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26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太虚法师]优婆夷教育与佛化家庭》+ U% I8 r1 E F
$ t) }/ W. \# N# x. f! e( o% y, L v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g$ X/ F; S. |% k
丙、中国近来亦有人要发起办佛教医院,如前年汉口曾有人发起创办。而未成事实者,因要院中办事人皆为信佛者,不容易找到。盖觅少数佛徒的医师尚容易,唯有看护士一类,要完全信佛的就很难物色,所有物色来的都是信崇他教的。所以这种人材,亦有造就的需要。
: P0 c; M5 c: G3 G4 f9 |% P; c2 @* ` 丁、优婆夷教育,还要注重幼稚园和小学教师的人材造就。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都把子女送往幼稚园或小学或在家庭中另请教师教养。而这些教师,大都是异教徒,若佛教中有这类人材,去当家庭教师或幼稚园小学教师,则佛教将来必有普遍深入社会之可能。
4 l! N) l3 C. ?6 \+ C/ L& C 因此、优婆夷除了专心学佛的人格修养外,还须施以家事教育,中医教育,看护教育,幼稚园小学之师范教育等。则所造之材,必各有所需,各适其适,个人既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而佛教亦可由此流入社会民众间,裨益当非浅鲜。8 [' R$ N( a- M! T! c
三、所谓佛化家庭,在家学佛的二众须特别注意。尤其是造成佛化家庭的因素,是在学佛的妇女。佛化家庭,在佛教中向未注重;故佛教在世界上虽曾盛行一时于各国,而有不久灭迹销声者。我曾考察印度的历史,今印度有婆罗门教徒二万多人,回教徒也有七千万人,即后来传入的基督教,亦有一千多万人;其余如尼犍子教徒──即今所谓之耆那教,亦有两百万多人。而佛教在今日的印度,除近尼泊尔的雪山部落中有少部份人信仰佛教,其余者都是非佛教徒;其余散零的在家佛教徒,只是从锡兰的佛团流传过去的,非是印度原有的。印度本为佛教的发源地,自佛世经阿育王至戒日王时代,佛教在印度曾因崇奉信仰而放灿烂的光彩,使婆罗门教的气焰一落千丈。到了今日婆罗门教复兴,回教、耶教盛行,甚至耆那教亦有信徒二三百万众,佛教反而衰落而至于灭迹,这是什么缘故呢?由历史的考察,知道由过去主持佛教者唯为寺院僧众,而维护兴盛佛教的关键,完全操诸高僧及国王大臣之手。若有王臣拥护的佛教高僧,便可使佛教弘盛,风靡一时;否则、若某一时代无杰出僧材,不能引生王臣信仰,或遇根本不信佛教的国王,佛教自然被压迫摧残了。
6 D5 ]. a/ U* r! z( c8 ]$ f 在中国元末的时候,蒙古部属崇奉回教的莫卧尔,曾征服印度而建立莫卧尔帝国,想把印度的宗教消灭了。但这时、除佛教已在印度被灭迹,其他婆罗门教与耆那教等并没有被回教摧灭。原因是婆罗门教和耆那教,是建筑在家庭宗教的基础上,过去已把家庭宗族宗教化,祖父子孙历代相承;在一般社会中已根深蒂固,故不容易为异教所征灭,得以长久流行。及观佛教所以在印度灭迹,就因没有同婆罗门和耆那教一样地把基础建筑在家庭上。不与全民发生分离不开的关系,故有今日的结果。从这种历史的教训上,知道佛教过去在流传上的失败,故今后在家学佛的信众,应把家庭整个佛教化。凡是我家庭中之子孙婢仆,皆须灌输以佛教知识,使之信崇,子子孙孙递相传承,与佛教发生亲密的关系。把佛教在家族上打下一个深固的基础,则佛教将来就可永远流传下去。要使佛教消灭,除非人类都消灭了,如婆罗门教与耆那教在印度的潜势力一样。故我在第一点中,即提说要家庭佛教化,而其责任则在优婆夷。要把佛化的家庭,造成比不信佛者的家庭更来得清洁、整齐、美丽、朴实,同时也就能感化了不信佛的人。
, z' t8 D6 D) r3 v2 X4 \ h 因东莲觉苑是以优婆夷教育为本位的,故有以上三点意见的贡献。
, b& t3 O f6 x5 i7 b3 r% z1 o, K0 V 东莲觉苑虽附设有义务小学,但主要者是专修佛学;我现在反专在优婆夷的普通教育上发言,似觉轻重倒置。实则我所以注意优婆夷的普通教育,是有意思的。因觉得佛学界对在家学佛女子所施教育,若无如此之办法,则学成而出院者,除去入庵作尼必更无用处,故不厌烦琐剀切言之。
# d3 Z9 _- U7 k (竹摩记)(见海潮音十七卷二期)- U& {/ g, Y3 k
0 q0 p6 q& ?2 f
* @8 }% e: Z! q
& e# H5 O* q% I' B) S- ]5 ~
& H& b. P) V; W# G* M8 x1 E
, N& [8 b; {) Q B9 W6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