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11 22: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范文正公曾经认为:命、运、风水、阴德、学问,这五大要素影响人的一生。由此可知他本人也深信风水是确有其事。平常人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去求得风水吉宅,范文正公竟然把它捐献给学堂。如果他不相信风水,那麽捐出南园还情有可说。他明明相信风水,又能把好的风水献给大众使用,这是多麽难能可贵与高尚啊!
) p' B, D) z& \, N; _! z' ]: M$ x4 s: d' `" _' c
葬以安亲,孝思为重, m. z- |8 i1 Z) s' R r
5 @- n+ V1 v8 G: V 宋徽宗大观初年(西元一一○七年),罗巩就读於太学,曾向神祈祷自己的前程。梦到神告诉他:「令尊和令慈逝世很久了,你不安葬他们,已经得罪阴间的官吏,希望你赶紧回家,不必再问自己的前程!」( y; i; Z$ X9 q) m2 e8 x) ~
罗巩抗议说:「我尚有兄长,为什麽惟独我有罪呢?」3 O1 y, Q) N8 S( \0 U2 o3 n+ I! h) i
神回答:「因为你是读书人明白礼义,令兄才学平庸不足责怪!」* t d- e2 v! [! \0 C( w! |) W, }6 {
那一年,罗巩果然逝世。
1 ]4 l5 M9 W# x) @ (评)葬就是藏放的意思,骨肉得所藏则平安。我曾见世俗有兄弟数人,迷惑於各房风水的理论,以致相互阻挠,拖延岁月,甚至看见子孙苟且丢弃而後才作罢。0 T+ g# n% c' s/ u# K
葬是让父母得到平安,父母安则他所生的子女都会平安。青龙白虎、明堂分管的理论,我考查古代的葬经,并没有这种说法。如果一方偏枯太厉害,则此处风吹水走,也绝非吉地。对某一房不利,别房又怎能得到利益呢?% s, P" ?. c; z
我希望安葬双亲的人,只一心以安父母为主,则下葬自然容易而且快速。阴地不如心地好,如果我们能尽孝心,又何必担心子孙不会显贵和昌隆呢?但对於吝惜钱财和花费的人,随便草率地处理双亲的遗体,妄假速葬的藉口,而轻率地把父母的遗体丢弃在水泉和蚁穴之中,这乃是更加不孝,这又不可同日而语了!(《德育古监》第十四页)5 l) C3 y: g/ z! V
; T$ P) o: T( f1 g3 X
乐善好施,乃获吉地
- I% ]+ [6 g- k+ @" K' h+ A
. ], ^- n$ F" i% Q, G 苏洵、苏轼和苏辙是宋朝文坛的三位巨匠。相传他们文章会那麽出名,跟苏轼(东坡居士)曾祖母坟墓的风水有关。
0 B6 I: _, m. ^6 I 苏东坡的祖父端正道人,乐善好施。曾经有一位异人,接受他许多恩惠。那位异人因此告诉端正道人说:「你对我这麽好,我无法报答,我有两个穴地,一个会致富,一个会尊贵,希望你选择一个穴!」$ Q; S1 q( Q2 G8 [& U
端正道人回答:「我希望子孙读书,而不愿他们有钱!」
& C& d3 p& C% W2 e9 e) ~! y, } 於是,那位异人便邀他去眉山,指示穴地後,叫他拿著一盏灯,在穴地上点燃,虽然有风,灯火仍不会熄灭。端正道人便把自己母亲的遗体下葬在那块地。
8 w6 ^5 F3 o+ \+ d6 d) ?; y- v* u 端正道人生了苏洵,苏洵又生了苏轼和苏辙,文章名震天下。5 X! c+ {6 n" x1 h) ~, k, F$ U4 w
苏洵遇到大家饥荒或收成欠佳时,便卖田地来救济乡里的灾民。等到稻谷成熟,别人要偿还时,他却坚辞不接受。甚至,家产弄光了好几次,仍然毫不後悔。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後来却成为一代名儒。(译自《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二七二页)/ a& i- l O: O3 |. l6 ]
, C. G) O5 n6 q) V7 _
宅心仁厚,自然得福
2 u3 a9 ^4 H$ F8 N: H/ H
" @% V: e- K+ i/ K/ g% T 宣城的沈少参,选择了一块风水绝佳的葬地,挖土一看,发现是古代的坟冢,里面写著这是上个朝代某位有名长者的坟墓。
- }6 R- R3 F9 x6 n. u 沈少参急忙用土把它掩盖好,他怕别人再度挖到这个坟墓,所以又立了一块墓碑,以让别人有所识别。 `2 u0 o7 O/ u
那一天夜晚,他梦到一位峨冠博带的长者来向他致谢,并且说:「你掩盖我的坟墓,我受你的恩德已经很厚了,何况又再立碑,我没什麽好报答你的恩德,就送一位状元郎做你的儿子好了!」! a! y2 A3 [$ M4 j* K
不久,他的儿子沈少林诞生,年轻时就考取功名。(《德育古监》第一○一页)
- l5 q5 h/ M+ s8 _- y- F2 R2 n( D/ i( Q- c
济人利物,欣逢佳穴
. q7 I* h( @1 Z# d 4 M1 @3 f% M3 ?
