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讲述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公元二千零一年,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而实际上,佛法由私人流传到中国来的,那个时间还要早,可能会早到二、三百年。正式由国家派使节去迎请、聘请的,这是汉明帝永平十年,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经典不断的流入中国,大概最晚的是在南宋。南宋中国翻译、刻印的《大藏经》完成,总共有七千多卷,现在再加上中国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的著作,都收藏在这一部丛书里面,现在中文《大藏经》总共有三万多卷之多。如果我们要想学佛,这么多的典籍,都要去看,都要去研究,都要去学习,那就是寻枝摘叶,这多麻烦!这要到哪一年,我们才能入门?所以,会学的人,从根本学,这就重要了。
; o" p& s# E3 `2 z' F+ Y9 e& t% h( I

" C! S6 Y' ~$ y5 @, {3 A* g- G6 f% M2 `7 k+ _2 Y1 N, j; _
我学佛五十年了,我讲经也讲了四十二年。我在这一生当中总结佛法的精髓二十个字,我们存心,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用什么心?佛在经教里面教给我们,用‘真诚心’,‘真’决定没有假,‘诚’则不虚,用真诚心;用‘清净心’,清净决定没有污染;用‘平等心’,平等就没有高下;用‘正觉心’,决定没有迷惑;用‘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慈悲心里头没有自私自利。我们要用这五种心,这五种心就是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大菩提心’。如果用大菩提心来讲,很多人不好懂,照经典里面注解讲,也很难懂,我这样说法,大家就很容易理解;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心!佛是用这个心对人对事对物。佛的行为是什么?行为,我也用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个念佛,佛是觉的意思;就是念念觉而不迷,念念正而不邪,念念净而不染,那就叫念佛;念自性佛。这个修行,抓住这个纲领修行就容易了。果然能够契入境界,佛家所有经典摆在你面前,你不会感觉到困难,你都能够通达、学习。所以,世出世间法,都要知道根本,都要抓住它的精要、它的纲领。
6 L+ {5 w1 n  i' N+ ?2 g9 E: f$ h2 A, J; W% x' n: a; q+ a& o6 t
) L$ L( f7 y. W. t
2 f7 j9 y, R) J: f# U5 V
这样我们就明了,大概总是最上的是从根本修,“治心”,效果是“当下清净”。哪有那么多麻烦事情?“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这个心才动,立刻就觉察到;一觉察到,这个念头就息。这是古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觉得快,不要叫恶念相续;恶念才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是正念,这是最好的方法。
' s9 A4 \& E% ?) }' c' H$ f9 D
: Y5 W3 C( [2 W
$ S* q" o3 u5 ^9 d) O9 m" V
. {. u% @5 f2 S! W- C# I【苟未能然】+ V2 Q: W' U$ u/ }* \: k3 T

( Q2 d, \4 r& d' K3 b1 j0 { - w* _3 ?& y! n; h' X' O

7 _8 w, r) q6 s" O. C假如你做不到,最上的做不到,那就不得已而采取中间的,不得已而求其次;次是什么?明理。+ b3 x7 {$ c- c. i( D7 R
5 T* u& r5 G* |$ n

" C: W9 n. p. y; m6 ~+ L5 {  _/ _4 k  D* b" f. J6 d% F
【须明理以遣之】3 y3 Z# N+ C; f- I. l( D

9 S. c4 r! r$ U: Y3 F  k , K5 X$ B7 u; j' J; |  R( Y
; \4 _2 A8 P) G+ J5 @4 [. E% _
道理清楚了,道理明白了,自然把恶念、邪思离开了。- F! V- @8 q" Z: z6 g
# N1 p3 O& ^1 Y0 q+ E$ h* G' i

, `9 a5 {, C8 e8 N4 L) y$ c1 s
0 V! K& ~) q* _( l8 p【又未能然】! A. x+ U9 n% T' ?
  v. o. o: T0 \0 Y- n9 p
9 m+ ]# P9 y9 U3 K8 K  R
6 W( k2 T: |9 q% E
这个也办不到。办不到,怎么样?
" K& j4 O! [* ?7 P/ q
$ F/ d4 G% ]# e+ N2 h2 G
. \1 l3 k8 X; E7 \& c; p" ^% g* T3 `) Q
【须随事以禁之】
. e, b: h/ K- |0 D& v( Y  U. M7 L# J% O* E
6 P! L. K0 Z1 n

