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47|回复: 0

[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1 13: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l3 V7 a+ V. j$ _$ ?6 E0 S

( m7 V/ r4 }+ X
0 J6 U5 F5 X: a0 t  z) k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3
' x  O% R8 G: Q0 U大愿法师讲解9 @. b0 K, L5 @1 ~2 x1 N' E2 e( K
守持不偷盗戒的时空适应性
6 I# e/ s3 _. H% k, L/ l1 f* o前面我们说到堪布益西彭措有个计算说,盗的物品价值是超过2.47元,就属于犯盗了。其实我们应该圆融一点来说,他这个是按照什么来换算的呢?是按照印度说的五摩沙,折算成我们中国的银子1.11克,1.11克又乘以银子的市价,这样子算出来的。现在来说,那就很少很少的一点东西了。如果从时空的适用性来说,我们应该说是与国家现行的法律相并行。如果盗用的财物达到这个标准,违反了国家现行的法律,要判罪的情况底下,应该是犯了偷盗戒。如果是少于这个数目,求忏悔,然后重新获得清净。
6 j2 k# z5 W8 v" O造这个偷盗的业是会使他人的财产、财物受到损失,并且会让自己的贪欲心产生和增长。
& D0 y% ~+ G0 E& W一般来说是六缘成犯。详细地展开也有一种说法,还是按照五种通缘,四种别缘。四种别缘是从基、发心、加行和究竟,这几个方面来说的。& @5 c$ z/ z. n. q2 W: e* t
一、基:基就是对境,被你所偷盗的财物的属性,有四大属性,要具足这个四大属性,加上其它的几条就是犯根本罪了。! l/ v$ J. |, E! X& T
a、人,属于人的财物,是指人的财物。如果你是偷那些旁生的财物,非人的财物,就得支分罪,不会造根本罪。但是如果从自性罪上来说,不论对境是人也好,非人也好,畜生道也好,不管是哪一类的众生,同样都是造自性罪。这个是从佛制罪来说。
4 G% J3 z8 v  n) |b、他人,就是说这个财物完全属于他人的财产。
2 @1 I+ ~( i, ?4 S- l  H" A有一种情况,有些人习气比较重,有时候可能会把自己的财物错认为他人的财物,然后他也会起一个盗心。这样子犯不犯?这个财物本来是他的,但是他因为过去宿世恶业习气的缘故,当时就认为是人家的财物,然后他也起了盗心,并且也把东西拿过来了,你说他犯还是不犯?(学员答:“犯。”)
0 k1 N+ W$ _1 ?. _$ ^犯根本还是犯支分?(学员答:“犯支分。”)
6 c1 S7 Y3 F1 ?. Z1 m对,应该是犯支分罪。犯支分罪是从哪里来?为什么是犯支分呢?是从哪里来结罪呢?因为主要是从他的盗心来结罪,因为那个财产本来是他自己的,所以犯支分罪。- v& R  Z* c7 d6 P$ P
有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做厨师的,老是给人家去帮厨,做什么酒席,他炒菜炒得很好,人家都请他去帮厨。但是他有个坏毛病,偷东西。他切肉的时候首先就切一块放在自己怀里去。
  b; \" B( U8 b( ]' T, t( H8 U" [0 j有一天,他自己家里面办酒席,他也习惯性地首先切一块放在自己怀里去。他老婆看了莫名其妙:“你怎么搞的,在自己家里都是这样。”. J. V+ O- M% N+ q* q. R' D
“哦,我忘记了。”
4 U9 K+ S4 P. X$ F2 C7 X因为一种习气的缘故他起了盗心,从盗心这个角度来说,他还是犯支分罪。这个是基的四缘的第二种缘。
. q7 H( _3 W" C8 @c、主人有权有执的资财,这个东西属于他的,他有权力,然后他也有一个执着心,这样子是犯根本了。/ d6 Z; N( k( b. c' y+ }2 ?
