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34|回复: 18

净公上人解说根性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6 21: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d5 K+ `7 H$ U1 i
5 f$ P$ d" N# b7 Q: n7 g: w        1        01-001-0007 佛说阿弥陀经
0 h( }/ `0 x5 h1 d   1 z8 b; y5 P+ F  {
……连说话的对象都没有了。
  ]. Z. |2 [# k# A" J$ [0 T& t% y( V* o9 p9 p7 U6 w$ M5 l" }
  所以本经,释迦牟尼佛频频唤著舍利弗,实际上舍利弗尊者是接受释迦牟尼佛教导,信受奉行的一个代表人。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对这个法门能够信得过,依教奉行,经里面舍利弗尊者就是我们的代表。换句话说,佛叫舍利弗给他说,也就是叫我们对我们讲。如果我们真正有智慧,能够信得过,能够接受佛的教导,依教奉行,所以是以这一位智慧第一来做代表。所以说「非第一智慧,不能无疑」,真正是甚深难信。我重复这么多句,我也非常的感慨!
% {/ s% W) a+ ~3 D- m; _8 f/ w: o! s0 Y8 A: h( ^2 V' L
  这一个法门「三根普摄」,所谓是上中下三根,这是讲一切根性。古德告诉我们说,「上上根不能越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这是古德给我们说的,这两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上上根,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随著普贤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上上根。普贤、文殊都是古佛再来,现居等觉,名符其实的上上根,他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下下根,像前面跟诸位讲的张善和、王打铁,这些人都属於下下根,下下根的人也有分,也能够带业往生。这是真正三根普摄,利钝全收。% d  P+ y+ E. a- i% V) F
; K3 r9 [! Z5 L/ o: b/ u' @  p$ _
  「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这也是不可思议之事,怎么说它具足四句宗旨?「第一是以唯心为宗,第二是以唯佛为宗,第三是以绝待圆融为宗,第四是以 ……
* |7 H! c9 a3 r7 @) E0 z2 U; y5 r- u( \" e5 O% O: F( e" t3 ]9 D8 a4 a
                        8 I2 d0 e& j- {5 N
        2        01-001-0017 佛说阿弥陀经
7 Z2 k1 J& \4 E, s0 j6 o   
$ O+ i, j% o- Z+ Q3 N/ {/ K) E……得。由此可知,出家著重在心之出家,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就是出家,不一定在形式上。$ S: L* t$ V* G' o* o0 ?

3 _2 o2 b' K6 O# f! u  不但是一切人道,得这个法门的利益,无量无边,就是畜生道,「闻说阿弥陀佛」,念佛往生者也很多。佛门里头有个小册子叫《物犹如此》,那里面全是记载著畜生念佛往生的,真正是不可思议!像八哥、鹦鹉它们会念佛;还有寺庙里头领养去放生的,有放生的猪、牛、羊,还有的是这些禽兽之类的。常常在寺院里面听到暮鼓晨钟,听到念佛、念经的音声,它跟著听听久了,它不会人言,但是它心里面有感受,所以往往亦有往生的瑞相,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古人才说,「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可臻其域」,这两句话前面讲过,确实是不可思议、最圆满、最玄妙的法门。
- z1 O, N8 m. K' o3 m9 ~2 B
- ]+ T. R- h2 R8 |4 w: u, x& W% g. \  「闻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功德,确实是说不尽的,十方诸佛都赞叹不尽;我们哪有能力能说得出来,不但没有能力,就是我们思惟想像也没有法子想出来。《华严经》里面有说,「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这《华严经》上两句话,这是我们解释这句「闻说阿弥陀佛」。这个慧是讲世间的聪明智慧;了是明了,或者是了解。佛法这是指一切大乘经典;人是什么人?有修有证的人。换句话说,他一定要以三学、三慧,要依这个方法来修学,证得了三学、三慧,这种 ……! S% W8 x5 q% ]
5 \* V3 ^; ]' b7 L$ Q
                        & }+ m! v" n# L0 i2 f
        3        01-001-0020 佛说阿弥陀经9 P2 l5 N, Y$ h
   
6 O# M; I# v9 u' R( E/ y4 Y) n佛说阿弥陀经  (第二十集)  1983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1-00207 s( c' t. s2 v

9 K  c) X' h1 o1 J  C! F2 f3 K  《佛说阿弥陀经》第二十次,前面将流通分里面六方佛劝信的一段经文,给诸位介绍过。也许同修们读过《六祖坛经》,《坛经》里面有几句话,很容易引起我们产生疑惑。这个法门既然为十方诸佛共同赞叹,为什么六祖大师要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晓得,六祖大师所接引的,就是他所度的对象都是上根利智,所谓禅宗里面顿教之人,这点是必需要跟大家解释的。《法宝坛经》里面对象是「上根利智」,他的教,「禅宗顿教」,因此这些人的见解,不是普通人可以相比拟的。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话,都是接引这些上上根人,并不是排斥净土,实在是为一般著相念佛的人解黏去缚而已。这个黏、缚都是说的执著,凡是用执著心去念佛不能够达到实相,没有办法达到实相,没有办法见性,他老人家所教的就是教你离相,即相离相。由此可知,《坛经》实在讲它是「赞扬实相念佛法门」,这在四种念佛里面,实相念佛法门最为殊胜的。
6 }3 w, o: X" d) K; w% Q5 O8 x0 \+ X' R8 b" ?, y0 V
  既然晓得实相、一真的道理,当然就明了像前面所说的,「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一一无非当人自性」。我们净土宗的大德也说「念自性弥 ……
" s  @% z, k" N; z$ V" O" Y, Y  P( O; @! o3 w. M
                       
* ], {0 N% K) m         4        01-003-0006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i9 U/ Q# z" e. M: j   8 V  F( i# R9 @" g9 I
……严经》说老实话,你这一生不会成就的,这是事实。尤其是《疏钞》,把这部经的经义这样详尽的发明,实实在在太难得了。
; P3 }! e) E9 R8 Y. Y0 i$ t
$ I$ O, G: l+ M' `& Y  演【是十方诸佛同所赞叹故。】
. f8 O; g! S" }
) X$ Q- c- r4 P7 F0 c  如果不是第一经,不是第一方便,怎么会有十方诸佛大家都来赞叹?我们在其他经典上的确没有看到过,只有这部经十方诸佛都赞叹。它要不是属於第一经的话,不会有十方诸佛都来赞叹,不可能有这个现象,这都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5 e! j/ [1 y( \: W/ ^; W9 {

3 V3 t: f/ M7 B' k9 m, N+ A  演【以四字名号,普接三根,直通五教故。】) w% b; U9 o3 y/ A* {- r* j9 v( j

4 b0 V$ r8 r& _$ q6 C  『三根』是上、中、下三等根性的人。上等根性的人,根性大利,所谓是一闻千悟,也在修净土。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上上根人!还要求生净土;中根、下根也都能往生。下根的愚人,愚痴到了极处,他只要一心持名,也能往生。净宗常讲根熟,什么样的人根熟?就是他这一生对这个认识了,下定决心,我就是一句名号,一生再不改变了,一部《弥陀经》,其他的经我都不看了,无需要再研究,这个人根就熟了,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往生。如果心里还想东想西,还要想研究这个,还要想学那个,那根没熟,他这一生可以种善根,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靠不住。为什么?他在一切经教里还三心二意,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既然是这么说法,也许有人问我,你这个大专讲座里面为什么不讲《弥陀经》 ……. W% K: j! a5 [- u+ ^. S

$ v  ]" |, l/ s2 _6 e* m8 A                        
# b/ |# F8 o2 z8 ^! N: N         5        01-003-0022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K5 q9 p: }2 u3 _$ w; l( w   
4 Z1 w2 |( U) o& e3 s( d; n$ \# N……出念佛一门,不论大根小根,但念佛者,即得往生。亦不待根熟,方乃会之归实。但往生者,即得不退,喻如不次之擢、廕序之官,恩出非常,名殊恩也。】; n8 g; {! F& |$ }3 k8 w% n' T
! u7 l8 u% v1 r: P: [
  这一段文是解释末后这一句,比喻念佛法门。『而於其中』,就是於三乘一实之中,也就是一代时教之中。『复出念佛一门』,「复」是又的意思,又给我们讲出念佛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特别了,前面三乘、一乘,那是有大根、小根的,小根只能够学小乘法、中乘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才能够学菩萨法,可是念佛这个法门就不需要。我们看《演义》里面注解:
# k1 R0 X3 F5 V# N, n7 z2 B7 P8 Y3 f3 C- m* a+ Z
  演【不论大根小根三句,对上始成正觉,演大华严说。谓华严纯接上根,下根绝分。】* D$ u( L0 S/ @; b, T/ T

1 b1 P; p$ U; l  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它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没有破无明证法身的人,没分,所以说下根绝分。0 K* Z5 y( d) @( Y8 O! t& c
) S5 V3 b3 P6 F0 K
  演【今则上自不退菩萨,下及悠悠凡夫,三根普利故。】1 L/ X/ I: w1 c- V0 n/ Y( R

( u! O* u3 b$ ~: B3 n; h- q  这是讲念佛法门。『上自不退菩萨』,不退菩萨就是法身大士。从上面来说,把《华严经》这里面的当机者统统包括了,同时又能够包含所有的『凡夫』,六道凡夫,这个法门就不可思议!『三根普利』,他的对象非常的广泛,上根、中根、下根无所不包,统统都能够得到利益,这叫普利。这就是《疏》里面讲的「但念佛者,即得往生」,这八个字非常重要。可是这个念佛,你得要 ……4 I6 U* v* h% Q# O! V* i
' g7 U2 {2 k4 w: S6 z% V
                       
) t  j% L2 X6 y, [' ?" D# I         6        01-003-0026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N1 a/ A+ h" }2 ^   
* _+ J5 }, ^) Y) S/ C2 a: Z……门。你要不抓到这个,你去抓到那个枝枝叶叶的,苦不堪言!要想解决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可是这一句阿弥陀佛要念得好,最低限度,要把这一部《疏钞演义》痛下功夫详详细细来研究讨论,在这上下功夫绝不白费。这一部经我们预定是三年圆满,大概要讲三百五十次,这个时间绝不浪费。所以一面我们研究讨论,一面大家在一起共修,解行并进,与会的同修有福!8 ]: f2 f9 ]6 s7 z8 j4 [
, |% B" K1 _: W. j; C/ K$ V
  我们生在末法,佛在经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明白:末法时期净成就。能够选择这个法门,一门深入,就是上善之人,正是经中所讲的诸上善人。你能够死心塌地选择这个法门,你就是上善,你就是有智慧。这是上根利智,他才会选择这个法门。纵然接触其他的法门,不惊不怖,如如不动,为什么?接触一切法门都把它换成阿弥陀佛了,绝不动摇!
2 Y& [2 i: i4 o8 h( O) `. F
( Y# y; o1 J$ j6 }  疏【今以持名之力,正念才举,杂想自除。】% G" l" h- f9 `; b( c% i