' r0 S0 V6 o5 _$ d那就只好在枝枝叶叶上下功夫。这个三层,实在讲就是佛家讲的三种不同根性。上根的人,从根本下手,从起心动念处,断一切恶;中等根性的人,用‘明理以遣之’;下根之人,那只有‘随事以禁之’。所以,佛为这些下根人,制定了许许多多戒条。这些戒条,诸位同学一定要晓得,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千年前古印度那个社会上的生活规范。在时间上,我们差距三千年;在地理环境,我们这边是中国,那边是印度;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你研究戒律才真正会有心得。要不要根据那个戒律一条一条去做?不必要。为什么?许多生活方式跟我们现在完全不同。这个要知道,要懂得它的精神之所在,要学它的精神,事相上应当要用现代的生活方式,不能去学三千年前古印度生活方式,那就错了!释迦牟尼佛看到也笑坏了,你怎么这么笨。所以佛法,即使是戒条,条条都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呆板的。但是根本戒,那是超越时空,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一切时、一切处,那都是准则,这不能改变。这个根本戒是什么?五戒。只有五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确实不管在什么时代、不管在哪一个地区,都行得通。这五条是超越时空,必须要遵守的。其他的戒条很多很多,一定要看适不适合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应该如何来修订;不违背它的精神,但是在事相上一定要加以修正。
& {- r8 f8 V+ L/ \& Z  \/ D9 h) @2 T& Z. B$ Y; G

- k$ T# E- _5 @9 l; {% v
% P2 n3 t! Y9 t, Z, c: m第一次在中国,大规模做修订的工作是唐朝。唐朝在佛法里面来说,有人说,佛法在唐朝起了一个革命的运动,也可以这个说法;那就是中国的丛林制度,兴起了。‘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他们两位大师提倡共修、依众靠众。这两个人他们是师兄弟,是禅宗第八代的祖师,两位都是第八代,照一般讲法,是惠能大师的徒孙。建丛林,就是把佛法的教学、修行制度化,正式的制度化。丛林就像现在的大学一样,组织很严密。丛林的主席就是方丈,如同学校的校长;丛林的首座和尚,相当于一个学校的教务长;丛林的维那和尚,相当于训导长;丛林的监院,相当于总务长。名称不一样,跟现在学校的领导执事,他们的工作分配完全相同。所以丛林里面教务、训导、总务,它是学校。正规的立学校来教学,来帮助大家共同做改过修善的功夫,这叫做修行。修行,总而言之就是改过修善而已。现在有很多人误会,认为修行一定要吃长素,一定要天天敲著木鱼念经,那个完全想错了,那是形式。形式可以改变,精神、原理原则不能改变。
4 J4 \+ Y+ F4 `/ `1 {& L7 ]3 v
4 a4 L6 @! K/ W: G( R * u' S( e' j8 h8 J1 E! t

; A* S+ H5 o# f' \% ~- H现在有许多同修常常来见我,他们在各个地方去修建寺庙。我不赞成。为什么?寺庙是两千年以前那个时代,或者是满清之前还可以能讲得过去。现代是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总不能叫人再回到专制时代去,这不可能的事情!现在道场应当怎样建立?要建立学校的方式。佛教原本就是教育,还要回归到教学上去,所以建学校不要建寺庙,这样才好。如果讲弘扬佛法,弘扬佛法最好的道场、最理想的道场,那就是现代的卫星、电视传播。我们在摄影棚里面讲经说法,利用卫星传播,全世界都能收听得到,你说这个效果多大!用这个方法弘法利生,把佛法的教学送到每一个人家庭里面去。把佛法的修学,这些理论、方法,利用科学技术传递给每一个想学佛的人。这是正确的,不要再盖寺庙,盖寺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5 \' [0 q. |( k+ |7 ~2 c$ [
+ `- f1 |/ W' d% D+ \1 a+ e3 w: p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k( u' c3 J& c+ Z5 ?, h( D9 N

. \- c0 X) G# Y3 G: r(第十一卷). p/ r2 V! |) D  r9 W

6 ?& f. v! J) f$ t3 b9 l
9 u( B! G, g, n0 Q( A. N) B5 M! Y. ^. T" f: M! R% j
净公上人讲述2 J# k3 S9 U% h
, Y( Y5 I& c" Q3 @
中国深圳凤凰卫视
! _6 B; `+ s, C  S
+ s4 Q- Z- {  _/ v2 l8 s / f/ [' X, Y8 H% H" V
# x$ X, y+ p5 N7 b, I2 ^
2 r/ D3 Y6 r1 M0 l6 C

