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38|回复: 5

妙法莲华经大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6 12: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妙法莲华经大意》! Y; g' B- d8 C* t1 D3 k
0 x+ Q: R3 a3 [+ n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四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4, U+ X* L7 f, a' v7 }
: q2 b# x# C* ]( d' J9 V

5 H5 P. {7 h& ~- X3 D  是说明表法的义趣:4 g4 ?, C" v: ^4 Z
  【妙音现莲华 。乃尘劳法门不二之旨。尘劳法门。以实相为统摄。故惟实智方能导达也。】
, {2 @3 v4 D5 F, |( X  这也就是说明为什么根本智现前之后,才能够通达这些理事的分齐,道理就在此地。菩萨的修学一定是以得根本智,入实相理为目标,在一般讲圆教初住菩萨就入门。入门以后我们讲的深造,我们看《华严经》,《华严经》上有个例子,这就是善财童子。善财童子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我们在《四十华严》前面的三卷半,「文殊菩萨会」,善财童子在老师会下得了根本智,根本智现前之后这才有资格去参学,所以后面就是五十三参。如果根本智没有现前;换句话说,你没有得根本智,没有入实相门,没有资格参学。为什么?你在境界里头还是用分别执著打妄想,那你是愈学愈糟糕!这样到外面去参学,那就会学到地狱里去,不是成佛道,那堕落。所以这个参学诸位一定要晓得,没有本钱去参学必定是堕落,你见闻得愈多,你的妄想就愈多,分别愈多,执著也愈多,到最后必定是毁谤正法,这就会堕落。根本智现前,入了实相,然后怎么样?叫历事炼心,在境界里面炼什么?炼如如不动。就是底下所讲的:6 G% `) D, g) B4 J2 x8 a+ R
  【带尘劳而入法门也。入法门必破无明。】
5 [3 v: _& S/ t2 h( B) `& b  这是参学,所以他不舍『尘劳』,「尘劳」跟『法门』原本不二,所以他不用舍,他的法门跟尘劳是合而为一。你们从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你仔细去观察是不是这个情形?确实是一不是二。所以在我们以人间的眼光来看他们,他们的生活逍遥自在、幸福美满,我们凡夫看到是这个。他们呢?他们自己是另一个境界,不是我们所看到的。我们肉眼凡夫看到是什么?看到个表层,看到个外表。实际上他们所修持的,是逐步接近终极的清净,证得究竟圆满,人家做的是这功夫,这是我们决定看不出来的。参学圆满了,就功夫到了顶头,没有地方再学,什么境界都经历过叫历事炼心,在一切境界里真正的清净平等。换句话说,在什么境界里头他也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是禅定。接近这个境界的时候他什么都了解,是智慧,有定才有慧;没有定就没有慧,没有定那生的知见叫邪知邪见,不是智慧。究竟圆满,就定慧圆满,这个时候怎么样?机缘成熟了教化众生。所以度化众生这是缘的问题,缘要不成熟不能勉强,佛法当中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无缘不是说一切众生与我没有缘分,这个话讲不通,为什么?万法唯心那哪个没有缘分?都有缘分。但是缘分成熟有先后不同,熟者先度。
" l. M) n1 h, z( o  所以佛不度无缘之人,是缘不成熟的人,不成熟的人,佛要教他,他掉头而去,他根本就不接受,那这就不行。等他哪一天他想学佛,喜欢闻法,佛就来度他,这就说明缘成熟了,佛度的是缘成熟的众生。众生缘不成熟怎么样?这个证得究竟圆满的人就等待,等待的方式大概就是两种,一种闭关,所以闭关的人是功德圆满的人;另外一种就是住茅蓬,禁足住山。这两种人是定慧圆满,我们一般讲成佛、得道;如果自己没有到这功夫,你还是要行脚、还要参学,这是诸位同学要记住的。我那个时候刚刚出家,对於佛法还不很通达,出家之后有个因缘,那时候我在临济寺,临济寺有个信徒他有个别墅,这个别墅是建在山上,在圆山建在山里面。原来是二次大战的时候,他们逃警报用的,建了一栋日式的房子,不太大很幽雅,旁边有个防空洞,他们逃警报用的。现在不打仗那个地方没用处,所以他就叫我们去住,他供给道粮。我们可以把它当作茅蓬住,而且非常清静,附近很远才有人家,地方我去看很好。我就跑到台中跟李老师商量,我说有这么一个好环境可以进修,我可不可以到那住?结果李老师给我骂了一顿,就跟我说出这个道理,住山、闭关是已经成就了的人。在我们念佛人什么样成就?理一心不乱,事一心还不行还没有成就,你上头还有理一心。- S+ R/ g( O7 S* O
