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4-4 18: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全世界都要。《群书治要》翻成各种不同的文字在世界上流通,一定要看原本,原本原味,翻译出来味道不一样。你要想看原味,你花三年时间学好文言文。所以文言文可能二、三十年之后变成全世界通用的语文。文言文在过去,两百年前,是东南亚地区的国际语文,韩国、日本、南洋他们都学,说话语言不通,写字都懂。两百年前,这些统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将来还会产生大作用。: T+ C$ e$ F/ s3 Q
) z2 f' \3 _) [5 i9 [ 《四库》中国国宝。尤其是乾隆自己看的这一部分《荟要》。《荟要》是乾隆自己看的,好在哪里?完完整整保存下来,没有经过筛减。其他的,《四库》里头有不利於清朝的、批评满清的,统统删掉了,但是《荟要》没删,因为是乾隆自己看的,不给别人看的。所以《荟要》的价值比《全书》还高,但是《荟要》的分量只有《全书》的三分之一。现在这两种书都出来了,近代的印刷术发达,这些东西多印,将来不会失传。我们买这么多本,在全世界赠送给大学去存放,目的是灾难之后这个书还能保全。我们中国人要带头,要不带头的话,将来请外国人来教我们,这有点不好意思了。外国人比我们的好处,他真干,所以他真有可观的成绩拿给我们看。
- Y# L" @$ U1 y# n
! M3 Y3 r9 I4 v 《法华经》上这句话,一切法它的体性,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没有现象,但是它能够现相,它怎么现相?动念头就现相,不动念头没有现相。所以一切现象,自然现象、心理现象、物质现象,全是念头生的。念头在佛经上有时候用心来代表它。心,在佛经上要看上下文,它的意思很多,真心也是用这个心,妄心也是用这个心,念头也是用这个做代表,看上下文了解它的意思。通常讲这一个字的时候,那全部都包含在其中。念头是所有一切现象的根源。佛经上说宇宙怎么来的?一念不觉,不觉就动了,觉心不动,不觉就是动,一念不觉就动了。这一动,好,自性里头变现出一个阿赖耶出来了,阿赖耶是妄心。那个一念不觉就是阿赖耶的业相,它是第一个根源。, l4 e2 o& H) X
4 P' ]0 g) l1 H, b4 i2 a 这个根源没有原因的,没有先后;换句话说,它没有时间,它也没有空间。这一念什么时候?没有先后,给你说实在话,就是当下这一念,就是弥勒菩萨讲的现前这一念。过去,过去已经没有了,未来还没来,就是当下。当下这一念动了,第二念它也动了,麻烦在这个地方。当下这一念动,第二念不动,这一念动,第二念不动,那是佛,那就成佛了,不动就成佛了。动是菩萨,所以菩萨翻译作觉有情,玄奘大师翻的,觉,有情众生,但是他觉悟,他不迷。佛是不动,如如不动。不动,他起不起作用?起作用,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众生的感是动,动心,求佛菩萨,菩萨来应的时候他不动,他要是动的话,他不就变成凡夫了?他就堕落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八相成道,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他有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这是真的。起心动念没有,那分别执著更没有,如如不动。众生有问题就问他,他马上就给你回答,你问是有心,他回答你是无心,这就是经典的奥妙之处。
! r5 P4 C( N0 F: |
, V- V* i# X8 S9 s3 z- b3 i 所以经典是释迦牟尼佛从无心里头流露出来的,不起心、不动念流露出来的,我们今天读这个经怎么能懂?开经偈说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用什么心去解?要不动的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看出它意思。不起心、不动念,意思全明白了,那是佛境界,这是佛经之难。我们用分别心、用研究讨论、用怀疑的态度,那全变了,那佛经全变质了,这是佛经之难处。所以佛经一定要有一点定功,要有诚意,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这印光大师讲的。我们用真心不会,用真心就是佛陀、就是法身菩萨,我们凡夫都是用妄心,妄心里头有真诚,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你得百分利益,你有多少分诚敬,你能够体会多少、你能明白多少,因为它是从真心流露出来的。我们今天用分别、用思想,用这个东西去搞,全变成了佛学,不是学佛。佛学是把它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它是知识,它不是智慧。智慧是从清净心里流出来的,知识是可以从思考里得来的,所以用思考得来的是知识不是智慧。这个我在伦敦汉学系里头,我都给他们讲得很清楚,中国儒释道是智慧不是知识,所以要有诚意、有恭敬心去学,你才能体会得到。, f% q8 W( g5 T9 Q- A+ L
% f, U: c- N8 E: K: N% k( g
你对它没有恭敬,所以今天麻烦,最大的麻烦,恭敬心没有,对父母没有恭敬心,对老师没有恭敬心,对所学的功课没有恭敬心,这个麻烦!这是当前头一个大关,很难突破。这是科学造成的,科学家头一个教人怀疑,我们现在养成怀疑的习惯,对什么问题都是用怀疑的态度去看待,那这个方法就把进入圣贤之门堵塞了,你进不去了,你怎么看都是看外表。今天就是从小来培养都很难,为什么?社会变了,小孩在家学好了,一接触社会,他的怀疑出来了。所以今天只有极少数,真的是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用出真心诚意来学习,搞一个小范围,做一个实验点,慢慢让人看。看到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个是好,然后再告诉你怎么学习。恭敬心学习、真诚心学习,没有真诚、没有恭敬,你学不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B! i5 \9 N! j$ c# e N# v, F7 I3 g( O! H
& n! }5 {$ n+ S3 Z& v+ q无性无作无我声 (第二集) 2012/4/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节录自净土大经科注02-037-0307集) 档名:29-292-0002
$ q, D, {( P/ J, N$ j1 V/ E- G% R+ `+ y8 `
http://ft.hwadzan.com/jwplayer/p ... 292/29-292-0002.mp4& Z; L9 y4 k( j4 E( [, r
, a- s: A! h4 b% E
& Q, f7 @9 {* l9 s$ o- }' F0 R9 x% Y, _& f/ ~: R: s/ ^
来源:http://ft.hwadzan.com/dv.php?sn=29-292-0002&lang=zh_CN
8 o& [4 {5 q! L. H$ {* n" `' o4 x' d& Y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七七页,倒数第五行,从第二句看起:
/ { Q3 U. {% H( E2 n3 t' r# j6 k! v1 k
「又《楞伽经》、《唯识论》等,明三种无性」,这是相宗常说的三无性。第一个是「相无性。一切众生,以妄心向因缘生之事物,计度为我、为法」。计是计较,度我们今天讲衡量,叫度量,以为有我,以为有法,这说一切众生,全是妄心。妄心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