; G+ a5 }& {2 q6 @0 y  诸位一定要会用功,你这个妄念起来,妄念当然是有,不可能没有,你要是没有妄念,那你早就成佛了,你就不是凡夫了。你有妄念,记住,决定是凡夫;没有妄念,就是圣人。你要用这一句佛号去除妄念!所以念佛的时候,有妄念起来了,这时候怎么办?你要把全部的精神灌注在佛号上,就是你要注意佛号,不要去理妄念,妄念自然就没有了。
/ y* ]8 `/ E! Z* X9 v; P
- L! C, E. v! e  h8 y  妄念起来了,你要特别去照顾妄念,把 ……
4 b- p' r  n+ h0 O/ W6 X0 R
( F3 P  W4 ~. [9 {! l' f                        
6 N% V5 p; [5 Z1 H" `" [! k         7        01-003-0032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F( s5 I$ A8 p   
- M7 S: x* S, k% _2 r& [9 X…… 所以我在此地宣告,我印经专印《弥陀经》,其他经不印。我们专修这个法门,弘扬推广这个法门。全心全力就流通一种经,一心一意就在西方极乐世界,除这个念头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梵网经》、《四十华严》供给我们做参考,主修的就是《弥陀经》这部经。我们如果有这个信念、有这个认识,这就是般若灵根,这一生当中必定能够悟入,悟是现前的受用,大彻大悟,能够把一切法门都舍下、都舍掉,专修这个法门,这是大彻大悟。不是大彻大悟的人,他做不到!入,决定往生净土,一点怀疑都没有。
  s7 |( u* V0 K% k2 V  E. }6 U$ C
: i: i+ Q4 M& @0 v$ j% P# m  底下一段解释『亦复通乎事相,曲为钝根』,前面讲的是上根利智,是大彻大悟之人,那么对於初学的人,中下根性的人,如何呢?也行!修这个法门也能成就,就是这一段所说的:" N$ b2 T5 u6 ^0 }) m# m
1 ?+ `* z2 p7 g
  演【不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但以妄念念佛,离此生彼,是则生佛宛然,净秽历然,以我之生,求彼之佛,厌此五浊,欣彼乐邦,与彼理性,全无交涉,此则钝根所行也。】
3 x0 F3 \# j: a8 A0 m, j& S, R. R; I, M) ~' N+ P. d' F
  这一段就是一般讲的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因为这两土的众生都没有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都是用意识心念佛,意识心是妄心。『但以妄念念佛』,这个妄念就是第六意识,意识心,我们今天所用的是这个心。虽然用的这个心,我总是劝勉诸位同修, ……
" P* j# e1 _8 n7 ^8 ^3 E$ ]! z8 {+ j6 X) B; O! a( a* ^
                       
( e, s* `8 P7 ]2 ?, e         8        01-003-0033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2 x' P+ ^# C: `) o) d   0 z, i. R% Z+ q) z+ U1 f
……能把我们打醒,为什么?我们总认为自己很愚痴,自己不能成就。祖师跟我们说:愚没有关系,愚并不能障道。这样说起来,愚也能学道,愚也能够证道,这是真的,一点不假。净土法门里面确实有很多是愚夫愚妇,他都能够往生,甚至於还有一个字不认识的,他还能够上品上生,这在《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面都有,可见得愚不怕!愚怎么样?要发愤努力、精进不懈。古人说: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那个愚人是:人家学一遍会,我学十遍;他学十遍会,我学一百遍。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没有不成就的。' M. q0 [$ R. j8 _

# w4 P1 I  P5 n3 J1 c; w  古今中外那些成就之人,不一定个个都是上根,不一定人人都是聪明人,可以说一半以上都是愚人。他肯努力、肯学,方法又恰当,他成就了。愚人不能成就,过失在「守」,守在这个位子,不敢再往前进,他就不能成就了。二乘人不能见性,他的过失也在守,「内守幽闲」,所以他不能明心见性,不能回小向大。『高推圣境』,诸佛菩萨境界太高,不是我们能做得到的,不是我这一生能学得成的,只要有这么一个念头,他就不能成就,这就是『画地自限』,大地没有边际,他在地上画个界限把自己范围住,这是比喻守愚之辈。
3 A) X, Q) l# G) m
, X. P( H5 Y& S- f6 x  其实,佛法的修学比世间任何法门都容易。世间法的成就,得要靠因缘,所谓「一饮一 ……# c0 P; w2 b4 x1 x0 h# R6 c2 L

; g. E4 L8 Z1 V4 A& O7 T$ u                         % i+ A3 i, f; N9 q
        9        01-003-0035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3 n* t* P! a/ o
   
- P/ c+ `5 e# c* y: P* ?2 G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三十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35
. ^8 R- N9 Q# n2 W. ~& D6 e! E
6 L% S. u7 c0 }$ f0 j/ W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十四页:3 T' G) r: \2 @3 \9 p" p0 l
6 N% `( {6 ~) I7 Y2 }: Z
  疏【问:何故不咎钝人,反抑利者。】
' k  s9 v, ]( f+ J# D5 y
% r2 L* O. u. N0 s2 H8 X  大师为我们解释以后,或许有人心里怀疑,为什么不责备中下根性的人,而特别责备上根利智的人?『咎』是责备的意思。前面讲到狂慧、顽虚,这些都是现在所谓聪明智慧的人。说聪明可以,说智慧则未必,何以故?诸位要晓得,佛门里常说八难,就是有八种人遭难,不但行证上有障碍,在理解上也有障碍,这叫遭难。八种难里面有一种叫世智辩聪,这一段就是指这一等人,仗著自己的聪明辩才,不肯认真修学,不肯老实修学。
: J3 z+ |, [5 R$ r: _# D5 o( {% K& b
  疏【答:利者恃才高举,常谓远胜钝人。】
# D4 x6 @# ]4 M- j( \! i' t  x
7 l8 l; @; @6 N( f" R  这是他遭难之因由,往往自以为聪明智慧高,结果落空了。真正有成就的,都是老实人,都是自己觉得不如人。常常觉得自己不如人的人,容易成就,为什么?他谦虚。贡高我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但学佛不能成就,世间真正的学问他也不能成就。《论语》里面,孔老夫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假如有一个人,他的才华德能像周公一样,周公是圣人,可是他有一点毛病,「使骄且吝」,傲慢瞧不起人、吝啬,「其余则不足观矣」,这人不必谈了,他那个才华是假 ……4 ~$ [6 q+ y, d" L* Q, l
) Z3 @" r' M! k
                          p1 ]% |# L5 k2 a; R
        10        01-003-0061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Q/ U' \4 Q* o5 x3 i0 c& I9 M
   # a+ D0 L. J1 s* Y
……给他讲,怎么讲他也不懂,他也听不进去,你叫他老实念佛,好,乖乖的一天到晚老实念佛,结果他上品上生,他念到一心不乱,反而他成功高。可见得不能用利钝来判定品位的高下。
+ ^: X6 a# Y. b8 P
1 e- b9 k' p' O/ D  利根的人,要有相当的警觉。所以,许多聪明智慧的人不如那些老太婆们,她们真正成就了。她什么也不要知道,什么也不要懂,这理论凡是用脑筋、用思考的事情,她一概都不要,你叫她老实念佛,行!我就老实念佛。她心里真的没有分别、执著、妄想,老老实实这一句佛号,声声求生西方净土,她成功了,她那个品位决不在人之下。# P/ x) l2 ?- j; a
  v+ J1 J2 d/ a) i. K
  玄义【诸余法门,高之则下机绝分,卑之则不被上根。】5 O- k+ b) Z$ [3 g! ]

! W5 }* x: ]% P/ }; X# R  『诸余法门』就是除了这个法门之外的一切法门,经上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太高的,中下根性之人没分,太低的,中上之人不愿意学,不能尽摄。
% n3 ^' M, D" a8 T( S# U. Z- q$ Y- M8 I
  玄义【是以华藏如盲,萤光增结。】
9 [3 o6 C: o- a6 P  h$ a' Z8 o$ u! Y8 T9 b3 _. Z+ G) T) L
  这是举一个比喻。『华藏』是指《华严经》,《华严经》是佛示现成佛的时候,二七日中所说。就迹象而论,佛最初说法是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讲四谛法。《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定中所说的,我们肉眼凡夫不见不闻。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哪里晓得他在定中说法?中下根性的人如盲如聋,听不到也看不见。他老人家定中所说,跟 ……
* L; B, ]" [. g; ]$ ?& N) S0 s' c; x7 }! Z& `3 q( M$ f
11        01-003-0062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H! Z$ H* I/ `$ v5 s   
" P1 V& v6 }# i6 H  s……再发发愿回向心,不是的,是同时的。同时,这叫圆,这叫顿。( m- w; ]: z; k: Y5 S! U

8 F& |& z- M9 s1 `- k  演【又圆融,无彼此故。】% ]9 Y' `1 E  F& |! X% k' o# h

# Z; Z- g7 r) x9 _2 [& s. R" h  这是圆的意思,圆融的意思,无有彼此。
/ u8 w5 M: I2 i5 z: E2 `. }
  {" S% N! I% C  演【又圆满,无缺少故。】5 c, J  Z0 p- N' c0 d' C. ~

6 q2 w* r$ ~0 g/ D2 e2 w  这是圆的意思,圆含很多意思,圆满而没有欠缺。
, U7 W4 m: U8 n9 h8 Q. r! i% Z+ n, C6 R" j# e! `: p( l  a; P  T
  演【此是圆人。】* w5 R3 O% p  {/ m4 P

/ t5 b% y" O& M( g  真能发这个心,跟诸位说,在五教里面这就是圆顿的根性。所以,看人的根性是大乘根性或是小乘根性,是别教根性、通教根性还是圆教根性,从哪里看?从发心上看。发心,你一接触一观察,谈几句话就晓得了,就知道他用的是什么心,在藏通别圆他是哪一等,换句话说,应该用什么法教他才能契机。圆顿根性最利,是上上根性的人。唯有三心圆发,才能接受《华严》、《法华》,像《梵网》,这都是一乘法,他乐意接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是真发这个三心。
) s1 V! k6 Q# q. b1 \) o, B7 _6 x) l* U
  演【就圆融三法而发心也。】7 G4 W4 V  b1 R4 V3 ?  m) M4 e

0 }1 ?/ c/ G9 S  这就叫圆顿根性之人,或者我们称圆顿的种性。. g% n; F" g0 C
& j: k" _. `7 X8 h3 M1 k
  演【当知发此三心是因。】# h/ a9 d; v( D  Z2 ^