  他就讲最起码的是圆教初住菩萨,实际上初住菩萨还要参学,善财童子一直参学参到什么地方?到等觉、成了佛才不参学。所以他就问我你佛没有成,你初住没有证得,你有什么资格去住茅蓬、去闭关?他老人家说得很慈悲,他说我们两个关系不一样,我给你说真话。如果别人来问我,我不会讲,我会跟他客气,很好,你有这样殊胜因缘很难得;他说我们关系不一样,我决定不能害你。我才晓得,原来住茅蓬、闭关还要这么样的资格!可是我们听人家一剃头就闭关去,他一剃头他是再来人,他已经成了佛。由此可知,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也许他已经成佛,已经证得理一心不乱,我们不敢讲。这是讲机缘没有成熟,教化众生机缘没成熟的时候,这是闭关的。所以李老师给我说「古人赵州八十犹行脚」,这禅宗里头著名公案,八十岁他还要到外头去参学。李老师就说,难道赵州和尚不想找个地方休息、自在,去享享清福,还一天到晚到处去跑,到处去参访,难道赵州不如我们吗?刚才跟诸位说,根本智得到之后有资格参学,智慧圆满才有资格住山闭关。李老师说了一句话,他说如果你这一出家就去住茅蓬去,赵州和尚替你提草鞋的资格都不够。说得我满面通红,从此以后再不敢打妄想,我去闭关住茅蓬这个念头打断了。% E$ ~9 Y7 [: r& K7 o
  以后我读《莲池大师全集》,他老人家「竹窗随笔」里面就有二、三段,写闭关住山的事情,跟李老师所讲的一样的,我这才相信。以后读《华严》自己恍然大悟,晓得参学要具备什么资格,这样我们才对於古人的教学,佩服到五体投地。所以古人的教学,学生根本智没有现前,不能离开老师一步,为什么?你不能独立,你知见不正。你能够在一切境界里头不动心,不随境界转,这个时候有资格离开老师,老师叫你去参学。所以你的根本智现前,就是定慧成就,此地所讲的标准你已经得定,已经开了慧,老师绝不会多留你一天;老师如果多留你一天,老师对不起你。为什么?你已经具足参学的资格,你应当到所谓说遍参天下之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2: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使你自己定慧圆满。如果老师再把你留著身边,障碍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老师对不起人。没有这个功夫你要出去,老师如果让你出去,老师也对不起你,为什么?你没有能力,出去那是你自毁前途。所以老师教学生那真是苦心,善知识很难遇得到!可是今天我们真正做个好的学生,学生的态度也很难,到哪里去找这个好学生?有几个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教学的苦心?这样的老师认真的教学,学生今天怎么样?这个老师太跋扈、太专制,只有他是好的,别人都不是好的,我们都不要跟他学。学生跑掉了,这就是什么?缘不成熟。
% P9 B* [/ [6 O5 q" V. Z  真正好的学生,好的老师,这也是可遇不可求,在佛法里面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三者都具足,这才能成就。三者缺一条都不能成就,你说机缘有,你自己没有福报,不行,没有福就是没有定;有定也有机缘,你没有善根,没有善根是没有智慧,跟老师几十年不开悟,那也没办法。所以说是善根就是所知障薄,福德是烦恼障薄,又遇到好老师,这就很容易成就。烦恼障重、所知障重,遇到好老师也不行,也不会成就。烦恼障重的人,跟一个好老师跟不长久;所知障重不开悟,我们说什么?太笨、太愚痴,不开悟。所以说这三个条件都具足难,真正是难!这个我们真是讲千载难逢的机缘,自己本身条件有,又遇到好的外缘,好的老师给自己做增上缘,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了必定有成就。「入法门必破无明」,像六祖所说的念念之中常生智慧,生智慧就是破无明。
# l) Y/ m7 b$ h/ w9 ?  【无明破则功德显。】& P: e; _. K/ q& F8 ]2 k
  『无明破则功德』就显了,「功」是说的定慧,「德」在今天来讲,就是技能,能够为一切众生服务,教化众生、利益众生这是德。底下说:
" o% n% Z9 B3 F7 @  【出尘劳而证实相。法报巍然独露也。】, A, N! N/ O* P, M% W' @; N
  『出尘劳』,是即尘劳而出尘劳,而不是离开,即世间而出世间,前面讲过「即染而净」,这才能够证得实相。实相就是理一心,实相就是一真法界,实相就是法性,实相也叫第一义,也叫大涅盘,名字很多都是说的这一桩事情。这个时候法身、报身都证得,法身、报身跟自己现在的身是一身不是二身。这个意思,诸位可以细细去研究《六祖坛经》,六祖大师所说的三身。我们现在是不是具足三身?具足三身自己不能证得。就好像你口袋里装的有很多的钱,忘掉了,我今天没带钱出来,一文都没有,遭遇到困难。人家告诉你,你的口袋里不是吗?原来是的,带在身上忘掉。咱们法身、报身就在现前,就是不能证得,清净实相什么时候离开过我们?也就是不能证得。底下有几句很要紧,完全是讲的表法,表法的意思不懂经念得就没意思,经里面所讲的东西你莫名其妙。这里告诉我们:/ l: m1 |# W/ t9 n  s0 [" c1 ?& d
  【多宝即实智。释迦即权智。妙音即权行。】