d、价值过量。
7 F) E5 x, m4 H, A这个是基上面的四缘。9 A* _7 y1 y+ P& q8 \5 q
二、发心:发心其实就是他犯偷盗时的心理活动,是两大类:一个是想,一个是发心。& [. M2 d* Z/ K( W
1、想:想是六个方面,就是他的心理活动,犯偷盗的时候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于被偷财物的四缘确定无误,就会犯根本罪。就是说这个是人的财物;并且是属于他人的财物;他人还是有权有执的;并且价值也过量了;这个四缘都有了,然后这个去造偷盗业的人也是确认无误,他也知道,这样子的话犯根本。
: [* \0 f* c% N  n0 @% t- x4 L& f有两种情况是犯支分:/ H' y% U% M" v
(1)、人的财物以为是非人的财物;或者是非人的财物,以为是人的财物。这样子是犯支分。
# S: {1 z6 _4 Y4 y- d(2)、他人的财物以为是自己的财物;或者自己的财物以为是他人的财物;或者以为是张三的财物,实际上是李四的财物;这样子都是会犯支分罪。这个是想,就是前面的基,对境的四缘他确认无误了。
9 Z2 A- B' u% E1 n0 M1 N( m2、发心:发心即是偷盗的动机,分六个方面:1 a) c& s  o( e
(1)、知道是他人的财产。
: h2 ~: f& e7 {# {(2)、知道他人还没有舍离这个财产。
- y. Z, B& q3 m8 E( ~(3)、是为自己不与取,为了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去偷拿人家的东西。如果是为了其他人去行偷盗就犯支分罪。* }' f: m3 L$ ]  E* o( l
但是大乘菩萨行为,他如果是用一种菩提心来摄持,为了断他人的这种悭吝心,增上他人的福报,就把他人的财产偷走,再去供养三宝,这样子可以积福慧资粮,不犯戒。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上面有这个说法,当时有菩萨看到那些劫贼把塔里面的财物要偷过来自己享用,把三宝面前的、很多地方的那些财产都偷过来,所以菩萨就悲悯他们造这个恶业,把他们的那些东西通通拿走,是塔里面拿来的还到塔里去,是佛殿里面拿来的就还到佛殿里去,是其他众生那里拿来的就还到其他众生那里去。看起来菩萨这个行为是不如法,但是实际上他是积累福慧资粮。. h1 ]: Q# J/ F' i# [! d" d
但是还有一种,他没有以菩提心来摄持,只是以一种善心来帮助对方,来消除悭吝不舍的心,增上他的福报,然后没有经过他的同意,拿了他的财物去三宝面前。这样子还是有支分罪,因为他有表色,有表色上面还是有这个造作。
5 V. R4 q( `& ]/ l# l0 U6 C(4)、为活命缘取,是满足自己对于五欲的需求。
. N1 V7 Z! ~" _(5)、作永离主人之心。这一点是很关键,就是说他当时去偷东西的时候,他动的心念就是想要永远地占有这个财物,没有打算归还,并不是一开始就只是说:“我暂时借来用一用。”不是这个动念,而是一开始就想永久地占有这个财物。8 R: N8 b: t* }& h" X
如果你只是说暂时地借来用一用,对方没有同意,还是有支分,支分罪。1 T7 u" l+ H; @" \% v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打个比方,这个被偷财物的主人不久去世了,这个偷盗者是不是也犯根本罪?应该来说就在当时他偷拿东西的时候就已经具足了基、发心、加行和究竟。为什么?对境,他人,他人的财物,都明确无误,价值上面也超过了五钱,又知道对方也是有权有执,这个基的四缘都有了,他自己当时的发心是说要永远地占有这个财物,然后又有加行,又拿走了,所以这样子加行、究竟都有了,就算是事后财产的主人过世了,这个偷盗者仍然还是犯根本罪。& K/ E7 M5 K, F0 B% |
但是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大多数偷盗现象发生的时候,偷盗者当时几乎就没有想过要让这个财物永远地离开主人了,自己永远地占为己有,但是他也没有想过我只是暂时占用一下,两样都没有想过,是不是犯根本?应该也是。因为他有这个偷盗的行为,他就是受一种贪欲的驱使,受一种占有欲的驱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4-23 19:25 , Processed in 0.1630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