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29|回复: 6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行脚记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8 18: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h9 {# c' D" Y& {3 x

2 e3 _8 ?+ y4 ^4 B2 x; s[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行脚记事——二〇一〇年行脚乞食体会报告(释亲空 比丘)1 H- D5 f' g! K
* q5 J4 F: z/ L6 i0 ^2 W" x" u
8 ?: D& L  M7 V
行脚记事——二〇一〇年行脚乞食体会报告 : B: U( z" T4 t! c6 y
◎释亲空 比丘% k4 U2 ^, c8 t: m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4 H4 W9 O* d/ ^, D3 w  K, z
顶礼上妙下祥恩师!5 t1 E4 \1 B6 [# [8 f) g; w
阿弥陀佛!诸位善知识,下面由释亲空向大家汇报二〇一〇年行脚乞食的体会。亲空没有智慧,所想所写又不会深入地、正确地思惟,难免错漏百出。肯定有错解佛意、祖意及恩师教诲的地方,亲空于此在佛前忏悔。也恳请诸位善知识慈悲指正,好让亲空有改过的机会。# V. B( S7 z7 \* Q
$ ], q. g9 i& R" k" C* W/ o# F9 B1 D
去行脚还是不去
  q$ a& e2 ?& T& y5 E9 m去行脚,还是不去?有两层意思,一是想不想去;二是能不能去。
9 @, i/ e+ B; _" Z6 c想不想去行脚?亲空想去,想得要命。师父说,比丘名乞士,行脚乞食是比丘的本分事。可如今这本分事做得少了,要去行个十天半月,又当作挺大的事,实在是让人惭愧、痛心。亲空受具足戒,挂名比丘有一年多了。平日学戒未能深入,也谈不上行持。现在能有机会实践乞食,为比丘身份正名,自然很想去实践,做比丘的本分事。坚持做下去,将来做的人多了,就会恢复为寻常事了。
, |4 Y8 G! k" s师父说,行脚是行菩萨道,是为众生种福田,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行脚乞食,遵佛制实践“二时头陀”,是自利利他的殊胜法门。行脚期间,可以实践十二头陀支中的常乞食、次第乞食、一座食、时后不食,树下住、露地住、冢间住、随处住。
! D! f, d. ~% J' z- [其中的乞食、冢间住是在寺院中难以体会到的。通过践行头陀,可以去除贪心和放逸的行为,体会到少欲知足的法味。同时,在行脚期间,风餐露宿,背负沉重的行囊,长途跋涉,不能有任何怨言,在艰苦的环境中做到依教奉行、难行能行,其破除我执也最直接、最有效。' t1 k. n' e$ }. D  p4 r
现在,老百姓看到出家人登门,通常反应是说“什么都没有”,或者摸兜掏出点零碎钱打发,有的甚至报警。这是假和尚骗钱,一些人化缘所造成的坏影响。其深层原因是佛教内部戒律荒废、僧格扫地,使一般老百姓对出家人失去了敬信。这其中固然有历史的原因,也和部分佛教徒借口中国和印度国情、风俗不一样,而且三千多年过去了,戒律不合时宜了,说现在是末法时期等等,抛弃戒律,自甘堕落有关。
' k# M4 I9 [$ G/ l+ e通过行脚乞食,在世间展现僧人身穿百衲衣、着坏色袈裟、乞食、日中一食、不摸金钱的严持戒律的清净僧相。重塑僧人的高尚形象,让一般老百姓对佛法僧三宝消除误解,生起敬信,种下得度的因缘;也让发心出家者更坚固修行佛法的信心。师父说:“凡是看到我们的,听到我们的,闻到我们的,骂我们的,诽谤我们的,赞叹我们的,都会在龙华会上得度。”
# M1 \1 L8 U# n1 u' x/ p亲空是一薄地凡夫,虽也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但自己深知还有待精进努力修行,才有能力度众生。目前只有凭借如来袈裟的功德,靠僧相的功德,才能让众生生起敬信——也是让众生敬信其自性三宝,而非恭敬凡夫亲空。这样地度众生,于亲空个人来说,其力量是微乎其微的。然而亲空深信,只要自己融入到僧团大众中,随僧团去行脚乞食,由僧团整体形成的严持戒律、清净、庄严的僧相,将会使无量无边的众生得度,其功德之大是不可估量的。
! b" M! W& b6 }- t2 {行脚乞食,无论是自利,还是利他,都是无比殊胜的。亲空想,只要还想、还敢去行脚乞食,不管最终能不能去,或是行的效果怎样,这都是依教奉行,都是及格的了。
