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84|回复: 2

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白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2 13: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在家弟子略说 三归五戒十善义白话) W5 n6 h7 S1 N6 i3 c: p
为在家弟子略说 三归五戒十善义白话
* C% T  B; {% ?; l, H4 K4 [印光大师著
7 t% _  Y  _) Y# L凡夫白话译
  x$ p, R3 u# j4 H* F- x- D% u! T- d印光大师的‘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把学佛修行的基础,很清楚明白的说出来,可以让在家众随时检点身心,步步踏实做去。则往后的修行,会如顺风扬帆般,快速而无障碍。
- p' g0 [! _1 Y: k& H+ _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 ]& B  [4 U! l( B8 X, u3 ]9 N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总由烦恼恶业。感斯生死苦果。盲无慧目。不能自出。/ k4 t- y1 I  y: n8 R' |: m! B4 J( H
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间。为其说法。令受三归。为翻邪归正之本。令持五戒。为断恶修善之源。令行十善。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从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S! p9 E' ?) I1 w6 R9 |: j三业既净。然后可以遵修道品。令其背尘合觉。转凡成圣。断贪嗔痴烦恼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
. e9 H8 p- R! K: i. O2 g故为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三十七助道品等无量法门。又欲令速出生死。顿成佛道。故为说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使其不费多力。即生成办。
+ K1 J+ x7 S' G噫。世尊之恩。可谓极矣。虽父母不足譬。天地不足喻矣。不慧受恩实深。报恩无由。  `  d+ u0 I+ s7 B
今汝等谬听人言。不远数千里来。欲以我为师。然我自揣无德。再四推却。汝等犹不应允。今不得已。将如来出世说法度生之意。略与汝等言之。并将三归五戒十善。及净土法门。略释其义。使汝等有所取法。有所遵守。其四谛。乃至三十七助道品等。非汝等智力所知。故略而不书。汝等若能依教奉行。便是以佛为师。何况不慧。若不依教奉行。则尚负不慧之恩。何况佛恩。
2 ?% t7 l# T5 v: M" D! t三归依
/ F9 c) c1 G' Z' {; b一归依佛。 二归依法。 三归依僧。0 l6 Z7 P8 W, a# @
归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归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归依。即登彼岸。8 o% U. G5 u7 _. k1 R' ]2 @
既归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 g* X8 N4 z# q" X
既归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归依外道典籍。法、即佛经、及修行种种法门、典籍、即经书也。
  p+ o8 [0 D% o# l# b. Q% `. J( L既皈依僧。以僧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皈依外道徒众。
2 B; @3 C$ ]" E4 @- v& ^/ g五戒者
) H' e. i! ~, \2 o$ {$ U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y" p3 C0 I% D4 Z. R. B5 i6 z
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
# L$ e. o" g2 s  ~) \: M4 P一切众生。轮回六道。随善恶业。升降超沈。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当思拯拔。何忍杀乎。
) g( r* Q" \8 a+ T; ]0 _- p0 i; j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我若堕落。尚望拔济。又既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无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杀乎。
+ A. u" A. A% j% F+ ?然杀生之由。起于食肉。春知如上所说因缘。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谓肉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内盛屎尿。外杂粪秽。腥臊臭秽。美从何来。常作不净观。食之当发呕矣。
* {! Q+ D- C& s- @又生谓人及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谓大者不可杀。小者可杀也。8 x2 c& w! |% }; i