1 G7 I2 N9 r! `: V7 X  有因再加上缘,当然就有果报。3 x* `. l, Z+ C# s7 {

7 j: |6 E- z3 ~1 ~( c+ k1 D) n1 `0 R  演【是未生净土时事。】
0 p* ^. A$ N3 V1 w, y
8 \# e$ l, }( f. R/ g3 s, @  这就是告诉我们,三心圆发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候,我们现在还没生净土,求生净土,还没生净土。你能够三心圆发,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叫理念,你得一心不乱是理一心不乱,不是事一心。三心圆发的人很容易开悟,为什么?他障碍少。为什 ……
/ L" b- p6 E/ r# a4 P5 @( H6 V  G! `: r/ F
                       
: P' Q% h4 O1 A* G         12        01-003-0063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Y% q! w  ^4 w4 Q   ' k# S  V; D, c8 l; [7 q7 h$ Y
……们今天就是讲这一段,后面还有四段,到时候我们再讲。知道前面这个来由,我们看今天这个文就可以接得下去。
. F$ s% i: z+ @1 Q/ O' u# E! o! y: s( W5 F6 M
  『惟此念佛法门』,惟是唯独,仅仅只有这个法门。『三辈九品,悉皆度脱。』这句话是总说,「三辈」是讲这个人的根性,上等根性、中等根性、下等根性,这是三辈。「九品」就分得更细,上等根性有上上、上中、上下,中等有中上、中中、中下,下等有下上,下中,下下,这九品,还都是略说,就是把所有众生的根性全都包括在其中。
( b. f* O0 d8 Z& g9 ?
2 [7 B  u# ^0 y% t% ~( B: \  e9 b; ~5 |  底下这个文是具体指出事实来给我们说。『彻上』,讲到最上面的,什么人?『三心圆发,直入无生』,这是最上上根的人。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大师所接引的众生、学生都是上上乘人,就是这一类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样的人,在佛教里面的地位,以《华严》圆教来说,就是初住以上的菩萨;如果从别教来讲,是初地以上的菩萨,那不是凡夫,比阿罗汉、辟支佛要高得多!这个话有没有根据?《华严》就是根据。《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对象是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就是证明,真的一点不假,从初住菩萨到等觉菩萨没有一个不发心求生净土。由此可见这个法门的殊胜。% @# l( n4 d/ B
3 x2 a+ Z: b/ K8 g) |# v$ W
  这里说到几个名词,「三心圆发」,三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 ……
% h% r0 Q* e1 G. R  F
0 y3 l% N' O- b2 l+ l$ B                        
! c7 \! {# P7 y) K% ]         13        01-003-0067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p( Z6 a! P% @. Z  R) i
   ' S, _, v- W2 C4 t3 d
……能办得到。这就是大乘比小乘,大乘是径路。「径」就是小路,很近的一条小路。径路里头还有径路,还有径路是什么?禅。在一切大乘法里面,禅比较其他的法门那又是径路,「径中径」。比禅还要快、还要稳当、还要近的就是念佛。「径路修行」就是大乘,「径中之径」,「径」是指禅,末后这个「径」是指净土。由此可知,念佛往生净土是成佛最近的一条道路。! V' Z/ i4 A9 U5 g9 G) F: Z
5 H9 O+ [3 ]% j& {$ c
  下面给我们解释这个意思,这有两个意思,第一个说『余门学道』,其他的法门、其他的宗派好比是『万里迢遥』,这就是要渐渐断惑,渐渐证真,渐渐了生死,这个路相当远。禅虽然是一个近路,禅只被上根,中下根性的人没有分,这是诸位一定要晓得,就是认识自己,晓得自己的根性。禅要不能成就,依旧是六道轮回,所以历代参禅的人很多,真正见性的人不多。拿禅宗六祖来说,这在禅宗史上,他的会下成就的人是最多的,也不过是四十三个人而已。他在曹溪三十七年,跟他学佛的人几万人,成就的也不过是四十三个,可见得这个东西难,真正是难。今天参禅,纵然得禅定,得禅定不能了生死,果报也只是在四禅天而已,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色界天。如果连禅定都没有得到,他的果报还是出不了欲界,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我们真正要成就,除了念佛之外没有 ……* H4 {* B4 [5 s% B

+ B9 U9 P( r4 F: E                        
% a4 _$ V* c/ v$ c* F7 _         14        01-003-0068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D2 ?7 f7 g3 ~+ ]- [   8 B# _; e; b! }1 k5 {3 p5 J
……就好。
; z# M4 B5 B9 k6 S. b( f
5 t' k+ g% s( C3 Q) E- x  疏【今则不稽岁月,不假作为,七日一心,即生彼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其神妙一至是也。】
- s2 @3 }) U( N2 {
1 x& P1 @0 O, l! ]# Z  这就讲到我们这部小本《弥陀经》,所提倡的、所主张的就是执持名号,就是四个字:信愿持名。这四个字名号,是从清净、坚定的信心生起来的,是从圆满的大愿、愿生净土生出来的,所以句句佛号都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不但具足信愿行,而且具足戒定慧。声声就是戒定慧,声声就是闻思修,这个佛号的功德不可思议。
2 ?: ]4 {: F9 G; s7 w
8 e9 ?, ]0 D& l9 }$ E6 O  『不稽岁月』,那就是快极了,不疾而速;『不假作为』,那就是太简单、太容易了,不行而至。怎么晓得?经上告诉我们的,「若一日到若七日」。所谓上根的,一日就成功;下根的人,业障深重,七天也能成功。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快?七天能够往生、能够见佛,诸位想想看,你什么业障消不了呢?经上给我们说,阿鼻地狱的众生,这是罪障极重之人,七天也能往生。所以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无量法门里面,找这样一个法门找不到,到哪里去找!十方诸佛不用这个法门,没有法子度众生,遍法界众生不用这个方法,不能在一生圆成佛道。这个法门实在是非常的简单容易,但是真正是难信。众生总是喜欢奇奇怪怪,很难修、很难学,大概这个法门了不起;看到这个太容易,这个大概不值钱。哪里晓得容易才能成大道!太繁、 ……5 l' a2 ~" t. Z8 S. Z6 m8 N) m8 C1 @
2 P4 ~+ M7 e$ t8 ~
                       
: H2 s" q( T- |; h- X         15        01-003-0070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3 x0 |& S- Q8 M2 \; l
   
  B% @' m) x8 b/ t- B' L8 q……也没有看到一个,所以那种例子我们不能学。六祖在五教里属於顿教、圆教,他一下就从这里入了,这是我们做不到的。- }' t$ G2 P" O4 r
/ p* p5 f% P. G# ^: @
  我们修学虽然一入佛门就学大乘法,而且我们今天大乘还不是始教,我们从大乘终、顿、圆,从这里入门。因此有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用了一生的精神苦修,不但没能入门,连消息都没有,这是真的。学到老了,你问他:你在佛法里头有些什么心得?他说不出来。纵然学禅,没有得禅定;学教,没有大开圆解;念佛,没有得一心不乱。用了一生的工夫,没有成就!我们看到许多人都是这种现象,这是因为他不懂教义,不晓得自己的根性。如果自己不是上根利智,我们循序按部就班求学,必定能有成就。+ B9 a0 b. g7 G" y* J5 ^

+ N2 q. I& P/ X* d6 e1 M) i. F0 r/ i  佛法与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修学要用很长的一段时间循序渐进,慢慢的在求进步。佛法里面把所有的根机分成两大类:一个是善根深厚的人,一个是福德深厚的人。当然有善根一定也有福德,他善根厚,福德差一点,这个情形很多;有的人福德深厚,善根差一点。这两种人都能入大乘法。什么叫善根?善根是讲信解。他听了就相信,信是善根;他一听就理解,所谓「一闻千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是善根厚。福德差一点,在行上比较疏忽,真正讲断烦恼,这一项他做的功夫不够;信解他有,行上就差一些。 ……
, {0 {" n6 Z" y: X7 U, S1 y) W" k7 h0 D. a2 h  C* P0 l8 J# F
                          e4 d4 W# R$ L* K. ^/ v- t' \
        16        01-003-0077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b! d' z' Y" H* B: g   
5 ]5 i( ]0 e6 i$ {) \……,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这就是开导教我们修行修止观。我们今天要不要用《起信论》这个方法?不需要,念佛就是修止观。念佛怎么是止观?念佛的时候,把所有一切妄念都止住了,止就是息掉、止住,那就是修「止」,这一句阿弥陀佛字字分明清清楚楚,那就是「观」。所以你不要惹麻烦,你学《法华》,用不著去搞摩诃止观,小止观、大止观都不必搞。你去念《起信论》,也不用学止观。就一句阿弥陀佛,止观都具足了,比那个方法容易,而且省事,还有力量,这个效果力量决不在摩诃止观之下,用这个方法来修学。( C# l( R! Z. y$ d/ t6 M
  k  y; b' v" G! S' s7 S. p, S
  第七,「为示专念方便」。念佛,这是讲到上根的人。对下根的人,可以教他忏悔,这个消业障、护道心,这是礼忏灭罪;中等的修止观,帮助他修定;上等根机的人,教他念佛。《起信论》里面,上根教念佛,念佛是专念方便。「生於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所以是千真万确的话。这个法门是所有法门里面的第一法门,这是梅光羲居士在《无量寿经》序文里面讲的。如果不是在念佛法门真正有心得的人,他不知道这个法门的微妙;不是真正通达教海的人,不知道这个经的殊胜。你真通达教海,一切经论都涉猎过,你有能力比较,你见得多!古人所谓: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你把《大藏经》展开,你统统比较,统统 ……
( g( I2 I! u% K8 l  }0 }& O7 b6 v  L( Q
                        ! \" L1 ]2 `0 K* [* o
        17        01-003-0080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6 D9 [6 y' @) M0 I/ J# D; X   ) _& U. a1 S  k. z# a9 A
……分作四段:「初随相,二唯识,三归性,四无碍」。这一段文有相当的深度,因为涉及到根据的理论,所以玄义里面这是最难懂的一个部分。4 c) d/ O& {7 _

2 j" e* x8 L5 S# Z  ◎【初、随相】
6 R- K; M5 I8 @& |) _1 _1 W& H8 H
1 f6 R+ O4 u5 C; y0 l  玄义【已知此经被机普遍,未知能诠,何为体性。】
! i; }! a/ [6 ?  x/ `* b5 S5 o; S. S" R" H) ?$ m5 R
  这是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方式是问答式的,先把这问题提出来。前面一段是讲这部经所对的、所接引的对象,我们晓得上中下各种根性的人,经上讲得非常好,只要能信能愿能行,都是这个法门接引的对象。换句话说,你不信、不肯发愿、不肯念佛,那就没法子,那就不是这个法门接引的对象。这给我们说得非常清楚,简单明了。在接引对象里面,上上根的人,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是他接引的对象,下下根的人,乃至於不认识字、没念过书的、没知识的,他听了这个法门死心塌地念佛也能成功。甚至畜生里面还有念佛往生的。中国历史上历代所记载就不少,没有被人记下来的,我相信更多。所以,确确实实法门广大,普遍,『被机普遍』,被是加被的意思,非常的普遍。
- R/ _; C/ c5 q9 {  s( c9 h# @
  进一步我们要晓得,『未知能诠』,诠是诠述,就是这部经里面所说的这些文字、言语。『何为体性』,体就是理,它的道理,所依据的道理是什么?体与性都是说的理。下面是答覆:& {2 ^* `/ ]' F$ y. M7 q

( q; V$ G- m( ]. V0 M  z2 s# Z  玄义【依古展转十门推本,约之成四。】- `9 D& W. i$ [+ g! N! P) g. n/ O
& T/ a( J+ U( H7 o& L6 ?: D
  『约』是归纳 ……4 ?% _7 n& N% H6 M7 M; c  C1 ?