0 Z5 _7 x' c6 M师父不顾年老,不顾病苦,亲自领弟子们去行脚乞食。一为正法久住,二为让弟子们能走上一条直接的、自利利他的庄严大道。亲空又怎能畏惧行脚中的冷热、风雨等艰辛,和回来后写行脚乞食体会报告的煎熬呢!
+ X) ^4 t) Y- R( L- F! Z' N- J能不能去行脚,按“依教奉行”的要求,这原本不用个人考虑,也不容你考虑的。让你去,依教奉行,收拾好背包,随时准备走;不让你去,你也依教奉行,留守寺院。一般来说,常住安排行脚人员时,会考虑各人的身体状况,个人知见和常住的需要,来确定参加行脚的人员。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想去;身体有病恐怕坚持不了,或有病也想去等。一旦常住决定以后,你就依教奉行,安心地去或留了。
" R: Z5 R* m0 W2 T$ z& [; P1 {亲空很想去行脚,可是不小心,在行脚前约七、八天,一次出坡时,碰伤了右手的中指。中指手指连皮带肉掀起了约一厘米见方的一块。上了云南白药,包扎后,血还慢慢地渗。直到第三天,才止住。看看没事了,去禅堂坐香,一位师父说:“你还坐香?赶紧天天挂吊瓶消炎,别耽误了行脚,那是正事。”于是每天打点滴消炎。手碰伤后,头几天躲着师父,生怕师父让留下来养伤。稍好了点,见到师父,师父问:“亲空,手怎么样,去行脚不行了吧?”“行,没问题,师父,不妨碍什么。”马上说行,不敢犹豫。* O- j$ I: [7 g) \  o5 j8 |$ |2 Q
行脚人员名单上有亲空,可师父又加了一句“走前看伤势再决定”。还有两天了,亲空能不能去行脚,还是未知数。如果明确知道不能去了,也能劝自己安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呆着。这样悬在半空中,七上八下的,着实难受。
1 D* H3 c& v) Z& z' l: w4 t临行前一天,八月十五下午,正在挂吊瓶,突然听到外面叫紧急集合。虽然知道是临行前的紧急训练,但是也应该作马上走的想法。因此,拔了针头,跑回寮房,穿大褂,背背包,跑到僧寮前集合,也晚了半截。
6 |: d& w  E5 e  o& T此时已经排了长长的一串了,正要入队列,师父说:“挂滴流的先进去吧。”“啊!”亲空脑子一片空白,“不让我去了。”想忏悔,又无从忏起,师父是让先进去,也没说不让去行脚。这可能也是有慢心,不想当这么多人前忏悔。依教奉行,拖着双腿进僧寮。在楼道里放下背包,继续到医疗室扎滴流。跟亲昌师父说:“师父让我先进来。”亲昌师父安慰说:“没事,师父能让你去。”
. e1 M: g/ z0 O6 @! R一会儿,一位沙弥师父背着背包进了医疗室,因为亲空安排他去修路灯,紧急集合时他也落后了。师父说:“你这么听话,跟他一起进去吧。”沙弥师父在医疗室说:“我不高兴。”这事,谁摊上了也不会高兴的。亲空对沙弥说:“还不赶紧去忏悔。”出去忏悔,还能有行脚的机会,在这浪费时间,就等着明天给别人送行吧。" x0 {+ M, }" n- D8 [8 M% t, h, F
医疗室里就剩亲空一人了,孤零零地看着窗外。想:如果因为一个手指头受伤不能去行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8: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父往空地上走,可是刚走上空地,师父却不停留,拐一个弯出来,继续上路走了。走不一会,走到一条进村的岔道,在道边打坐休息。
0 R8 ^6 Q5 j3 Z: v5 t$ I打坐休息时,亲空又犯懒了,没有拿出披风,就戴着帽子,抱着双膝坐着。可是越坐越冷,就尽量低下头,好让帽子能罩住小腿,纯属自作自受。
" T% h( x: h: ?0 o% s3 d. D6 a% v中午时分,进村乞食。3 }. U4 A3 d6 f2 x- y. B
分配到的第一家是幢新建好的楼房,大门处支模板的木头柱子还没拆完。正房像是贴了瓷砖,可门窗都还没上呢。亲空想,这家还没有入住,还没请“灶王爷”呢。可是师父说从这家开始,那就从这家开始吧。径直走进大门,冲着虚空喊:“阿弥陀佛!家里有人吗?”喊了三遍,没有反应,走了。; j- ^) s2 V3 h" P/ O! d- W# F+ Z
一家,一妇人在门外,像是在摘黄豆,跟她乞食。其推说不是这家人。可是要去敲门时,其又说里面没人,只好走了。要怪也怪前生没和这家人结缘。- w8 x" N4 [' r) n- D
后让亲净沙弥主乞,一家一男孩说东家不在。一家,一个穿制服的比较腼腆的男孩开门,听说出家人乞食后,男孩进屋喊了声:“妈。”等了好一会,那男孩又出来问:“你们几个人?”“三位。”后来拿出了三个月饼、三个苹果供养。走时,亲空留意看了一眼,制服上有“山西保安”几个字。亲明沙弥乞到了一个苹果。又走了几家都没人,还有几分钟,可以从容地走回过斋地点。" q( h( D& A( E8 m+ l
在快到过斋地点的一拐角处,路边一女孩喊道:“师父,请留步。”“阿弥陀佛!”于是停下脚步。一女孩跪在路边,前面摆了几箱食物,不远处是一辆黑色轿车,女孩前站着一男子。亲空心里想:奇怪,这地方还有卖吃的,看样子,她食物也不卖了,要供养出家人。那女孩从箱子往外拿食物,那男子接过跑过来供养,有月饼、香蕉、花卷、大枣,那男子来回跑了好几趟,那女孩嘴不停地说:“还有好多呢。”亲空说:“后面还有出家师父,留点供养他们吧。”“阿弥陀佛!”回向后走了。后来得知,他们可能是受常住某居士指点,特意来供养的。# E5 E+ B+ ^" c
斋后大众师父简单洗漱,快速转移。走了挺长时间,到十二点多,才找到一条适合休息的岔道。大家在岔道边休息,写日记,晾晒被露水打湿的睡袋、披风、雨披、塑料布等。
5 j2 w/ H1 }8 J3 @1 u) j+ D一年老村民来到前头的师父边上,站着观看出家人,也不作声。师父问他是不是打这经过,他说不是。又默默地看了好一会,说跟别的出家人不一样。师父说都一样。老村民说不一样,是苦行僧。“这是苦行僧。”老村民指着师父身上千缝百补的衲衣说,“像济公活佛。”交谈中,师父简要地介绍了大悲寺不摸钱,日中一食等行持,并跟老人说可以到前面居士的车上请结缘品。老人家说家里有《金刚经》和《楞严经》,难怪慧眼如炬呢。
/ b/ G7 _/ l; n3 ~老村民走了,不多会,领了几个村民搬了一箱新摘下来的苹果过来,要供养出家人。师父说出家人日中一食,过完斋后当天不再接受食物供养,否则是犯戒行为。老村民说:“不犯戒,不是你们要的,是我们主动供养的。”一时间,很难跟他们解释明白。8 K7 e6 @; N$ c; S
于是师父又跟他们说日中一食,次第乞食,只乞七家的情况。老村民说:“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都是这样乞食的。”一会,村民们要走,那箱苹果还留在地上。经刘居士反复解说出家师父午后不收食物供养,让他们先把苹果搬走,他再帮他们想办法。经反复劝说,村民们才把苹果搬走了。3 G8 g! C7 X+ _1 M: }* A5 b
晚上,在一小山沟里的小道上休息,小道很窄,人横躺都躺不下,只能顺着道躺下休息,三十人排成了一条长龙。& U* ~0 |* x: @$ J  m( F9 }8 T! w
昨天,师父的腿不舒服。今天,亲灿沙弥、亲延沙弥,还有居士插空轮番给师父按摩。师父穿的鞋行脚前特意换了鞋底,换完鞋底后鞋没有撑开,顶脚,可师父也没吱声,硬穿着走,这可能是腿伤的原因。今天换了一双薄一点的鞋垫,师父说好了点,不顶脚了。再看师父走路,也正常了。晚上,亲净沙弥连夜加班,修师父的鞋,把鞋底拆开,重新纳线,多留一点鞋面,好宽松点。