佛经广说戒杀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读。当观安士先生万善先资。可以知其梗概矣。' Y5 c- B! S2 @
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也。此事知廉耻者。便能不犯。然细论之。非大圣大贤。皆所难免。
# i+ ?7 e/ E0 k+ U3 T: n" A0 A何也。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 F0 d- s. n4 t, f  q2 D: X
阳取为善之名。遇诸善事。心不认真。如设义学。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不辨真假。误人性命。2 j. }; v, a5 N5 i1 @
凡见急难。漠不速救。缓慢浮游。或致误事。但取塞责了事。糜费他人钱财。于自心中。不关紧要。
4 j3 A" l/ f, E) R8 b如斯之类。皆名偷盗。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m$ g3 H. J* _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
! S! b8 y: o+ w1 [2 Y1 C虽是己妻。贪乐亦犯。但其罪轻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极重。+ \  \. B6 {: _
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岳饿鬼。后生畜生道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5 \' h% [3 U" p+ L, T
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1 x& {0 T& G2 @
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1 H5 w+ e6 o# \' G9 o7 [
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当看安土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3 q0 }" H) f* _, k$ t- L2 b
不妄语者。言而有信。不虚妄发也。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2 s5 M* R  k1 U) o& g
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 Y2 E) i% P: R8 L3 r. b
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当痛戒之。切要切要。& x8 {/ k4 n4 s# C; t/ t
以上四事。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以体性是恶故也。& e( ~+ v, j1 \% M: X$ G
然不受戒人。一层罪过。受戒之人。两层罪过。于作恶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切须勉之。
4 X& V" {; U7 m" m# e9 ]: i* ~* e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
' f5 d* P* A2 l, N6 |  j( v并及葱韭薤蒜兴渠。五种荤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许食。) }- Q- f* J# K+ p
然此一事。未受戒者。饮之食之。皆无罪过。受戒饮食。一层罪过。即是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去犯。故有罪也。2 t: U  B: a* i/ [7 _( Y
十善者
5 E: t( G" {; l, [. {) ~4 b/ F$ e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 z) m: N& ~6 _1 C1 {此中前三名身业。中四名口业。后三名意业。业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
1 u) ]3 t5 c4 [/ S: D  C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决定无疑。丝毫不错也。
  {3 q  x/ }% W0 C1 k; W杀盗淫妄。已于五戒中说。绮语者。谓无益浮词。华妙绮丽。谈说淫欲。导人邪念等。
5 u" t3 i/ M1 p6 y/ V* l  H$ k两舌者。谓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挑唆是非。斗构两头等。
- W- |& k$ K% N恶口者。谓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又伤人父母。名大恶口。将来当受畜生果报。既受佛戒。切莫犯此。' W- i8 k. U- W7 k
悭贪者。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之为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之为贪。
, S! I8 E  W" ?5 u2 E+ i嗔恚者。恨怒也。见人有得。愁忧愤怒。见人有失。悦乐庆快。及逞势逞气。欺侮人物等。3 a! t% V/ ]  F- ^) ]