  Z1 m4 |! ]* P% e7 L                           z! W$ L* A% ?0 @7 e
        18        01-003-0093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2 F& D+ @* q, |% Z4 X' {
   6 S6 N) T6 x: d8 u8 M' U+ P
……的,虽然能往生,不会有很高的品位。( C8 r2 p; Y" V" M

) z5 F* z3 |* ^7 T  法门平等,无二无别,法门虽然平等,我们众生的业障不平等、根性不平等、知见不平等,所以有的法门学起来容易,有的法门学起来困难,有的法门我们能得究竟圆满的利益,有的法门我们学起来只能得少分利益,只要是佛法决定得利益,你得的多少不同。古今中外的大德都认为《弥陀经》持名念佛的法门是究竟圆满的利益,人人能念,人人能行,问题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干,你要肯信肯念肯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一生就作佛了。
1 G) C3 x; x) @+ W, Y+ ]2 U, D# b2 ]3 m# Z- r$ _1 p' }3 r5 N9 J
  这一次我们在黄念祖居士注解里面,看到这个法门所对的根机,他里面有一条说得非常有道理。念佛法门是接上上根机的人,这个不可思议!接上上根机的,我们仔细去想一想,没错,哪些是上上人?老太婆是上上人。她心里什么妄想也没有,什么知见也没有,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她就够了,她什么都不要了,上上乘人。中下人还怀疑,还要搞这个搞那个,把自己耽误掉了。我们看到那个无知无识的念上三年,站著走的,坐著走的,笑著走的,没有病苦,预知时至,这不是上上乘人,谁叫上上乘人?我们自己以为是上上乘人,佛菩萨看是下下根人,没有法子!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看不起老太婆,她们的成就不是我们能比得上的。她是一句佛号死心塌地,什么念头都没有了。我们念这个佛 ……) \; r, c* ?& x2 `# M+ L" [
$ K( S( l$ \3 P' J9 q& `
                        7 P* z! {/ ], @2 r$ {5 }* o  d! t3 {% z
        19        01-003-0097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f3 M9 |; P$ j
   8 X1 I$ U& g8 Y) r4 m
……可是念佛决定相应,决定是这个境界,所以这个不可思议。念佛好处真正说不尽!真正通达了,的确什么都放下,我们看古来大德通宗通教,年轻的时候博学多闻,到后来学通了,发现了,这里头有真的东西、好的东西,其他那个不好的都不要、都淘汰了。所以到最后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他晓得念阿弥陀佛这个法门才是千经万论里面第一法门,其他的统统不要。/ I# c/ Y% \% s. [
2 s& k  w! D/ X! a+ c3 G% m
  全性起修我们要认识,这个虽然是初学念佛,实在讲这个功夫的确是上乘功夫,是大菩萨们所修的。《无量寿经》黄念祖居士注解里面,他引用古人所说的那个说法,我们愈想愈有道理。念佛这个法门是接引上上根的人,我们这一听,上上根,我们没分,我们都是下根的人,自己都不敢承当,很谦虚、很客气。人家底下说得很清楚,只要能相信这个法门,肯发愿往生,这个人就是上上根人。我们听了这个话又如何?想想我们听了,我们是相信,我们真发愿,那就是他讲的上上根人。中下根的人听了之后,他怀疑,他不相信,他不肯求生净土,不肯念佛,那是中下根人。 . k+ |& J' t! ?5 g- L. R4 U8 Y
) m, Q% a4 Q4 q* J& X- Q
  所以这个上上根,绝对不是指聪明才智,是指具足信愿行,你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就是上上根人。这个上上根是十方诸佛菩萨承认的上上根,很有道理,为什么?因为他这一生就往生,往生就成佛,这个人不叫上上 ……
% f7 m+ M8 d1 y) q8 d% V/ a: t4 l* K* w7 l" z/ ?, r- H
                        ( j) r% w6 l# f' T! C
        20        01-003-0100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6 ~4 m5 {4 ^. y" w; V1 K) f   
' j* ], Y# K7 A$ Q0 {……钝根就是愚痴,利根就是狂妄,这两种人他不相信净土。大师这一段话是专门对付这两种人的。7 N/ `5 H  E" k) A1 t
: f: P9 {- C. ?( l
  『守事相而自足者』,实在说这种人往往还有成就,狂妄的人真是糟糕。钝根人,他的心量不大,得一点点就满足,如果你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他也就满足,他也不再想了,可是这样的人他真能成功,我们也见到很多事实。所以古人讲: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人是最容易得度的,一个是什么?最高的智慧,他一切通达明了,没有问题,你给他一说,他马上就发心,像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们。蕅益大师所说的,「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大师这一流的人物」,这是上根利智,他们一听,没有话说,他懂,他们相信。下愚之人,不认识字的,没有知识的,心量很小的,教他一句阿弥陀佛,他就老老实实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别的他也不愿意知道,他也不想知道。这两种人必定往生。0 M: b; X1 w8 d; s+ N' U

9 y( ?& g9 {9 g- [( C可是这里面,两种人虽然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是有差别的。通达理的人,那是上品上生,花开见佛;不明理的人也能往生,决定生凡圣同居土。虽然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他不明理,他的智慧比不上那些利根的人,但是在福德因缘上跟那些大菩萨差不多,这是不可思议的殊胜法门。可是诸位要晓得,这个钝根人要是学别的法门,那他就没有法子成就 ……
! r" }, r2 L0 `' A5 w% E6 |, t( H/ h6 r0 K4 K- z
91        02-004-0002 无量寿经玄义
0 A4 U" Z0 w- x0 C' s   
$ `; ]/ n7 w6 U# o" r- {5 p……必须要考虑的。假如这个法门与我们的根性、与我们的程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要是脱节,或者是有困难,我们学习起来就不容易成就,很难得到利益。必须适合於我们的程度、根性,乃至於生活环境。我们看底下这一段。- [! Z1 `6 `- _6 S9 |( U

& M  L4 Y- K, z  【机者,根机,至於契机,更是本经之独胜。】
1 q  q4 I8 y) o& l+ i# r
6 T( l' _8 N( V! A6 `( A& Z6 y2 `. f  『独』是独有,『胜』是殊胜。讲到契机,这部经跟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可以讲是第一殊胜,为什么?8 B# f( b- m' p- {
6 U1 C. r  J+ s/ f- p& u7 i. h
  【以持名念佛。】
( C' w  _/ t4 {, j* o
- |% K. g& B$ Y+ S  它的方法简单,就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看六个字,这个方法太容易,太简单!+ Q9 b( r# ^. w/ w/ x  Z
% r9 p7 P5 J6 J
  【三根普被,凡圣齐收。】
: H6 n4 z1 e) T8 K" D, n
9 c, n6 X- j% h  这是讲众生根性不相同,佛说大致上,上根、中等根性的,下等根性的,它统统都包括。凡夫是讲六道众生,圣人是讲菩萨、缘觉、阿罗汉,统统都适合。这个法门就妙了,所以称之为独胜。
- G! B3 L% b9 C8 i) K& u
5 e  C$ i8 s4 p* |" @# e  【上上根全体承当。】; k7 g8 s8 W2 b# N
: e' m1 d& s  T, H' I1 T0 v6 B
  『上上根』是指等觉菩萨,像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大智慧的文殊菩萨,大慈悲的观世音菩萨,大愿大行的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乃至於弥勒菩萨,统统都是修学这个法门。弥勒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上有证据。我们有很多同学想亲近弥勒菩萨,到哪里去找弥勒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经上讲得很清楚,《华严经》上说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见到阿弥陀佛、文殊、普贤、观音、 ……
4 l( s! y- `# T. G7 w% c: o! X2 A9 j# x
                        ' m7 @5 T; j/ ]; H7 m  j
        92        02-004-0004 无量寿经玄义# ]! q, ^* i( j3 l; s: B5 |) b
   
+ _2 Y' s- ]4 V无量寿经玄义  (第四集)  1989/11  新加坡  档名:02-004-0004* I& `0 f  w& Q; E
2 u$ n! @& A8 _7 I6 H, |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九面,昨天晚上讲到第四段,「暗合道妙,巧入无生」。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无生」与「无念」是要到八地菩萨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这个时候才能够证得,这还是讲的圆教。由此可知,就是别教佛果上都还没有证得这个境界。所以经论里面,特别是大乘经上,常常给我们说一桩事情,它的意义只是告诉我们有这个事实。但是,不是我们这一生能够做得到,当然这个话也不是指的每个人,是大多数人。有些少数,我们常讲的上上根人,上上根人是大众当中少数的,这些人能证得。如果在我们这个世间一个都不能够证得,佛说这个话就没有意义;凡是佛在我们这个世间所讲的,我们世间人都可能达到这个境界。4 @- Q6 V; `: n5 j4 X  Y
/ K  K3 L6 P  r% M, h3 U2 u1 F3 v/ z& S
  学佛乃至於世间求学,最可贵的是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根性。我是什么样的根性?应该修学什么样的法门?法门契机绝不空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一生一定有成就。这部经给我们提倡的是「持名念佛」法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上面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遇到这个法门,统统都能够得度。由此可知,这个法门的殊胜、这个法门的圆满是真实不可思议。我们今天接 ……5 C. `% z. n. i  U  D! l% Z