" t& p; h* I% x  在第七行的末后一句,多宝如来表的是『实智』,释迦如来表的是『权智』,实智是自己,权智也是自己。『妙音』是表『权行』,行都是权没有实,实怎么样?实是没有行。我们常讲的无作而作,无作是真行,没有行;而作是「权行」,作而无作。本来无一物哪有什么行?从本来无一物里面建立六度万行,六度万行都是从无一物里头建立。所以行即无行,无行即行,凡有所行都叫「权行」!( e, f) f( T6 X" q2 |# Q; i
  【以权行方便。示有往来也。】
' @" S9 J2 e- Y9 R4 x/ K  所以诸位要是真正明了,这段经文表法的义趣,这里头其味无穷。这底下有一句说:
9 R2 v  P8 b9 ?7 Y  【权实似远而非远。权实似近而非近。以实招权。以权导实。智行相契也。】
, v+ {# g, C, g3 A% B  这个几句话很要紧,在经里面是很长一段经文,意思就是这几句话。『权实』悟了当下就是,迷了那真是天壤之隔,所以这个事情是迷悟之间。可是修学为什么不先求权智,而后再求实智?诸位必须要晓得,权智是从实智生的,没有实智哪来的权智?就好像我们种棵树一样,我们为什么不先种花、种个果不好吗?为什么要去种树?那个花与果是树上长的,你不种树哪里会有?花果枝叶是权智,它的根本是实智。六度里面禅定、般若是根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是培植,培养这根本,枝叶花果是什么?从般若波罗蜜里面开出来,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这是枝叶花朵。我们的修行,在初级的修行是要以定慧为主,这是我们的目标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成就,那个方便、愿、力、智波罗蜜,就是五十三参的事情。参学就是成就后面四波罗蜜,禅定跟般若波罗蜜成就才有资格去参学。这就是这个地方所说的『以实招权』,实智就是禅定、般若,权就是方便、愿、力、智。! x5 h% ^3 r! K. d: Y
  『以权导实』,这就是五十三参的事情,五十三参权智,权智是什么?权智再成就实智。就好像你看那种树一样,就会觉悟这个道理,先是有根本,根本很小,枝叶,这个枝叶花果愈繁茂、长得愈大,根本愈坚固就这个道理。可是你开始一定从根培养起,然后开花结果,这个花果又帮助它的根本之壮大,就这么道理。所以你在一切法里头任何一法,你可以能够见到一个圆满的道理,整个宇宙的大道理就是这样。所以说破一微尘见大千世界,是一个理,这就是所谓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你去看一棵树你也会开悟,也会成佛,也会圆满菩提。没有二理一个理,一个理贯通一切理统统都是一样的,没有二理。这就是说明什么叫「以实招权」,什么叫「以权导实」,智是实智、权智,行就是权行,我们今天讲的行解相应,知行合一,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是从佛法来的,他是个学佛的人,阳明先生禅定有相当的功夫,他是学禅的,在禅上有相当功夫。所以把佛门里面行解相应,他把它变一变,知行合一。底下讲前面文殊菩萨启请,这个地方讲华德菩萨重问:! @6 i; o. ?2 I* S. E5 v6 s2 J* o
  【华表因行。德即功德。发明宿世善根功德。以酬文殊之请。故问种何善根修何功德也。】
5 M6 x! I" a! _  这是华德菩萨提出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对我们来讲相当的重要。我们读这品经要特别注意,我们应该如何去修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2: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能成就自己的『善根功德』。底下讲:
2 ]& Z7 R5 i/ O9 G4 m  【叙其所依之佛。名云雷音王者。云表慈。】& z# D2 S8 {5 l. Y4 o
  有覆盖的意思。
! f/ O7 y4 q+ M. ~% D" p+ R# `  【雷表威。二德具足。说法自在。故曰音王。】
) P3 E, B- D8 ?( M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自己要想到说法自在,像妙音菩萨这样的境界,你要是没有大慈悲心做不到的。慈悲不是我们想发个慈悲心,心就慈悲,没那么容易,慈悲心是从平等、清净里面生出来的。所以我讲菩提心,我常常讲平等心是菩提心的理体;你在一切法里不平等,你就没有菩提心,平等是觉,不平等是迷。怎么样平等?一切法里头不分别就平等,你有分别就不平等,所以这是觉心之体。清净心是自受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心多清净!自己享受的是清净心,清净这是真正的福报,他受用的是大慈大悲。所以大慈大悲,是从平等心、清净心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是平等心、清净心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学来的,这叫慈悲心,你说法才自在。所以这个说法自在妙音菩萨,哪个人不是妙音菩萨?你自己把你的大慈大悲障碍掉了。外面没有任何能力能够阻碍你,没有任何能力能够破坏你,障碍你的、破坏你的全是你自己的分别执著妄想,去掉这些东西你原来是佛。《华严》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圆觉经》上也是这么说,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千真万确。你现在为什么堕落在凡夫,自己要晓得。末后有一句:
