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3|回复: 2

[弘学居士]净土探微第十章净土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9 12: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r/ y- B) ?: [# n7 R& o+ g4 ?( I

. o  \7 o4 h& c) F1 Y1 T8 w5 K% _5 l[弘学居士]净土探微 第十章 净土文化% _. o+ g6 w8 R; E% O% u

6 c. E) Q$ B) A( I0 Q' q* \5 B/ y' Z% a( V2 r
净土探微 9 x/ Z+ E& j2 ]  {
第十章净土文化
8 y/ e. |2 x( `5 J5 E  第一节净土美术与音乐
; m! l* z# R- Y4 _4 V  随着净土思想之发展,净土美术如绘画、雕刻等亦盛行起来。有关阿弥陀佛造像之始,最早出现于4-6世纪初。这个时期的河南龙门无量寿佛就闻名于世。至7世纪,在善导之倡导下,净土宗蓬勃一时,以阿弥陀佛住西方极乐净土为中心主题之净土变亦告问世。寺院壁画,如长安净土院吴道子画之“西方变”;云花寺赵武端画之“净土变”;洛阳大云寺尉迟乙僧画之“净土经变”;敬爱寺大殿西壁刘阿祖画之“十六观”等,皆系名家手笔,今皆不存。敦煌壁画存有不少自唐至宋之阿弥陀佛净土变(第三十三、七十、一一四、一三九A洞)或西方变。其图样,一般可分为阿弥陀佛净土变与观经变相两种,一般西方变通指此二种。前者绘阿弥陀佛说法之西方极乐世界庄严相,后者以《观无量寿经》为根据,背景绘极乐净土庄严美丽之楼阁。中画阿弥陀、观音、势至三尊,周围绕以圣众,前景则有莲池。画之左右两边及底部,亦添加经之序或十六观。敦煌一三0洞遗有“九品来迎图”,中亚一带亦有“净土变相”、“来迎图”之遗品。2 n( R" S: |! {$ \* [6 E0 ]
  所谓净土变相,俗称为净土曼荼罗。指描绘净土佛菩萨,圣众及种种庄严施设等,以呈现净土景象之图像或雕刻。“变”有二义,即①动之义,图画不动而画极乐种种动相,故称变相;②变现之义,绘净土种种之相而令变现。净土变相系由净土信仰之流行而产生,随着药师如来,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等信仰之盛行,亦出现不少种类之净土变。依其形式而异,通常可分为五种:8 o/ q! Y6 u2 f& L  H- {0 u
  一、灵山净土变。依《法华经》图显释尊在灵山说法之相,又可以分为二类:①依《见宝塔品》画法华会上,宝塔出显状态。如龙门的雕刻、敦煌出土的遗品,以及东域长谷寺铜版千体释迦像。②依《寿量品》画释尊常在灵山说法,诸天人供养状态。如东域劝修寺所藏绣释迦转*轮图,并波士顿所藏原东大寺法华堂之灵山净土变。
# |( W+ \2 u6 v! ]* u; U- {  二、弥陀净土变。依《观无量寿经》显其图像,又名净土曼陀罗或阿弥陀佛曼陀罗图,显极乐世界的庄严眷属。0 U# f/ e- {. Y5 D  |1 r. M2 A
  三、药师净土变。描绘东方琉璃世界。
3 y  W/ z; d) l9 z1 J3 O  四、弥勒净土变。描绘将来成佛现为补处菩萨之兜率天空。' S& x5 T9 H& R7 P$ H: {
  五、观音净土变。依《普门品》所说救济诸难之相图绘。+ J. H3 e: b5 S* \/ P
  此外,尚有毗卢舍那净土变;即以毗卢舍那佛为中心之莲华世界;净土变相的密教化之诸种。最流行之净土变相乃阿弥陀佛之西方净土变,我国从隋唐时即甚为盛行。传说善导大师亲自绘有西方净土变相三百幅。竺迹着有《善导大师与净土艺术》一文,详细地介绍了净土变相及净土艺术的流衍,书中对现存实物及文献考察研究之结果,可供参阅。
5 ~* C# a+ f5 @* s  佛教音乐在印度很盛行,据《梁高僧传》载鸠摩罗什大师的话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见佛仪,以歌赞为贵。”佛教传入我国之后,歌赞梵呗可能随之传入我国。加上我国为传统礼仪之邦,既成僧伽,便有礼佛之仪;既有礼佛之仪,则有赞呗之需。竺法兰和康僧会为南北二派的赞呗祖师,康僧会制《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又传《泥洹呗声》,“清靡哀亮,一代模式”帛尸黎密多系西域人,他所“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支谦依《无量寿经》及《中本起经》,造《赞菩萨连句梵呗》。还有支昙□传《六言梵呗》,“裁制新声,梵响清美”。这些西域风格的佛曲,都是异国的风味,似缺少广泛流传的条件。曹植制《渔山梵呗》,“创声三千有馀,在契则有四十有二”,佛教音乐由他开始。才逐渐与中国传统乐曲融合在一起,佛曲也就中国化了。6 e8 q1 l( v& b/ v
  东晋时确立的唱导制度,为后世佛教音乐的目的、内容、形式、场合的规范奠定了基础。净土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开创了以音乐为舟楫,弘扬佛法,广播教义的途径。《梁高僧传·唱导篇》称他“道业贞华,风才秀发;每至斋集,辄自升高座,躬为导首。广明三世因果,却辩一斋大意。后代传受,遂成永则。”齐梁时,佛教兴盛,永明七年(490年)竟陵文宣王萧子良“集京师善声沙门”于一处,专门创作研讨佛教音乐,参加者中,僧辩被评称为“独步齐初”的佛乐家,他所传“古维摩一契、瑞应七言偈一契,最是命家之作”。这次集会,对以“哀婉”为主要特征的南方梵呗风格的确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而且素精乐律,他曾利用裁定梁朝雅乐的机会,亲制“《善哉》、《神王》、《大乐》、《大欢》、《天道》、《仙道》、《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轮》等十篇,名为正乐,皆述佛法。”他亲定的含有大量佛教内容的梁朝雅乐,在隋代曾被视为“华夏正声”,并“以此为本,微更损益”,制定隋乐,给中国后世的清商乐和宫庭音乐以深远的影响。梁武帝还创设“无遮大会”、“盂兰盆会”、“梁皇宝忏”等佛教典仪,为佛教音乐提供了新的形式范例和演奏场所。他所倡佛典的清乐化,是佛教音乐开始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的标志。