! x+ S7 J9 |0 I3 Y! A; s0 h( g                        
9 ~! U1 L  @! Q: k$ w8 Q6 m         93        02-004-0007 无量寿经玄义/ N3 |# W$ G7 M8 G2 X
   8 X6 j" Z4 f* J: r5 h' f2 M7 r
……想看,像我们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带业往生,我们一品烦恼都没断,带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我们的品位也不很高,可是果报不可思议,果报就等於八地菩萨。从凡夫一下就跳到八地,这是不可思议,这叫做难信之法。的确不容易叫人相信,哪有从凡夫一下就到八地菩萨?这些话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个非常特殊的世界,不能用一般的眼光去看它,用一般的眼光去看它,那准看错了。这是果报不可思议。下面我们要细细的来讨论一向专念。& L9 J* |) f, N; S" ^% X6 T, [
0 u7 r8 k% `5 ~' e  K/ J) \2 p
  【一向专念者,古云,上尽形寿,下至十念。】
7 ]/ }. }# h( j' n9 E. d+ q1 H  @4 j) c) S) g- A* s1 E3 N
  这是古人解释这句经文,上与下是讲根性。上根之人是尽形寿,下根之人就是十念,修十念法。底下说:
% c6 P4 r8 }3 O- i; r2 c5 k
6 F3 }# F5 N) `4 {  U/ c  【上尽形寿,指从发心念佛之日,终身念佛,直至命终之最后一念也。】. P- {( ]" D6 a7 M2 Y7 k7 e7 K
9 J; X' o' r" d2 d6 P, T' n
  我们今天发心,要修这个法门,就从今天起。我这一生就修这个法门,只要有这一口气在,我这一句阿弥陀佛都不间断,这叫一向专念。这种修行是真实的积功累德,希望我们同修都能够了解这样的殊胜功德,发心来修学。常人所谓业障深重,罪障深重,我们心里面把佛给忘掉,没有佛了,这就是业障现行,这就是罪障深重之相。我们念念提起这一句佛号,心里面想阿弥陀佛,业障就没有了,罪障也消除了;心里有佛,口里有佛,哪里还 ……0 _0 i. S6 W3 O

3 v' E% V% L: f3 g/ }$ M# g) U                         5 `$ J( M8 y  A4 x
        94        02-004-0009 无量寿经玄义, |; ^. ?* o2 G. c5 ^
   
1 p( b" {' K( D5 }……明白。什么人最适合修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我们晓得,是十方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它所摄之机是一切善恶、大小、凡夫、愚人,愚痴之人,这是他教化的对象,这实在是非常之难得。所以,黄老居士在注解里头,对於善导大师这段话,底下是黄老居士说的,『大师之说,上契圣心』,圣心是佛心,这样说法真正是诸佛度众生无尽的悲心。『下洽群机』,九界众生依靠这个法门统统得度,所以这番开示实在是『大有功於净土』。善导大师以后,即使在中国留学的这些日本的出家人,也都遵守大师这个说法,『多承此说』。下面还有一段,说这个法门:
( j) u" A5 u) _7 u- ?* F$ V
9 D' u3 j3 e1 W( h0 K) T  【专接上根,旁及中下。】5 x8 o4 L) b  j9 H3 Q: e# k* c7 k% |

- u! X9 S* ~* ]. D0 T+ D  这句话怎么讲?莲池大师在《疏钞》里头说:( q7 _$ K- |2 }  U) I1 l3 r3 P0 P

: B; B$ `6 h2 a6 S6 q! l3 X. _  【疏钞曰,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1 Y& |& _7 `# [4 A/ [% f6 M. B2 [
6 Q0 D9 c. {0 |) V* |
  明是说明。我们初信佛的人、初学佛的人,把他归纳一下,有四种不同的根机。大家仔细看看我们是属於哪一种的。
) _7 q( f& ]1 X5 b" X% O2 H
% k" W" V4 i0 n6 r6 M6 X  【以礼忏灭罪被初机。】; G4 A3 p# m0 f. R4 F* w5 h

5 i- T5 a8 [0 c9 y  天天去拜忏,天天去做法会,这是初机。实在讲在台湾、在海外,我们看到这种情形太普遍了,古人讲这是初机。初机喜欢搞这个,做法会、拜忏,搞这个。
: }1 A! C+ O) c5 @8 v  }- F1 r# {% T
; e$ b) I5 e1 m: j' i. P- I# W  【以修习止观被中机。】
0 R9 d+ \0 ~. t  M7 e' _
* s" P1 z$ \- i6 n' L  止观就是修禅定,禅的意思翻成中国叫做静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所以教下称为止观,宗门称为禅定。这是中机。
/ S$ L4 l3 Q4 ~/ A, W) w0 k& s) G1 O+ z
  【 ……
! P- z& Q7 p: c% z  a8 {4 \
0 L( @# `' ~/ j) A: z+ _$ |                         # @+ G! c, O7 o9 \$ x( `1 g
        95        02-008-0001 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 ~1 F; Z: T9 i$ m! e* F9 L
   - B/ x, N- c# {& E
……,念好多种,唯恐有一样没有念到得罪了佛菩萨。其实,他真是挂一漏万,他得罪的佛菩萨太多太多了,为什么?《大藏经》没念遍,他就念那么几部,他顶多念个十部、八部,那《大藏经》里有三、四千部,你看你得罪多少人,这叫夹杂。又要念咒,又要做会,做会就是一般的法会,还要说一些没有要紧吉凶祸福的话,现在又搞神通,有些佛教徒还去练气功,这统统叫夹杂,心不清净!心清净里面,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只有一部《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 K, R% q/ n/ j+ J1 h! n
. k: x- x1 N& |3 C
  所以这些年来有很多同修来问我,他说我们这一生希望往生,我们应该读些什么经典?我就告诉他们,上根人只念一部《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只念一部,依靠一句阿弥陀佛,这是上上根人,决定往生。如果觉得这一部还不够,还想多念一点,我就介绍他念净土五经。我们最近编的有一部《净土五经读本》,这个本子也是有感於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经,所以把九种不同版本的《无量寿经》统统印在一起,这个机缘也是非常之希有。这是我们这一代的人有这个福报、有这个缘分,能够把《无量寿经》九种本子都看到。如果觉得还不够,那还可以加上一个《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这就是下根人。如果还不够、还想念一点,那没指望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去 ……. g* x8 x( D# B+ h2 v" E" ^/ S
4 ?5 a9 ^: h! z' N6 Y9 S
       
, G" _# t/ C5 o; D5 W) s+ T& a9 P% C7 l( n8 W' M
               
6 A; ]2 H2 U( o) b, X6 A         96        02-008-0004 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 i5 I3 ~; [  I( L
   $ I6 g3 ~# c0 ]. X5 W+ W
……看这个多自在,确实一尘不染。
2 d' m/ ~  P; \$ d$ b/ H2 M6 I. `% P7 R8 T
  【於此中下。而现灭度。】
2 e8 T8 N& r6 g; b3 E, w; K4 A
# G$ ?5 r1 K. a2 E* c0 t4 x4 G  第七相请转法轮到显示三乘,这里讲完了。后面这两句是第八相,入般涅盘相。佛有没有生灭?既然「空无相无愿」,还有什么生灭?没有,不生不灭。为什么要示现生灭?『是於此中下』,对中下根性人示现的般涅盘。向上一著的人晓得佛没有般涅盘。示现涅盘是给中下根性人看的,对他们的一个启示,给他们一个警觉。佛常住在世间,大家修学就懈怠、懒惰了,为什么?今天没听到不要紧,明天佛还会说。这佛一不在世,这著急了,这以后没得人说了,这怎么办?他这个修学的意念提起来了,加倍的用功努力,这是对中下根性人说的。对那个上根大菩萨,没有,知道佛没有般涅盘,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佛的涅盘叫无住涅盘。
) N: `7 R1 E2 U5 ~2 J
9 C$ {# Q: c7 W2 D/ L- X4 X; D  无住涅盘就是不住生死,也不住涅盘。生死,凡夫边的,涅盘是二乘边的。不但是如来,大乘菩萨两边不住,所以他入般涅盘是示现的,正如同前面八相同样统统都是示现的。这个意思我们总得要了解,要认识清楚,我们对於诸佛菩萨真正恭敬心才能够生得起来,才能体会到他对於一切众生恩德之大。正是古德所说,粉身碎骨不能为报,报不了这个恩!一切的示现都是为了利益众生,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觉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T" m: _  {1 |& b- _0 ^) r

; S) `5 @+ U2 j7 V! [         & U7 K( ]' G0 o5 P, K- Z3 M
5 i, U. r9 ]1 z) V& d% c. V
                ; i) u$ b) p( {9 |+ m
        97        02-008-0006 大乘无量寿经(当生成就第一法门)
; T. b9 Y# a( S6 f9 f   2 W6 C/ r* e8 N8 q: D
……,信心就奠立了,所以叫「大乘起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信心可以建立。
2 K* v9 k2 {/ d" F% ~2 b/ q1 P2 b$ x) ^, p+ k5 q. }
  所以妄想怎么是断不掉?没有断不掉的,问题是你肯不肯去断,关键在这个地方。你肯去断,尤其是这个法门,你老实念佛就好了。用一句阿弥陀佛,代替你所有一切妄念,这个方法妙就妙在此地。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念,这就成功了,这就叫精进。一面念佛,一面还想东想西,这叫杂进,乱七八糟的杂进,那就不能成功,精进才能成功。所以这三个自是点醒法藏比丘,法藏何尝不明了?这一点,实在讲就是大彻大悟了,跟禅宗里面无二无别,上根人!中下根人没有法子。法藏要弘扬的是念佛法门,不是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不是用这个法子,所以他底下在此地把这个法门就暗中透露给我们。5 N/ T' G; m: r0 r
3 M2 k8 B( x7 X' y( g( l# J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 _1 ?1 I" r: ]% V2 @4 F
' h9 c- R3 k# G/ z. `# C  h3 Z5 z  前面那三个「自」是禅,法藏这一转就把它转成净了。这个用意很深。净从哪里来?净从禅里面来的,净跟禅是一不是二。在我们前面的序分里面,显示出禅、净、密、教统统是一;禅是佛心,密是佛意,教是佛口,净是佛行,一而四,四而一,不能分的!所以从任何一门都能够开悟,都 ……9 u; q4 e" f5 ~; i+ t; p. q- U. C( ?

