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14 13: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为悭吝之表现。
4 r2 Y3 O5 L8 \* J7 Y2 K5 Z, C6 R8 E4 _& V, A7 a) j
丙、感应畜道的有五种征兆:
8 @3 y, P9 X9 y
0 a# w) j& R5 r" w) P8 b( f1、爱恋妻子丈夫,贪视不舍。
7 t& T# R f( J( ~( p# E7 l, j0 ^
5 x+ I w6 h( W' K. N* o" m) w7 O2、踡曲手指和足趾。/ s/ }+ v1 m Q7 `. W
; `/ i& @/ h/ k2 n4 I' j
3、遍体流汗。
" n/ j7 S1 |: G3 Z* F \0 Q+ e$ V
4、出声沙涩。
, X% p. X0 b4 ]; ~% M! b, K
9 S, i$ C1 ?& w. O5、口中咀味。! w2 F: f2 {; o( g3 b
; p6 c6 f( Y, `1 d1 ~
丁、感应人道的有十种征兆:
; n7 }' v, i1 M7 A8 V
7 t& ?# i \5 I1、临终能起善念,例如福德心欢喜心,无忧心等。: y% K! K5 i5 i8 |, N/ n. m
9 g- q) Z* b$ k, t
2、身无痛苦。
6 U: I8 S0 H9 ?/ y; t' @
! L1 o9 T; o* f+ E7 d, A, t3、少说话,一心忆念父母。
$ G9 d: `. L, v M- x d6 `, s* ]2 e/ U! u3 J
4、于配偶作怜悯心,但无叹无爱,常常喜欢听亲人姓名。
$ I) P" `1 Z0 u, R
( ~0 ^% P& c% V* }7 J# K0 J5、能清楚辨别善恶,心不错乱。# W3 {4 w& ]; ]" t, c- Q* p
2 x: Q8 S1 B) G v3 T y" Y
6、其心正直,不谄不诳。
3 }; g; c9 y" y( i( Z" P% a/ P# l0 I$ I
7、知亲属家眷善护念之。0 s% |3 Z* h5 q- y' x) C8 q) p; `
- @/ K W' K5 t. N) h/ Z2 W# g
8、见亲属对事之管理,常加赞叹。! Q5 m- B$ q' \* t0 u9 M8 j/ x5 |
3 D1 z& b+ B6 `1 {9、嘱咐家事,示藏财宝。
, `+ U' V' N% E6 I9 f
" w9 Z& ~! l D F' r10、能起净信心,愿意皈依三宝。5 A- s2 ?; q# C6 L r
1 K1 s' k, h! O. ]/ l2 N( a3 `" d$ Z戊、感应天道的亦有十种征兆:6 b8 O& a. o6 ]1 f" c0 c5 @2 v$ q7 s
* z; R! m1 }" m1 O+ f1、起怜悯之心。
) }, ? O* u8 n' d: q2 p) w! P! h7 @6 Y& O$ {
2、生善良意。& U1 N, f9 f0 D0 A1 l
) a. ^" x2 M5 Z( V4 z3、起欢喜心。3 i6 i8 q7 X; ]; D
+ z2 M% u" T" z" G6 Q4、正念现前。
, n E: V+ K* B/ |
* g6 ^ H# ?" f( F5 [7 |, r1 z5、身无臭秽。
4 v6 e1 B) a+ t) N, P! Q
: ]' b0 [! O* j: [$ A6、鼻无欹侧。5 ?( I. Q4 K; Q
' _" f% ?, ]* c+ t* [% q7、心无恚怒。+ M) s9 _ n! Y) p+ P: h$ n
4 ?" t$ ~4 B& {5 H" G8、不恋家财亲眷。
' _% ^! l$ U% Y( R3 u, R
. @2 p2 L; Y- n$ @% }' N9、眼色清净。+ Z4 J9 V3 [, s
* J( k8 F$ Y0 B
10、仰面含笑,想念天神来迎接。
: ?- @! D) j5 |$ a3 b: U M1 ~% b3 G4 J" [6 |+ }; [$ t
以上五门征兆俱系归纳大概之表现,个别情形间有不同。亦不是要每项具见,方是感应,有二三条者,亦是牵入各趣。有时入人道的亦会两手向虚空作抱物或拒物之状,须小心辨认。又有临终时落于无记心,不示苦乐。凡此种种,还须等候观察变冷时各部份的先后而决定去向。
1 R. S1 R+ Q3 ~( E; C2 [) N: \
6 W* x8 \$ D, V( F第四章 进入中阴期的前后
# @$ g4 M8 e0 T! n \$ \+ l% b; y& A/ x/ U% s4 g. t$ _" U1 u
一、临终概要! a3 T& d& x' Z7 ]. O
8 a" S- [1 B# k, W# `- c