邪见者。不信为善得福。作恶得罪。言无因果。无有后世。轻侮圣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3: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毁佛经教等。! r9 s; ], M& q  x! m
然此十善。总该一切。若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恐汝等不能体察。今略举其一二。
) c, P- H0 m8 C8 w) i% ]当孝顺父母。无违无逆。委曲宛转。劝令入道。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脱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决不依从。亦勿强逼。以失孝道。但于佛前。代父母忏悔罪过。斯可矣。
* [9 D: c7 ~: F于兄弟则尽友。于夫妇则尽敬。于子女则极力教训。使其为良为善。切勿任意憍惯。致成匪类。, `3 K. S8 F9 X6 W
于邻里乡党。当和睦忍让。为说善恶因果。使其改过迁善。于朋友则尽信。于仆使当慈爱。+ o9 A* r" F2 K: p+ v2 C) `3 l
于公事则尽心竭力。同于私事。凡见亲识。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当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货哄骗于人。& n& s" h0 J# p! d- P% }
若以此风。化其一乡一邑。便能消祸乱于未萌。致刑罚于无用。可谓在野尽忠。居家为政矣。3 {. t1 y: }, j0 h! O
可悲呀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一直在胎生、卵生、湿生、化生里面打滚。没有人可救助,没有人可皈依。没有依靠、没有托付。好像失去父母的孤儿,好像丧失家庭的穷人。而这一切,全都是由于烦恼恶业的缘故,才会感受到生死的苦果。由于瞎眼,没有智慧之眼,所以才无法自己脱出生死的苦果。* p5 c  s% ~5 A8 k# i) y# B
伟大觉悟的世尊,因而怜悯哀念众生,于是就示现出生世间,为众生说法,使众生得到三皈依,以作为反邪归正的根本。又教众生受特五戒,以作为断恶修善的源头。同时又教众生要行十善法,以作为清净身口意三业的根本。从此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3 J+ A% d4 h, e, ]: C
身口意三业清净了之后,就可以遵守佛陀的教诲,修行道品。以便背弃尘劳,合和觉悟,从凡夫转成圣人。把烦恼的根本贪嗔痴断除,以成就菩提大道的戒定慧。7 s6 E  s9 ]" l3 ?) |( x1 ]- b
因此,佛陀为众生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三十七助道品等的无量法门。又为了要使众生能很快的超出生死,立即成就佛道。于是就为众生说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好让众生不须要费太多的力气,这辈子就办得成。& C1 F8 B- c, l- l( P
唉,世尊的恩德,可说是到达了极点。虽然是父母和天地的恩德,也是比不上的。我这个没有智慧的人,受佛陀的恩典实在太深了,简直无从报答起。& K4 B- F/ v/ B  m+ d$ e
你们等人错听了别人的话,不远数千里来,想要拜我为师。然而我自知没有品德,再四推却,而你们仍不答应。现在逼不得已,我只好把如来出生世间是为了要说法度众生的秘意,大略告诉你们。同时也把三皈、五戒、十善及净土法门,略微向各位解释。好使你们有所取法,有所遵守。' b3 ]$ C7 c. A6 i) N3 q6 i
至于四谛,乃至三十七助道品等法门,就不是你们的智慧和能力所能够知道的,所以我就省略不写了。你们若是能够依照佛陀所教诲的遵奉而行的话,就是以佛陀作为老师,更不必说是以我为师了。若是不依从教导去做的话,那就连我的恩都辜负了,更不用说是佛陀的恩典了。
0 P/ |. X: m. p8 ^: v' T, f三皈依
+ O' k; L& P) [7 B7 v  W( D# S* N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 k. u3 @! J/ {3 B9 M& \* }3 X9 T
皈是皈投的意思,依是依托的意思。好比有人掉到海里,忽然有一艘船出现,于是这人就向船的方向游去,这就是皈投的意思。这人上了船,安坐船中,这就是依托的意思。生死好比是大海,三宝就是船。众生皈依三宝,就是登船安坐,最后就能抵达岸边。; A; s: q; B5 w
既然皈依了佛,就要以佛为师。从今天开始,一直到命终,都不可以皈依天魔外道或者邪鬼邪神。; h: v* s( m/ ?8 N6 Q6 z
既然皈依了法,就要以法为师。从今天开始,一直到命终,都不可以皈依外道的典籍。所谓法,就是佛经及种种的修行法门。所谓典籍,就是经书。* \7 _: I8 }, P% ^  V
既然皈依了僧,就要以僧为师。从今天开始,一直到命终,都不可以皈依外道的徒众。1 ?- `+ E8 d  F, k9 K/ e3 f
五戒! E* p3 z1 t' e5 k3 Y# Z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N" r) W. h5 w2 x8 z& k
喜欢活著不喜欢死亡,畜生和我们的想法是同样的。我们既然爱惜生命,畜生难道就愿意死亡吗?由此推想,可以杀众生吗?
+ B4 s( `3 a0 \" S) u0 r8 |一切的众生,都同样在六道里面轮回,随著各自不同的善业或恶业,有的生天,有的作人,有的当修罗,有的在饿鬼道,有的在畜生道,有的在地狱,彼此各有升降超沈。而我们和众生,在无始劫来,彼此都曾经互为父母,互为子女。因此我们应当想办法来拯救济拔他们,又怎么忍心反而去杀害他们呢。
* _+ f3 p1 B9 R& j% {2 R一切的众生都有佛性,未来世时,也都会成佛。我们如果堕落的话,还希望他们来拔济呢。而且要是造了杀业的话,一定会堕落恶道,以酬偿宿世之债。众生就是这样,展转互相杀来杀去,没个停止的时候。因此我们仔细想想,又怎么敢杀生呢?