* i1 v  A* C9 N& H/ w$ a         / D% I' h) m9 J* @  t
) j' E; X* {6 b& O; [5 S2 I$ M
                ( _; N, F) Y# U8 b  t  u
        98        02-009-0001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7 n& C5 C5 @* C. z; ~7 `+ J  ^0 x
   ! Q$ V( o! x, v) C7 P6 h
……门,觉门、正门、净门三个门,无论从哪个门走进来都一样。没有进来,三个门有差别,进来了,统统是一样。所以一个门进来就统统都得到了。我们净宗所选择的就是净门,修清净心,特别著重在心地清净,心净则佛土净。" l9 x+ ?  L. y& M) w5 s
4 M+ h' S: y7 G  L$ A1 y
  诸位在三门里面要知道选择。觉门,实在讲,是要很利的根性,普通人觉不了。你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他所接引学生的标准,什么人才有资格跟他学?上上乘人。大乘人都不够资格,都没有办法学这个法门,上上乘人修觉门,从这个门进去。大乘法多半从正门,也就是教下。而以净门实在讲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修清净心,上上根人可以修,下下根人也可以修,都能成就。所以,净门比觉、正就来得广大,从这个门进来的人最多,从觉门进来的人最少,其次的是从正门,净门进来的最多。这些都是事实真相,都要把它认识清楚。然后想想我是什么样的根机?我应该选择哪一个门,我才能进得去?门槛太高,我跨不过去。觉门的门槛最高,正门其次,净门没有门槛,平平的,一下就过去了,这是最容易进来的,这就是我们要善於选择。我跟同修们说这些话,这都是佛学里最浅显的常识。
; l8 Q, ~! h* }, T
7 ~% i& i5 {9 _0 b; X; x4 w/ w8 }1 J; i  佛法是教育,我们从称呼上你就能理解。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根本的老师,我们自称为三宝弟子,所以我 ……% @" d+ Q! j% z6 W  B

+ K4 Z. F5 X0 |5 v) h                        
2 c6 M1 {: T- A) Q4 n         99        02-009-000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I2 E: y& `- z6 s; p" E- d
   
4 E1 n( {8 ~; J& x- |……法是教给我们这些东西。4 ?% s+ ?7 @5 u+ t
- @8 |9 v& G5 v9 p: y
  【善立方便。显示三乘。】3 Z# d  L6 c% L; Z% t9 w2 R6 F

7 Q% `2 K' k. E! X  这两句是总结,转法轮的总结。『善』是善巧,『立』是建立,就是佛给我们建立了许多法门,所以说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显示三乘』,由於众生根性不相同,分为三大类,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好比创办学校,小学、中学、大学,声闻是佛法的小学,缘觉是佛法的中学,菩萨是佛法的大学。
* E0 f2 ?3 o9 S2 n& l8 N9 ^1 z
6 @+ C$ J8 T& E0 {# w4 F1 U  【於此中下。而现灭度。】  |* y! M+ l! t! \' T! S1 d
% @2 _' \; S& V: n
  这是八相成道里面最后的一条。佛对於有缘的众生都已经帮助完了,功德圆满,功德圆满他就走了,就示现灭度。诸位看经文要看清楚,『於此中下,而现灭度』,於上上根人,佛没有灭度,佛不生不灭,哪有灭度的!我们看到佛灭度了,是中下人看到佛灭度。上上根人知道佛没有灭度,佛是在这里演戏的,到后台去了,由前台转到后台去了,说不定又转到另外一个舞台上去,他没有灭度。诸佛菩萨如是,我们自己也不例外。所以要晓得,生死不是真的,是假相。因为我们一般人不知道是假相,把它当做真的,所以贪生怕死。如果真正知道真相,生死就看得很轻,不在乎了。好像我们穿衣服一样,衣服脏了,脱掉换一件,这个身体老了、坏了,再换一个,就那么样的自在,确实是如此。( f% V8 b/ m. h. R* ^8 Q

$ h, _: K$ T& _* A$ P  到这个地方这是一大段,这一大段前面跟诸位报告过 ……' V& U# p* S, W6 Q* Q" x4 ~& J9 [
2 r$ S( H& Z6 y% I/ O. c1 {  L
                        + Z# y  A9 c; Z  {3 l4 S; ]
        100        02-009-0015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3 A% j$ R/ ^# m$ J& A   
( L& ^1 h  ~0 ?* [. T……下面这个有没有?『发清净心』,这个心有没有发?什么叫清净心?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清净心,心净则土净。今天发愿求生净土,其他的都不求,心里面拉拉杂杂东西统统都舍掉,只有一念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清净了。
# @& I3 e  T. h  \! S. p6 J
6 {  U# c' o! z1 |- d! C  『忆念受持』,忆是想,念是称念,想阿弥陀佛大愿功德,想西方世界种种庄严。所以经念熟了,常常想经里的境界,想阿弥陀佛当年的发心、发愿、修行,造成极乐世界,想十方诸佛的赞叹,十方诸佛劝勉我们求生净土。受持,受是完全接受,对於这部经,字字句句我统统接受,我不怀疑,完全接受;持,保持不失。
6 w& @4 K8 E8 _4 L6 X1 j! h3 Q6 l
  给诸位说个老实话,上上根人,一生这一部经,就依这一部经修行,这个人是上上根人,为什么?他心不动摇了,没有不成就的,他整个心力、精神完全集中,这个力量大。如果觉得一部经太少了,还要学其他的经典,好吧,就说净土五经!净土有五经一论,我五经一论都要学,统统要学,给诸位说这是中根之人,为什么?他的心力要散了。比那个专学一样的,比不上他,专学一样力量集中,只依照一部。这个情形,诸位多多想想你就了解了。如果学净宗还不够,我还得学学禅、还得学学天台,再学学华严、再学学密宗,那是下根之人,往生靠不住,没指望。为什么?这心里太散了。自己可以自己问 ……
; ?( C3 O% _7 L' d. o: q/ [
  n5 l& z/ `4 ?, t101        02-009-0025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 k- I. S3 f9 T# T0 q   
& H* s3 S- J% d; y" |+ @) ^$ a……,对他们讲的,他们没有程度,佛用这个安慰安慰他们。像我这种,这是程度高的、有学问的,怎么会学这个法门?这都是疑惑,这是自己的损失,这是智慧浅、业障重,以为西方不如天界,所以没有意思求生西方。他可能劝别人求生西方,他自己不愿意求生西方。下面是弥勒菩萨感叹的话。' L2 Y5 D& [) o7 {$ u' {& K
9 H3 H' o" t0 x; u, |6 j+ q) A
  【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9 Y) M0 X9 T; y8 h7 O" U; P

2 y8 f' U" z- }$ e% p, a  这句话说得重了。『此等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都不是平常的众生,都是很认真学佛的,修学其他的法门。其他的法门好不好?好!佛家的法门平等,无二无别,统统都是成佛之道,得问我们的根性适不适合?有许多法门确实要上根利智才有分,像我们这种中下根性的人不容易成就。唯独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只要你相信、发愿,肯老实念佛,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个说法是真实的,但是自以为有智慧的,他不能接受,自以为有智慧的就是『智慧微浅』、就是业障深重。李老师在前面讲过,我们都看过,「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愚痴、狂妄都是没有智慧。弥勒在此地又劝我们,你要不求西方极乐世界,说老实话,你就免不了轮回,六道轮回是很不容易超越的。7 \% M, s& W8 v$ y# j
/ s. k. Z2 `1 w  r+ k% ?+ x, k
  【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 \! f0 I) s/ m1 Z: ~" I% K

7 b1 j6 x2 C7 H' G8 |5 W  这把他的障碍的所以然给 ……$ j, o4 o* V( a, F# H' f/ U

8 q' ]9 Q/ P) V& \  G5 e                        
8 d+ }7 I9 P' M: t) x         102        02-010-0002 如何实践弥陀大愿5 @% j9 s: N1 K, o6 O1 T
   
( ?; c, x/ r8 u: _" X+ f……极乐世界,就一门深入。如果你的兴趣是多方面的,觉得这一本经太少了,看到许多大乘经典别人都在读,好像自己有点不情愿、不甘心的样子,那么我可以补充一点,你就念净土五经。如果觉得五经还不够,还可以给你补充一点,《净土十要》,蕅益大师编的,编得非常好,分量也相当之多了。如果还嫌不够,那再加上《印光大师文钞》全集,这个分量就相当多了,堆在桌面大概有麦克风这么高了。如果你还嫌不够的话,我就告诉你,你没救了,这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分了,到此为止。这叫专修专弘!不能再多,再多就杂了,就不得了。+ n+ [* |) E* Q/ f! S( Q

* v% h- v) j0 G, D  所以最聪明的人,根性最利、上根上智,只取一种,《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一生只奉行一种,这是上上根人。为什么?他心地清净。搞很多,一切经论都在那里读,给诸位说,那是中根以下的人,他的心不会清净。纵然在世法里头不胡思乱想,他在佛法里也胡思乱想,曲解经义,胡思乱想。这个对於我们一心不乱,清净平等觉是很大的障碍,我们自己要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要提高警觉,要赶快回头。所以皈依觉正净,这个觉正净都在这一本经上,依照这一本经修学,三宝具足,觉正净统统在其中,这是无上的法宝。所以我今天印经,这个两年来,我全部都是印《无量寿经》,别的经是大家他 ……; M6 @! u+ f9 \( l
# b# p. x! C& g0 b2 M( h6 ^
                        4 v/ y/ v7 b2 d- X( U
        103        02-012-0001 无量寿经* n. |+ z7 @. P2 y  F* G
   : {3 w9 l* p7 T6 f
……下的「下」字不要了,这就称「宗教」。所以佛门称宗教,跟我们现在这个宗教,意义不相同。0 @. C3 E( G& i  N' U

& f" h" @( [! X8 u/ E1 d4 W- \  为什么佛法又把它这样子分作宗门教下?刚才讲了,它的教学手段不一样。这个宗门,它不从文字下手。禅宗以外,无论哪一个宗都是从经典下手,经典就是教科书;换句话说,它从教科书下手。禅宗不要教科书,所以说「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它这个手段跟一般教学完全不相同。禅宗是悟了以后再读经的,没有开悟就不必读经。其他宗派修学方法都是从经典下手,从经典里面慢慢来开悟,所以这个叫渐悟;禅宗是顿悟。但是禅的根机不容易,必须很聪明,根性很利,所谓上根利智;要拿我们现代话来说,那是天才儿童,不是普通人,特殊的天才,他可以不必经过这个次第,他能够躐等的来修学。所以禅宗教学跟教下不一样,是这样一个分法的,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9 l/ \/ Y# h! N7 i

4 V* @6 k4 v8 H  佛教教育究竟教给我们什么?它的目的、宗旨何在?这是我们首先要探讨的,然后我们才知道这个教育我们应不应该学习、值不值得学习。佛教的教学,宗旨内容要用经典里面的术语,就是「诸法实相」。这一句话,要用我们现代话来讲,「诸法」就是一切法,「实相」就是真相。一切法把它分成两大类:一个是人生,一个是宇宙,这就统统包括了;换句话说,佛法教学无非是 ……( s0 @: i3 n5 Q6 f6 ], _# n
6 G* A1 m  O* {8 y2 S
       
/ `/ J, K9 {* U$ O; \         104        02-012-0002 无量寿经
! l! N6 A! S: o$ i4 T   5 K$ `# r3 H3 p0 H: B. Z
……的法门,相信的人不多。古德告诉我们,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法,无非是引导我们、诱导我们,让我们体会到这一个真实的法门,就是此地讲的「一乘了义」;也就是佛在法华会上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讲三乘、讲五乘是方便说,真实说就是一乘法。再说,真实就是这念佛成佛的法门。  {: h% j$ K3 F/ `9 l3 w6 }2 n# n
5 g* ^0 \4 a' d" Z- h( o+ n, E
  了义,「了」是究竟了达的意思。如果从教学对象上来说,譬如小乘经,它的对象是根性浅的人,不包含根性深厚的人;大乘法门,它的对象是菩萨,不包括小乘。这一些教学的对象都是偏在一边,而不能够涵盖全部,这就是不了义。如果这一个教学方法,从上上根到下下根,统统都包括了,这叫了义。这是从教学对象来说。) f' u! s: U9 C' e9 F7 W

