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26 18: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应发扬中国佛教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发扬中国佛教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增进同各国人民友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
' w# h, }0 [! Y& Q4 a' ^ 这次会议“本着‘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的精神”,将中国佛教协会今后的任务定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佛教徒,发扬优良传统,为开创佛教徒为四化建设、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事业服务的新局面而勇猛精进。并号召全国佛教徒爱国守法,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中国佛教协会和地方佛教团体“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全国各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团结全国佛教徒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培养憎才、绍隆佛种”、“开展学术研究”、“促进祖国统一”、“积极进行同各国佛教界的友好往来”等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中心任务,其中的每一方面既有经典论证,又有历史回顾、现状分析、未来具体工作的重点与方向。这不仅促使人间佛教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更将人间佛教之实践落于实处,推动了人间佛教的发展。. r) @$ O) e, q6 n2 G% @8 g. o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及正果法师、明真法师、真禅法师等都通过发言或其它形式论述了发展人间佛教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一致认为在当代应以提倡人间佛教、发扬中国佛教三大优良传统为佛教发展之基本导向。, n9 Q2 j7 V% V i1 e# e: e( I$ m+ P
这次会议,将人间佛教思想确定为中国佛教协会的指导思想,强调了人间佛教思想的普遍意义;将人间佛教放在整个中国佛教的指导地位,使人间佛教成为中国大陆佛教现代化的基本方向,极大地推动了人间佛教在大陆的发展与实践,于中国佛教传统之创造性转变,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 G# ^' q/ v$ G1 x! `2 k. G; t 此后,赵朴初继续倡导实践人间佛教,在其《佛教与中国文化》、《谈宗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以及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全国代表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又从文化角度将佛教与当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相联系,对二者的一致性、共通性作了精辟分析后得出结论:不仅佛教徒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而且佛教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能发挥积极的建设作用。他说:, T+ ]% ^% P* a6 ]
“从佛教的意识形态及佛教文化来看,有没有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内在依据呢?回答是肯定的。大家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五爱)。而佛教教义中建设人间净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思想;众生平等的主张;报四重恩、普度众生的愿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原则;慈悲喜合、四摄六和的精神;广学多闻,难学能学,尽—切学的教诫; 自利利他,广种福田的思想;禁止杀、盗、淫、妄等戒规,以及中国佛教的许多优良传统。都与‘四有’、‘五爱’的要求有相通之处,对于信仰佛教的人们来说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增上缘。”
0 K! T" Q, c, r4 ]; v* K( k “其次从文化建设方面来说,社会主义文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佛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至于藏语系佛教文化和巴利语系佛教文化,更分别是藏族、蒙族和傣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佛教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世界观,缘起性空、如实观照的认识论,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论,忘我利他、普度众牛的人生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以及佛教在哲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内所积累的丰硕成果,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特殊的积极作用。”+ b( a7 s: n" R$ u x5 h/ {
赵朴初的这些论述,深化了人们对佛教人间性的认识,弘扬了人间佛教理念,进一步促进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的适应与契合,拓展了人间佛教在当代的实践空间,推动了人间佛教事业的深入发展。- H* D1 b$ i4 B# O+ |! L- |
此外,明真、正果、郭元兴、陈星桥、邓子美等人对人间佛教在当代大陆的倡导与实践方面也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明真法师在“文革”之前就是大陆佛教的人间化的一个主要倡导者。l980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会议上,他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兼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法源寺住持,l985年又兼任湖南省佛协会长。他力主佛教应以寺院为基地,以僧尼为成员,开办生产服务事业,为发展佛教事业出力,藉以实现自食其力、以寺养寺的目的。同年他又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佛教发展,嘱其弟子博明、戒圆、惟正三人,加强团结,讲究行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队恢复和发展湖南佛教事业为己任,为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作出努力。正果法师也是提倡人间佛教的一代元老,他曾作《人间佛教寄语》一文,融通佛教修行与生活,指出:“学佛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要完成人格。”“学佛的人应在日常生活中勘验自己的现前一念使之符合佛陀的教导,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神秘的方法可用,更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可以使你即身成佛。“所以学佛的人,应该注重最基础的道德修养,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业和利他的善行。七众弟子各本佛陀在经典中教授教诫、应行应止的原则去实践,就是真正的学佛。他在文中还对赵朴初所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即“一种思想”和“三个传统”作了进一步的强调,盛赞其“中肯与具体”,号召学佛者“本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宗旨作一个人间佛教的行者”。最后,正果法师总结道:“佛教五乘的有漏无漏善法功德,都是以人身为基础而修习成就的,故人间佛教思想实为佛陀出世之本怀,应该宣扬赞叹。佛弟子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实践人间佛教吧。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作一个爱国爱教的佛教徒,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而郭元兴居士则重在深探佛陀本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