吴诚的父亲,济人利物,孳孳不倦。
2 f6 d) ~ ?- J7 V6 @% i 同乡里有一百户人家,欠官府银两,无法缴纳。他们共同商议:卖妻子来偿还。$ j/ O0 P! D' [6 q; E
吴老先生听了,感叹地说:「夫妻半途拆散,是多麽难受的事啊!我庆幸自己不致饥寒交迫,而且尚有能力想办法解决,怎麽能袖手看人夫妻离散呢?」* k; z4 I# C, e1 n) I) d4 |5 M
因此,老先生便代他们缴纳欠款。
# d4 T/ E7 ~4 j; {2 c3 T1 T3 X1 B) C 数年後,他找地埋葬双亲,找到百户产那块地,他便出一倍的价钱买下该地。当时他本来把父母葬得太高,忽然雷雨交加,送下一处绝佳的地穴。0 X+ A0 L1 ? y3 V3 x& h$ n* B, B2 H4 P
不久,就生了吴诚兄弟四人,个个都登科,大振家声。(《德育古监》第九十九页)
# c# S' s* a; I3 R$ s; O
, [3 M5 a; c) h4 N1 F4 X2 C. e 常存善念,地灵人杰
) u1 Z8 o( k# i' O: U2 z" Q
# m- p$ |8 N5 M( x9 M: l 喜马拉雅山附近的村落里有一座寺院,自从建寺以来,人们在寺里只许谈论生命、慈悲、安详、和谐、真理等语言。日子久了,这座寺院便酝酿了一股很强的念波,许多病人走进这座寺院,疾病便告痊愈。由此可见:心念对於风水和环境的影响。(取材於《生命的旋风》第二一五页)8 }4 k" w( f$ n; q0 _
1 c5 O6 F/ x! i) u, X8 n
不砍树木,正合天意( v% _5 C) y* w* t) Q3 ?, ^. q
: q& V: i$ ^" F! N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陈,请地理师来监定祖坟。看见坟墓前面有一棵大树,是种植在别家坟墓的旁边。
+ t, I& U) n4 L# v7 d/ p 地理师告诉陈:「那棵大树会闭塞天心,一定要把这一棵除掉,你才可以考取功名。我劝你买一只鱼刺暗中毒死这一棵树!」
; w& |( [/ ` U1 M" `5 S 陈不肯,他说:「别人跟我一样,都想讨得吉利,何况这棵大树长得这麽茂盛,我怎麽忍心砍掉它呢?」. I" Z! W" `5 y/ Y( ^# Z
不到一年,那一棵大树突然被大风拔去,天心豁然开朗,他的儿子陈,考试连连奏捷,当了御史。(《感应篇汇编》第三卷第九十四页)$ C4 o7 R6 U7 I, \$ r' P0 t
% k7 Q. M) V e$ P7 y& f- R 心地善良,阴地转吉
0 N% ]6 i* U; M9 x. J6 ? y/ m# N
' E9 o: a: U: L6 ^/ |: H3 A0 S 唐朝的温大雅,生性非常孝顺,他与彦博、大有这两位弟弟都颇负盛名。; T+ v9 H6 A% y- @/ z% z
当大雅转任礼部侍郎黎国公时,正好要改葬他的祖坟。堪舆家观看那一块地以後,说:「这块地对你弟弟吉祥,却不利於你!」0 U7 c( a$ S3 a; p$ s" N0 H% `5 E l
温大雅答道:「如果像您所说的,我将可以含笑而终了!」
7 Z6 E- E) X( ~+ ~: w( u* W+ C 彦博当到中书令、虞国公,掌管军机政务,终生清廉为政。
4 q% d& n4 q; S6 \1 I 大有出任中书侍郎,清河郡公。
) ?5 |: d3 d# {4 [8 E 大雅的第五世孙温造,也当上礼部尚书。(《唐书》温大雅传)
2 l# C" d/ F- j; M (评)许多人说:「阴地即是心地,温大雅心地善良,所以阴地也随著改变了。」(《历史感应统纪》第三卷第八十一页): `5 a4 i& g O* ?! ?0 t
4 d$ V) ?# W* I# x
以坏风水,砥砺自己$ E. r0 m9 i, f; n6 }
) L4 O$ t3 m1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