' ]5 _2 D) h0 b9 n- F1 |  【妙行常不离其本智也。】& D: q6 m: z- c  }
  这是在底下,下面第六行。我们凡夫的行不妙,为什么不妙?因为我们一举一动都带著烦恼,都有生死轮回的果报,不妙。『妙行』怎么样?他一举一动心清净,不生烦恼只生智慧。六祖大师那个行是妙行,他自己说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他在碓房里舂米是妙行,他去砍柴是妙行,一天到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妙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一切做为,统是妙行,只生智慧不是烦恼,这个行是妙,为什么?因为它与根本智相应。根本智是什么?无分别智,内心没有分别,内心里头没有造作。所以一切造作与清净心不造作相应,造作即是不造作,行即无行,行与无行不二这叫妙行。我们看到《普贤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妙行是什么?不疲不厌。我们今天做什么事情做久了累了,讨厌,有厌倦之心,这行不妙。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那是什么时候修的?根本智现前之后才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修的十大愿王。所以修十大愿王的条件,在我们来讲是得理一心之后,理一心要没有得到我们可以学,可以学不是真正的修。就好像念书一样,先修班没有入正科,我们所学的是相似的行,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心平等、心清净,就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统统现前,这个时候修的十大愿王是修普贤行。像这些起码的常识我们要晓得,我们自己现在在博地凡夫,定慧完全都没有,我们来修十大愿王,自己以为:我现在修普贤行。这在佛法里叫什么?叫增上慢。增上慢不是有心的,是无心,自己根本不知道,以为自己已经做到这叫增上慢。增上慢是我慢的一种,障碍!你看看增长烦恼,贪瞋痴慢疑你在增长那个慢。所以智慧不开,总是落在烦恼里面,智慧开了之后这个境界完全不一样。# U! C6 s- w7 ?) l/ m
  下面这章是「观世音菩萨章」,观世音与我们的缘分特别深。我们下面好像只有六个钟点,我们的进度要快。讲义里头说得很清楚:3 t, L- h  _% A1 |
  【前药王是身根。妙音是舌根。】
$ o! {8 t# n4 S% R  观音菩萨说的意根,诸位一看就明了,身、语、意。
' e' `. G) M" `$ h, a; A2 `3 d  【此三法众生取著。则起三障。谓惑业苦。】: d. ~3 w# A& `4 R% ~
  几句话就把这三品经的经义,给我们点出来,凡夫之所以成为凡夫,就是在身语意这三法里头取相、著相,所以就变成了『三障』。「三障」诸位要知道,这是六道轮回所以然的原理,起惑(起惑是迷惑)、造业、受果报,受果报当中又起惑、又造业再受果报,这个轮回就惑业苦、惑业苦永远没完!你要问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就这么来的。六道轮回是谁制造的?是你因为取著身语意而造成的,自作自受。不是说另外有个人造个轮回来给你受,不是的,没有人造,而是自己造出来。实际上讲根本就没有轮回这个事情,轮回也是空花灯上的圆影,没有这个东西,全体即空。但是你迷在这里面,你把它当真,你永远离不开它,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你能够在身语意这三法里头不取相、不著相,轮回就没有了。轮回是自己造的,还得要自己把它消灭掉,别人没有能力把你这个轮回灭掉,这个事情是自家的事情。再给诸位说,谁也不会障碍谁,你自己在一切法里头,你不取相、不著相,别人障碍不了你,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说是你自己要超越轮回,什么人也碍不了你。固然经上讲的四种魔,四魔诸位要晓得,三种都是自己,五阴魔是你自己,烦恼魔是你自己,生死魔也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天魔是外面。