, h8 I/ @8 k6 s+ I八月二十, T3 o: G7 y+ h. u: g
过斋前的妄想纷飞, r- l2 H4 D5 T% b. Q& C, X/ t
天气明显变凉,露水也重,收拾卧具时,把塑料布卷在绳床里。这样能节省两三分钟,很快就把背包整理好了。, Z+ Y  z4 m% M1 O' _
走了约一个小时后,在路边一个圆形的、宽敞的空地上休息,僧众围成一道圆弧,静静地坐着,直到出明相。
6 @$ S, f9 V! l5 R临背包继续启程时,亲空遇上了一个小考验。亲空转一圈回来,找不到自己先前已经整理好的背包了。前后一顿好找,原来是一位师父把帽子装起来时,误把亲空的背包解开了。发现弄错以后,匆忙间又收拾不回去。亲空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动念了,脸上当不会有什么好表情。平时发心要修无我,想归想,境界一到来,那个我就现形了,一点亏吃不得,一点委屈受不了。戒本里说:“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诵的时候、听的时候知道,可仅限于当时,事后就忆念不起来,也派不上用场了。3 t& K, B6 N  a+ E
又走了一程,在路边一个堆放修路废渣的地方休息。8 C  V0 x. R. K
约九点,又起程。往往一到这个时段,亲空就打乞食过斋的妄想。想像着再过半小时,就可以放下背包,乞食、过斋了。斋后也能好好地歇一会。可是走了约半个小时,路边没看到通往村落的岔道。往前走,经过一热闹地方,像是十字路口,队伍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还径直往前走。$ T1 `' h, K$ R7 |6 W5 J
继续往前走,路边大多是林地,林间是绿的草,不适合停留过斋。此时,亲空已经在观察有没有合适过斋的地方了。
  u  F# v; A7 s, k3 |6 Y+ A连续走了一个多小时,肩压得难受,心里打妄想,如果没有适合过斋的地方,是不是得一直往前走?万一过日中,过不上斋怎么办?开始打过不上斋的妄想。
. z% k: S7 ^8 R( q& j再走一会,过斋、过不上斋都不想了。就想让师父就地休息一会,哪怕是放下包、喘口气也好。可是队伍没有停留下来的意思,就是往前走、往前走。
7 L1 z: K  D4 A/ Y事实上,在时间紧迫,前方状况不明了的情况下,只能不停脚步地往前走,直到走到柳暗花明,到合适的休息处,中间歇一分钟就是耽误一分钟。
$ j8 U. g. @7 z8 M" f* a" f5 w忽然间,正疲惫无助地前行时,眼睛余光看到前方右侧有一片开阔地,又是一片堆放修路废渣的地方,中间是五六米宽的车道。师父放缓脚步领着僧众走进去。
/ R2 B$ Y2 c1 k9 J. X“呼”,长呼了一口气,终于到地方了,可以放下背包了,紧接着就打过斋的妄想。; E. Q  X" a+ }) B( E
今天没有乞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8: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居士供养斋饭。9 e; W# K- I$ n! B5 t) [- k7 g
因为一直没有看表,不知道时间,想着过斋时间会紧,担心吃不饱。亲空进餐的速度不自觉地快起来。过斋的食物好像有昨天乞来的食物,还有米饭、八宝粥、花卷、煮地瓜等。可能吃得太快了,没吃出食物什么味道,连咸菜也不觉有咸味。4 C/ j+ L8 |1 {
结斋后,刘居士问居士们用斋到几点截止。亲融师父说:“十二点半。”五台山的日中时间算是十二点半,这里比五台山还能再晚点呢。
) n2 `( L( v  w, ?$ Z斋后,转移到一片杨树林下休息。树林间铺着小碎石子,没什么草,正好休息、晾晒卧具等。休息时写日记,没记几行就睡着了。
# ^5 L) }, e! v- B- |# z晚上,在离阳曲县县城不远的一处山岗上休息,身后是高粱地、苞米地,前面不远是深沟。今天师父没泡脚,也没让按摩,早早休息了。不知道是什么因缘,有可能是起风了,土岗上风大。% C9 a( Q8 l9 n3 N5 B
八月廿一5 `4 L  \3 G# F$ I. V; u& J
外道、空钵、塑料布风波
$ C, K. h" q/ ?9 ~3 u起早天更凉了,手指有些麻木,因早上起来时间紧,没来得及拿出手套戴上,那受伤的手指受冷有刺痛感。后来,用帽子下沿包住手指,刺痛的感觉才慢慢消失了。- m: A5 F7 U' F" H" k
约九点,在路边休息时,看到隔着大深沟的远处的村落里,有显眼的尖顶建筑。在那尖顶建筑往北方向,更远的地方,也有一座尖顶建筑,比第一座还要大些。这两座西式的尖顶建筑,应该是教堂,看来外道在那边的村落有广泛的影响。
$ B, L6 y0 I1 B有建议说到那边村落乞食去。师父说:“呵,那是外道的地方,你上那儿乞食?!”言外之意可能是你在那儿乞不到食物,何况也不能去给外道种福田。1 X: n2 U, q  q* v2 L
中午时分,在一小村乞食,头一家,正敲门时,老远地跑过来一老太太,说屋里没人。第二家,大门开着,走进去几米,里屋一妇人抱着小孩,晃脑袋,往大门方向呶嘴,也不说话,可能是担心吵醒了小孩子。再后面几家没人应门。今天空钵。“若见空钵,当愿众生,究竟清净,空无烦恼。”" D2 N: G) @' C% D( [! m! D& f5 ?3 |
村子小且靠近城边,原本就没抱能乞到食物的希望,因此空钵了也没有多少失落感。$ S1 ^6 w' y1 f4 Q, K
乞食回来,转移到一小河滩上过斋,斋后就地休息。后来太阳晒得慌,又转移到对岸的柳树树荫下休息。( G; g- G: \6 ^9 C
休息时候,亲灿沙弥给师父按摩时,发现师父右小腿前面起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水泡。不知道谁这么不小心给师父烫着了,昨晚没洗脚会不会与这有关?以师父的行力,被烫时肯定是一声不吭的。0 U* Y# G& s7 H
继续前行,进入太原市外围,路上的车辆和路边的房屋明显增多。更加努力收摄眼根,不去留意车辆、行人、房屋、广告招牌等。双目下垂,看着自己大褂和迈出的脚,努力跟上前面的人。此时,腰挺直了,双肩后张,背包的腰带也系紧了,背包的重量很自然地通过髋骨落在双腿上,背包肩带的力量主要是往后拉,再没有压肩压得难受的感觉。6 E- [# l% K5 _! H' b' h
此时,双臂下垂,脖梗自然竖直,双目下垂,表情麻木,和师父《经行》里的“眼观卧牛之地”、“面现呆沉小相”、“两手垂少摆动”有一点相应了。保持这样的姿势约半个小时,也没有压肩那种酸疼的感觉。
! `$ P- B4 ]- U$ L% J% q+ @头两天,肩被压得难受,主要的对治方法是向上耸耸背包,缓一缓肩;再者就是上身往前倾,让背包主要重量落在背上,可是那样怕是不太好看,况且也坚持不了多久。今天,偶然间发觉了新的对治方法,对《经行》的体会又深了一点。只是《经行》里的“下脚如踏棉云”一句,始终不得要领,可能是走得少的缘故吧。希望以后走得多了,能够水到渠成,能够领会什么是“下脚如踏棉云”,能够更深入地体会《经行》。' j% j* H) v6 @% V( l" n
休息时,亲空陪师父去找晚上住宿的地点。师父说:“城市边上新开发的地方,旧的住户搬走了,新的楼房还没建好,这地方还能有点空地。”这也是师父总结的经验了。" v6 m0 e3 ?& u0 c  t5 {5 ?
