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c$ C4 C, ` e& X( W! Z% Y
* _3 E. K5 R V 1 01-003-0041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Z4 L9 C7 U& Z! h/ m! ?
- @0 ]! O% R1 Q6 l. `9 O& k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四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41: _1 h$ a8 n5 h* n- \
0 m0 W: R7 N2 Z ]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五十一页:! |3 o! r+ v4 E2 O. ]& c
7 Y: c5 ]* g2 F' v- E" d 疏【未能自利,先能利人者,菩萨发心。故不忍独善其身,心怀兼利也。兼利之道,弘法为先。而此经注疏,今多泯没,稽古无繇,虽一二仅存,略举大端,未畅厥旨。宏功者,即不可思议功德也,不知此经具有如是功德,则疑而不信,信亦不真,疏钞之作,不容已也。】
6 {4 X4 T; J, B8 a% P
) A- z/ p+ ~1 x 这一段是叙说,莲池大师自己再详细说明他作《疏钞》的因缘。这段话我们必须加以研究,为什么?怕误会。『未能自利』,自利就是自度,怎样才叫自利?一定要能往生才是自利。没有往生西方世界,都不能说自利已经做到了。『先能利人』,这是舍己为人,这叫『菩萨发心』。我们现在没能自利,也发心去利人,试问我们是不是菩萨?我们要研究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诸位要晓得,莲池大师句句都是谦虚客气的话,我们不要把客气话当真了。他是再来人,他说未能自利,那个自利是成佛,他还没成佛。没成佛,他是大菩萨再来的,这可以!西方世界,他老人家是来去自如,我们行不行呢?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要这样才叫菩萨发心,他已经是菩萨了。1 ?; K) J& g; E! ~* r' h. X5 R6 g
* p. }3 g7 ?0 \& X( @9 L5 d. k: B
菩萨发心,最低限度是权教菩萨,最 ……: R& J) r+ [! W F% ^ r2 C
1 L8 s, S' `' t! t
( a1 o( p! j' [9 K
2 01-003-0117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0 u% s- D+ ~( }0 T * s# Z, P" v3 A+ i" M
……信心清净。
) c c, l- s. E! u0 ~7 ^% r
. O' u8 [) l1 H1 G% `5 c9 k# f* B 钞【精进表愿行,精者不杂。】$ s4 M! Q/ Q4 f5 W! J" g, H
# ~8 |# R& e3 X1 V 就是不夹杂。' `' @, w& l2 y
$ r. d$ D9 O9 B) m2 R K
钞【进者不退。】
. l+ ~. C1 i8 y- f* S* N6 x( l0 i6 x, o4 L: D
就是不间断,此地讲的『不退』,不退转。
7 s( U9 y# b) e. @* l. T/ H
# u( x2 g- c$ Q6 B 钞【不杂者,经云一心不乱。不退者,经云不退转菩提是也。】
/ m* u7 o7 v, V0 n. l4 a. g/ [6 @
: h0 D+ G. ~1 l# u' x 干陀诃提菩萨他就是代表这个意思。信了以后,这才真正的发愿。信心不坚定,愿力不强,所以他修行不努力,容易懈怠。凡是我们看到修净土并不是很认真,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事情,我们知道他那个病根都是信心不坚固。信心果然坚固,愿力自然强大,他一定把念佛当作这一生中第一桩大事,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佛不能不念!我们晓得,他真信了,他真愿往生,真是在拼命去做,这样的人决定有成就。深入经论,第二个好处就是帮助我们接引众生的能力。我们自己得这个利益,这个利益是无比殊胜的利益。古德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利益,我们今天得到了,得到之后,当然自己成就。( \8 ?8 ~/ b, m4 U6 ^ k
8 k9 \9 N9 D5 e- @1 }
可是我们要想想,这个恩德佛给我们的,祖师一代一代传递给我们的。如果我们今天没有佛说,没有祖师代代相传,我们怎么能得到?这个恩德怎么报?没有法子报!我们替佛盖个庙,佛不要住我们这破庙。我们拿什么东西供养佛,不要说佛吃了,佛闻都不会闻一下。唯一能报佛恩就是弘扬这个法门,遍法界弘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 ……9 {3 i* f" v3 o
) z& t' U3 s* n# h1 X4 Y( n4 l