0 [/ R8 C0 e7 |而我们知道,杀生的原因,是为了要吃肉。若是知道了上面所说的因缘果报的现象之后,当然就不敢再吃肉了。而愚蠢的人认为肉味美好,不知道肉体是由父精母血所合成的,里面盛满了屎和尿,外面又杂有污秽。整个臭皮囊是又腥又臊,污秽臭浊得不得了。所谓肉味美好,又是从何而来呢?若是能够经常作不净观的话,吃了肉食,自然就会想呕吐了。* ^. o4 s( T7 C! {2 y' H6 I$ o
所谓众生,是指人及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等,凡是有生命的都是。不可以说众生大的不可以杀,小的就可以杀。
2 z( x% @5 ], Y/ B佛经里面说了很多戒杀放生所获得的功德利益,而一般俗人没有机会看到佛经,因此可以看周安士先生所写的万善先资之书,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了。
+ Z4 n' F; m, P" y( C不偷盗就是见到想要的东西,必须要想想是否正大光明的获得,如果不是别人给予的,就不可以自己拿。这种事情,只要是知道廉耻的人,都能够不犯。然而如果要仔细讨论的话,如果不是大圣大贤之人,或许多少都会犯。  y5 w) L9 M9 E* j1 z5 C
原因何在,譬如以公事来济助私事,克扣他人以利益自己,以势力来取得财物,用计谋来获取东西,忌妒别人的富贵,希望别人贫贱。
5 d8 i! S. c( c  p表面上博取做善事的美名,而实际上遇到要做善事时,心里并不认真。譬如设立免费的学校,但却不好好选择严格的老师,结果是聘用庸师来误人子弟。布施医药的时候,又不仔细分辨医师的医术和药品的真假,因而误人的性命。& B+ u% E* a5 W! |8 L
见到别人有急难之事,漠不关心也不速救,拖拖拉拉,犹犹豫豫,甚至还把事情弄得更糟。办事只是敷衍塞责,随便办办。浪费别人的钱财,自己心里一点都不在乎。
2 C$ k. U3 b2 K  s7 q5 R) P像这类事情,全都叫做偷盗。因为各位都在慈善机构做事,所以把偷盗的利弊简单告诉各位。" p( }$ B" ~' X7 p
不邪淫是说,世俗的男女,成家之后就要生儿育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3: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事上关风俗教化,下关祭祀祖先。所以夫妇行正淫,是不禁止的。但是应当要相敬如宾,因为此事是为了传宗接代,不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享乐,而沉迷其中。  |4 z( f9 V5 `* q8 e
虽然是自己的配偶,贪图享乐也是犯戒的,不过罪比较轻微。如果不是自己的配偶,而行淫欲的话,就叫做邪淫,罪过是很重的。/ m, _# O) D( X6 ~, Q2 g; L8 f
行邪淫的人,是以人的身体,来做畜生的事。死了之后,会先堕落地狱、饿鬼道,然后生到畜生道中。经过千万亿劫,都无法脱离三恶道。
" P" u2 \) t# w9 \/ S+ Q5 Q一切的众生,都是由于父母行淫而出生的。所以这个戒很难守持,很容易犯。纵然是贤达之士,有时候还会失足,何况愚蠢的人。
; P0 o* R# d$ W; a" B/ E/ B& U7 ]若是立志要修行的人,首先要明白淫欲的利害之处,其次要懂得对治的方法。那么淫欲一来时,就犹如见到毒蛇,遇到怨家盗贼,觉得恐怖畏惧。这样一来,淫欲之心自然会息灭。; r0 j5 ?: N0 J* S( K: Q8 S3 U  m
对治淫欲的方法,佛经里记载了很多。然而世俗之人没有因缘可以观览佛经,所以可以看周安士先生的欲海回狂这本书,就可以知道个大概。; E. W5 M" T2 N* h
不妄语是说讲话要有信用,不随便乱讲。若是见到说没见到,没见到说见到。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有说成没有。凡是这类心和口不相应的话,想要欺瞒哄骗别人的语言,都叫做妄语。3 B. r; H4 o0 @0 p
如果自己尚未断见惑和思惑,却骗别人说断了。自己尚未得道,却骗人说得了。这种则叫做大妄语,罪过甚重。死后一定直接堕入阿鼻地狱,永远没有出来的日期。
) |0 ~3 p. y9 m现在很多修行而不知道佛法教理的人,大部分都犯了这个罪过,千万要戒除此过,各位要切记此言。; l  P. {2 o/ _/ f& N3 G+ y; T
以上四种戒律,不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也不论受过戒或未受过戒,只要犯了就都有罪过,因为这四件事的体性是恶的缘故。
9 P$ ~# K! s7 Z6 X1 j不过没有受戒的人,只有一层的罪过。而受过戒的人,则有两层的罪过。就是说,在做恶事的罪之上,又加一个犯戒的罪。如果能够持戒而不犯戒的话,功德无量无边,因此各位要勉力为之。# `0 Z6 u% V: C+ N( P0 A9 B' ?