行脚在外,每天休息、过斋、住宿的地点,都要师父操心。尤其是过斋、住宿的地点,都要师父亲自察看。别人放下包休息了,师父不休息,得去察看地方。可以说,师父是行脚中走路最多的。3 V* ]+ m( ^2 B+ h# P: B' W
还有,需要一提的是,师父去察看过斋地点、住宿地点时,亲藏师父有时是陪同师父一起去。有时则是原地站立着,一直到师父回来,扶师父坐好后,亲藏师父才坐下;或是站着听到师父招呼后,亲藏师父才领众人过去。在大悲寺出家的,都是师父给剃度的,其中大部分人的剃度阿奢黎就是亲藏师父。《沙弥律》云:“事二师当如佛。”亲空福薄,生不值佛世。现在看和尚、阿奢黎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实非常人所能及,当生难遭难遇想,如佛般恭敬供养。, x. n0 |% W  f+ X' B5 s# _* Y
休息处背后是一新修的公路,路上行人、车辆极少,前面不远是一人造斜坡,坡下是一大片平整开阔的土地,让人心旷神怡。
  }# I( W' D) p( o休息前,师父亲自察看每个人铺的卧具,发现有几位没有按要求铺垫大塑料布。一问说没有带来,师父加大“剂量”,“加持”他们,也是教育大众:“不用就不带啊?万一别人可以用上呢?这么自私!”“你们才行脚几天啊,常住准备的东西想不带就不带,你们跟谁请示了?”“不行你们准备准备,明天回去吧!”几位师父跪下忏悔。师父说:“起来吧!”回到铺位,说“休息”,就躺下了。
% d  X  y5 w6 ^8 [$ X  V当时,空气好像被凝住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谁也想不到事情会这么严重,要遣送回寺院。大约过了半小时,亲藏师父拿来几块塑料布,分给那几位没带大塑料布的人,然后到师父那儿说了一会,回头跟那几位师父说:“师父慈悲,明天不让你们回去了。”那几位师父赶紧到师父跟前忏悔,感谢师父慈悲让他们留下来继续行脚。
% _" N+ t9 S- ?此时,紧绷着的气氛才松动起来,几位沙弥挨个询问身体状况,腿脚伤病,分发药品,还有给大家泡脚。师父没让泡脚、按摩。
& |+ v+ O0 b4 d行脚的殊胜之一,就是在这短短的十多天里,师父根据你暴露出来的毛病习气,给予全方位的“加持”,这是平日在寺院里享受不到的。有些较深的习气毛病,也是在行脚的艰苦条件中,才显露出来的。
, E' Q8 H/ d& b9 r: e* s& r亲空原先还想着总结一下行脚的装备,看哪些是用不上的,哪些是将就一下可以克服的。比如说:睡袋,因坐着休息,可以不带;热水袋,没有也可以克服;头陀伞,没啥大用,就休息时遮阳用,不带也行;大小塑料布,除非下雨,几乎用不上等等。可是那一年行脚,气温骤降,因为大多都没带热水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8: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士现请了十多个热水袋。虽说行脚在西北地区,下雨的可能性很小,可是万一下大雨的话,行走时可以披雨披。休息时,找不到桥洞的话,大小塑料布就派上用场了。虽说不能样样俱备,但基本的防寒、防雨装备还是得有的。
4 _2 X6 K+ h7 I7 ~/ o% A0 g现在知道,能够依教奉行,给什么带什么,要求带什么就带什么,那最省心。如果还能够做到,不给的、不要求的绝不多带,那就更彻底了。
* U2 v( V% c: I& K4 K想少带点什么,无非是怕这个色身会累,怕那颗心受不了苦。其实,行脚的装备,常住给准备的有背包、睡袋、披风、雨披、绳床、大小塑料布、热水袋、头陀伞,外加三衣包、钵等十八种物,结缘法宝,再加上个人防寒、备换的衣物、卫生用具等。正常也就是四、五十斤左右。于亲空个人来说,绝不是承受不起的,顶多是头几天难受,适应后就好了。应该无条件接受,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让自己有投机取巧的心。等真的走不动的话,师父也会给减负的。
$ h, J) n# c$ z2 ]# c6 s今年,亲空就投机取巧了,没征得执事师父的批准,就没带睡袋。趁这个机会向师父忏悔。那一年行脚,阿奢黎亲藏师父带了睡袋,前面十多天一直坚持没使用,到最后一宿,师父让用睡袋,阿奢黎就依教奉行,使用睡袋了。等到作行脚报告时,师父说,这是不追求个人的圆满,这才是真正的圆满。现在亲空没带睡袋,想有这样让师父“加持”的机会也不可得了。8 [+ ~+ B6 Y8 {  U& S
八月廿二
+ o# M" {! ~( G' v+ h7 j走太原$ E6 Z6 o6 |& g9 P& V( R! T# ~
可能是在城市边上的原因,昨晚上并不冷,起早也没有凉意。僧众收拾好卧具,背上背包,正式穿越太原城。天还早,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偶尔有不眠的车辆呼啸而过。
- G' j* }7 e; d1 f, |9 z走了约半个小时,师父让停下来,放下背包,稍歇一会。不大一会,下起了小雨点,师父让大家拿出雨衣,好随时披上。再一会,雨点变大了,也下得密了,僧众披上雨披,师父可能看雨一时半会停不下来,让大家背上背包,冒雨前行。0 p& Z: I4 N4 U: Q
一队披着黝黑的雨衣,只露着大半张脸的人,在昏黄的灯光下,队列整齐,有序地、默默地、坚毅地前行。宛如一群复活的古代勇士,为着尚未完成的使命,义无反顾地前行。雨披的帽子耷下来,把视野给局限住了。不用特意垂目也达到了“眼观卧牛之地”的效果。看着前面一人的背影和脚步,一步一步往前走。可能是不甘心视野被框住,也可能是后脑勺发热的缘故,心有些烦躁,闷得发慌,手不时地把帽子往上提。1 I% x- ^& o- _- Y$ N
路边有一堵矮墙,约八十公分高,师父让靠墙休息,把包搁在墙上,人靠着稍歇一会。几分钟后,继续前行,明显是进到市区了。脚下跨过的白色线条增多了。队伍不时地拐弯,也不管到底走到哪里,只是低头诵咒,跟上、跟上。又走了半小时多,眼前是干的地面,走近墙边,放包休息。原来这里是一座桥洞,高架桥的桥洞,有二十多米深,能容下三十人依次排开休息。
$ W; i4 {4 r2 y2 C; E8 f僧众放下包,脱下雨披,取出绳床,面墙而坐,坐等雨晴天亮。雨住了,时间也有8点多了,居士回来说不远处有一新修的马路,路上车辆行人很少,有一处也是高架桥桥洞,适合过斋。于是又走了半个小时,到了过斋的地方。
: \* l# z: C7 [, k$ x此时,今年曾在大悲寺挂单安居的诚海师父和两位出家人,还有居士赶过来了。给师父顶礼,问讯,请法。诚海师父在太原市妙吉祥寺落脚,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得知大悲寺僧众行脚到太原市,特意来看师父。$ c1 e1 V& A& Y6 ~2 \
这边是新城区,附近没有人家,再说城市里也不便乞食,今天由居士供养斋饭。诚海师父他们没有带钵,主动说不在这过斋了。斋后,沿滨河西路南行,走了十多里路,到迎泽大桥,中间歇了两三回。
