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97|回复: 0

在三宝上师菩萨前应谨慎防护身口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6 11: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三宝上师菩萨前应谨慎防护身口意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来源: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三册    

! Y h2 i- }2 N: h- i

  今天世界各地都有宏扬佛法的大德菩萨,对他们应当平等作清净观,这些方面应当特别注意。不要执著这位是我的上师,那位是邪魔外道,不能听到别人的一些诋毁就随声附和,这样容易毁坏自他,造下堕落地狱的大罪业。

% z% V4 f" P6 d

——益西彭措堪布
------------------------------------------------------------

( V6 ]. Y( p6 l6 p0 \- A

  由于对境深重,稍作违逆、损害就会结无量罪业,因此在三宝、上师、菩萨、父母等对境前,身口意尤其应小心防护。

Y' M) u2 p+ @, H" n7 w

  圣者菩萨可以化现为各种身份游戏世间,在你眼前,你也当面不识,也许身边做饭的厨师或者乞讨的乞丐就是菩萨。当年,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有一位伏藏大师前去拜见尊者,当时有一位老太太拄着手杖站在尊者住所的门口。伏藏大师的排场很大,他来的时候,眷属们用石头和棍棒驱赶路上的人,老太太躲闪不及,被他们打倒在地。后来伏藏大师圆寂,往生到铜色吉祥山,被一位女子阻拦,不让他进入持明者的行列。他问:“你是谁,为什么阻拦我?”女子说:“我是空行母益西措嘉,阿底峡尊者到西藏弘扬佛法,为了遣除他的违缘,我在他门口守护,你们当时轻蔑我,所以现在阻拦你。”

; L/ ~# t. A# Y

  乞丐、屠夫、旁生等中都有大菩萨,出家人中必有大菩萨,我们不能只从外相上对人评论,随意作诽谤。佛陀曾经说:“只有我及如我者,其他人并不能衡量他人的相续。”因此,对一切观清净极为重要。以前萨迦法王根嘎酿波看见许多小喇嘛脱掉法衣,在溪水中耍箭术,萨迦法王说:“各位僧人请穿上法衣,我这个老居士要向你们顶礼了。”像萨迦法王这样的大成就者,都显现不轻小喇嘛的恭敬之行,我们凡夫更应把一切众生看为佛菩萨。今天世界各地都有宏扬佛法的大德菩萨,对他们应当平等作清净观,这些方面应当特别注意。不要执著这位是我的上师,那位是邪魔外道,不能听到别人的一些诋毁就随声附和,这样容易毁坏自他,造下堕落地狱的大罪业。

: V. u0 ?! ]( h( k5 r' k* B

  以上是就显宗而言,以金刚乘来说,自己的金刚上师是比菩萨更为严厉的对境,在密乘十四条根本罪之中,把毁谤上师的罪业列为首位。《事师五十颂》说:“身为弟子若故意,轻蔑如是之上师,则已轻侮一切佛,故彼恒时受痛苦。”另外,不能对上师们智慧的深浅、见解的高低、成就的大小随意评论,否则会毁坏法和人二者。

& K9 w2 O9 p& f* l/ P3 A


如何对治烦恼、情执
 
文章来源:莲风小语2002摘录  

$ }5 W" X; _" g$ e

  问:如何对治烦恼、情执?

- c* u8 y9 N% m; k. ]$ |/ y8 C: W

  答:众生主要由身(色法、物质),以及心(精神)构成。谈精神层面,凡是有情,一定有“受、想、行”这三大类,也就是“知、情、意”。有情内心的力量大概有三种——知性、感情、意志,只要是有情一定都有。

+ l- _- L, F1 O- F, U' I E$ x

  所以对于“情”这一类烦恼,大家应该了解一个重要的基本观念,问题不在于它有没有,而是对于这股力量,你如何处理?你若不能善用,就会给自己及他人带来许多的痛苦与烦恼。

& o+ H$ k/ e" S; g! e& X/ J

  我常作一个比喻,物质的特性不外乎地、水、火、风。它的力量是好、是坏?水灾、火灾很可怕,但是世界如果没有水与火,人类就无法生存了。同样的,感情很可怕,但是,没有感情,你大概也活不下去了。所以,烦恼固然是问题来源,但是如何善用它,使它成为菩提?将那股造成众生的力量,转变成作佛的力量?就看你如何转变它。面对烦恼时,将心态转换成如同看到金矿一样的高兴,并设法好好的利用它。

6 y1 b3 o T7 {' `

  每个人有不同的心性,有人很重视亲情、爱情,这并不是缺点、坏处,但若能进一步将它们扩大,就能变成慈悲。所以慈悲心的体会其实就是亲情的扩展。什么叫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把所有的众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

0 O+ o- q: |9 n& j- x" o

  慈悲观如何修?就是先把亲情扩大到与你无关的人,再扩大到冤家敌人,这就是慈悲观。所以,对于“情”,只要能够适当地用它,避免造成伤害就好。亲情可以滋润你,但是过多则会把你淹没,让你无法承受。家庭也是如此,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孩子就很可怜;关心过度,孩子也会有压力。水、火也是一样,太多太少都不好。

6 ], G1 O' @" K3 w2 x! V! u

  贪爱心较强的人,可将力量提升为修慈悲观;同样的,嗔恨心较强的人,则可将力量化为正义感。

8 T3 L& D4 @3 _8 U& i/ U/ x4 V

  因此,若能知道这些原则,则较容易处理情执。“知”方面的错误见解——邪见,见道位即破除邪见;“情”方面,在修道位才破情执。这是因为情很绵密,须长久反覆地观察的缘故。

Y g$ P) T: x- h8 \

  (本文节录自《莲风小语20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3 12:44 , Processed in 0.0825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