7 O! U) O7 I0 I5 j2 N  我们看净宗法门,展开《无量寿经》,诸位仔细去研究,确实对於所有根性的人全部都包括了。所谓「三根普被」,上、中、下三等根机,利钝全收,利根的人、钝根的人统统都包括了,而且是平等的成就,这个真正尤其是不可思议。
: u4 F! E; ^! u$ {. t. B7 S$ f+ e
  讲到利益,佛在一切经典里面,有些经论小根得利益了,大根不得;有些经论是大根器的人得利益,小根器的人不得利益。像这样的经典,也不能算了义。必须这一个法门,一种教法,能够叫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平等的利益,这才算是了义。. x+ f5 M" K; W9 P" h
5 x4 F' n1 N1 C  w1 R( B
  所以以这个标准来观察, ……4 F# c7 u8 @6 @$ k, \1 l1 w

6 S8 ~- z. W: o         4 K, c- {0 B" V. _
        105        02-012-0004 无量寿经
# ^+ u" |: S, F) O   
5 i0 A& [4 c+ c5 X……凡夫,业障深重,我们念佛有幸能生西方,就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文殊普贤是实报土上上品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文殊普贤天天跟我们是排排坐,这个其他法门不可能,地位悬殊太大了。唯独到西方世界是一律平等,独胜!没有任何一个法门能跟它相比。不但跟等觉菩萨平起平坐,跟一切诸佛如来也是平起平坐。你如果要问我,我这个话是根据什么说的?你去念念四十八愿,我是根据四十八愿说的。所以这显示出它确确实实是独胜。$ O' z1 R: j3 \2 u0 u
( r" t! w; b0 b9 n! K' {
  【以持名念佛,三根普被,凡圣齐收。】
# H1 H; B. V+ U2 f5 @5 ], J1 `' X9 c( ~1 J: h; t
  凡,是六道凡夫;圣,是声闻、缘觉、菩萨,那都是圣人;统统包括尽了。0 k+ [$ F2 x8 i! L% N! h2 J7 v4 ^% H
2 _) P6 e0 D- B: a6 j7 D
  【上上根全体承当。】
7 _' P6 |( ^+ U4 |- w6 `, `$ _, r( ^# ?/ a& L
  上上根,就像《华严》上所说的十地菩萨,这是上上根。
  I4 ]$ F: G9 i
; X5 K; r8 c. r  F: t% |) y1 ^  【下下根亦可依之得度。】4 V0 P+ t) o0 V. L& H
4 w4 @* A/ Y$ F  {2 D
  我们跟菩萨一比,我们是下下根。还有比我们下的:
- l. x* O1 r8 c: W6 h, d1 u/ ]1 f3 G1 _5 v$ v
  【下至五逆十恶。】# |" g- T0 Z$ v5 @1 K

2 X0 _5 j+ V# ]7 L0 L  我们虽然业障重,还没有到这个地步。五逆十恶是地狱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刻要堕地狱了。
: x8 N) Z6 }6 J! P5 m) I
. ^1 H7 m( y' L7 `3 Z4 l  【临终念佛,亦必随愿得生,横出三界,圆登四土,顿与观音势至并肩,可见此法门究竟方便,善应群机也。】. W/ i& F1 r' {5 u; A: r* q/ y
- Z% ^* h: [$ d+ R4 B1 p- {
  观音势至是古佛再来,久远劫都成佛了,在西方世界示现是等觉菩萨的身分,大乘圆教等觉菩萨的身分。我们到西方世界,纵然下下品往生,也跟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平起平坐, ……- Z/ N2 U9 }' J

7 E1 v/ b* ]& {+ v2 R5 j- y6 O- |        
, i1 t* Z* ^0 }! [! O         106        02-012-0006 无量寿经
  C. G% U9 T2 Y3 i: V0 }   
$ {& C  `- I- H3 ~7 e……心,无上菩提心,他这一生决定成功。再往下面看:9 S* C6 A/ c! y, @8 L

) j" _3 g) q6 U7 a! K9 ^+ s' R; @  【念佛乃修行之径路。】% _0 ^& H5 u& e$ h! d& g

  u+ z3 X9 K. {6 ?3 a  我们修行的目的是成佛。从我们发心到成佛,念佛法门是最近的一条道路,没有比这个更近了,这个要知道。古德告诉我们,学佛近路是大乘,大乘比小乘近,也就是大乘比小乘快。大乘当中,禅是近路,禅比其他的法门要快的多;禅跟净土比,这个念佛是最近。所以也许同修看到一个小册子,题目叫《径中径又径》,三个径字,第一个是大乘,第二个是禅,最后那个径又径就是净土,就是念佛法门,所以念佛法门是真正稳当快速。; A4 K  @3 i! F4 [' C/ Z

- i- G  c( G- c, G  禅虽然快,并不稳当;换句话说,如果自己不是真正上根利智,参禅不能见性,甚至於参禅连禅定都得不到,这个不容易!真正得禅定的人,心地都清净了,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所谓「八风吹不动」。你赞叹他,他不生欢喜心;你毁谤他,他没有一丝毫瞋恚心。他的心永远保持著平静,这是定。你赞叹、毁谤,他不是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他照见,心地绝对不污染,绝对不动摇,这是禅的功夫。
, l7 u4 z; t4 L" L
) _. A! ~: k% y# d: A  我们想想,我们能不能做到?实在讲自己可以考验自己。我们遇到顺境,生不生欢喜心;遇到逆境,有没有烦恼?别人侮辱我们、伤害我们,我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有报复的念头?如果有,换句话说,你的定功就没 ……7 E. W/ j4 o: Q! L3 t- d7 ~/ d

! t1 u9 h% z. d( k$ l         & S& t3 G' `5 y  K8 O4 [
        107        02-012-0009 无量寿经: y/ T6 u. A6 P; z8 S/ ]4 j: O
   
) l: e( l- U+ F5 R, M+ C- e……议。" q* V  l' K1 C/ y5 T4 n: m1 q
4 j$ Y  M: x* o/ p8 f
  【一向专念者。】
* r" S$ q7 X" \! E0 c3 Z- y3 M" s
  怎么叫做一向专念?" X1 c: o& ?1 O. g% E# N
5 [8 |! a1 B% U, o/ c
  【古云:上尽形寿,下至十念。】; a4 J$ {+ L# U! @/ t& ^
% m. s6 M' d. R7 _$ W) t+ S2 G
  可见得它这个方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大。上等,尽形寿就是一生,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这一句佛号永远不断,这个叫「一向专念」。下根,是业障深重,一生当中没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而在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友,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劝他念佛,往生净土。临终那个时候才听到这个法门,听到之后,他就能欢喜接受,就能够依教奉行,虽然念的很少,也能往生,这是十念往生。! K1 e5 P, D/ [3 M4 O5 M
5 C7 O. V- X3 g, X" f
  【上尽形寿,指从发心念佛之日,终身念佛,直至命终之最后一念也。】8 L7 L2 n1 d1 c  T+ Z
; K& W6 P$ r' s, b; S
  上根者。* \" u& N% j4 X% ?3 m/ `# T

( k  @! g3 Z  M$ \  【下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因事繁,未暇多念,则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专念。】2 o/ ?& f; L2 c9 ]& q  r& `  a$ l9 l

0 s/ g. M; S1 I  h  每一天早晚用十念法,一天都不缺,也叫专念,也符合这个意思。
5 |( _! X; u4 A$ ]
, w* b1 j- a5 @9 D, y- g- [  【更下,则如观经所说恶逆之人。】
2 }. F. i, G+ Z7 d/ s5 l+ f" M7 F( d- t
  十恶五逆。
5 ?2 [  j+ U: G3 V' y& `/ q; p
$ g' E5 y7 w3 v, x* D+ _  【临欲命终,得聆圣教,至心悔改,十念称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
/ k# i. y. d. |- n
- w! f7 c0 _  v  p  这是临命终时,知道自己一生所造的罪业,痛切忏悔,求愿往生。虽然念的时间很短,也能往生。
: o8 Q$ \: _/ ^" u/ N/ x( F1 p9 `& }/ Z3 g
  【行者应知。】* z7 I3 I6 l% o% R; j
$ ]8 k; S/ R7 s& ?# a' Y' R3 X
  这是特别劝导我们。1 v" P9 y0 O: A# F! Y

$ v7 {6 M+ @+ i/ A6 w9 n- i  【一向专念,指从初发心念佛,直至最后一念也。而其关键实在最后。】
7 z* P/ Z* |5 j$ B, `' f. V5 z$ D' ]" b; K: |
  到自己临命终时,最后一念还是一 ……, o- B: c5 [* ?
, g8 p3 S! G  E2 {% M
        # k# b0 a' |+ G+ X2 N# ^4 I
        108        02-012-0012 无量寿经' a3 \3 k; W) w/ [- y, u: z
   2 ?9 n; p2 u2 y0 x! X9 Q# T
……重点,确实他统统给我们指出来了,所以你看这个本子能生欢喜心。
; N' {' @; c% U" v( I' j- ~) S  g9 N3 s& J, [- h$ m
  一直到三年前,北京黄念祖老居士有一部非常详细的注解,在我们台湾开始流通,对这一部《无量寿经》深入研究,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参考资料。
$ k: c0 ^: s! Z# N1 l0 d/ G- C' D0 \! k; X
  所以,诸位接触这个经之后,都能够生欢喜心,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缘比十年前修学净土的那些人殊胜太多了,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换句话说,我们不成功则已;如果成功,我相信品位都相当之高。
" t* r+ R$ m. d
, E' B4 w4 C% ^3 {; s5 J  【实大有功於净土,故中日诸师,多承此说。】/ K2 Q( R% e1 C. I! d

+ l/ T8 ^- }* B' m0 M( o% ?+ C% b1 [# O  善导大师的学生,日本人很多,韩国人很多,他们都遵从善导大师这一个说法。: N) T- b0 K* S6 v. L

