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5 19: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时乞食 邪行淫彼
1 [% g$ L( G3 Z- S" {; i: p 称名而已 谓舍罪福 净修梵行 8 S: Y* r& w8 j6 k: B# t
慧能破恶 是为比丘 所谓仁明
' ?) R6 M. [( k$ n. t 非口不言 用心不净 外顺而已 8 O Z4 W8 @ c2 G( h6 R: b
谓心无为 内行清虚 此彼寂灭
2 z. k1 P3 b% v% N 是为仁明 所谓有道 非救一物 1 O# d" H+ Z$ b% d2 G
普济天下 无害为道 戒众不言
4 k6 L; l3 H( P+ y9 b7 E. ] 我行多诚 得定意者 要由闭损 + q3 u7 F3 c0 b
意解求安 莫习凡人 使结未尽
$ i6 z6 @0 f4 o6 X0 K# S7 p7 L 莫能得脱 - I i* C v) r+ R1 A+ `
道行品第二十八 9 ]) ~% U" [5 a0 n" V k7 z E
二十有八章。道行品者。旨说大要度脱之道此为极妙。 * R" y) s+ ^8 g# d6 ]( T
八直最上道 四谛为法迹 ' S- _7 A. v& j* a
不淫行之尊 施灯必得眼
o- U w6 c# p6 v 是道无复畏 见净乃度世
8 R/ D ]2 p; D* Q 此能坏魔兵 力行灭邪苦
F% F0 ]' |* [ Q$ q 我已开正道 为大现异明 3 {9 P+ f3 [2 |' Z* [3 q
已闻当自行 行乃解邪缚
6 R8 ?( y/ g( ]; R4 H3 a 生死非常苦 能观见为慧
' }6 ^9 d) v& p& R5 a6 i 欲离一切苦 行道一切除 # k: ?, u% h; {/ }3 c- ~" M [) n# z
生死非常空 能观见为慧 3 q$ Q! I1 o% t
欲离一切苦 但当勤行道 : \! J1 n9 t1 ^8 P: [- q8 z/ a
起时当即起 莫如愚覆渊
4 d9 L% w) S6 |: D) }- Q2 U 与堕与瞻聚 计罢不进道
$ b' ]6 ~# o5 ?) ~8 { 念应念则正 念不应则邪 ' L/ h0 o& i( _ L F" B1 }9 ] B3 l- H
慧而不起邪 思正道乃成 8 Y# Q+ T u* ?2 E
慎言守意念 身不善不行 : {( `9 `; s; I+ G0 i2 |8 ^
如是三行除 佛说是得道
( g8 D1 e0 t( y% d* L: ~& z 断树无伐本 根在犹复生
' A! t7 |/ [& o, [5 H+ d 除根乃无树 比丘得泥洹
& u, D" P0 P+ j4 X 不能断树 亲戚相恋 贪意自缚 ( L- H( g4 H0 v, j1 m. U5 T+ I
如犊慕乳 能断意本 生死无强 / Q2 c5 H: i. `4 K
是为近道 疾得泥洹 贪淫致老 " |2 P8 S& T& |2 r! }, O0 ?0 n
嗔恚致病 愚痴致死 除三得道 E+ l4 K4 e, M5 _( Y( d6 \2 g
释前解后 脱中度彼 一切念灭
2 Q& E1 c% Z y7 {0 D, [5 Y 无复老死 人营妻子 不观病法 1 D- H# ~1 P3 S
死命卒至 如水湍骤 父子不救 3 ~6 X) I& E( t9 I
余亲何望 命尽怙亲 如盲守灯 + o* A* N8 d# `8 X# u: u
慧解是意 可修经戒 勤行度世
! Q5 ~" ^* A) p% q* V# E! |& u @ 一切除苦 远离诸渊 如风却云
; E, r+ L; [: a S a. l 已灭思想 是为知见 智为世长
- Z9 k5 s" U, O$ C 惔乐无为 知受正教 生死得尽 - |( R5 N. k4 `, N
知众行空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5 O, P) x( X, d& ? 从是道除 知众行苦 是为慧见
4 @4 {" P! X9 F$ Q1 O5 I6 x7 U. J' y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众行非身
t1 S. d @: V; ?& p' y1 s. ^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 O; J' x9 y- x' {% R
吾语汝法 爱箭为射 宜以自勖
4 t/ B" o) J+ K 受如来言 ) ~& |- E* f8 ~5 n" e Q+ {
吾为都以灭 往来生死尽
" ~ H" {# H. z/ Z4 d2 a 非一情以解 所演为道眼 ( O# E0 [. ~" a4 M5 p
驶流澍于海 潘水漾疾满
! m {4 H6 z& O' J9 ` 故为智者说 可趣服甘露
( Z% }( D/ Y5 Y) B9 i 前未闻法轮 转为哀众生
; @1 ~) B4 G; a! }5 s8 y6 W 于是奉事者 礼之度三有
8 {: h) @. J! ~. ^) [. [" p( v 三念可念善 三亦难不善 ( V- G: Q# N, z0 `8 G
从念而有行 灭之为正断
2 ]0 E% J5 d1 G0 X 三定为转念 弃猗行无量 ) C! G% m0 p6 Q. N
得三三窟除 解结可应念 + T) j( z9 L& o t- ?