3 C: n' N# }1 B! A" a
3 01-003-0121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v% P# U* K& G& M, v# \; c0 S: e
0 m: l+ l3 G4 _& D+ Y' ^% i) t……像力量就太大了,想什么就变现什么。我们要有这样的智慧,这样的信心,才算得上是『正信』。如果没有智慧,实在讲,正信就不能够生起来,纵然有信心不是正信,不是正信,他会退转,他会改变。我们曾经看到不少念佛的人,念了几十年,到晚年他改变了,他学别的法门去了,这是非常的可惜。这个都是信心里面没有智慧,是一种感情的信,说得不好听,迷信,他才会改变,真正有智慧的人决定不会改变。1 |9 z$ |, U8 d. _, Q7 K5 T, R
: X9 c) ?" G- O9 U- O! {5 Z 『以智发愿』,这是『弘愿』,这个愿也不是建立在感情、迷信的基础上,它是从般若智慧里面,就是理智里面发的愿,绝对不是一时感情冲动,所以这个愿是真愿。他对於十法界依正庄严的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要选择西方,他清楚。这些事情,在大经里头很明显。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韦提希夫人她遭难,儿子不孝,把她幽禁起来,她感觉到痛苦,她在皇宫里面遥望灵山。佛那个时候住在灵鹫山,灵鹫山在王舍城城外,就在皇宫里面念佛,求佛来救她。她觉得这个世界太苦,儿子不孝,叛变了,要不是当时几个大臣劝阻,他儿子要杀母亲。她感觉到这个世界没有意思,求佛,这十方诸佛国土哪个地方好,她愿意去,她不愿在这个世间再住下去了。
* t. R/ w7 |. x0 i8 d0 y9 R4 r, X0 V4 \6 I, Z5 `
她这一念,佛就晓得,所以她带这些宫女向灵鹫山这个方向礼拜, ……
+ m& v# V' M) z; t0 B _( y9 b9 p% r/ |. Z1 f( B3 p# ~
" q% g9 |( U% x2 R6 N 4 01-003-0175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8 s) g( n$ ]0 K5 P7 Y ( U& @3 \( o9 @* l% ]( R
……这个,他会怀疑,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怎么会有这么多鸟?他就会怀疑。对於这些初学的人,那就有解释的必要,解释是对这些人说的。如果对於老同修们,换句话说,对於西方极乐世界并不能真正生起信心,这样的人有没有?有,我们相信佛陀在世的时候就有。现在念佛的人,念了多少年,临终时他不念了,他怀疑了,这种情形都有。《无量寿经》里面,本师跟阿弥陀佛发大慈悲心以神力加持,叫与会的大众都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三转法轮里给我们做证明,作证转。- G7 J4 @, L: U# Q. X4 J/ x5 ^
; O2 Y- v' ]; m0 B; g+ v
我们在末法看到念佛往生的人,他们念佛功夫浅深不一样,所以往生的瑞相不相同。大凡是真信真愿,瑞相都非常殊胜奇特。新加坡最近有三个往生的,就见到有佛光,听到天乐,闻到异香,这是真正往生。像美国D.C.周广大临命终时才闻佛法,只念了三天三夜,见到西方三圣从云端下降来接引他往生。这些瑞相足以给我们证明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相信,这是有福!不信,这是没福分。( [0 e$ w& l& O0 L9 r2 \) S
0 R' o* `% O+ v# U$ Z$ w: m
近年来,中国大陆、台湾,念佛往生的人很多。大陆宽律法师写了一本《往生录》,台湾林看治老居士写了一本《近代往生见闻录》。由此可见,这个法门真实不虚,能信能愿这是真正有福之人。所以这个法门,念佛的秘诀就是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心行都能依 ……3 m, l- c, {: F$ f
% N E; @" _, @
$ a* l9 w4 B6 ~4 y/ }0 Z- x( O. u
5 01-003-0207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0 U: f! s$ d: J8 G
5 p Z& C9 d! |/ Q' f$ \……、这个念头不相舍离。这个愿、这个念头就引导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此地大师是引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一段经文来说明往生是愿力,只给我们说明这桩事情。6 X. G( R+ v0 t3 n4 X4 x
: \8 L: U3 k9 c; k% [9 z 由此可知,我们对於求生西方净土这个愿心一时一刻不能失掉,为什么?没有这个愿心就不能往生。如果时时刻刻愿生净土,你对这个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