比过去的人重了不知道多少倍,而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也加了千万倍,诱惑力太大太大了!在这种环境中,你还能觉悟,还能不掺杂丝毫不善,你的功夫肯定比他们高。所以,你在现前这个世间,能契入境界,古来的祖师大德没有不佩服、不赞叹、不尊重你的。我们要好自为之,决定不随顺自己的杀盗淫妄、贪嗔痴慢等烦恼习气,决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学佛的存心与行为。/ {% C7 A! c* n  N( J, R

- a3 D4 K2 @) t4 e( @1 v! m% }+ M; O & z1 S; I  [9 \. T

' N' X) X8 L6 W9 h- a* H【经】言善法者,谓人天身。
; Q* A8 X0 X; ]  g: c
) w  b+ o3 f% Q. b( b. W
1 Q, `, X: @5 J% _" u! _' A. R: i' ^9 U& J2 ~
学佛的同修和许多宗教的信徒,都承认人有前生和后世。在外国,他们用催眠术,让一个人在催眠状态中说出他的前世,有从人、畜生、还有别的星球上投胎来的,有许许多多的记录,所以其他宗教的神父、牧师、传教师也都肯定,佛法讲的六道轮回是真的。我们要修善法,来生才能得人身。善法中掺杂少许不善,大概百分之十以下可以,超过百分之十的不善,人身就得不到。就像醍醐,前面比喻过了,掺杂一点点毒药,如果量很微小,吃了固然有害,但还不至于送命,来生还能得人天身。
5 U5 A4 m; e5 e" _3 |2 C* v3 j
! s$ \, L; F5 Z6 N: d* m$ H& i6 C
7 u) n, N* {* b5 F( I
0 j, ?9 o! a- ?( a$ f* J【经】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5 O( O) @/ {3 N% ~/ P9 V

- U, d! `/ J; F6 l  [5 \) }2 U4 T' X
" ?# V+ H4 ?" }+ k+ ]4 n
. I9 |9 U5 ]/ v. O/ H7 r. @+ x, r‘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声闻’是阿罗汉,‘独觉’是辟支佛,这两种都属小乘,已超越六道轮回,不再夹杂见思烦恼。声闻和独觉的见思烦恼虽然断尽,却还掺杂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我们无法觉察,更无法理解和想像,因为无明烦恼极其微细,只有佛能知道。‘无上菩提’是菩萨和佛所证得的。从人天一直到作佛:0 I2 S1 n2 z6 R% I
$ b0 ^( J/ F. G* l; y/ {

1 s6 B# M  G8 p; v
; E$ \# d$ D6 M【经】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
$ k7 S: x( v3 W" I% l
3 n; Z6 B8 i2 l. B6 p  M
' h9 L, Z  O; x( @8 H; Q  W
. j! t+ K8 ^# M4 |7 c# {这三句十二个字,我们要牢牢的记住,不能忘记。我们成就人道,成就天道,成就小乘,成就菩萨,乃至于成就佛道,都是依靠这个方法为根本,可见其重要性。2 L+ D9 S9 k: y- k9 S* d. C
- v) _" x% c0 L" L8 F

: z% X3 X3 e9 D  c. }- t2 L/ e# r* M) L7 i8 D) [' {/ w
【经】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K6 x7 z- _, s6 ]
+ c& I- u0 R8 b, `- ~" z
5 m. _# @. y+ m& K0 o4 s

7 y+ ^5 ^, w& B2 c' s‘永离’两个字是一直贯下去的,即永离杀生、永离偷盗、永离邪行,直至永离邪见。/ C* z" J6 i: {8 g1 t  d9 h: d
6 U3 V  C" X& {2 y2 a
" F2 [% N9 K2 R

8 v. N9 ~+ J: C第一条是‘永离杀生’。杀生是最严重的恶,不但不能有杀生的行为,伤害众生的念头都不能有,我们的心地才纯善。别人毁谤我、侮辱我、伤害我,甚至杀害我,怎么办?《金刚经》上有一个公案: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肢体。这是伤害到极处,不但要你的命,还不让你好死,把你的身体一片一片用刀割下来,淩迟处死。菩萨怎么样?一点怨恨心都没有,完全没有‘他不对,我对’的念头,绝对没有怪他,纯以纯善之心处之,所以这是忍辱度的圆满相。
2 Q" y! E7 D6 P5 L" ?+ D* O" K' ]5 w5 l) `- e
2 D  T, K/ T$ D/ P