不饮酒戒是因为酒能使人的心迷乱,破坏人的智慧种子。喝了酒会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所以佛陀规定不准喝酒,因此凡是修行人,都不许喝。" Q3 f1 f3 \' a
此外还有葱、韭、薤、蒜、兴渠,这五种荤菜,味道很臭、很鲜,是不清洁的菜。熟食的话会发人的淫念,生食的话会增加人的嗔恚之心。因此凡是修行人,都不许吃。
& h' D% n4 L* [0 G% r( J1 L这第五戒,未受戒的人,喝了或吃了,都没有罪过。如果受了戒,而还去喝去吃,就有一层罪过,就是犯佛戒的罪。因为佛已经制定戒律禁止了,而你又去犯,所以有罪。
' r# j$ l; t7 `2 t- l7 i' ~+ y8 B9 E十善
. x4 r) v) j: ]8 a# U$ w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 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8 F: f3 x) c; P前面三种,叫做身业。中间四种,叫做口业。后面三种,叫做意业。所谓业,就是事的意思。若是能够持而不犯的话,就叫做十善。若是犯了而不能守持的话,就叫做十恶。& C8 @7 B: b5 a1 S
犯十恶业的人,分上中下三种程度,因而会感受到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的身形。守十善业的人,也分上中下三种程度,因而会感受到天、人、阿修罗这三善道的身形。做善事的因,会感受到善果。做恶事的因,会感受到恶果。这是决定没有疑问的,一点也错不了。
$ B7 _) i$ V7 {杀盗淫妄这四种,已经在五戒中说过。现在讲绮语的意思,就是没有益处浮泛的言词,听来华丽美妙引人遐思而已,或者是谈说淫欲等事,引起别的人起邪念。
* [8 z3 G& T  t5 c两舌就是向甲说乙,向乙说甲,以挑起双方的是非,让两人彼此起间隙,进而斗争起来。
: k9 I" F7 D. P  ~4 \恶口就是言语非常粗恶,像刀子像利剑般能伤人。或者毫不忌讳的说别人的隐恶。如果在言辞上伤到别人的父母,就叫做大恶口,将来一定会受到畜生的报应。已经受了佛戒的人,千万不要犯这些口过。
' I9 @; c- l7 i3 ~悭贪的意思是说,自己的财物,不肯布施给别人,这叫做悭。而别人的财物,却想全归自己,这叫做贪。2 _, J. w3 I( O4 U
嗔恚就是嗔恨气怒的意思,看到别人有所获得,就很忧愁愤怒。看到别人有所损失,就很快乐庆喜。或者是仗恃自己的势力和气焰,欺侮人类和畜生等。/ d3 I# j7 Z- d4 Y
所谓邪见,就是不信做善事会得到福报,做恶事会得到罪受。认为一切都没有因果,没有来世。或者侮辱古圣先贤的话,毁灭佛经、佛教等。* O% n1 U* c! z+ D$ Q
总之,十善包括了一切,若是能够遵行的话,就能无恶不断,无善不修了。为了怕你们还无法体会,现在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 Z6 c2 f' c$ F+ K$ N) w! a" G6 ?譬如要孝顺父母,不要违逆父母。要委曲宛转劝父母学佛,请父母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好了生脱死。父母若是能相信的话,那真是善莫大焉。要是父母抵死也不依从,则做子女的也千万不要强逼,以免有失孝道。只可以在佛前,代父母忏悔罪过,这样就可以了。4 m! ]' H  U" \# Q1 i; i! {
对于兄弟姐妹,则必须要尽到友爱的责任。对于配偶要彼此互相敬重,对于子女则必定要尽力教导,以使他们成为良善之人。切勿任意娇生惯养他们,以免他们将来成为匪贼之流。( T+ R- j& {4 x
对于邻里乡党,应当要和睦相处,彼此忍让。要为他们说善恶因果的故事和道理,使他们能够改过迁善。对于朋友则要讲信用,对于部属仆使,应当要有慈爱之心。
/ w: D* g8 d" U; f) a" d在工作上要尽心竭力,敬业乐业,如同处理自己的私事一般。凡是见到亲戚和认识的人,如果对方是做父亲的,就要教他对子女要慈爱。如果对方是做儿子的,就要教他对父母要孝顺。如果对方是做生意的,就要告诉他可以用本金再加些利润以卖给顾客,但千万不可以用假货来欺骗顾客。& I& K: o( [& H# w( B- p9 a
若是能用这种风气,来化导一个社区、一个市镇的话,就能在祸乱尚未萌芽前,就已经化解了。如此一来,根本就用不著刑罚来处罚任何人。可以说是虽然未在朝做官,也尽到了忠于国家的责任。虽然身居家庭,也和在朝廷处理政务是一样的。
  P: y4 q8 T5 w# a6 w - o) O0 h/ K$ V, V9 ^) U

& h8 M1 Y# L# A+ f' u1 q, W. ~# {/ }8 t5 V

) f- y3 P" U$ h! L6 w1 C7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4-3 13:02 , Processed in 0.0906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