5 m$ \4 {6 P, Z8 ~1 \+ q8 f0 i/ q; x( A晚上,僧众在迎泽大桥的引桥桥洞下休息,桥洞左右两边走车,上面桥面也走车,热闹得很,可是“心远地自偏”,这并不妨碍大众休息。' X1 r8 N0 T8 J' w# O$ Q  n7 d. u" a
约晚八点,妙吉祥寺的住持和尚还有好几位出家师父由诚海师父领着,来桥洞处看师父。师父和住持和尚相互顶礼、问讯,之后交流了关于道场道风建设和沙弥教育等问题的一些意见。值得一提的是,妙吉祥寺常年讲学《南山律》三大部,坚持持戒修行。到约九点半,妙吉祥寺僧众才不舍离去。% a: f+ u: y& Q1 H8 J
八月廿三3 M  M7 y% H+ H7 P
出太原城* k8 n  f" p, L/ P
因为是在太原城的中央,早上起来一丝凉意都没有。从迎泽大街西行左拐晋祠路,沿晋祠路一直往南走,路上行人稀少,不时有过境的货车飞驰而过。一路收摄眼根,诵咒,紧跟着前行。# m0 F6 e8 _4 P) W  W
中午在贾家庄乞食,今天和亲宣沙弥、亲启沙弥一组,三人只在一家乞到了三个馒头,每人一个。在多家遭受拒绝,拒绝的方式各各不一:一家门开着,一辆微型汽车车头冲着外,堵着大半个门。一男子在车厢后正忙着,不知道是在装货,还是在卸货。挤进门去,跟那男子说僧人来乞食后,那男子说:“正忙着,没有空。”于是当面错过。
( i- }- c. x3 X2 V2 Q) @! R做生意的人为了蝇头小利,每天起早贪黑,劳心劳力,总希冀有一本万利的买卖,却不知道供养三宝即可获福无量。如果能行三轮体空的无相布施,则是种下成佛正因。如今僧人来乞食,于佛教现状来看,实属难遭难遇的事情。可世人昧于蝇头小利,不知道借机植福,深为可惜。
3 x- W) I' D3 d2 G! ^一家门开着,进门后喊:“阿弥陀佛,家里有人吗?”出来一老太太,问“干嘛的”。说:“出家人来乞点食物。”不知道是亲空说得不清楚呢,还是回答太急切了,老太太不再说话,扬扬手拒绝了。对于不作声的挥手,实在是不想多说什么。
% O6 N$ G) o7 ?$ d% v9 y一家门前坐一老太太,一眼失明,跟她乞食,说“没人”。一会回来一老太太,也是一眼失明,听力也不好。连说带手势跟其表示来乞食,要点吃的,其不解,自顾自地问先前那老太太:“干嘛的?”“和尚。”其还是不明白,之后把门拉上了。虽说是不忍众生苦,可是自己没有修行,没有菩萨利他、摄受众生的慈悲方便,你就是不忍又能怎么样呢?“阿弥陀佛。”念句佛号,离去。9 U0 _& q, g0 X1 g8 q, v
有些人家,远远地看到僧人要走过来,把门锁了,人站在路边看热闹。待僧人要敲门时,其说里面没人。跟她乞食呢,说没有,真是滴水不漏,只能自叹前生没有和其结上缘了。3 {) M3 `4 F6 u% t, j- c5 d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亲空乞食的心态有了微妙的变化,不再在乎空不空钵了。可能是反正空不空钵都不会饿肚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8: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次乞食到回过斋地的全过程。" m/ _* J) b1 B$ n* n6 `3 p
一开始,亲融师父走在前面,领着两沙弥不紧不慢地走在巷子里,像《楞严经》卷一里的“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走到住户门前,亲融师父上前敲门主乞。乞到食物回向走开,还是亲融师父走在前面。到下一家门前,亲融师父安排一位沙弥上前敲门主乞,乞到食物,回向走开。还是亲融师父走在前面,领着沙弥从容、威仪有序地在巷子里前行。到下一家门前,又安排另一位沙弥敲门主乞。
  ?. q1 }- L3 M; l就这样,在村道、在巷子里,都是比丘领着沙弥前行。走路的速度,整体的威仪等感觉特别地有摄受力。然后次第乞食,住户是否适宜乞食,都由走在前面的比丘迅速作出决定。整个乞食过程显得很从容、自在,威仪自在其中,因此摄受力也特别强。
2 w! i. }6 H/ J0 Y: B以前看到的乞食录像,大多是从敲门开始,到供养食物,僧人回向走后,再给施主一个镜头。今天看到的是依次乞食的全过程,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而且这更全面地真实地体现了乞食的全过程。: ~4 Y5 }6 N% q: O- n8 a/ a" c, \
八月廿六
& T7 Z" p; F$ ~6 ~9 k虔诚供养% L' o& _# S1 Q2 A
早上醒来,发现好像就剩自己还躺着了。周围的几人都已经收拾卧具了,此时,亲空非但没生惭愧心,反而起了嗔念:“起来也不招呼一声。”收拾卧具时,亲悲师过来帮忙,很快也就装好了背包。此时才想到,别人可能是还没到点,就提前收拾卧具的,因而也不方便叫醒我。想到这儿,更觉得自己那嗔心动得没有来由了。
; p0 y% `- b0 y' P! j/ _( S$ e早上,经过交城县城,可能是天还早,路上行人不多。在县城的路边临时休息,再起程时,没走出几米远,前面突然停下来,挂单的化东师父紧着招呼后面的僧值师父。往前看,有六七个人站在前面队伍的边上要供养什么。僧值师父快步赶上前说:“僧人有戒律,不能摸钱。”过了一会,解围了,队伍继续前进。那几个人,齐刷刷地跪在路边,向行脚僧众合掌致敬。佛制的不捉金钱戒再次显现了它无比的威力,能于当下使俗归心,使未信者生信,已信者令增长。
1 ]1 X0 U# \$ ~1 b. @# v往前走时,又有当地的居士在路边供养矿泉水。乞食时,前面几家有的没人,有的说没有,一条巷子已经走了一半。到一家门前,一女子在门口处剥苞米,跟她说:“出家人行脚路过,来乞点食物,”其供养了几个月饼,可能是自家做的。“阿弥陀佛!”回向后离去,之后亲梵沙弥乞到了三个月饼。
  G. z% N1 D. c) I, V; U往回走时,刚才经过的一家门前,一老太太拿着一袋子有七八个月饼来供养。老太太有可能是先前推说没有食物的那家,观察乞食过程后,知道是真和尚而发心供养的。老太太一个劲往钵里塞月饼,也不说话,可能是不好意思。“阿弥陀佛!”回向后,继续往回走。后来,听沙弥讲,回向时,老太太也念了句“阿弥陀佛”。再后来,老太太又拿了食物到僧众过斋的地方作供养。看样子,老太太应该是在家居士,信佛、学佛的。走到巷口,看到师父一组正往回走,跟着师父回过斋地了。
8 w- W- C" W- u( W: Y过斋后,有一位闻讯赶来的当地男居士,走到师父身边,说没有带东西来,掏出一张大红钞票供养。师父说:“出家人不摸钱。”经反复劝说,那男子才收回去。之后其请师父开示一些修行上的问题。那居士最后说:“原先有很多问题要请教师父,可一见到师父,又不知道问什么了。”师父开示大意如下:原先是因为信心不足,自己有疑惑心才产生了疑问,现在见到师父了,有了信心,那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 z( Q$ Q9 w# J3 F由今天那位老太太先是拒绝,后来又发心供养的事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在家居士对出家师父上门乞食,甚至化缘时该持什么态度?
