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42|回复: 2

佛说无量寿经里的正定之聚与大般涅槃经里的正名正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3 07: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说无量寿经里的正定之聚与大般涅槃经里的正名正定3 y6 z+ r/ F) y: w" l. k! r
; I" b2 Q6 c: Y5 q% S% d. @

2 D  s4 q- l& V) E6 q1 {) z  F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 @% M, a3 \$ N7 [# s( t; \/ I' E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4 J1 E. y7 z; X. G! N. }  j" b
5 Z6 `. @- N- w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1 J4 k' v* {- M; p( w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 q& L$ R, _1 I, i9 R. ?0 i* [4 B1 p% n# ]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Y6 @9 t* {- L- l6 d# f/ U  z2 B0 T' F5 c1 w
   ' g/ V" h# X! S
      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种种名。如禅名四禅。根名定根。力名定力。觉名定觉。正名正定。八大人觉名为定觉。首楞严定亦复如是。
- r6 ^& q( ~  M% `/ H2 Z* Q5 E# j5 _" p' Y3 E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 F7 m: J* W: t
    善男子。毕竟有二种。一者庄严毕竟。二者究竟毕竟。一者世间毕竟。二者出世毕竟。庄严毕竟者。六波罗蜜。究竟毕竟者。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一乘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悉有一乘。以无明覆故不能得见。善男子。如郁单越三十三天。果报覆故此间众生不能得见。佛性亦尔。诸结覆故众生不见。复次善男子。佛性者即首楞严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而令诸佛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首楞严三昧。以不修行故不得见。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种种名。如禅名四禅。根名定根。力名定力。觉名定觉。正名正定。八大人觉名为定觉。首楞严定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具足三定。谓上中下。上者谓佛性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中者一切众生具足初禅。有因缘时则能修习。若无因缘则不能修。因缘二种。一谓火灾。二谓破欲界结。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中定。下定者十大地中心数定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下定。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能得见。十住菩萨虽见一乘。不知如来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萨虽见佛性而不明了。善男子。首楞者。名一切毕竟。严者名坚。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以是故言首楞严定名为佛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7: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大般涅槃经里,当我读到: “中者一切众生具足初禅。有因缘时则能修习。若无因缘则不能修。因缘二种。一谓火灾。二谓破欲界结。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中定。”这一段经文,我就想起了我写的一篇文章的有关内容:
; M  f( e6 J" c) ?/ _8 m
' N' B- P5 l! O$ s     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下面将我的经历分几步简单介绍”中我写到:
+ `4 y& N1 u5 y9 [( s- k% I8 s' I# D8 |" v
   : Q* a! J( q3 u8 c6 \6 p! _1 Q$ z
       第一步:通过反闻等方法让自己的识心慢慢静下来,有时还要结合用念佛、持咒、修止观的方法才能做到。同时用观呼吸等方法让身体有充足的能量,这样才慢慢听到更多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外面的天地有很多自然之声,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同样也有很多自然之声。
3 o& P, _8 x. D, c9 f' b8 i* ^   
4 K/ e# G; a9 S- Z4 P# R" l      第二步: 坚持修习就会发现这些声音的轨迹,每个轨迹的声音都有相同和不相同。最后那一个轨迹结束后又会重头再来,反反复复。第二次速度比第一次快,声音也比第一次静。反反复复听下去,到后来也很难分出是什么声音,是在那一个轨迹。因为这个时候听到的声音也差不多,只能凭感觉大约判断在那个位置。人与宇宙是一体的,人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大宇宙会有各种声音,有一种规律。小宇宙也会有各种声音,同样也有一种规律。+ r6 `) [1 e" ]" k( y# \