. @: }& }9 ~5 m( g$ I# ^  ?0 h9 H诸位同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们接著再看下面的文章:$ y! P9 U& N. C  B8 L0 U5 q. Z
/ m5 F$ l- N2 A" e0 o# Z2 d
: M3 }$ w/ E1 F+ J
% v# R* {& B" S* Z7 r4 T) l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 Q3 G5 P6 l4 j6 k0 M2 [7 L3 u+ ]& e

& ?+ d; |: {4 [3 N  D- E# v" i# @: H8 v
! k; @* t7 z! ^这是学习的态度,也非常重要。上根人虽然是从心上改起,从起心动念处改起,决定不能疏忽事相上。不能说‘我心很清净,戒条可以不必遵守了’,这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即使你有真功夫,你的功夫并不真实。为什么?你有真功夫的人,一定有真慈悲;你有真慈悲,你一定会做出榜样、做出模范给人看。这是利他,自利利他。所以这是对的、正确的,就是上根人必定要时时刻刻照顾下根人。我们对于世尊所制定的戒条,条条要遵守。戒条引伸,是国家的法律,我们一定遵守;持戒,广义的讲法,就是守法。在大乘戒经里面,佛说得就很清楚、就很明白。《梵网经》里面跟我们讲,菩萨一定要遵守‘不谤国主’,国主是现在讲国家领导人,决定不能够毁谤;《璎珞菩萨戒经》里面讲‘不漏国税’,自古以来中国、外国,国民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不能偷税,像这些都是属于持戒。国家的宪法、法令规章,这是有形的;无形的,我们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都要遵守。在现代这个社会,由于交通便捷,资讯发达,我们常常有机会到国外去旅游。到人家的国家,他们的法律跟中国不一样,他们的风俗习惯跟中国不一样,入境随俗。到人家国家里头,一定遵守别人的法令规章,遵守别人的风俗习惯,都在持戒里头。7 f5 y) H5 B! I8 _

* t( z) [  I! _: Q& \* S( z/ [
% z8 \6 j; z% @3 ]" S; g( T. t8 i( j# u
所以戒律里面所包含的广大无边,我们都要懂得。如果“执下而昧上”,执著在这些法令规章,‘我样样都遵守’,但是不明理,也不懂得从心上去改过,这样改法就很笨拙,这不是个聪明办法。但是,也是好办法。能够这样遵守,总是过失比较少;过失是不能避免,过失可以减少很多。所以,他跟我们讲,改过要有三种心,也有三种不同的功夫,这个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3 K; [* I. |$ `% E! B$ C0 ~- ]( O
4 Q7 C6 k( i6 c. r. C
4 d$ ^6 n+ W. u( G7 Q& b* u3 X: N# P7 G4 G/ j7 z# j
下面这一段是讲‘改过效验’。过改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境界现前;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什么样的效果,什么样的成绩。请看这篇文字:
1 w# R- B& U$ s) C/ B& G
$ W0 A+ h& @/ ` ' X2 _8 H8 H6 k* n4 ^
- `* a6 E7 ^' D3 p6 \0 B, j0 k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2 U/ I5 w- i4 S
0 x- W3 ^: L" d, B- b3 X4 f3 E+ f

# I* h5 o& }7 L" s8 ^
0 e9 L$ ]2 v( D, K“顾”,这个字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但是’的意思。但是、但凡发愿改过,需要有帮助。“明”,明显的。需要“良朋提醒”,要有真正好朋友,时时刻刻提醒你。为什么?凡夫健忘,一转眼忘掉了。诸位想想,如果有一个人在你面前,是你的好朋友,常常提醒你,你嫌不嫌他啰嗦?真的,确实会嫌他啰嗦,会嫌他繁琐。所以,佛教的教学,我们不能不佩服释迦牟尼佛的聪明智慧。他用什么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现在学校里教的‘教学工具’,他用名号,他用艺术,时时刻刻提醒你。+ z7 ^; I7 H$ t1 C8 ?