; z! f0 g+ i/ S  但是诸位要晓得,天魔要不藉烦恼、五阴、生死做内应,他一点力量都没有。里面有三个内奸,和外头一个敌人一勾结,那你怎么不完?你里面没有内奸,外头那一个人他的力量薄弱得不得了,不起作用。所以那个魔也很乖,你内里有内奸,他就作威作福;内里头要没有,他马上就投降,来护法。你看看魔对於释迦牟尼佛,不就立刻护法了吗?皈依做三宝弟子来护法,为什么?他没有力量!这个表法是什么意思?外面这外境,你要一觉察增长你智慧,这就是护法的意思,这就是他投降的意思。譬如说外面逆境,我们讲的恶人,冤家对头碰到,你自己不起心、不动念,成就你自己的定慧,不但不障碍你,你不生烦恼,反而成就了你定慧,这就是魔的投降,这就是魔的护法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他真的来投降、来护法,不是这样的,不是事相上的,成就自己的定慧。换句话说,自己在这个境界里禁得起考验,这就是魔投降,魔来护法,是这个意思。所以此地这个两句,不但是把这个三品经的经义告诉我们,实际上也把六道生死轮回的生灭,这个原理告诉我们。! V) H7 B- D! t: k: ?
  【菩萨解脱。则转为三德。】
4 W# }& W( b0 w0 d  转惑业苦为法身、般若、解脱,悟了就是『三德』,迷了就是三障,所以惑业苦就是三德秘藏。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2: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下课。
" k7 ?- J+ f) O" a7 H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五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5
, c0 J  P: L/ a  l: E$ f5 B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前面跟诸位说明过,本经是以三位菩萨表身口意三业,三业的造作是依他起性。三业的造作,给诸位说没有善恶,迷的时候,这个三业造作迷了就变成三障,就是惑业苦;悟了就是三德,可见得这个问题是在迷悟。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一下不能够体会过来,诸位要细细的去读《华严》,你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就能够找到答案。也正是蕅益大师给我们开示的「境缘无好丑」,因为它是依他起性;「好丑起於心」,起什么心?起在迷心里面。迷了之后才有善恶、才有好丑;悟的时候没有,悟的时候依他起就是圆成实。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他不晓得这个道理,无量劫修到今天还是生死凡夫,而且罪业愈造愈重,怎么样去唤他都唤不醒,这就是迷执太深。真正是古人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就是迷人。一切事情的发生就是身口意这些事的造作,正是大经里面所讲的「随心应量」。我们看不出这个事实的真相,为什么看不出?就是我们所用的都是生灭心,所用的都是妄心,对於真实的境界无法体会、无法觉察。这就是佛常讲的「可怜悯者」,这众生真正可怜,哪里晓得天下太平,本来无事?所以佛的境界里面是清净寂灭相。《金刚经》里面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圆极了。为什么?初学的听的凡所有相都是虚妄,都是空的,这个意思也没错。到了等觉菩萨,到了如来地的时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妄原本不二。所以十地以后所现的相,还不就是我们眼前这些相吗?没有一个是例外,他见的什么相?清净寂灭相。5 L" ~. ]+ W/ V& |: O  M1 d' d! R% b
  所以我们今天讲修行,在境界里面就是身口意,身口意一切造作,刚才说那是正常的,就好像眼睛有了毛病,看到虚空当中那个花,那正常的,已经病了他当然就看见有花。你说我眼睛病了,这个虚空也没有花,那你眼睛是好的,没有病。所以这个相是正常的相,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切有为法,种种这些造作、活动是正常的。与真性妨不妨碍?不妨碍,正是虚空不碍万象发挥,不妨碍。妄不碍真,真也不碍妄,一切的妄相就是真如的作用,真如的作用你要是看清楚,就是《法华经》里面讲的「诸法住法位」,诸法是讲一切法,各住在各的位次上,「世间相不坏」。你能够看到这个境界,在一般讲你是七地菩萨,七地、八地、九地这是什么境界?无生法忍。我们天天在念「花开见佛悟无生」,就希望自己能够悟得无生法忍。可是无生法忍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为什么说非常遥远?因为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我们用的是生灭心,生灭心见外面的境界是生灭相。所以善心见外面的境界善相,一切人都是善人,一切事都是好事;恶心见外面的相,一切人都是坏人,一切事都是坏事。外头的境界哪有什么好坏?如果要有好坏的话怎么会随你的心变?好事就是好事,你坏心去看它还是好事,这样才对;好人就是好人,恶心看那个人也是好人那才对。