: B( h7 V5 D4 C# B1 ^  唐代佛典大盛,俗讲成风,朝廷耽于佛典,百姓则把庙会视为最重要的娱乐场所。无论寺院、宫廷、民间,佛教音乐都达到了鼎盛时期。在寺院内,净土宗的流行为佛曲的传播与宗教活动中音乐的大量使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好条件。善导大师传净土法门,倡专心念佛,着有《法事赞》、《往生传》、《般舟赞》等赞歌三卷。法照制定“五会念佛”法规,并着有《散花乐》曲,影响甚远,至今流传的《千声佛》等绕佛之曲,可视为“五会”之遗续。少康大师则更辟蹊径,面向民间,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新的佛曲。赞宁《高僧传》中称:“康所述偈赞,皆附会郑卫之声,变体而作。非哀非乐,得处中曲韵。”用当时当地百姓所熟习喜爱的音调演唱佛曲,应该说是佛教音乐的一个优良传统,而且延至宋元明清。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说:“京师僧念《梁州》、《八相太常引》、《三皈依》、《柳含烟》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12: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号唐赞。而南方释子作《渔父》、《拔棹子》、《渔家傲》、《千秋岁》唱道之辞”,从而可以窥见宋代佛教吸收民间音乐丰富自身的情景。明清之际,许多佛曲用民间曲调演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五年(1418年)颁布御制《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五十卷,令全国佛教徒习唱,其中大部分曲调为当时流行之南北曲,如《感天人》之曲即《小梁州》,《成就意》之曲即《好事近》等。可惜此书有词无谱,未能流传。从明清到近代,佛教音乐与唐宋相比,从整体上是日趋衰微了。但另一方面,在这种衰微的同时,由于佛教音乐的影响,民间音乐(尤其是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却日趋繁荣。因此,佛教音乐的衰微过程,也可以视为一个与民间音乐进一步融合的过程。
! B3 V& L7 `' J9 l  第二节净土文学
, {$ m. F3 i6 q6 Y9 A& o  佛典“十二分教”中有两部分是韵文,即“祗夜”和“伽陀”。祗夜又称重颂、应颂,是在韵散结合的经文中重宣长行(修多罗)的内容。伽陀又称讽颂,孤起,是宣传佛理的独立的韵文,二者在汉译中统称为“偈”、“颂”或者“偈颂”。用有韵的文体来表示歌颂赞叹本是古印度的传统,佛教徒很重视韵文这种形式,赞叹歌咏是礼佛的需要。我国本来就有悠久的诗歌传统,翻译佛典时,偈颂的传译必然要借用中国诗的形式。但是,这一种翻译的文体,受到原典内容和形式的限制,又必然与中国固有的诗歌形式与表现方法有所不同。自东晋以后,佛教徒中有大批能诗文的人,他们的创作直接受到佛典的影响,写了大量的偈体诗。到了中唐以后,出现了诗僧这样的特殊人物,佛典的偈颂和中国佛教徒的创作,向中国的诗词韵文输入了不少新的表现手法,从而影响到中国诗风的通俗化、诗意的说理化、促进了我国韵体文的发展。
+ u! s1 W) S7 a; z, R  佛门韵文的创作,不仅要有很高的写作水平和对佛教教理的理解,可果创作激情中没有对佛教的感受,也是写不出来的。佛门的诗词有颂赞诸佛菩萨和表达信心的,也有写佛理禅趣、人生无常、山林幽栖、怀人感叹的,亦有不少歌咏净土的诗词广泛统传于民间。这些诗词,构成中国佛教文学的一个特色。
0 m8 h1 O, w; \. I* O  魏晋以来,是我国佛诗的萌芽时期,净土初祖庐山慧远作《庐山东林杂诗》:
& y6 f) Z6 X7 I8 x9 I- h  崇岩吐清秀,幽岫栖神迹。# U  i$ [, o( T1 p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a; Q: s' S4 c$ V, e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H2 l( i! f) `" ~6 @5 d! Z8 Y5 V/ Q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u; [" g$ g: x, E6 c- k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u- C/ z( D+ s$ S: Z
  敦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5 o' v# N2 q& Z( b. }) z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 a1 L! z( E$ H* Z9 z! @1 m0 F  诗人在对清净佛地、幽闲林泉的咏叹中,透出了悟道的法味,把世间的自然景色和冥冥的神思融合而成独到的境界,是我国佛诗之始。他结莲社,倡导般舟念佛三昧,为王齐之《念佛三昧诗》作序说:“于是洗心法堂,整襟清向,夜分忘寝,夙兴唯勤。庶夫贞诣之功,以通三乘之志,临津济物,与九流而同往。仰援超步拔茅之兴,俯引弱进策其后。以览众篇之挥翰,岂徒文咏而已哉。”: g) l0 D* q2 I$ T8 h