人因未曾修学佛法,以致受四大分解之痛苦。四大分解之后,灵识(第八识)离体,进入中阴期,其体即是中阴身。这是另一期痛苦彷徨之期。所以趁有生之日,先熟习此法,以便到时能够自救于极端危殆的情境。人将命终时,最后一次吸气之后而不再吐气者,尚未真正死亡。所以亲人等万勿啼哭触碰之,以免令生嗔恚之心而下恶道。这种似死非死之久暂,与平日身体强弱,意念定或乱等有关。身体强壮,定力大者出息的时间较久。定力弱或多恶行之人则很快便会呼出最后一口气。同时要观察各窍是否有一处或多处流出一种黄色液体。这种液体流出后,方算真正死亡。在这时候,滞留于似死非死的当儿,其人必须紧记灵识会受业力的牵制而欲下坠。如一过左脉下端便难超升,即是堕落。所以必须趁其尚在中部,便须速行以下方法以自救。其人须反覆自告,业力重故,难以把持,必须藉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方能不坠,当即一心称佛洪名,祈求接引。信奉神权宗教的人往往在此急要关头,称神名号或作祈祷,以致失诸交臂,因执实相故,灵识受业牵引,直速下坠,错失先机,必须等待另一次机会了。" O6 u3 g: Y- e; l8 G
4 \- p( G+ f' v倘若其人能把握时机念佛,则一经命终,便睹光明,于是时也,化佛现身,接引往生西方净土而去。但如果没有专意行事,则经过一食顷时,净光再现,但因业力故,已不如前光亮,但其人生前曾修念佛,此时便会再专心称名,亦可获得接引。诸亲友辈,能为分班助念,则更佳,成功必然,如用他法,难以成功。至于求神拯救,更如以沙煮饭,永不可得。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灵识于离体后便陷昏迷,经三日半至四日之久,方能苏醒,这便是中阴身的第一天。所以中阴期的四十九天计算,不是由命终那一天起算,而是命终后三日半至四天方算是第一日。# |. L! n2 K+ W$ L" q, l: f% ~
' ~" I9 d/ e7 E- l9 d# G! ~
二、中阴身的一般情形
8 r2 R5 U9 b; e! k
1 t0 w6 q, r( w& M! w6 U初期的中阴身每天都有佛菩萨化种种相,欲加接引。除此之外,中阴身的各种情况大致如下述。
& q j% R1 f, F, U r- Y! h, t1 |
中阴身乃系一种极微薄之四大和合体,有九倍生前之记忆力,身高约三尺。首七日之中阴身光明灵通。当一苏醒之际,多数不知自己已死,或尚未死。因此每自纳闷。如果亲属为其举丧出殡,哀呼其名,则可以立即去到其尸体旁,方确知自己已死。又或自照镜前,不见影像,才知已死。于是便会觉得十分哀伤。那知伤感一起,马上便觉得有如下油镬般的灼痛。及至见到家人因他之死而悲哭,便上前安慰,但因不同流故,没法令人听到他的说话。中阴身便觉得十分苦闷,结果经过几次都是这样之后,便会怏怏而去。但因为执著故,不久又回来,重新欲令人听他说话,结果当然又是失意,便又离去。这来回来离去多次,每次之后,更觉困苦,无法解决,急极之余,便不再留心观察眼前善恶境相,但求有以托生,不论何种身体,或那一法界,都愿投生,以终止此飘忽之苦。很多人竟因此而投入恶道,十分惨痛。
# l \5 S0 n$ Q/ s( X7 C8 @2 {7 s! g, z! |
中阴身往来飘荡,十分惶悚,心意散乱。有虽欲停留休憩,无奈四大不同人间,不能作太长的逗留。有时甚焦急,渴望得回人身。于是便回到家中,但尸躯早已埋葬或火化了,乃十分悲痛,悔恨莫名,每自思量,希望可以想得一法,以解脱此苦。生前曾信奉任何神教的,于此时必定高呼其上主圣名,以求拯救。但无论怎样大叫,诸天神等,无从援手。如果这时,家属能以佛法,替他超度,则念佛声可达中阴,如此中阴身能跟著念诵,胜境便可现前,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无人超度,中阴身于极端痛苦,渴望解救的时候,便会见到六道光,倏忽显现。业力感应那一道,该道光芒便强烈些。如业力感应天道的,则见白色光强烈,人道光是浅黄,阿修罗淡绿,畜生道浅蓝,饿鬼道淡红,地狱道黑烟。这些都是劣光,不光亮明朗的。如中阴身不察,置身其中,便被摄去受轮。但中阴身是不明白这六种光的意义,乃十分困惑,便以直觉去判断好坏,即是依其个性去取舍。于此紧急关头,五方佛界,恐其又选择轮回,即以五色宝光,直射向中阴身,即是强烈灿烂但又不眩目的蓝色宝光,清净白光,妙丽黄光,红色宝焰光,瑰丽红光,希望中阴身选其中一光,以念相合,即可将之摄受,接引往生。但中阴身生前不修佛法,业力反使之恐惧躲避佛光,以为是魔光,于是反而急速反身投入六道光中,受轮回之苦而去,十分可惜。要注意的是,这五种佛光,很多时不是一齐现出,而是分日现出,在下一章中有详细的说明,即使现在不信的人,也须记著,将来可以应用。$ \! X% a" R' e) v
5 |. F7 g l8 L$ @, i+ a: y2 @% M在这里作者欲向不修佛法的人说几句话就是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回教,或多神教的人,现在一定不会相信本书的说话的,作者著此书之原意,并无好胜心,只有慈悲心,亦不打算辩论,亦只希望一切修神权宗教的人,或全无宗教信仰的人,读过本书后,即有印象。等到在中阴期间,彷隍之际便一定想起应用此自救之法而得以超脱苦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