7 Z$ g: {$ k- A  【专接上根、旁及中下。疏钞曰: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以礼忏灭罪被初机。】
* \0 U7 y6 }( u2 ^, o6 G4 j4 M  v4 [6 v& ~% {( i3 O
  这个地方说专接上根,旁及中下,「上中下」三等根机,这是佛经里头常说的。我们是哪一等?看到莲池大师这一段话,我们会很庆幸。「信位初心」,这就是初学佛的人,初学佛的人有四种根机。在台湾,礼忏拜佛这个风气很盛,拜大悲忏、拜梁皇忏、拜水忏,用这一些方法修学的人,这是初机,也就是下等的根机。
, R8 y$ v# u2 U/ {, m* t6 g9 w6 M5 b6 j( v
  【以修习止观被中机。】
) }8 x; X" |% V0 o3 @& J0 b9 g1 V$ v) v; b3 V+ |+ {1 ?
  「止观」指修禅的。参禅的,学教的,这是中等根机。
/ Z' j+ U1 ~) C- b$ T' @
2 p- w* d  D8 j3 O" e- Q/ y  【以求生净土被上机。】4 E, P3 I0 P+ M8 m1 b

' T  t2 p$ }3 L3 H( d6 h9 {  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不但是上等根机,而且是上上根机。为 ……
6 L+ n0 W" g& D9 `1 L+ `# l1 \) {, P% B/ a$ m, {
       
! Q# d- L1 }5 ]; G0 \/ M' b         109        02-012-0013 无量寿经+ w, P- x' T$ r$ g+ @
   
! \+ ?( W* M$ ?% G' \无量寿经  (第十三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13) @% v+ d' Q1 T2 f
5 ?9 D' |) S+ r/ U. Y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五页,看第六条:) i3 D/ @. \, r5 @4 [9 W

* V& v$ }1 f1 o! E2 u* z  【行人若能於此无上甚深微妙之法,能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如来从真实慧中,开演此法门者,欲惠众生真实之利也,故此法门必方便究竟,普被三根,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浊恶众生,悉登彼岸。】& s# L1 u5 @6 X8 ]3 D# s. q1 p0 k

! \& P, a- l% L0 A& F# [% q; X: x( D  我们上一次讲到此地。这个地方特别要强调的是希望我们能够真正认识这一个法门的殊胜。它殊胜在什么地方?底下一节就说到了。. g; }5 r5 R8 h; S( P1 T

9 l4 ]! t  D: i  【大愿之核心乃第十八愿。】
/ Q9 `9 b$ J: T; S/ P4 k
0 N/ z! H- N- M5 y8 M. X, \0 I5 V  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是佛度众生真实、殊胜、奇特的方法。6 P( z* K: O# B( }2 p

/ a. g, F: |  J  【然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实由於弥陀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处。正是本经中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处。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而鄙视之,而轻此法门乎。】
- Q4 j! m  h, g6 s+ F1 |$ V9 u7 I
  末后两句是感慨的话,确确实实如此。因为这个法门容易,任何人都能够修学,不须要具备什么条件,因此许多人对这个法门看轻了,不肯接受,不能相信,这是莫大的损失。这样殊胜方便的法门,实在是阿弥陀佛累劫修学成就的心得,开出这么一个奇特的法门。十方一切诸佛,因弥陀法门的殊胜,所以将一切众生全部都介绍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处处都能够看到的。黄念老说这 ……
. G" O9 q: v. f; {9 Q
3 D0 q' I; W2 g         1 G8 o/ G2 }) A/ h% P- m  ^
        110        02-012-0016 无量寿经( ^8 F. j% k! |/ Q- F
   
, s1 ^3 e2 @+ ]0 \" @$ e; {……来讲,就是适合修学人的程度。无论哪一种人,他的程度统统适合,这就很奇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法门能够适合一切不同的程度。文殊普贤程度高的,非常非常之高,适合他;阿罗汉、辟支佛比菩萨程度差远了,比我们也高出多多,也适合;我们今天烦恼重重,智慧没有,但是这个法门还是适合;不但适合我们,比我们智慧更差的,能力更差的,畜生、饿鬼、地狱统统都适合。因为它是平等法,所以它也是平等的契机。( Y/ w  O' p  t$ y# s
- M& e7 H7 F8 C+ M
  这个法门难信,真难信!佛讲其他的经典是适合於某一阶层程度的,不是完全都适合。譬如,六祖在《坛经》里面讲的这个禅,他说得很清楚,他教学的对象是上上根人,他契机就能契上上根,就这一个阶段;换句话说,上上根以下不适合。他教学确确实实是契合一类的根机,这个我们听了觉得很合乎道理。
. K4 R- e  {$ g
: x7 ?% B$ `5 |* f  譬如,我们今天学校教科书,这个课程摆在第几年级、哪一班来教学,我们会点头,这是对的。这一本教科书是从幼稚园念到博士班,我们都会摇头,哪有这种道理!没有这个道理。世间有没有这个事情?有。你举个例子我听听。我们中国人念的《四书》。在从前,小孩七岁去上学念书了,老师就教他念《四书》,将来念到胡须白了,还念《四书》。那一本教科书不是念了一辈子吗?这给外国人讲的话,讲不通,外国人摇头,怎 ……2 J& D0 {& b/ n+ T4 n& w7 g+ e- ^

& V. B: ^& Q1 |191        02-034-0128 大乘无量寿经- z- i3 I, q, @9 D1 q6 h) I
   ' j/ A. h% L. i
……新加坡佛教徒有多少?上一个月李会长告诉我佛教徒,新加坡政府统计,人数已经超过新加坡全国人口好像是百分之五十一点八,就算新加坡人口四百万,两百万佛教徒;这两百万人当中,善根、福德、机缘三个条件都具足的,在我看两万人都不到,你们想想对不对?今天在场的,我看顶多不过两千人而已,比例很少很少。名义上是佛教徒,一生没有听过经,不懂得教义、不懂得教理、不懂得修行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缘分,古大德常常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能中断。我们是中下根性的凡夫,不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成就要靠机缘,听经决定不能中断,最好一天能够有八个小时。这对我们现代人来讲,就有实际上的困难。每个人都有工作,现在出家人也有工作,能够有八小时的听经,这是世间第一等的大福报,我们现在没有。可是如果你真正有心,真正想成就,倒也不难,你们家里都有电视机,我们讲经录像带可以请回到家里面去听,要认真听,要听的遍数多,你真听,一遍跟一遍的悟处不一样。为什么一天要听这么多小时?这也是不可思议的果报。如果我们不听经,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被境界所染污,决定被境界所转,这是事实,这不是假的,我们 ……- f7 @! J2 \5 D0 v  z
2 M+ k7 T0 u& h+ a
        : Z. S0 }% b) {- }
        192        02-034-0141 大乘无量寿经
% q* C+ P$ _8 Q1 L   * X+ f; K9 Z, y5 ~# v0 q
……一个希望,根本就没有,在西方世界真善美慧落实了,随心所欲也落实了。你要讲到根本的原因,是从自己的心念。自己的心纯净,自己的行纯善,纯净纯善从哪里来的?天天听佛讲经。/ ^6 V2 L; y& n' e( V

( B7 K& f7 H1 Q, b8 |  所以诸位同修要晓得,佛教是教育,它不是宗教。我接触佛教,知道它是教育,我才发心学习,如果它要是宗教,我就不会去学它。介绍我入佛门的,方东美教授,我跟他学哲学,他把佛经哲学做一个单元教导我。以后我接触佛法之后,细心去研究观察,真的,它是教育,它跟宗教扯不上关系。它教学的目的,我在前面常常跟诸位说,三个目标,这三个目标是对上中下三等根器人说的。上根的人,目标是帮助他「转凡成圣」;中等根性的人,帮助他「转迷为悟」;下等根性的人,帮助他「转恶为善」。( q* l- T) I. @7 ^+ c+ r' z5 x

' Z- Z2 C' e4 n7 Q, F  这三个教学目标!不但释迦牟尼佛如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如是,这我们一定要懂。那么既是教育,我们要想学这一门功课,你不上课怎么行?你要把这门功课学好,你要天天上课,这个课一天不能缺。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别的,真的,孔老夫子说的话我完全懂得了,学!天天在学,永远学不尽的。+ Z' z( b' A1 |& v# Q% o# h
+ j* U6 ]+ @( [" P
  我们在经里面读到,不但阿弥陀佛给他们讲经说法,阿弥陀佛还鼓励大家每一天去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阿弥陀佛开放,你去亲近诸 ……% M# N+ ?! [' J0 @  P. L

/ \$ Q$ g- f; y2 B        
' i1 P0 \, J( b; i; h% Q; Q( w         193        02-034-0143 大乘无量寿经& r" c- j0 W& _2 E2 t! ?; J0 F8 k
   
1 I( f( v8 R2 ^- y……紧张的时候,他帽子戴在头上,到处问:你们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慌得不得了!人家说:你帽子不就在头上!跟演若达多没有两样。你说他是几时迷的?% T0 y6 S+ O; K: Y
2 b: Z2 j. P1 z( I6 u% P, n
  所以佛说的那些话,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去参究,你才能够明了佛到底说的什么,教我们些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学。实际上我们最难的就是我们这疑问太多了,你要没有这些疑问的时候,马上一切念头止息你就恢复了,你就破迷开悟了。为什么不开悟?就是这些问题太多了,一定要追根究柢「我几时迷的」,胡思乱想!要你把这个妄念息掉,你妄念偏偏息不掉,听了佛法又增加妄念,你说佛真是难做!不好教!所以是上根利智他容易教,再有一种是下愚好教,他没有问题,教他怎么做就怎么做,往往最容易成就。当中这一段不上不下的,这个人数又多,所以释迦牟尼佛这才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就是为这些人讲的。上根利智一、两个小时就解决了,哪要那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好好的学乖一点,少打妄想,听话。+ Y  s/ \7 _, G1 B2 Z
9 J* }, C0 k4 u
  所以这个止,现在在我们现前,实在讲我们要想止妄想分别执著都不容易。确实上上根人行,他能够把执著止住了,一切都不执著了,你看看六道轮回马上超越,我们哪里能做到?做不到!做不到,我们就不得已而求其次,我们今天止什么?止恶,邪恶要止。邪恶在哪里?我想这 ……' F9 Z' J5 N8 `: e
2 z+ Z& Y/ ?4 G# @. O% B
        ; g( T- E1 h, b
        194        02-034-0144 大乘无量寿经& ^7 M0 D" v" b- T
   
+ g: ^9 G9 q# ~3 k: p% w- R……看她没有感触,看那个样子很可怜。他们告诉我总共有十几个人都是遇到这些事情,但是前面大家忘了录相,只后面录了四个人的,这是现身说法。我们跟天地鬼神相处的不好,惹来这么多的灾难。
0 B' g) V# d, S* d
4 W; J6 [+ T3 j  像这些事情,我在这一生当中亲身遇到的有十几次,这个一点都不假。所以圣贤教导我们没有别的,第一个大事情,就是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什么大事?把宇宙的真相为我们说清楚、说明白。《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说清楚、说明白。你要真的通达明了了,那就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其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3 06:54 , Processed in 0.1004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