* b; d* z# i" v) Y: q7 [' `+ X# B     第三步:学习有关禅定知识,通过声音、觉受和轨迹进行分出各种禅定。
% N2 o2 j4 o! g
# _: G' {* l* b" N下面说说我是怎样用声音来分别禅定的:
7 V2 a6 |" R: j4 o, |( H2 d5 m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二禅有四支,即内静、喜、乐、一心。这两个禅定可以根据共同特点(喜、乐、一心)来分别,有三种声音,。
+ z9 c7 f6 x) s           三禅共有五支,即舍、念、智、乐、一心。三禅按乐、一心两种来分别就两种声音。四禅共有四支,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四禅按一心就一种声音。
% G6 K: P& [! E- y/ p, i, S3 t. L; Y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 e  W0 ]' h2 G. d& e; J! @' H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5、灭尽定。这几种禅定就按一种。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沉。空无边处定比较空荡,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
. A$ I/ Z/ L" w2 L4 l
& \8 G* O2 L+ N以上是基础,有了以上的基础就容易分出下面三个禅定。
# D1 ?& T8 _1 R8 X# P0 q. v5 Q/ L下面三个是:! m# e0 Y* @: H8 s: `& A
      1、九次第定又名“炼禅”。能于一座中,从初禅节节升进,依次进入二、三、四禅、四无色定,最后进入受想灭尽定,中间无一异念间断,共经过四禅八种定加受想灭尽定,凡九级阶梯,次第升进,故名“九次第定”。& d" c$ X1 h$ j4 c# F0 v
      2、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九次第定修习纯熟后,进一步锻炼,达到不但能从初禅沿九个阶次很快地一级级直上,进入灭尽定,而且能从灭尽定中很快地逐级下降,退归于初禅,有如印度一带被视为动物之王的狮子,不但能奋迅前行,而且能奋迅后退,故名“狮子奋迅”。; s7 `9 h2 p' h% g9 P% K: b
      3、 超越三昧又名“修禅”。狮子奋迅三昧的功夫纯熟,进一步锻炼,达到能超越九次第定逐级升进的阶梯,随意出入于任何一禅,不仅能顺超,从低层次定或散心直超一至数级而入高层次定,而且能从高层次定直接退入低层次定或散心。' {: q8 G* k0 \' Z  y* ^- ]/ e( T$ d
: O, a9 k5 D3 @+ Y
说说练、熏、修禅这三种禅定的相同处和不相同处:9 U% X4 j; w, ^
       练、熏都是按顺序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再往下,一个慢一个快。修禅也是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后再往下。再往上时在每个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往下时插入散心,好像是在炼禅的每个禅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在练、熏、修禅反复转几圈时,修禅转得很快,灭受想定和散心与其他定几乎同时运作。好像是熏禅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到后来很小声甚至没声了,然后又有声。在定中还有一种声是共同的,应该是气流声吧。观定要观有变化的声,如果是念佛、持咒、参禅、观呼吸就无所谓。
, J7 g- T1 E& R$ X   
# }8 l+ ]$ d" ?- z0 s    通过反反复复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
6 u, N( M0 ^8 J* e- J/ z7 q% u! B; n      . f3 b. p) U' v, t6 P
      第四步: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对照:
$ x7 C& @8 _+ `2 u: \$ Q  X) q& j) f1 c8 L6 Z# @; ^9 I
     这个过程经历差不多五个月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有新的体悟。每次出现前都会有一个信号,就是会想到观世音菩萨到了,过一会真的见到观世音菩萨身影。) W5 a, O' X; Y- [2 }% v0 f' B4 x7 x; d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身影在我左边,我就不注意左边就注意右边 ,这时右边就出现观世音菩萨。我注意前边也一样。这都是 练、熏、修禅定反复转几圈时才出现的。
7 ^2 Y& E! m2 M4 ]- Q5 H8 I6 J6 G* d: {- ]4 {6 D
      如果问到修这个法门难不难?我会说不难,只要有内听能力就可以修了,后面是步步深入。
% b) H$ B7 p# V9 t  
, g9 F8 K+ o2 C' e) ]      文殊师利菩萨: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 A0 F$ V4 Y2 c6 J5 N: {5 [$ a: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21: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 A. s) w. m  z6 V% l6 e9 t
5 f7 a6 W! K2 H" J& O+ l  `+ F; L2 e. H: |4 c  t( u7 k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嘱累品第六十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信心清净,恭敬爱乐,则为信心清净恭敬爱乐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阿难,汝爱乐佛不舍离,当爱乐般若波罗蜜莫舍离。阿难,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句不应令失。阿难,我说嘱累因缘甚多,今但略说,如我为世尊,般若波罗蜜亦是世尊。以是故,阿难,种种因缘嘱累汝般若波罗蜜。阿难,今我于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中嘱累汝,诸欲不舍佛、不舍法、不舍僧,不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慎莫舍般若波罗蜜。阿难,是我所教化弟子法。9 l: S8 `0 A9 K& Z
3 I4 v/ @, I. T3 K+ z& ?;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3-24 08:43 , Processed in 0.0802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