3 w1 t: l1 y1 t3 p, h  譬如说一个人,为什么有的人说某人很好,有的人说某人很坏?这人就那么一个人怎么他那里说好,他说坏,到底这个人是好是坏?这个人没有好坏。你以善心所去相感是善的,你以恶心所去感是恶的,你从这个地方去觉悟境界没有好坏。所以身口意里头没有好坏,一切造作里头没有好坏,佛是以清净心看一切境界,所以这个境界是清净寂灭相。菩萨是用不生灭心、无分别智来看这一切现象,所以一切万象是不生不灭,证无生法忍。由此可知,修行修什么?就是修心,也就是说修正我们的观念,我们今天哲学里面所讲的人生观、宇宙观。我们人生的观念、宇宙的观念都错误,错在哪里?错在用八识五十一心所,错在这里。所以你离心意识就是佛菩萨,用心意识就是凡夫,离心意识就是三德,三业的造作就是三德,用心意识三业的造作就是三障,就这么回事情。千经万论都是说这个道理,八万四千法门离不开这个原则,几个人觉悟?几个人回头?回头是岸。这一回头就是觉,从哪里回头?从迷那里回头,回头就觉,回头之后三业就是三德;不肯回头,你这佛法怎么样通达、怎么样修行,你还是造的三障,你出不了轮回。功夫在什么地方考验?知道自己有没有上轨道?晓得自己有没有进步?就是你对人对事。对人对事心清净,不见是非善恶,心平静,心定了,跟诸位说,不见是非善恶才能够见到真正的是非善恶,智慧现前,真智慧现前。6 T4 c  b. H+ d- f+ c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非善恶靠不住,我们往往把善的当作恶的,把恶的当作善的,颠倒是非。为什么?完全凭我们自己意识、凭我们自己观念,来判断一切事情的善恶。佛给我们讲,不到阿罗汉的地步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自己的意思靠不住,为什么?你是迷而不觉。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这佛在「遗教三经」里就说得很清楚,经文里头就有,阿罗汉是正觉,佛说这个时候你可以相信你自己意思,也就是说相信你自己判断的能力。没有到阿罗汉我执没有破,烦恼障没有破;换句话说,一切见解都带著感情,感情用事,他怎么不造罪业?特别是在今天,今天这个时代修正法的人要遭毁谤,如果正法有人赞叹,不毁谤,正法兴;邪法接受赞叹,所以一切外道真是发展迅速。你所看它的一片兴盛的气象,为什么?赞叹的人太多了。正法简直是不能够相容,这是正法毁灭,正法毁灭邪法兴,众生苦就来了,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应当特别提高警觉。核子战争一打起来,地球上专家估计最低限度死一半人,可能到三分之二。谁制造的?给诸位说,不是美苏他们制造的,是人心制造的,你能够看出这点你才会觉悟。你说他们那些制造的,那些杀人魔王那错了,那你是怨天尤人,你就是不晓得这个道理。人心在变!所以你心清净,身就清净,境界就清净。三次大战核子战争爆发,菩萨眼睛看到是不生不灭,佛的眼睛看到是清净寂灭,我们凡夫眼睛看到天下大乱。
; X+ B# r( v' |3 k% H  同样是一个境界,为什么各人感受不一样?境随心转。主宰你自己的就是你自己的心,除了你自己心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2: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也不能主宰你。所以修行就是修自己的心,而不是在境界上去修,境界上修没用处的。为什么?你心随境转,那有什么用处?你在心上修,境随心转,而不是心随境转,这叫真修行。去年年底石居士往生,这是台中莲社我们很多人都认识他的,我早年跟他在一起听经,在一块学佛,预知时至这是我们的榜样。人家为什么能往生?他就是心得清净,初步的清净心是功夫成片。如果我们三业扭转不过来,功夫成片做不到,如何叫我们自己达到功夫成片,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桩大事。你要功夫成片了大的灾难来,你就不害怕,你心清净,看得清清楚楚,自己往哪里去自己明白,看到那些众生到哪里去,你也看得很清楚、也很明白,自己的心像一面镜子一样,清清楚楚。可是决定没有分别,镜子照外面的境界它有分别吗?没有分别。一切的现象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的现象,没有不合理的,没有不如法的。所以诸位入这个境界之后,就像智者大师所谓的「百界千如」,百界千如是寂灭相。那个寂灭相不是说一切都不动,一切都静止,不是的。万物都在运行,众生一切活动都正常、都照常,没有任何改变。而佛眼睛里看到是清净寂灭相,这就是所谓的心净则土净。接著说明:$ J( l1 B  c; A  Z4 x2 D