  佛教自汉代传入,到六朝渐渐兴盛。由于佛教的流行,及佛教各宗派相继建立,具有各种佛教思想的诗词,亦相继发达起来。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实际缔造者,他写有一首着名的《劝念佛偈》:
/ T6 v) A2 d  h1 P  d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x+ G  b% Q$ O
  假铙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b1 ]  h% g( X( |, r$ f( g
  任尔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 n  t" H( o. i) B1 A  D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6 X: h  [! j+ ?, K% a2 p' B% N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的着名诗人,是虔诚的佛教徒,晚年居住香山,号香山居士,他着有《净土要言》诗:
. y* W, a8 p+ p- A$ q6 \  e3 ?  予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
. ]4 e& k0 Y5 H+ v7 D% N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5 a) A0 m5 ]7 A4 x  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
1 r6 X# g% u8 \: f) t- I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 C6 G" j1 a( r  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 _( |9 i: l6 M/ L" R! T: a5 z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1 U8 o, [7 X( L' _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
9 L8 |( U) A/ f9 m  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1 u, [8 @7 U$ S* ^/ i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
5 j" @! L/ r* l) U+ \# M4 d  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4 H- l# }' [1 I" n, S# r: Z  白居易还有一首《戒杀诗》:
" H" F/ F/ v% r% h% A/ g8 O  谁道群众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 r3 R5 i2 J( L! g' q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0 T3 C% L8 c2 p; L+ |  梵琦系元末明初的僧人,他的《西斋净土诗》亦很着名,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
7 X" S( x5 C8 A# y. v1 @# c  人生百岁七旬稀,回观往事尽觉非,2 S! Z4 c( H" E5 u& L* ]
  每哭同流何处去,闲抛净土不思归。
; C) E3 B1 \3 ]' C  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里飞。+ x! y, G) K  E2 Y) O* c
  从证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 t& Y; k# N& j/ N: ^
  省庵大师也有《劝修净土诗》。其一:! L8 ?- H; f; u) b1 N1 m7 n% g
  土净能令心自空。无边妙色现其中。  q, d# Z# @9 r5 _" E
  千灯互照身光映,十镜交辉佛土触。* l4 S% V- V1 @/ k# J  C( B4 C: u' N
  珠网重重悬宝树,天童历历在华宫。
% s, y' c) T, \; v! ^. i' l  龟龄鹤算浑闲事,直得虚空寿量同。! H) g* z; l7 w
  憨山大师的《醒世歌》为佛门称赞,广为流诵:) V. [( m0 d$ b+ J' t' M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耐柔和是妙方。
/ X/ z" n4 f: F1 Z! R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守分度时光。
, T9 i1 Q" v% V2 K) P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D* X9 ]4 n, |/ U, ?4 G
  谨慎应酬无懊悔,忍烦作事好商量。
