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十四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12: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 誓成正觉,誓度众生,众生无尽,我愿亦无尽。净土之得往生与否?全视愿力之真切与否?) I7 _  e; [0 ?) O
   ⒊行:既发愿已:即应真实修行。修行有种种:如观想,礼拜、供养、忏悔等,一一行成 ,皆生净土;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牟尼说阿弥陀经,特拈出此法,可 谓方便中之第一方便也。故云:“明珠投於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於乱心,乱心不得 不佛”也。
; v" x. a6 u3 N4 G1 `8 n2 ] 【佛学讲座第十四讲】
- X1 f) w( J" u   吾人应有之警觉
+ t) K) B( x, N3 t0 c   最后一讲,且来谈谈,学佛之人对於自己环境、本身 、和佛法,应有几点警觉,以作为修学路上之一条策鞭。
3 n3 U  ^1 e6 R/ u  甲、世法无常
5 R; T2 ?' e$ Z( Y7 Y3 N+ _   先言环境:统观三界之内,整个器世间,不论大小精粗,皆随成、住、 坏、空*.,不停变 化;由无而有是“成”,成至饱和是“住”,随著变坏是“坏”,坏至於无是“空”。一般 房屋器皿,固然是要成住坏空;就是山狱、溟海,照样也要成住坏空。故沧海数变桑田*/, 桑田亦数变沧海;可见万法无常,决无一物,可为依靠。
! C( C  H1 C3 D  t7 p' V   又,一切有情世间,不论贫贱富贵,亦必依生、住、异、灭*0,不断循环;投胎而出是“ 生”,渐长而壮是“住”,老病衰残是“异”,寿命终了是“灭”。其仆妾乞丐之流,固然 要生住异灭,即王公豪富之辈,也要生住异灭。既死,则或天堂、或地狱、或马腹、或驴胎 ,莫不随业受生矣,是故有六道轮回,无尽无休。古人云:死生事大,岂不痛哉!是之谓也 。
% Y" M1 b8 T1 L; F  m: ]# H  乙、人身难得
- D; a& ~$ R" o, H, c( h$ G   次言本身:吾人今得人身,此事因缘,甚是宝贵;盖欲出三界,而了生 死,必假闻道,修 行断证。而六道中,其他五道,皆难修证。譬如天道,耽著乐境,每忽解脱,不思修行;若 阿修罗,则宿习多嗔,与道相背,不肯修行;饿鬼众生,则饥火中烧,呼号求食,犹恐不及 ,不得修行;而畜生道,愚痴昏昧,但知食睡,不识修行;至於地狱,众苦交煎,受罪无间 ,更是不能修行。唯有人道,虽亦有苦,而道转亲切,易启觉悟;且尚存小安,得获办道, 而至证果。故古德曰: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5 K8 ~0 p" Q% F  o7 n
   然欲得人身,却非易事。良以众生投胎之时,赖耶本识昏迷倒惑,循业受生,只见男女交 会因缘,而不识其善恶好歹。其中人道之数,若为一二;馀道之数,恐不止百千万亿。故昔 释迦佛说涅般经,即谓迦叶言: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印土呼手为爪);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是故,若舍此身,思复为人,则如高山顶上,胡乱垂线,而穿针孔;亦如大海浮木,盲龟 伸头,欲出板洞,其机缘之数,固甚聊聊。且一旦堕於馀道,不论天鬼地狱,寿数皆甚久远 ;即畜生道,寿数虽较短促,却恐辗转多生。如昔舍利弗,祗园中所见蚁子,已历七佛,至 今九十一劫,仍受蚁身,不得解脱。故经云: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思之可畏!3 D) h! @9 R: m9 S5 L
  丙、佛法难闻, s/ w) I+ R5 t- V, n* i2 F
   再言佛法:吾人所闻佛法,此为真正之宝。盖世间金银财物,只能济身 ,不能济心,固不可为宝;诸宗教哲学,虽能济心,徒增分别,不得解脱,亦不可为宝。唯 有佛法,能破迷启 悟,开发真性智慧;令离苦得乐,究竟了脱生死,故名为宝也。. P9 N8 f, ~6 s: P# `' _) t* E
   然佛法难闻,闻则须具善根因缘。若生於边地,无人弘扬,则根本不遇;或所遇非真,尤 其末法,邪说横行,其中旁门邪道,泾渭分明,尚易分别;更有附佛法外道,鱼目混珠,则 难辨识;或难遇正法,却不能解;经云: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解。他宗不解,固无法起行 ;净宗不解,则难期信愿。又或解而不信,信为道元,既无信根,道无入处。故皆不可称为 闻。必所遇正真,且能解能信,愿乐欲行,乃可称为闻。须知,如是而闻於通途法门,已为 甚难;若能闻於特别法门,尤为难中之难。- ?/ i+ I8 U9 o* R% G# N; m! V
  丁、四马警喻4 k2 ~: X, g: d5 e: r
   呜呼!无常迅速,一气不来便成隔世;生死海深,一堕三途万劫难复。 吾人何幸而得人身,又何幸而获闻正法;然则,吾人应当如何努力耶?5 \$ N7 P; x- m( I" p5 w
   杂阿含经喻世间有四等马:其第一等,以顾见鞭影,遂知驱驰,而不待鞭之加身;其第二 等,亦只要鞭轻著毛尾,则知驱驰;若第三等,则须待鞭杖小侵,方知驱驰;至於第四等, 则必待铁锥刺骨伤身,方肯著路。盖警觉有利钝,致马分良莠也。古人云:见到他人死,我 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此其学佛者之良马乎?( @# d: j# ^) e" m
   时局杌陧,不可终日。古德有偈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愿大家发起心来——修。
" V7 @) b& p5 o% s   【注解】
9 g; w. {: j, H' m- e/ d *.成住坏空:四劫也。8 t; K4 U9 E9 z1 {+ c
 */沧海桑田:喻时势变迁之速。
6 G) A9 G3 {$ @# u( ~* b *0生住异灭:有为法之四相也。法之初有名生,生已而相似相 异名住,此相续之转变名异,后无名灭。
( V) F7 f  ~* Q" C4 h8 X+ ?( c  敬请常念
/ x9 t# m; {* i& {& a! M( O9 \   南无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z" b( g. p1 A7 Y' Y  G  T5 b
   南无观世音菩萨·消灾降福
% A0 h3 z, b! J. G" F4 x# t# N2 P) x  I. ^% K% P
 【佛学讲座第十四讲】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4-20 02:16 , Processed in 0.07285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