知以戒禁恶 思惟慧乐念 / U. O( K4 t5 V5 C- r
已知世成败 息意一切解 ( R& w# J: F" v% V
广衍品第二十九
9 I3 j) E/ j' V# a8 y- d 十有四章。广衍品者。言凡善恶积小致大证应章句。
+ D7 `( y0 o7 [- z 施安虽小 其报弥大 慧从小施 - ^7 L) e, j5 w, f; b9 T8 Q% ]
受见景福 施劳于人 而欲望祐 ! F& Y8 C! N5 p7 ]1 Z
殃咎归身 自遘广怨 已为多事
& p, `) p& j4 i 非事亦造 伎乐放逸 恶习日增
0 a, \; S, ~4 h& d 精进惟行 习是舍非 修身自觉 " o8 e( O! r1 }/ u9 h; {
是为正习 既自解慧 又多学问 5 \4 M) y+ Z* ~- f
渐进普广 油酥投水 自无慧意
/ D$ O2 X/ t" e! Q% | 不好学问 凝缩狭小 酪酥投水
( N3 o& S; Z- L+ c; h2 D 近道名显 如高山雪 远道闇昧 6 O: s- ]) \' R4 b# W; \/ }
如夜发箭 为佛弟子 常寤自觉 1 {7 e4 Q8 P3 p/ g3 m7 t- m, B- t
昼夜念佛 惟法思众 为佛弟子 4 ~% Q* U6 U- P7 j8 G
当寤自觉 日暮思禅 乐观一心
% c+ X- M7 g8 {9 m% y 人当有念意 每食知自少 3 d% f7 m9 X0 Y
则是痛欲薄 节消而保寿 1 c( ~) _/ C+ p5 v
学难舍罪难 居在家亦难
1 ]( {( t9 t' e, Z8 H u7 A 会止同利难 难难无过有 0 l; P: A# Y4 z' N
比丘乞求难 何可不自勉 - j; V- L- w' l8 e
精进得自然 后无欲于人
. s. N9 A F' l3 K4 O 有信则戒成 从戒多致宝 2 X4 K+ c& p& S) f& S
亦从得谐偶 在所见供养
$ N0 L, M; ?% Z f' {3 x( ` 一坐一处卧 一行无放恣 0 a6 u+ B9 e7 E" O% B8 ]