5 E; C7 R/ G3 b( x/ v- L+ K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一定会遭遇到类似以上之事。如果遭遇到时,你就恨他:‘我好心对他,他这样对待我,我将来要报复!’那你还搞轮回,不能成就。如果像忍辱仙人一样,一丝毫恶念都不生,你就成佛了,你就不会在六道。我们是觉悟的人,晓得那一些伤害、毁谤、侮辱我们的人,还在迷惑颠倒。觉悟的人如果还要和迷惑颠倒的人计较,就是我们的过失,他们没有过失。他们对我们的毁谤、侮辱、陷害,和种种障难,我们看到了要点头:‘做得不错,正常的!’他们若能不这么做,就不是凡夫了。所以,我们看他们看得很清楚,他们看我们就不清楚了。我们学‘永离杀生’,就要学忍辱仙人。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详细记载在《大涅槃经》。% b1 _9 }# \& B# k9 a
' o7 v' H2 S  M

, ?: {' J8 ]% T  b, A" C2 z
; t6 D2 O# [" U' T3 K. p今天,看到小的蚊虫蚂蚁,你还能伤害它们吗?许多同修为这事烦恼:‘家里蚊虫、蚂蚁、蟑螂一大堆,怎么办?’你如果以真诚、慈悲心对它们,它们自己会离开。我在丹斯里李金友的山上吃晚餐时,他跟我说:山上种菜,初种时小虫很多,也来吃菜。农夫随它们吃,绝对不赶它们走。它们也是众生,也需要饮食,来吃一点,我们欢喜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20: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定不起一点恶心对它们。这个情形逐年减少,现在已很少,不晓得那些虫跑到哪里去了。这证明有感应。不能杀,愈杀愈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 P$ T$ ?2 ^+ X0 Z1 ?. R6 m+ H  k
1 o7 S* k) }  H- m" P) T4 @
, v' g- @8 C6 e, v

* O$ S& k3 G9 ]; R过去几千年来,农夫种植农作物,并没有用农药,收成也不错。农药发明之后,病害虫只有增加,没有减少,而且这些病害虫对农作物的抵抗力逐年加强,杀之不尽。何必与众生结怨仇?所以,‘永离杀生’是最正确的观念。我们不能说它是害虫就可以杀,凭心而论,动物之间,最大的害虫是人类,你们想想,对不对?所以,我们一定要觉悟,要听从佛陀的教诲,把杀的念头断掉。不但不杀,恼害众生都不可以,绝不可以令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们的‘忍辱波罗蜜’要从这个地方成就。+ S1 U& a! a  h! C& p' I, `7 |8 @
+ g% l# X$ t$ v/ Y( N4 _+ z

* O0 `5 Q" d, R6 P8 c$ M3 K! H
# j1 T7 ?% n4 v6 @8 A第二条是‘永离偷盗’。偷盗的范围非常广泛,佛在经中和我们说明,偷盗是‘不与取’。有主之物,主人没有答应,你把它拿来用,就是‘偷盗’。日常生活当中,这些不善不胜枚举。我以前跟随李炳南老居士十年,他当时在奉祀官府服务,职务是主任秘书。他每次领公家信纸信封,一定向奉祀官孔德成先生报告:‘我领信纸信封,我私人写信时也要用。’/ `, v) k1 E3 m3 _' Y
9 y- f& W+ T* Y: s3 F, o
# i% Y+ d5 a" ?9 k

& i  E* q& }3 {6 X8 O2 x5 P7 c' n% R孔德成先生听的次数多了,说:‘你怎么这么啰嗦!’
" D& B) U7 b: |1 {0 M) K% j; _* ]/ s
, T. M/ z- Q( {# ~5 k! y9 _

& |% ~0 o2 e5 }! B* [他说:‘我用公家的信纸写私人信,如果没得到你的答应,我就犯了偷盗戒。我一定要与你说明,你点头答应,我才敢用公家信纸写私人信。’- c6 u4 @2 m7 A! @& W