- r6 }1 U8 U, b. t$ ]2 s因为上门的有假和尚,有真和尚,甚至可能有佛菩萨。事实可能是假和尚来得多,真和尚来得少,佛菩萨更是难遭难遇,这该怎么办?想起一个故事,大概是这样:7 i. q* D% U9 y# @" K5 H4 T  f# _
唐朝时,皇帝问玄奘法师:对圣僧自当恭敬供养,对凡夫僧该怎么办?玄奘法师举了求雨的譬喻,说求雨时是到泥塑的龙王像前求,当真心一念求时,则会感应真龙降雨。: J5 l( v; q- D6 J! j8 T1 Q" M5 n
八月廿七
- Z9 |+ E; u; q, n2 Y出家因缘
2 r- F" K0 R4 v过完斋后,一位当地的女居士向师父请法,说到她念玉皇大帝的经。师父说那是外道的,就是道教,不能念的。其说:“我们这已经三教合一了啊。”真是颠倒。其又求保佑家庭和乐,身体健康,孩子听话等等,这也符合众多居士和信众的心态,可是学佛是这样吗?仅仅是这样吗?
. F; i. r4 T2 o8 S4 E0 Q! E% R经过县城,临时休息时,部分市民过来围观。其中有一个剃着光头的男子说他想出家,挺认真的样子。亲融师父给他结缘了一串念珠。; m& ?0 E; z: }# I" ^0 n; |
有因缘时赶紧出家。有人请师父开示“什么时候出家因缘成熟”。师父说:“你真想出家了,因缘就成熟了。”师父也说过:“人到七岁的时候,出家因缘就成熟了。佛说七岁就可以剃度出家。”
: E$ J+ I+ F9 V有的人前一念生起了要出家的想法,后一念就想着父母亲不同意,或是妻子、儿女不同意,想等条件成熟了再说,抱着反正早晚要出家的念想欺骗自己,在世间苟延残喘。其实,父母亲的不同意,妻子儿女的反对正是逆增上缘。你若闯过这一关,真能割爱辞亲,以后很难再为亲情而生退悔。俗话说:“拉着不走,赶着倒退。”如果全家都欢天喜地地送你出家,恐怕你还不免颓丧:“家人都不要我了。”产生这种想法,日后遇到境界,家人往回一拽,就跑回家去了。那父母亲确实反对,甚至以死来反对怎么办?
( X9 o% F- A, k0 N# t1 g6 f2 i以亲空的体会来说,你就持戒,持戒能断外缘,能成就你出家的因缘。亲空决定要出家后,先是吃素。春节回去看父母亲时,用一个小锅单独做素菜,还和父母亲同一桌子吃饭。因为难得回去一趟,父母亲也不多说什么,慢慢就习惯了。待到后来日中一食了,再同一桌吃饭时,父母亲更显得忧心忡忡了。到最后跟父母说要出家时,一开始也反对,但是没那么强烈,最后默许了。又让在家多待几天,吃最后一顿团圆饭,不欢而散了。
! q: I6 H4 S" }/ d" M. P亲空很感恩父母亲,父母亲含辛茹苦,把亲空抚养长大。他们自己省吃俭用,一年一年供亲空上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正想着老有所依时,却不得不舍弃这一切,一生的心血、期盼付东流。亲空很难体会到父母亲是怎样的心情,很感激父母亲不顾自己,成全了亲空的出家因缘。“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8: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子道方成就。”2 _9 F- l2 A( D- s' ]
这说明什么呢,你用持戒来表明你要出家的决心和毅力,让父母亲知道你绝非一时冲动,而且也能让父母亲提前有心理准备。到真正面对的时候,也就不会因为事发突然而剧烈反对了。8 \. i: j1 t: H6 D% J  T$ C& H
同样的,大悲寺有的出家师父是先到道场发心出家,一年半载过去,福报因缘具足了,临剃度前,挂个电话回去,父母亲那头也默然了。
2 _/ J$ y5 \$ J. Q总之各有各的因缘,想要说的就是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出家因缘。有了出家的想法,却由于自己的懈怠、畏缩,继续在世间对付,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己清楚。
# e. K& t* s* E/ c# C6 w八月廿八
  c$ k1 \4 h0 V$ n7 y$ n佛、道、耶2 p  P  _2 ?; B% j7 X
天亮不久,看到路边有一座佛塔,有七层高。古朴的佛塔卓然矗立,承载着千百年来佛弟子对佛陀的景仰和怀念。6 r" S% [% |  H+ H8 i: Y+ @