5 C+ U/ }2 H1 v+ K  从来硬弓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 w1 Z; b2 V: E' b7 ^
  惹祸皆因闲口舌,招愆都为热心肠。
4 X$ `5 c+ s( z" G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C. G8 D* d- x
  谄曲贪嗔真地狱,公平正真是天堂。
8 |- @6 z- x. [! K+ W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S3 K! X  y& J' U' ^: m
  世界从来多缺陷,幻躯那得越无常。3 h* ^: u9 I! b8 `, m; _
  人从巧诈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 T& e* J, U- E# Y4 y  吃些亏处终须好,让他几分又何妨。
. A+ i; b; y& K8 g' J: @  春日才逢扬柳绿,秋来又见菊花黄。
, v0 h: M) y/ E( ?/ J0 b  p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犹如九月霜。
6 x, W# W6 b# p/ X/ o4 q; w% Q, j& k. M  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G3 n0 O: l  Z$ @% T1 ]* m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重和气泻肝汤。
6 }$ f" [- f" N, `) [  生前徒费心千万,死后空馀手一双。0 A/ F9 R' `: l4 u8 d8 Y
  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 _9 e. e5 x+ i+ a6 \% b
  劝君切莫要争强,百年混世戏文场。0 `* V1 e$ F0 t# S9 R+ R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Z; v9 E/ h1 m% _
  莲池大师有《云栖诗偈》,其中有二种《七笔勾》为人赞诵。《红楼梦》的主题歌《好了歌》,可以从莲池大师的《七笔勾》(其一)中寻到源头:
* N& ~& s! K8 S/ n" g( k  l  恩重山邱,五鼎三性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
/ a7 w' k# m6 V; u  ?& T- x  风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观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 O! W7 i# B  E- e  身是疮瘤,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12: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放荷叶中,加姜丝,香菇丝、五香末、细盐、匀浇麻油,包裹严密,排在一大碗中,外浇以泡香茹之水,再取一大碗盖上,放蒸笼内蒸之,以水尽为度,食用时用箸夹在小碟内,剥去荷叶。$ C" K& T) P4 ]
  糯米藕' L/ U2 R# D! A* |  I7 a- U9 x
  (此宜用红花藕,若白花藕性脆,只可作糖拌藕块、姜拌藕片,或酿什锦藕盒用。)
$ }; r6 e: A7 `! A  材料:红花藕糯米冰糖橘饼桂花酱或玫瑰酱(只取一种)麻油
6 b3 S/ O3 h" C5 C" D) o: Z  作法:藕每段切成二寸长,去两头不用。糯米淘净,橘饼切碎末,同与桂花酱调匀,满塞藕孔内。冰糖用水溶解,麻油下锅滚后,放入藕轻轻翻动,使全身沾油,勿令米等倾出。然后放入糖水炖之,以汤成膏,藕烂为度。2 p2 Q8 O0 h. x
  蜜炙莲子1 |9 A! ~, Q) ^1 M; w/ W
  材料:莲子麻油蜂蜜" l: Y. x7 T; d
  作法:先将莲子加水发开,再用滚水淘去碱气,放一大碗内;一层莲子,一层冰糖,铺八分碗备用。锅中下麻油,炖开后,将锅离开火炉,俟油滚少落一、二分钟。下蜂蜜,搅匀,浇入莲子碗内,上盖大盘,入笼蒸之。食时翻转碗盘(即盘在下碗在上)去上盖之碗,乘热食之。
/ Q6 J) Y0 ^. k- z7 s  赞曰:
5 E( E" u! B" J$ |' b2 S0 w  莲邦风味香且甜,衣食行住随心圆。
6 s- S( A5 ?6 Q+ v. B1 v  不闻不见毫发苦,光寿矢量年复年。9 n7 N+ Y. ]% g. e6 f5 L6 w- {+ M
  李炳南老先生的两个世界的味道的菜谱,是素食文化的升华。佛教寺院一般的素食菜,乃是花生、雪豆、豆腐、白菜,萝卜、土豆、粉条等原料及香麻油烩煮一锅,美其名曰“罗汉菜”。而素餐馆的素肴,则全素而以鱼、鸡、鸭……等命名,形象逼真。虽然如此,但总不如李炳南老先生的命名有意义。笔者认为,佛教素食的命名,应该取掉以荤菜命名的惯例,而别开蹊径,效仿李炳南老先生,使素食文化更与佛教文化相融而为一体,方能更显出他独特的魅力。 & h) k$ |9 f3 s$ C* `0 [% q8 L4 ]' T. w4 ^
. y! x: h8 m' c# {% L
$ a7 N4 c, F( ]0 |5 j6 w9 I( ^

$ w5 L2 s% w8 ^' b; |) u2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1-23 23:24 , Processed in 0.0616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