6 h0 @$ Z$ [3 f# n; k8 G; I9 i . Z6 _" U1 ?1 f' j

& Z8 U9 ~' _* Q4 [今天,寺庙也印有信纸和信封,出家人拿去写私人信,有没有向住持方丈报告:‘我要拿来做私人写信用?’如果没有,就犯了偷盗戒。这就是你的修善中夹杂不善。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更容易犯。寺庙的电话也是公家的,拿这个电话跟朋友聊天闲谈,也犯盗戒。偷盗道场东西的罪,《地藏经》上有明文:‘窃盗常住物,三世诸佛都不能救。’我常劝导大家,打电话要长话短说,多一句不如少一句,少一句不如不说。别人打给你,可以,那是他们付费,不是常住付费。我们打出去,常住就要付电话费。我单单举这两个例子,其他的可以举一反三。, R9 I# i( T* Q
, a5 g" _/ m8 U

9 H* O  n8 ]3 @
- @! r$ a2 y6 s. E  P1 b常住物一定要爱护,因为爱护常住物是惜福。糟蹋常住物,你出家就一生都没福报。为什么?福报都在这里流掉了。佛家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谚语又说:‘地狱门前僧道多。’我们想到这些话,毛骨悚然!所以,我决不劝人出家,出家如果不如法,就到地狱去了。不出家不堕地狱,出家堕地狱。所以劝人出家,就是把人拉到地狱去,害惨了人!这是最不道德的。李老师当年在世,只劝人皈依,不劝人受五戒。为什么?我劝你受戒,你要是犯了戒,我也有过失。戒是要自己真正发心受持。如果想想这个戒条我做不到,那决定不可以受戒。实在讲,我们只可以劝人学佛,劝人三皈依都有问题。为什么?三皈依是要你自己发心的,三皈要是搞错了,麻烦多!他皈依某个法师,皈依某个道场,‘这位法师是我的师父、那位不是我的师父,这是我师父的道场、那不是我师父的道场’,起严重分别,是‘破和合僧’罪,要堕阿鼻地狱。
" K3 p" T9 p2 P
1 \* s8 {8 ~8 C! w4 Y5 E' S# p# M
  a  a: a  e/ O# x' f- T
8 A4 t$ q. b. v; D6 C不偷盗,最简单的说,就是‘决定不可以占别人分毫的便宜’。古德讲得好:‘吃亏是福。’我们要学吃亏。占便宜是罪过,要把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断尽。4 R7 q( J8 U5 G; m

( s% x; M; i2 H 4 N2 T+ b! }6 N$ G: N% C9 E7 [: r

; c: p7 E, M3 K, a8 @第三条是‘永离邪行’。邪行指淫欲。在家菩萨不邪淫,出家人永断淫欲。此地‘永离’与‘永断’是同一个意思。
8 c9 |* ?6 x3 W: V+ @. ^" U, d7 |, u, d/ s6 v7 Y, c2 C* P5 U) P

% W' w& j: r* |  I) v$ U- o1 b
1 C- {9 i  Z+ Y/ \  J  J' }5 w第四条是‘永离妄语’。妄语是说假话,欺骗众生。对人没有实话,这个毛病习气是无量劫带来的。尤其现在的社会,妄语已成风气。现在的法律,常常讲到‘保障隐私权’。保障隐私权当然要打妄语,不打妄语就不能隐私了,这是世法的标准,与佛法标准很不同。‘私’总有不体面或者不光明的一面,佛法中决定没有隐私。佛法完全透明,光明显耀,大公无私。我们如果想在这一生成就道业,一定要永离妄语。( O7 M/ ~- f" l& l% }3 ]+ g' _
  T: u; R4 i: Y4 A; w* {% N
7 A2 [  e% Q8 M7 m7 |0 \5 I" J$ v

& u# p. v, x! ~& e! X# m可是,佛法自始至终,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佛经中有例子:猎人追一只兔子,兔子跑到一个三岔路口,逃走了。你正好在这个地方看到,猎人问你:‘我刚才追的兔子从哪边跑了?’这个人如果不妄语:‘从这边走了。’这只兔子被他追到,命就没了。这个时候,可以打个‘方便妄语’,说:‘兔子从那边走了。’猎人就永远追不到,你这个妄语是救了两条命。这种妄语在佛法叫‘开缘’,不是破戒。每一条戒律都有‘开、遮、持、犯’,要有智慧通权达变,晓得什么状况之下,怎样做是正确合理的。( T( }  v" F" R) V6 `1 R# W% }) w