乞食时不知道是什么因缘,师父让几组人往前面住户较多的地方去。师父则拐到另一边乞食去了,没有像往日那样指派各组乞哪条巷子。前面的几组依次散开乞食,剩下亲空后面两组,发现已经到村的边上,前面再没有巷子可分配了,才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只好往回走,找一条尚无僧人光临的小巷进去乞食,能不能乞到,看各自的因缘了。* A+ e* f- @, y3 T
在路边看到一座“三官庙”,可能是民间信仰,也可能是道教的。拐进一条直巷,经过第一条横巷时看到有僧人在乞食,于是再往前走到第二条横巷。
, d, o3 \. |- D& i+ K) F横巷的第一家,女主人出来,跟其说明僧人乞食,其问:“馍馍行不?”“行。”女主人拿出一小盆小米南瓜粥,一盆花卷,有十多个花卷,可能是把全家的午饭都拿出来了吧。让男主人端盆,女主人往亲空、亲梵沙弥钵里各分了几勺粥,剩下的倒到亲秉沙弥钵里。看再没有别的容器装花卷,女主人说花卷泡粥里不好,要拿个袋子装着。进屋拿了一个塑料袋出来,袋里还装了三个月饼,又往袋里装了几个花卷,袋子满了,装不下了,盆里还剩下一多半的花卷。收下月饼、花卷,“阿弥陀佛!”回向后离去。亲空当时打妄想,如果让其把花卷直接放到钵里的话,兴许三个钵能装完那些花卷呢。6 v5 Q- N2 Z: w
后面两家,又乞到了一个花卷,几个西红柿。可能是在“三官庙”前面的缘故,今天乞食挺顺利。
3 ~+ Q6 \6 r; y$ r5 R9 O阿奢黎亲藏师父那组到村的另一面去乞食,回来说遇上了好几家信外道的。一老太太看僧人转身之后,在身后说:“信耶酥吧,信耶酥吧。”不知道是不是想说,信耶酥就不用出来“要饭”了。
! d+ k3 b+ E/ Y+ J8 e过斋后,有当地居士来请法,师父和亲融师父留下来开示。亲藏师父领僧众先行,途中经过杏花村,绵延几公里净是卖酒的酒楼、酒馆,没有适合休息的地方。一气走了有七公里,才走出卖酒的地方歇了下来。在歇脚处马路对面,发现了一片避人的空地。于是到空地上休息,晾晒卧具,等待师父他们。
7 V& K. m4 Q& F/ F3 ?师父赶上来后,没有继续走,晚上在此地休息。走过来时,看到路边有某道教圣地的路牌。临时歇脚处又看到远处有一高耸的佛塔,这里的宗教信仰真是错综复杂。希望借僧众行脚功德,让此地佛教兴旺起来。
) z. P4 ^1 T# o& ]3 U3 W+ F. a八月廿九% \+ I: x2 y. H( M
警官和钱0 s" W3 @* k# i4 T
起早不冷,走了约五里,在路边打坐休息。再走时,这段时间太阳会从地面升起,两眼的余光看到摄像师不时地变换机位,要拍下以日出作背景,僧众从日出画面中走过的最佳镜头。昨晚上,摄像师张居士说:“现在太阳约在六点四十升出地面,从刚升起时到完全跃出地面,全过程也就一分钟。”6 d0 A- @2 d- L' A1 I2 m
往前走,路上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增多了,噪声也大了,人行道是砌的地砖,路边有精致的垃圾筒,应是进入汾阳市了。在汾阳市外围一土路上休息时,一位警官过来了解情况。得知是僧人路过休息,一会到村里乞食后,警官热情地指导进村的近道。师父又给警官结缘了《解脱之路》光盘。
& L7 Y6 z7 f( N$ H- t! |5 S乞食重新分组,今天和亲陀沙弥、亲慧沙弥一组。前面几家无人应门,亲慧沙弥遇到一家信主的,没供养食物。转身走出来没几米远,门内窜出一条狗,奔后面的亲慧沙弥来了。主人马上喝住了狗,没咬到人。
( t+ c9 Q1 u+ |9 W/ J$ [9 w% q+ @8 _继续往前走,已经转到中心街了,更难乞食,门都叫不开。街上的人直接就说这家没人搬走了,或是上班去了等等。拐到一巷子里,一家门里出来一老太太,跟她乞食,好像说不是这家人,走了。门口站一几岁大的小女孩,敲门,出来一男子,跟他说出家人来乞点食物。男子说没有,有些应付躲闪的意思。后继续解释说只要吃的,素的、能吃的就行。那男子反问一句:“吃的?”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拿出两块半的饼供养。“阿弥陀佛!”回向后离去。
' \  k0 ]& y. w& {" k走到前面一家,正敲门,先前从门里出来已经走到巷子那头的一妇人说:“没人。”转到另一条巷子,在幼儿园对面有一家,敲门半天后,才开门。一二十多岁的女孩探出头来,听说是出家人乞食后,“咣当”把门关上,还在里面给拴上了。
+ F/ c7 d8 \( W/ U& \0 V7 _5 r再往前走,迎面遇上一个高个男子和一警察。高个男子自说是治保主任,拦住僧人,问干什么的?说僧人乞食。问谁批准的?摄像徐居士说这是僧人正常的宗教活动,僧人乞食是正当行为。他们可能看到徐居士扛着摄像机,也不敢乱说什么。问为什么要摄像?回答说记录资料。/ P% f9 X9 A/ w- E8 ?