守一以正身 心乐居树间 ) L# q4 |, @1 s9 i. _/ Z4 Z
地狱品第三十
8 O9 v/ e2 [" e( N9 f3 ] 十有六章。地狱品者。道泥梨事作恶受恶罪牵不置。
1 P% F ~( {( d4 M) E0 G 妄语地狱近 作之言不作
) p0 P% q# I: D1 E3 s0 D+ ^( U* t 二罪后俱受 是行自牵往 $ ^' J) K! F. ~/ }. ]# d
法衣在其身 为恶不自禁 7 Q; n" }* G3 P2 M+ G6 n- f9 ?! ~& |
苟没恶行者 终则堕地狱
2 Q; a% n; g7 h6 {: L- J 无戒受供养 理岂不自损 9 m8 S) M, \, y. z$ p
死啖烧铁丸 然热剧火炭 6 [/ M/ X L) M5 q
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妇
- H X: G+ u# X* X) Q8 U. f/ E3 I 卧险非福利 毁三淫泆四 $ v2 S, L& t6 G3 X
不福利堕恶 畏恶畏乐寡 ( i: i# \% E R" v5 o# Z0 C
王法重罚加 身死入地狱
: M& z( O% Y% u# U* a5 k; t 譬如拔菅草 执缓则伤手 2 z2 N# @& O% W7 S
学戒不禁制 狱录乃自贼 : {* ~! t+ x: }0 C$ t9 N' o1 b; L: {2 n
人行为慢惰 不能除众劳 5 r7 J' u3 v) e( m
梵行有玷缺 终不受大福
# L) |/ s$ [1 D" X1 {. Z: K 常行所当行 自持必令强 , o# ^. H& n( ]1 T' x
远离诸外道 莫习为尘垢 4 C( v* l- T' e a
为所不当为 然后致郁毒
3 X9 ]( o# }) U$ _0 \$ @& B; c 行善常吉顺 所适无悔吝 % H, D3 m# B3 h- I2 K) \( x7 ?
其于众恶行 欲作若已作 5 F8 }" a. m0 ?2 k" f. O# f" Z
是苦不可解 罪近难得避
" ? ~$ s a6 o# s0 ?8 J* v 妄证求败 行已不正 怨谮良人
' n6 n% ]1 x- }4 j 以抂治士 罪缚斯人 自投于坑 / _% U+ x3 ?% h2 X
如备边城 中外牢固 自守其心 4 F" O- f ?4 F. t$ U4 ?
非法不生 行缺致忧 令堕地狱
2 ]' K. Y1 }7 p7 {9 ~$ E) S3 T7 G4 B 可羞不羞 非羞反羞 生为邪见 8 k5 c2 {$ ^6 Y/ d; a j
死堕地狱 可畏不畏 非畏反畏 5 N3 U8 |( O5 |. f
信向邪见 死堕地狱 可避不避 # i$ J2 {6 M; l! p1 W0 t
可就不就 玩习邪见 死堕地狱 6 u3 v4 P H+ L. ?3 M2 X
可近则近 可远则远 恒守正见 8 ]' H$ {$ z5 E/ s, c& b
死堕善道
' k) G3 K7 y, C* w. E5 { o象喻品第三十一 I: J$ J6 i- a3 n |5 m# X
十有八章。象喻品者。教人正身为善得善福报快焉。
/ K+ |8 {0 n: B, F0 v5 i 我如象斗 不恐中箭 常以诚信
9 `; i( b# A/ n, w5 l$ [5 l2 ~7 d 度无戒人 譬象调正 可中王乘 . h+ n3 B* Y% F* M1 p3 b
调为尊人 乃受诚信 虽为常调 1 C: N* U: P, x
如彼新驰 亦最善象 不如自调 $ O& E9 L. i* N% _. E
彼不能适 人所不至 唯自调者
; x, Y0 A( u4 H) a 能到调方
, H% f1 w: N/ `, F; p 如象名财守 猛害难禁制 ' M% t3 T5 s% H0 \2 ~$ @, Y; \
系绊不与食 而犹暴逸象 3 b) z4 L7 H7 h$ n
没在恶行者 恒以贪自系
8 k W% J9 _3 Z# v7 y 其象不知厌 故数入胞胎 ' [4 l( X5 Z$ l( V! ^) x/ a `
本意为纯行 及常行所安
, a% p' f0 p* W 悉舍降伏结 如钩制象调
$ F& K5 e4 u0 Q8 l7 ~ 乐道不放逸 能常自护心
5 t) \6 d: ^% j4 O/ @ 是为拔身苦 如象出于塪
/ o5 g) {8 s5 o, r 若得贤能伴 俱行行善悍 5 N6 _$ K! I+ `& W% T% N" F
能伏诸所闻 至到不失意
R7 |) I# {4 i 不得贤能伴 俱行行恶悍 8 G8 o$ I& T; m1 d v3 c
广断王邑里 宁独不为恶 2 @* y( C, ?8 h+ ?# o4 T {
宁独行为善 不与愚为侣
% \; F2 q0 J6 Z9 v' `4 _9 C6 d) z 独而不为恶 如象惊自护 : k3 p: C! P7 o9 f# D/ K* t, A
生而有利安 伴软和为安 4 N& o: T: H. \( \6 k5 I6 e- t n$ V
命尽为福安 众恶不犯安
|: S' k0 n Z% i) J4 e 人家有母乐 有父斯亦乐
& J" c& {, @- Z5 B- r; h 世有沙门乐 天下有道乐
- J! H1 ~4 X: ~) b# \7 H. E! H& c 持戒终老安 信正所正善 & V7 N$ B( M T+ S: f* p
智慧最安身 不犯恶最安
) _9 W0 t! B! Y' v o 如马调软 随意所如 信戒精进
: F+ ~0 l5 l/ {. X9 T 定法要具 明行成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