) q( V8 E( G2 N* a ( `6 \, y' `2 Q6 d9 u% o% b

' A( u+ ]2 G( U/ W0 h/ R你若不懂这些方法,就守住一个原则:‘决定利益众生,决定不害众生。’说‘兔子从那边跑了’这句假话,其实救了兔子和猎人两条命。猎人虽然起了杀生的念头,但毕竟没有杀生的行为,因此不会堕恶道。两个人都救了,这是一件善行。凡是对社会、对众生有利益的,这个妄语叫‘开缘’。' s3 Z! v  {0 Z) f( e

, M8 B$ V8 ]5 D# F0 Y / B) b3 H* F1 Q5 O9 }2 H6 }
# P+ k6 K, ~' L& N: S
第五条是‘永离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斗乱两头,决定是过失。叫人家父子不和、夫妻不和、兄弟不和、朋友不和,在社会上叫人家君臣不和、国与国不和,这个罪就更大。如果挑拨演变为战争,这个两舌罪决定堕阿鼻地狱。如果两舌破坏道场,罪过就更重。《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有例子:两个法师讲经,讲得不错,听众很多,信徒对法师很恭敬,供养很多。别的出家人看到就嫉妒,于是造谣生事,挑拨间离,使听众对法师丧失信心,把这个道场破坏了。挑拨间离的出家人堕阿鼻地狱,以人间的时间计算,在地狱中一千八百万年。我们必须知道,人间与地狱有很大的时差,人间一千八百万年,在地狱的感受是无量劫。看到别人得恭敬利养,自己感到难过,无非是嫉妒、愚痴。造这种罪业,就要受这么苦的果报。1 h2 F1 c/ ?( V* _

% _  `, ^5 q, u  Y + \$ w8 N1 w0 j5 j. Z' Q

$ g9 Q$ J5 P: K4 T$ F第六条是‘永离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没有礼貌,出口伤人,容易得罪人。
& n7 x( ^% Q% b1 d/ G9 ]0 S! R
. c4 l) ]+ P4 m; E" U
$ O" ]9 ]! l1 U! J  ?* k# j0 ~" t) H% d2 p# q1 b; B
第七条是‘永离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这些口业,在今天的社会,几乎很少人不犯,所以天灾人祸绵延不断。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从资讯中做个统计,你会发现,现在这个世界的灾难频率不断在上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20: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每一次的灾难都比以往严重。什么原因?众生造作种种不善业感得来的。
( Z0 n4 E* S  y* d) e  L% s) |! K1 k2 w, Y* t
) |1 r9 D, }% [: b* W0 V
( t5 O% t% ]5 F/ m9 s+ j
有几位台湾比丘尼问我:‘法师,台湾中部佛教非常兴盛,为什么会发生九二一大地震?’我告诉她们:‘台湾中部我看过。在没出家前,我在埔里住过半年,跟忏云法师住茅篷。那个时候,埔里确实是台湾的福地,建茅篷的那座山非常秀丽,一般人讲是好风水。可是,几十年后,那座山建满了寺庙,大概有二、三十间。大家讲佛法兴盛,可是仔细看看,是怎么样?每间寺庙都彼此不相往来,都不择手段的拉信徒,都说:我这里好、他那里不好,自赞毁他。而且,那座山没有整体的规画,变成了乱坟岗,把风水完全破坏了。大地震从那里发生,必有原因。李炳南老居士过去常讲:有庙无道,不能兴教。庙盖得虽多,却没有道。虽然是出家人,却没有舍弃自私自利,没有放下名闻利养,依旧搞贪嗔痴慢。不善的业,感得不善的果报,怎能怨天尤人?’
: Q1 n' q: `6 Z9 K5 Q, ~
/ V0 n2 s& i& }; H
' \- J: L% w8 K2 h) J0 T+ F7 @5 h; F: q$ X3 R" W
我又举了一个例子。忏云法师也在那儿,听说大地震时,他没有事。他的庙为什么平安?老和尚虽然很少讲经说法,但还是有修行,值得我们尊敬和赞叹,所以护法龙天还是保佑。种善因,得善果,不善的因,必有不善的果报。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果报的对比就非常明显。: A8 O- b4 B; P% ~; k' J- T9 v+ n