亲空说:“没什么事的话,我们继续乞食了。”警官说:“没事了,你们往前走吧。”在警官和治保主任的眼皮下,又敲路边人家的门,还是没人。此时,不少围观的人,看没事了,又散开,远远地看僧人乞食。5 b& z9 W' _% {% E/ {, u! ^) D" U
又回到中心街,到街对面乞食。一老太太开门,说明乞食后,老太太说没有。解释说只要吃的,素的就行。老太太掏出几张东西。亲陀沙弥说:“出家人不要钱。”老太太有些愣住了。亲空说:“出家人有戒律,不能摸钱。”老太太收回去,自言自语说:“没有吃的。”进去把门关上,还反锁了,并没有出现预想的听说“不要钱”后,欢喜供养僧人的场面。' u* Z4 j* t1 M1 L* x( S5 s
时间还早,决定再乞两家。进边上的巷子乞食。巷子很窄,不到两米宽。前面几家没人,快到巷子的一半时,乞到了三块饼,每人一块。往回走到巷子口,一男子拦住说:“师父请留步,那家老太太听说你们不要钱,回去拿食物了,请稍等一下。”
' O( M# T5 i+ U于是站住,此时街对面一挺富态的妇人提着一塑料袋月饼走了过来。那妇人刚到中心街时就见过了,在观察僧人乞食,遇警察询问及不要钱的过程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8: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动发心供养来了。那妇人说她们家的饼特别好吃。好不好吃没考虑过,只要是素的就行,乞到的食物都会掰碎,混合在一起,没有穷人家、富人家的区别,也没有好与坏的分别,都是一味清凉。% c0 U  o/ S/ `+ Z5 E& r
等了一会,那家老太太开门出来了,拿着一小口袋。里面是两块小的粘黄糕和一块比黄糕稍大一点的饼。老太太把黄糕分给亲空和亲慧沙弥,把饼掰成三块,较大的一块给亲陀沙弥,分给亲空、亲慧沙弥各一小块。1 j0 I* O6 E1 ~( v
那粘黄糕个头也就是一块大洋那么大小,还是扁的,饼比黄糕略大一点。再加上人家回去拿食物时还反锁上门,从这里可以猜想,老人家应该是一个人住,那黄糕和饼很可能是老人的午饭,以此布施功德,希望老人家能安享晚年。% W. p# y; d5 a# w" _# a4 {
往回走时,看到一上座师父一组,跟在他们后面回来了。经过村边的几户人家时,五六个人在路边喊道:“请师父留步。”拿出了水果和饼供养,还带着歉意说:“一开始不知道你们来干什么的。”一穿西装的男子以为僧人自己不要钱,但他做功德给寺院应该行,掏出一沓红色的钞票要做功德。反复告诉他:“僧人不摸钱,佛教有戒律,僧人不能摸钱。”才收回去。后来他在车上找出两个大桃子和几瓶水来供养,还问寺院在哪儿,表示有时间来寺院拜访。
  o) F) b: F3 Y* ?6 c回到过斋地时,是最晚回来的两组。过完斋后,转移到树荫下休息。晚上,在一片公共墓地边休息。) W" K! N* ]1 H2 O
八月三十* w4 y4 M0 w( |- w$ O8 \
僧赞僧
% M) z& o0 ]0 {5 x5 u3 E起早天不冷。头一程,走了约五里,出了汾阳市区,沿307国道往吕梁方向走。
7 n6 y! }1 p' ~7 a走了十三天,师父的腿脚可能又受伤了。今早的速度相对要慢一些。但愿师父的伤不太重,要能劝师父坐轮椅就好了。可能是进山区了,是上坡路,虽然坡较缓,但也比走平路费劲。尤其是师父的腿脚血液循环不好,更容易发酸发虚。( O: U( }# K. W: j
约九点,进村乞食,头一家就被撵了。男女主人在院里收拾苞米,见到僧人进门,男主人开口就骂。好在听不懂他说什么,解释说只要点吃的,女主人直摆手,只好走了。后面几家,乞到了月饼、山楂、苹果等,可能是进山区了,语言沟通有障碍,乞食也相对困难了。6 H9 d7 k6 ?- _3 U. g2 Z
过斋后,继续往前走,走得较慢。正午的天,热辣辣的。走一程,在道边一果园休息。休息时,发现师父右小腿的过敏现象又扩大了。劝师父多歇一会儿,师父说起早走得太少了,还得继续走,得多走。
) ~# y. w: D2 j; T又走了几里,路边有一条三、四米宽的水泥村道,正好在阴面,适合休息。于是僧众在村道边休息,师父刚坐下不久,路口处停下一辆黑色小轿车。下来几个男女,最后下来一位出家师父。接着又来了一辆车,又下来几个男女,一行十多人上来拜见师父。他们是吕梁地区的出家师父和居士,闻讯后来问候行脚僧众的。- \) w/ N" e6 G
之后,交城的那位尼众,又带了她能联系到的居士,还有另一位尼众来拜见师父,请师父开示等。师父开示中说:“像他们这样尽可能联系出家师父和居士来和行脚僧人结缘,这属于僧赞僧,是佛法兴旺的标记。”. P7 {* f; l- B$ {& V
约五点,继续前行,当地的出家师父、居士列队高唱弥陀圣号为行脚僧众送行。从他们高亢有力的圣号中,能听出来,行脚僧众的到来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
0 M$ P; p. R2 m1 }; D: w* M+ z0 f, i$ O* W走了五里地,居士原先看好的两处过夜休息地均不理想。天已渐黑,还得继续往前走。师父说:“走哪算哪吧。”颇有悲壮的味道。路过杨家庄,村里人家早已掌灯,天已全黑了。后来在一岔道边的地里休息。早早给师父泡完脚,休息了。亲融师父考虑到师父的身体状况,说明天亮天儿再走,师父没作声,应是默许了。
9 D( H) H, [! D九月初一2 k, F! ~! i) Q- g3 W  n
最后一天
# L$ \' M* Q% u  [5 d, m/ H7 G习惯了早起,夜里醒了好几次,天还没亮,强提正念,想要诵咒,可诵不到几句,又睡过去了。这样反复几次,终于听到招呼准备了,起来收拾卧具。队伍行进的速度依然很慢,看来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师父的腿伤并没能缓解多少。- O2 j0 X3 p- e+ i9 }( y) M4 ^
走出了六七里地,看到一条通往地里的岔道,顺岔道进去,找到一向阳的空地。比丘师父在这里诵戒,沙弥师父则在离这较远的地方诵《沙弥律》。按正常应该是昨天月末诵戒的,可是因缘不具足,故推延到今天诵戒。- k) j& ]6 b+ G. j+ V& ]) |- |6 L+ B
诵完戒,前行约三四里,已是十点了,到一干河沟里过斋。今天,是正式行脚的最后一天,居士包了包子,来接僧众回寺院的大客车也在过斋前赶到了。) Q: t9 `2 m4 T; Y! Q8 P4 b6 ^  ~
过完斋,转移到果园里休息。到下午三点多,继续前行,走了两程,约十里地,在道边山沟里的一片水泥地上休息。. l  w% y# s$ o
临天黑,有两男子开小车过来,说是前面村里的,信佛,看到行脚僧众走过,一路很辛苦,特意拿了半箱多水来供养。还邀请到前面他家去休息,被婉言谢绝了。这是今年行脚收到的最后的供养了,也是来年行脚的一个很好的缘起。
! l. s3 n& ~$ p2 B九月初二2 h$ x# v" |; H  |' j. F
上车与往生* Y/ P1 j$ ^% [2 m0 ^% T$ f, p
凌晨三四点,上了大客车。尽管离寺院还有几千里远,可一上了车,那心就想像着必然回到寺院,一点挂碍也没有了。宛如念佛人往生到净土,就等着成佛了。
  f  F0 J. v# ]% m九月初三
% Z" t: ?) Q: ]3 T# ~& S3 C没有结束: p# [0 T. V" @- X7 b5 @
早上七点多,行脚僧众回到寺院。迎请后师父在大殿作总结开示:“……头陀行没有结束,要年年行下去,坚持行下去,尽未来际……”
4 N- c4 t1 i. J, n$ z& v9 B
) w. O  `) u. j% k3 E! `1 b
3 T/ `/ k$ Z# e3 \9 _  s
" h6 `2 V- B" i8 f" r&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6 13:45 , Processed in 0.0847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