  接著这说明药王是表智;妙音是表行,权行;观音是表悲,特别是修观音的法门,观音是大慈大悲。前一点钟给诸位说过,我们有没有慈悲?没有慈悲。你怎么样流露的慈悲,叫爱缘慈悲,不是真正慈悲,为什么说没有真正的慈悲?我们的心不清净。真正的慈悲是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这个心用的是妄心,哪有慈悲?妄心里头只有好恶,我们所谓叫喜欢、讨厌,千万不要把喜欢当作慈悲那错了。喜欢就是慈悲,那佛就用喜欢就好了,何必用慈悲两个字?可见得喜欢不是慈悲。为什么?慈悲这个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喜欢这个心不清净、不平等,不一样!所以慈悲心是清净心、平等心里面生出来的。排列也是观音排在药王、妙音之后,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智行哪来慈悲?慈悲是智行里面显现流露出来的,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所以今天学佛,多少人把佛法里面误会、曲解,自以为是,这是不能成就的因素。这下面几行我念一念不必讲解:2 E" {5 S0 I2 _! g
  【然智行虽兼利自他。正利在自。】" F& u4 f" m$ v4 S1 t
  就是药王、妙音所表现的,虽然是自利利他,但是偏重在自利上。自利就是利他,因为你自利的时候就给别人做榜样、做模范。4 h; s3 O( U! @6 g1 T7 a5 t4 f6 e; K# K
  【慈悲亦自他兼利。】" P" q- L- R& o
  但是什么?+ y7 B5 [* @2 |0 L
  【正利在他。】
& l. W. |9 P6 e; X4 d: g9 a  偏重在利益众生上,这个意思我们要晓得。所以利他这个意思在饶益众生,叫众生得到最丰饶的利益,这个最丰饶的利益包括的范围很大。但是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令众生觉悟,这是最大的利益。其余的,譬如像我们凡夫所认为的,精神、物质上的享受,生活水准的提高,这些是鸡毛蒜皮,是不是应该忽略?也不应该忽略,为什么?凡夫之所好,你要是忽略了,你接引这一类的众生就不行。因此菩萨法里面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又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可见得菩萨法对於一切众生的喜爱并不疏忽,也要满足他,满足他里面提醒他觉悟,这是菩萨法。满足他这个生活需要,而不能够唤醒他的觉悟,那这不是佛法,佛法与外道法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下面说:1 P. ]/ o, C' @
  【惟此意根。具摄六根功德。故获如来二种殊胜。】7 W# e: F* @1 C! d2 E8 I5 I
  这是「普门品」里面很有名的一段经文:2 y9 b& w0 d3 O% H( N% E( w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
7 Z; C$ S/ p4 Q' @, [& Z  就是这两句,这两句说明观世音菩萨的修法,与一切诸佛菩萨以及一切众生都能够感应道交。底下说的:
# V4 Z6 o/ b5 Z- e* P  【同慈力故。三十二应。十九说法。同悲仰故。七难。二求。十四无畏。】
  ^( R- a" S" h# ^* p* L  这是「普门品」里面重要经文,也就是观音菩萨与一切诸佛、一切众生,无时无处不同在,无时无处不同体,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但是在这品经里面,它的旨趣就是在讲慈悲。观音有三经,我们图书馆像三经合刊成一册,便利大家。三经宗旨各别,《楞严经》的「圆通章」,是学观音菩萨自学的、自受用的这部分,偏重在「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楞严》里头教的是这个。「普门品」是说观世音菩萨的他受用,就是利益众生,自行化他!所以《楞严经》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是自行,自己修成观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讲的观世音菩萨利他行,利他大慈大悲,自利返闻闻自性;《华严》里面的「观自在章」,自行化他都有。这品经里头偏重在化他,换句话说,就是要激发我们的慈悲心。+ z4 h  A" n, z7 H5 A! `3 x
  【慈则说法与乐。悲则寻声救苦。】2 ]0 _' C  c3 F- s$ j
  一切众生有苦难帮助他解决,这是悲心;给予众生最殊胜的乐,这就是慈的意思。但是这品品名里面称之为普门,什么叫普门?普是广大无边际的意思,也就是平等的意思。如果你的心里面有分别,就不普了;於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以一个平等心来对待,你这个慈悲才能称得上普。佛法里面常说的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就是普门的总纲领,无缘,缘是条件,没有条件一律平等的慈悲。对善人慈悲,对恶人就要差一等,这种慈悲叫爱缘慈悲,不是真正慈悲;真正的慈悲,对善人慈悲,对恶人那个慈悲是决定没有两样。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你们真修行唯一真心,待人接物就用一个真心,别人欺骗我们、侮辱我们、毁谤我们不要紧,替我们消业障。我们自己无始劫来,无量无边的业障没有地方消除,我们讲忏悔怎么能忏得尽?真正的忏悔就是别人毁谤、侮辱、讥笑、讽刺,这就是对我们消业障。我们自己听了之后,如饮甘露,我们对他感激,业障消除。如果你听了之后再怀恨於心,再要求报复那就不得了,这个业障就转盛,就更加了,所谓冤冤相报永远没完。