$ ]( n( G4 R% O+ C
" g4 W, T. ]" C! V2 e$ h9 O
# X7 j3 i6 t1 ^  H6 s: j  C2 Z最后三条是‘永离贪欲,永离嗔恚,永离邪见。’这是最重要的。身恶和口恶都由意恶主宰。我们心念善,身、语当然善,如果心念不善,想不造口业或不犯身业,就太难太难了。所以,最重要的是意业。‘修行’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行’是我们的生活行为,‘修’是修正。我们的生活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就叫修行。这十条善业就是教我们修行的方法。‘永离杀生、偷盗、邪行’是修正身业的错误行为,‘永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修正言语的错误行为,‘永离贪、嗔、痴’是修正心地的错误行为。宗门与教下的祖师大德教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是意业,即‘贪欲、嗔恚、邪见’。/ I' M$ ~/ Z- I7 ~% w/ R  g
. f5 }- b3 i8 n5 P9 i' c

( b9 ?& j( Z7 k& [: A, [5 u
9 b5 l' ]6 g( a+ N- t4 K: I7 s% h第八条是‘永离贪欲’。欲是欲望,世间人都贪,不晓得利害。佛在经论上千叮咛、万嘱咐:‘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一条不断,就叫你下地狱,五条都有,你就永远不能离开地狱。我们在生活上,不能离开财色名食睡,但是必须明了它们的副作用之大,面对它们时要有极高度的警觉,不能为它们所害,决定不可以起贪恋之心。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也要穿衣吃饭,但穿的是什么衣?最简单的衣服,能够蔽体、御寒、保暖就可以了,绝不贪求它的质料样式。5 |7 Q. b' L6 x0 {9 X; M5 D
/ S! \) A- Y% i' {0 ~

" K: s/ u6 s+ {+ A3 e+ r1 t) ^3 ]  c0 k" D+ F! [* }
在佛门,出家人穿的红袈裟中,还绣著「万寿万福’等字或佛菩萨像,很容易增长贪心。这种服色在古时候有,但决不是法师自己做的,也不是信徒供养的,是皇帝对法师尊重,钦赐。要穿,也只是偶尔在大典礼当中,穿给皇帝看,不穿的话皇帝会不高兴。如果不是皇帝要参加大典,决定不穿。现在出家人自己做的服色,追求好看,这是贪欲还没能断。韩瑛馆长在一九九七年往生之后,我从此就不再用黄海青和红袈裟。穿咖啡色的二十五条衣,我大概是第一人,在僧服店做衣时,还没有人做过。我想到这点,是因为佛在经论中教导我们,出家人应穿染色衣。染是红、黄、蓝、白、黑五种正色混合在一起。单色代表一个族群,染色则代表多元文化,在前面已经讲过。
: o3 U0 g6 h- K( A
, D3 C( |6 \/ O" d2 k2 f
$ o$ d0 x1 `* Q1 H4 F5 [% L: u* a+ _! K9 d! m" j  c) e' H- V
第九条是‘永离嗔恚’。不合自己的爱好,往往就起嗔恚心。悭贪堕饿鬼,嗔恚堕地狱,贪再加上嗔,后果严重。. H/ ?/ J: W2 }! _! |: U- b

, C; ]" [2 ]" y" ]3 L% J9 B
! c2 ?+ K8 J5 I2 o. H
) @) m" p& y: j$ z- |$ ^+ R第十条是‘永离邪见’。邪见就是愚痴。违背真理,违背事实真相,见解都是错误的。愚痴很难辨别,所以我们一定要常读圣贤书,接受圣贤的正知正见教诲,才能永离愚痴。
& U+ R& h) a: m
, H; B0 b) X; r1 v% a! \0 }- d6 Y
+ L4 H3 j. I/ E1 q/ U0 B- ^  T2 `0 x) X0 Y
在这部经中,这十个纲目,都有各自的修学细目与因缘果报。不论宗门教下,显教密教,这部经是共同科目。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统统都要修学。违背这部经典,就决定不是佛弟子。
" ]# E7 }2 R! G: V
$ M; [% K1 r' k9 ^; _# @. q, u ) w+ B  Y1 ?  F, ]

# N& F* D4 g6 a) o以上这段经文,是我们修行的精华,希望诸位能把它背熟,常常检点自己的心行,我们才能回头,真正‘转恶为善、转迷为悟’,最后达到‘转凡为圣’的殊胜果报。5 F. O3 L$ M# N1 m
; F* Z- t' G/ S, `!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3 17:38 , Processed in 0.0787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