0 c: q! q5 P' U . i3 @" I1 s+ d, o: q: i' E
9 D) n8 X/ b1 z6 U
名号,譬如‘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这个不是他自己的名号。他自己的本名,经典上记载叫‘悉达多’。但是他习惯用这个名号,这个名号是提醒我们。但是古时候古人翻经,翻‘释迦牟尼佛’完全用梵文音译,没有把它的意思翻出来;我们现代人听到这个名号迷惑了,不懂得什么意思。古人懂得,古时候讲经的人多,教学的人多。因为一般寺院全是学校,出家的法师就是老师,他天天在里面自己研究,对大众讲学、教学,寺院是学校,所以大家懂得。
! [9 X3 q$ s  }# s+ ]  }/ ?, ~! g  _& R3 S" Z: v

. M/ ~+ X0 S! u: b3 m5 K8 @- x& J+ y' n/ R& e; i7 M8 |
‘释迦’,它的意思是‘仁慈’。我们待人接物缺乏仁慈,常常想到自私自利,损人利己,都起这种念头,干这种事情,这错误了。所以,佛他用这个名号‘释迦’,听到这个名称,‘我待人要仁慈,要能够舍己为人’。‘牟尼’两个字的意思是‘清净’。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仁慈,用这个名号常常提醒自己。我们自己念这个名号提醒自己,听到别人念这个名号也提醒自己。自己家里面有一个小佛堂,或者有一个客厅,客厅里面我们供一尊佛像,把佛的名字写在两旁边,像对联一样,这是你们大家在寺院看到的‘幢幡’,这幡上写的都是佛菩萨名号。什么用处?提醒我们自己。佛教里头用这个方法。7 L& i1 X/ f$ @+ |# W) C/ s

# G- |0 [2 {7 U/ [0 \ ' N! e* L6 s; P) |( i. G
" D2 O1 g# ]4 }4 b  _. Q4 ^
佛像、菩萨像,也是提醒我们的,让我们一看就晓得它代表什么意思。释迦牟尼佛代表仁慈、清净。在中国供奉观世音菩萨最多,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用现在的话讲,是无条件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众生有苦有难,无条件、全心全力去帮助他,这是观世音菩萨。看到观世音菩萨像,就想到:‘我对一切众生要慈悲,无条件的,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帮助一切众生。’观世音菩萨是谁?观世音菩萨就是我。提醒我,用这一尊像、用这个名号提醒我:‘我要效法观世音菩萨,我要学作观世音菩萨’,是这个意思。所以供奉佛像功德很大,功德大在哪里?就大在此地,常常提醒你。  t; e: S2 V( W& X# X7 P) E2 k
7 o% N! [( c* u9 s* C
# X5 ^0 e: g+ r6 Z1 t; ?
2 Y. w2 b2 n+ l( l- W3 r1 `. y: n! ^/ y
供奉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代表孝,孝亲。‘地’是大地,‘藏’是宝藏。我们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不能离开大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要靠大地来供养。地上,无论是生长的,我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五谷杂粮,这是地生的宝藏;地下埋藏的资源就非常之多,金银珠宝,提供我们生活之所需。佛用这个‘地’,代表我们的‘心地’;‘藏’,我们心地真心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有无量的能力-德就是能力,有无量的相好,需要我们去开采。用什么方法开采?用‘孝亲尊师’,就是孝道跟师道。《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讲孝道跟师道,用这个来开采。所以我们看到地藏菩萨像,听到地藏菩萨名号,我们就要懂得‘孝亲尊师’,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文殊菩萨提醒我智慧,要求智慧。普贤菩萨提醒我,要落实在生活上;像释迦的仁慈、清净,观音的慈悲,地藏的孝敬,文殊的智慧,统统要落实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里面,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就叫‘普贤’。佛家教学,你说妙不妙!所以,佛教里面所有佛菩萨的形像,所有这些神明的形像,统统是教学、表法的,绝对不是迷信,绝对不可以把它当作神明来供奉,那你就大错特错。用这种方法来提醒我们!若一个人在旁边天天提醒我们,我们会厌烦他、会讨厌他,甚至于会恨他。用这种艺术品摆在你面前,可以欣赏,又可以提醒,你说多好!. \* |! S7 |7 E# z' C
) @7 B: ?# ?+ S) ~8 E8 ^

6 B( _( p4 {7 j$ D5 p
! P( j$ P( {. V* z上一次我访问凤凰卫视,见到常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4-20 14:51 , Processed in 0.06951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