9 a4 F- C" A( ~& N  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修行的原则,有几句话说得很好,我也特别提出来告诉大家,「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真修行;「若见他人非,自非即相左」,自己见别人过失是自己的过失。为什么?境缘无好丑哪里有过!好丑生於心,过是你自己心里头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2: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能修观音普门法门。由此可知,我们称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这里面所含的意思对自己是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对他人是上合下仰,『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就是像诸佛果地上的大慈大悲,普覆一切众生。这就是修观音法门,这个一句观世音菩萨就没有白念,你念这一句「观世音菩萨」,你自己就能成无上道。一天到晚口里念的「南无观世音菩萨」,意思一点都不懂,还是迷惑颠倒,对人一点慈悲都没有,这个观世音菩萨不是白念了,心口不相应,心行不相应。这章里面说这些许多事,这些事我们一定要明了其理,事确实是有。譬如说经上告诉我们,如果你要是遇到火灾,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火就不能烧,有没有这个事情?有。你现在跳到大火当中,你念念观世音菩萨,看火能不能把你烧死?一样把你烧死。为什么就不灵?你们想想,这个道理在哪里?你的心不能转境,你没有用处。) X8 N# |8 e/ _
  你心要能转境,火是境界,我能转境,就能把火转为莲花一样;落在大水里头,我能转境,我就能把大水转成像琉璃地一样,这不假,这真的。不能说我们自己还没有这个能力,你就不相信,譬如说你掉到水里面去,水不会淹死的,你信不信?会游泳的相信,他掉到水里他不会淹死;那个不会游泳的人说不信,我掉到水里就沉到底下去,就淹死了。那个能转境的人就好比会游水,不能转境的人就好像不会游水的人。转境是要清净心,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转境!我告诉大家,你念到功夫成片虽然你不能转境,境对你不障碍,没有障碍。所以你对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坚定的信心,你有把握决定去得了。你没有到这个境界,境界还能影响你,你没有把握,这是讲带业往生。如果到了事一心可以转一部分,到理一心就可以全转,与佛跟大菩萨没有两样。正是《楞严经》里面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话是对谁说的?对圆教初住以上菩萨讲的,就是我们一般讲得理一心不乱的人,对他讲的,他能转境界,不为境界所转。我们要学从哪里学?自己当然也就明了。这个地方对於『七难、二求』也说得很清楚,此地给我们的解释:; k7 |+ `6 i! h" }4 k2 w
  【见觉属火。火属心。心缘外境。则能所成敌。故被所烧。】
; n  L) @: z* j3 P  『敌』就是对立,对立就有障碍,所以你才遭难,不对立就不遭难。七难,诸位从这条明白,你就全都明白,闻一知十,一闻千悟。所有的苦难都是从对立发生的,都是从界限上发生的。你心里面在一切诸法、一切人事、一切环境里面,没有界限、没有对立你这一生不遭难;你要有对立、有彼此,这个灾难就不能避免。所以这里说:
  K: a; S! Z2 K  【一念反观。心空境寂。故不为烧。】
( S4 }% M8 O- O5 S! o" r  这就是转境界,这个相是什么相?清净寂灭相现前,无能烧者亦无所烧者。底下这个公案诸位自己去看,到你能转境界事上也是如此,不是说理上,事也是如此。% j! m- i) j  h2 l) B  s$ X9 s$ B' Y3 B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者。闻听属水。水属爱。一念反闻。则声尘脱落。爱心微薄。故曰即得浅处。】' C. C7 _) J/ u3 @- A
  理是一个,可以运用在一切事相上。所以善学的人就是要学根本的原理原则,掌握到根本的原理原则,无法不通,无事不利。下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6 02:49 , Processed in 0.0838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