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18|回复: 0

七种忏悔心(因果不爽忏除罪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3 10: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U) [2 b" K6 r' A0 U# z  K; a( W' u
+ E; C8 H0 B, `+ B$ @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9223
  N  N# s# ~# {- J( c2 S 8 M5 q, [9 E- o* [- o( s" W+ K: r
【七种忏悔心】 ( e/ }4 \0 F, Y2 h" ?0 ?& j  [
忏悔的时候,有所谓的七种忏悔心,借由这七种心,一方面对自己产生深刻而强烈的提醒作用,一方面也能唤起利他的慈悲与智慧的空观。/ f% Y  F/ y( b# d  b
: L# \! ?; f  S" M% b, }' Z; u
首先是“大惭愧心”,世间上的人,一天到晚关心的是什么?关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那就是怎么样追名逐利,改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眼睛不停地追逐色相,耳根不停地追逐音乐,鼻子不停地追逐香味,舌头不停地追逐美味,身体不停地追逐妙触。人们很少能够去考察生命的内在,只知道随着欲望而忙碌。由于一味地执着外境,结果迷失了自己,这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的“迷己逐物”。因此现代人尽管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中,依然感到空虚、失落、无聊、孤独,这都是因为迷失了自己的缘故。唯有对自己的言行生惭愧心,才能进一步有忏悔的意愿。
/ K5 X) U8 c. r+ t& P+ w+ E' F: ^$ u/ s/ P/ ^+ V" H) F
其次为“恐怖心”,知道自己所造的罪业深重,知道业果的报应不爽,而生起担心命终堕入恶道的恐怖心,这种怖畏心,能提醒自己随时随地注意身口意三业。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说明我们今生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自己所种的业因,是自种因,自受果。而现前身口意三业时时造作的业因,又正是自己未来应受的果报,前因后果,循环不断,也没有丝毫差错,即经中所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 B+ b# c/ X! ^$ N
0 g% J! f  C, }' _8 A% b3 M/ ]& l在丧失了因果正见的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并没有为世界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导致人心迷失、道德沦丧、社会动荡、家庭破裂。嗔心的放纵,使得世界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暴力枪杀频频发生,人们居无宁日食无安日;贪心的放纵,使得上行下效,人们沉溺于花天酒地之中,不顾一切地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于五欲之中的人们开始饱尝难以尽述的苦难:风雨不调、污染严重、灾难频仍,天下之大已经难以找到一方纯洁的净土;没有了亲情的抚爱和传统美德的熏陶,现代孩子只能任随社会的污流毒蚀幼小的心灵;杀业的泛滥、性欲的放纵,带来了癌症、爱滋病等可怕的绝症,人们的身心健康普遍受到了威胁;吸毒的瘾君子们被毒品摧残得成了人间活生生的饿鬼。有了恐怖心,也就能产生“出离心”,知道生死流转的恐怖与无奈,并能因此对这种流转之苦产生出离心。
1 @2 O$ N( X- r/ H- q! a0 m, d5 u
: ]4 s' X" U8 r/ b- C但是只知道自己出离是不够,还要能希望众生也远离这种流转之苦,这就是“菩提心”。发起无上菩提心,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不分亲、疏、厚、薄,也不论对方是否对自己有害或有益,都平等没有差别,这就是“冤亲平等心”。( n6 H/ f6 e) z. ^9 o0 P

: t& u6 {+ s* \( \2 Q6 f& y; m5 z& q8 q而我们之所以能从三界火宅中得救度,最要感恩的是佛菩萨的慈悲智慧以及诸大善知识的指引,因此在忏悔业障的同时,也应生起“感恩心”。$ X. G2 T5 w# I- a! A

4 f" n, ]0 U/ j8 x/ Q3 g  B最后,则应以佛法的究竟义来看忏悔,知道罪性本空,一切都是因缘而生、颠倒妄执而起,“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一方面仍能积极忏悔罪业,一方面在忏悔之后,放下心中的挂碍,以清净心继续精进修行。 , v* H2 K) @6 ~9 b5 [

# ?, A' G, T5 t) r% `【七种忏悔心】 [出慈悲水忏] 。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云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若欲忏悔者。先当起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惭即惭天。愧即愧人。谓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而我等轮转生死。未有出期。此实可惭可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二恐怖心谓我等既是凡夫。身口意业常与罪相应。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应堕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苦。如此实为可惊可恐可怖可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三厌离心谓我等汉观生死之中。虚假不实。如水上泡。速起速灭。往来流转。犹如车轮。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是不净。甚可厌离。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四发菩提心梵语菩提。华言道。谓欲得如来身者。当发菩提心救度众生。于身命财无所吝惜。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五冤亲平等心谓于一切众生无冤无亲。起慈悲心。无彼我相。平等救度。当以此心普为忏悔也。六念报佛恩心谓如来往昔无量劫中。为我等故。修诸苦行。舍头目髓脑等。如此恩德。实难酬报。我等欲报如来恩者。须于此世勇猛精进。不惜身命。广度众生。同入正觉。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七观罪性空心谓我罪性本空。无有实体。但从因缘颠倒而生。当知罪性不在内外。不在中间。本来是空。罪亦何有。若能运此心观。即是真忏悔也。
5 J- p1 `6 k  U3 E( r,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4-24 23:35 , Processed in 0.0828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